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精对它无效!这种病毒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最新提醒!

劳动午报 2023-12-26

近期

多地疾控部门发布提醒

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

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

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

开学季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

什么是诺如病毒?

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权威科普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一般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

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诺如病毒为RNA病毒,极容易发生变异,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引起全球或区域性暴发流行。


诺如病毒如何传播?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诺如病毒胃肠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至72小时,通常为24至48小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诺如病毒胃肠炎如何治疗?

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至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治疗。


个人和家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托幼机构和学校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查因等工作。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人,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提供安全饮用水,做好饮用水管理,对饮用水供水管网的破损、渗漏情况等进行排查,对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做好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供水安全。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注意生熟分开,彻底煮熟煮透。

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托幼机构和学校对厨工、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班。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对校区/园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定期清洁与通风,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

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发现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操作指引规范处理。重点对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新冠疫情还会再来一波吗?

专家最新回应!

新冠疫情还会再来一波吗?

为什么第二波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没来?

新冠病毒还会有“超级变种”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

一一为您解答

春节之后,疫情对我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小,新冠疫情还会再来一波吗?

李侗曾:从国外很多地方来看,新冠疫情没有那么容易消失,往往是一波疫情之后,过两三个月又来一次小的疫情,甚至有的地方每隔3到6个月就来一次疫情。所以,我们国家刚刚经历这样一次大的疫情高峰,下一波什么时候出现,会到什么程度,现在都还不知道,我们只能做好这方面的监测,同时也提醒脆弱人群,要更好地做好防护。


我们现在处于高峰过后的临时免疫阶段?

李侗曾:感染之后一般保护期是3个月到6个月以上,对于免疫力好的人,可以保护6个月以上;免疫力差的人,可能3个月以后保护率就下降了。但是在3到6个月之内,我们是相对安全的,除非病毒再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异。


春节期间人员大规模流动,为什么第二波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没来?

李侗曾: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初,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的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大家康复后,我们的免疫系统战胜了病毒,这段时间抗体水平是比较高的,所以春节期间虽然有人员流动,大家也参加了聚会,但由于病毒目前还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异,所以也没有出现新的疫情高峰。


一个毒株产生的影响,既取决于这个毒株本身,也取决于我们的防疫状态,以及自身抵抗力状态?

李侗曾:对,因为不同的国家地区采取了不同的防疫策略,所以全世界是不同步的。有的地方是几波疫情,有的地方间隔长,我国是突然间形成了一个免疫屏障,所以在短时间内其他国家流行的毒株到了我们这儿,就流行不起来。


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播规律是怎么样的?

李侗曾: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一是看人的免疫力,二是看病毒的致病力,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看谁更强一些。如果新冠病毒不再发生特别大的变异,那么它的致病率是下降的,对群众的影响是变小的。所以大家也在估计,病毒的变异是不是已经到了它的天花板,那么它再增加免疫力,或者增加逃逸能力,都不会太明显,所以我们估计以后可能就相对平稳了。


新冠病毒还会有“超级变种”吗?

李侗曾:从历史上看,其它的传染病,随着时间推移 ,致病力下降,但传染性变强。因为病毒不是要打败人类,不是要将宿主致死,或弄得伤痕累累,病毒只要复制自己,就达到了它的目的,它只要生存,传播出去就完成了它的任务。新冠病毒在上呼吸道复制,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但我们肺炎的发生率就少了。另外,从人类跟病毒的斗争来看,如果说这个病很重,那我们会采取更积极的防护措施,它就更难生存。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
编辑:宋晓光
校对:苏常萍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工人”客户端↓↓↓

喜欢的话请点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