二十大代表风采|丛慧敏:扎根乳业二十载,让百姓喝上高品质放心奶
丛慧敏
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首农三元奶牛中心副主任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丛慧敏投身奶牛养殖一线,二十年来,她致力于探索中国特色的奶牛养殖模式,建立和完善奶牛养殖技术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她潜心科研,开创国内首家智能化种牛养殖科研基地;她不懈追求,只为让国人喝上高品质“放心奶”。
丛慧敏先后荣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巾帼创业先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让百姓喝上高品质放心奶
首农食品集团下属三元食品北京奶牛中心有一位“牛倌”,她黝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声,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扎根乳业20载,默默守护只为让消费者喝上高品质的放心奶。她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丛慧敏。
坚守理想 硕士“牛倌”扎根郊野
2002年,丛慧敏研究生毕业,周围很多同学都选择去高校当老师,她自己却因为想把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最终选择了去牛场工作。
2009年底,丛慧敏在大兴区德茂牛场担任场长期间,正赶上严峻的口蹄疫防疫形势,牛场必须进行封闭管理。为了解决封闭管理后职工的食宿问题,她同职工一起给10个宿舍安装了暖气、购置了床铺,为食堂添置了新用具。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妥善安排好了全场职工必需的生活设施,她自己也住进了牛场里。
丛慧敏的举动,父母和爱人都能理解,但当时只有3岁的孩子却无法接受。没有妈妈的日子,孩子开始上火,双眼红肿。万分焦虑的丛慧敏只能求助朋友把一家老小安置到牛场附近的小区居住。
“作为一名母亲,我也很想陪着生病的孩子,但作为一名乳业人,我更知道,为首都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牛奶比什么都重要。”丛慧敏说。
推广技术 助力国家奶业振兴
作为全国重要的牛奶供应基地,首农食品集团奶牛存栏近9万头,平均单产超11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吨。在这一数字的背后,离不开丛慧敏和同事们的辛苦付出。
2010年,丛慧敏来到北京奶牛中心担任副主任,培育优秀种公牛成为了她的一项重点工作。优秀种公牛的选育费时费力,最初那些年,她和同事们从胚胎、冻精研究入手,不停做实验,还要持续跟踪、记录数据、细致分析,选出一头优秀种公牛通常要五六年时间。
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北京奶牛中心引入了基因组选择技术。这项技术可实现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大大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丛慧敏和团队成员在奶牛育种、养殖技术方面的技术愈加纯熟,如何发挥首农食品集团近70年的技术积淀,将良种技术更好地服务全国奶农,成了她与同事们思考的问题。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丛慧敏牵头组建了奶牛技术服务团队,以奶牛肢蹄保健和奶牛繁殖配种服务为切入点,派技术人员点对点、手把手帮扶各地牧场。目前服务牛群规模从2019年的15万头拓展到2021年的35万头,年服务牧场由113个到214个。奶牛中心技术服务团队也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奶牛社会化、专业化技术服务团队。
临危受命 疫情下护航乳品安全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首农食品集团遍布全国各地的技术服务团队遵守企业当地疫情防控规定,施行“区域服务、属地防控、集中配送”的策略,实现了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的同步推进。
也是从2020年起,丛慧敏开始分管北京奶牛中心乳品质检站工作并兼任站长。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挑战。丛慧敏一方面努力学习实验室管理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推行一对一师带徒、每人每季度讲一堂课等方式,加速提高质检站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在丛慧敏的领导下,质检站根据市场开发需要积极扩项。检测范围的扩大、检测能力的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乳品质检站检测市场的再拓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乳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保障。
“我要在为中国奶业振兴的路上坚定走下去,让消费者喝上高品质的牛奶,享受美好生活,让广大农牧民赶着牛儿奔向富裕新生活。”丛慧敏说。
来源:劳动午报
记者:陈曦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工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