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大代表风采|常洪霞:让“大1路”成为长安街上的闪亮名片

劳动午报 2023-08-27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爱岗敬业”当作信仰,让默默无闻、淡泊名利成为一种幸福;他们把“勇挑重担”当作挑战,让不忘初心、履职尽责成为一种荣耀;他们把“精益求精”当作习惯,让科学求实、勇于探索成为一种追求。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小午带您走近身边的二十大代表,感受他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成长历程!

本期人物介绍

常洪霞

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第一车队1路驾驶员

从业27年,常洪霞用“一静、二稳、三让、四心”安全行车法和“十心实意”暖心服务法,安全行车50余万公里,运载乘客千余万人次,无一事故、无一投诉。同时,她带领“洪霞创新工作室”,先后研发出防冻液加注机等10项创新成果,为企业节省开支300余万元。


常洪霞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让“大1路”成为长安街上的闪亮名片


“择一业终一生”是北京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第一车队1路驾驶员常洪霞的工作理念。从业27年,常洪霞驾驶过5种车型,安全行驶50余万公里,运载乘客千余万人次,无一事故、无一投诉,这些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事。

刻苦练习提升驾驶技术

经过测温、宣誓、酒精测试等一系列准备程序后,常洪霞坐进了“老伙计”——公交1路的驾驶舱。戴上手套、调试座椅、擦拭方向盘和仪表盘,随后她开启了新一天的运营工作。在一线驾驶员岗位的22年中,只要坐到驾驶舱,“平稳、安全”的驾驶理念就会立即在她的大脑中“启动”。

1995年,常洪霞加入北京公交集团。2001年,她成为公交中为数不多的女驾驶员。如今,提到常洪霞的驾驶技术,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其实,这让人佩服的驾驶技术背后是她不断勤学苦练的收获。


“师傅曾对我说:‘洪霞,驾驶公交第一步就得把车开得稳稳当当的’。”为了达到师傅的要求,她就在教练车里放了一杯水,反复练习做到行驶时不洒,弯道时不洒,即使在刹车时,也能做到水杯不倒、水不洒。经过反复练习后,她的驾驶技术得到迅速提高。


2010年,常洪霞参加了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的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客车)专业比赛,成为8000多名选手中的一员。比赛中,她牢记师傅强调的“稳稳当当”四个字,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比赛科目中的平稳驾驶、故障排除都难不倒我,但换轮胎科目却成了拦路虎。”她说,“那时候我才90斤重,而一个轮胎就有200多斤。”


练习的时候,大轮胎一次次地把常洪霞的腿和脚砸得青一块、紫一块。她偷偷哭过,但马上擦干眼泪又开始一遍一遍练习。回到家,母亲边给她上药边心疼地劝她不要这么拼了。“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倔强的她就是不肯服输。


经过5个月的比拼,最终常洪霞取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前十名选手中唯一的女选手,她也从一名中级驾驶员提前6年直接晋升为高级驾驶员。

不断摸索总结安全行车法


2014年,常洪霞来到了北京公交1路,这条线路也被乘客亲切地称作“大1路”。“大1路”行驶在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上,线路单程约27.1公里,行经天安门广场、西单、王府井等多个北京的地标。
“要练好技术,也要用心服务。”常洪霞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1路”驾驶员,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就是要把车开‘稳’。”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在运营中常洪霞不仅处处留心,还对踩刹车的次数反复研究、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她对“大1路”全线的55个路口和28个红绿灯如数家珍。“您开车真稳。”她熟练的驾驶技术,也赢得了乘客的称赞。

日积月累,常洪霞结合交通法规和工作心得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安全行车方法,即“一静、二稳、三让、四要”安全行车法。“‘一静’就是驾驶员要做到冷静。不管天气怎样变化,道路交通怎么复杂,驾驶员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要准确判断、措施果断,以慢克乱。‘二稳’是驾驶时起步停车稳、中途行驶稳。‘三让’是你抢我让、你违章我让、空当小我让。‘四要’是路静人稀要小心,拥堵路段要耐心,通过路口要细心,服务乘客要热心。”常洪霞介绍道。
截至目前,常洪霞已安全行车50余万公里,成为乘客们心中的“公交名片”。

成立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


2019年,作为“洪霞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常洪霞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突破口,立足本职岗位,围绕着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以及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开展创新攻关。
在导游式服务的基础上,1路车队大力提升车厢服务,以“首善一路,美好出行”为主题全面升级车厢文化,以红色记忆、历史文化、中华美德三大主题为纲对车厢文化进行重新设计制作,增设了“沉浸式”体验扫码功能,乘客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看视频、听讲解,带领乘客“云游1路”。
2020年9月起,1路车队多了一个新装置——生活垃圾分类语音提示器。每当职工来到垃圾桶前,准备投放垃圾的时候,就会听到提示器发出“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的提示。这个小装置也是由常洪霞和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自主研发而成的。
截至目前,常洪霞带领团队先后完成10余项创新项目和课题研究,把工作室打造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和创新成果的“孵化器”,培养出全国劳模1名、北京市劳模4名、技师43名,高技能人才148名。

把服务做到极致


常洪霞常说:“公交线路有终点,但是为乘客服务永远没有止境。”在她看来,要想把服务做到极致,不仅要满足乘客的日常需求,还要照顾到乘客特殊情况的“特殊需求”。因此她提出了“同心”“精心”“真心”“爱心”“虚心”“耐心”“初心”“热心”“诚心”“匠心”的“十心实意”服务法,全力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真情的公交服务。
一次,车厢中有位乘客的手提袋破损,物品散落一地。面对这种情况,乘客显得手足无措。这件事情启发了细心的常洪霞,她总结梳理了车厢中乘客有可能遇到的各种临时突发情况,设立了“暖心箱”。“暖心箱”里装有充电宝、方便袋、纸巾、矿泉水、糖块等20余种应急物品,为乘客提供帮助。“这些暖心箱中的小物品不仅拉近了公交人与乘客的距离,也彰显了公交人‘想乘客之所想,急乘客之所急’的服务精神,提升了车厢服务的温度,让乘客感受到温暖。”常洪霞说。










来源:劳动午报

记者:盛丽

摄影:彭程

编辑:石楠
监制:闫长禄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工人”客户端↓↓


喜欢的话请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