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崔永元在信息战上会输给司马南?
崔永元和司南缠斗,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个体信息应用案例。从对比研究的角度,给大家拆解一下这类事件中,当事人应该如何有效使用信息战。
一:以静制动。
互联网的个人信息博弈,大致可分为几类。一是个体对整体,二是个体对个体。整体包括政府、组织、机构、团体、或泛指的粉丝群体(含职业水军、黑粉团)。崔永元与司马南的信息战,看起来是个体对个体,实际上从粉丝团的支持上也是整体对整体,因此崔和司马俩人类似信息司令官,也即大号码的意见领袖。
既然个体信息博弈带动了整体信息攻防,战略战术就十分重要。从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专业度、影响力等几个维度看,崔永元占有所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信息优势,而司马南则头戴各种所谓不耻的帽子。也即,倘若崔永元使用这些优势得当,则司马南走不过三个回合就得被斩落马下。
情况恰恰相反,司马南非但把崔永元拖下了水,并且成功的维持了持久战状态。从媒体专业上,按理讲崔永元专业水准要高过司马南多个级别,但从信息博弈的角度看,这些专业优势反而变成了掣肘和障碍。司马南用最简单的以静制动,让崔永元从一个高大上的个人品牌形象,快速的变成了与网络大众信息传播手段没什么差别的状态,也即我想方设法让你自己跳起来,你不跳我刺激你跳,循环往复,最终达到了战术目标。
很多人以为信息的发布、传播只需要自己爽就好,实际上网络上的信息快意江湖恰恰会适得其反。和现实社会一样,做多错多,说多错多,因为你的网络行为、信息行为,不是给你自己看的,而是给受众看的。如果一方诱敌深入、步步为营、以静制动,一方冲动激烈、率性而为、气势汹汹,看这个事情的受众就会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后者会逐步的失分。
二:以寡敌众
这场信息博弈,司马南一直表现得孤军奋战,虽然有挺转粉丝团力挺,也有方舟子作为副将杀伐,但截至最近全面爆发冲突,在信息传播层面,司马南保持了自己被围攻的网络状态。
在网上,公众的判断首先来自直观,其次才是研究双方的所谓恩怨。看热闹的人居多,并且压根不怕事大;架秧子的人也不少,反正俩名人互怼乐见其成。其次则是双方粉丝团的对攻,这里面也需要统筹、计划和引导。
司马南在网上表现得四平八稳,你怎么攻击我都行,网友怎么骂我都好,反正我态度很端正,决不对骂,而且常常会表现得胸怀若谷状。这是战术,一来让网友们觉得你看看,崔永元这么大个名嘴名人,怎么在网上骂起人来这么泼辣甚至脏话?二来会让大家觉得不管司马南多么不堪,但骂他的名人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亏就吃大了。
即便挺转粉丝团和左派网军最近开始挖坟埋人,司马南仍然游离并保持了自己是受害者的形象;相对应的挺崔粉团,也同样犯了和崔永元类似的错误,粉丝攻击作战对象、对弈作战对象的粉丝,不能以谁能骂来分高下,必须以谁争取到的真正支持最多作为博弈基础。事实上,除了各取所需的所谓支持外,吃瓜群众们则被普遍忽视,而这个群体的判断对胜负最关键。
综上,崔永元司马南的网络大战,司马南把崔永元从高位拉下几个段位,而长期被围攻的司马南只要段位不下降,就算大获全胜。这就像一个大力士和一个小孩子打架,大力士无论输赢都已经输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一上网就激动得忘乎所以,一吵架就激烈得不计后果。
大家需要从中看明白的网络道理是:无论什么身份什么主张,网络上任何方式的恶语伤人、污言秽语、粗鄙不堪、脏话连篇,彰显的不是你有个性,而是你没教养。现实社会也罢,网络生态也罢,一个人的教养、学养、涵养、修养都十分重要,这个和场景无关,和你对自己的要求有关。
更多观点请观看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1318cv4ju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实话不中听系列:
专注于网络研究。
著有《中国网络通史(上下卷12册)》,《网络大破解》(6册)。主持网络评论节目《网眼八分斋》、《舆情观察室》、《网络大破解》。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卫视、深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特约嘉宾。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媒体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政府采购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新阶联主席助理,广东省新阶联发起人、常务理事。
从这里读懂网络:视频自媒体【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