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不值钱了?不,是进一步锁死阶层,有机会的赶紧上车
上周一场春雨袭来,整个北京都瑟瑟发抖,猫哥就觉得会有大事要发生,果然,过个周末,北京市教委放大招了。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教委将在2017年“启动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校,6个城区新增25所优质校,帮扶15所郊区校,不用择校也不用托关系,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未来,北京不仅要继续实施学区制和集团化教育改革,还将快速提升普通校质量。”
听上去是只跟教育有关的好消息对不对啊?
但在北京居住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学区房”的区块价值要重估,但整体上,不会改变太多。
根据教委的计划,2017年北京幼升小将继续扩大多校划片,并将通过“随机摇号”的方式确定具体学校学位。那些买了学区房,以为铁板钉钉孩子能上“名校”的家长忧心忡忡——高价买来的房子,就是冲着学区,现在说没就没了。
就一夜之间的事情。猫哥在的几个群,家长都炸了。
其实吧,3月18号晚上,北京市教委就在夜间公开宣布,“过道学区房”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并表示将指导区教委在热点区域试行多校划片,以降低学区房的择校功能。不到一周的3月23日晚,北京市教委又联合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公安局等部门,强调三个“一律不”:
1、过道房一律不能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
2、不准上户口;
3、不作为入学资格。
真是同情那些花了几百万买了过道,准备混个“学区”的家长,钱都交了,现在人家教委、规划委、公安局都说这不算数了。猫哥听说一个案例,有人拿150万买了一段过道,现在欲哭无泪。
都说北京这波房价疯涨是因为家长们要买学区房,这下是釜底抽薪。
但是,不要慌,从中长期来看,手中的房子不会贬值。
0
1
经济孤岛的北京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偌大的北方,除了北京这一经济亮点,别无他处。
让我们看看:
山西省GDP增速2014年4.9%,全国倒数第1,2015年山西GDP增速3.1%,全国倒数第2,2016年前3季度依然是全国倒数第2,同时山西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跌7.6%。好不容易,全年增幅拉动到4.5%,又是全国倒数第一。
比山西情况还糟糕的是东北辽宁省。辽宁2014年GDP增速为5.8%,到了2015年更是以3%的GDP增速创下23年以来的最低值。
根据统计,2016年有8个省份没有完成GDP增长目标,其中北京周边的就有三个省,除了山西,还有内蒙古、河北增长6.8%,低于预期0.2%;内蒙古增长7.3%,低于预期0.2%。
其中,河北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的资源型重工业为主,受经济下行影响大,近两年,为了北京有蓝天白云减少雾霾,环保任务压力大,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失去了重工业做支撑,能做到这份上已经不错了。
至于东北,辽宁省的GDP造假让人眼睛大跌。未公布去年GDP具体数据的辽宁明确表示未完成6%左右的预期目标。而黑龙江,也以增长6.1%位列倒数第三。
也就是说,整个北京周边的经济都不甚景气。
大量的人口只能涌入北京,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
注意,这是常住人口。
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四环里,就有超过两百万外来流动人口。
政府早就明确要北京“疏散人口”,这已经成为北京市政府的首要任务。“以房控人”、“以学籍控人”就成了秘而不宣的方式。
除了让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还把商品交易市场搬迁到外地,甚至统筹与燕郊等区域的总体规划及土地、城乡等专项规划。
“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之一,就是拉平三地经济差距,将人群疏散出去,减轻北京压力。
但是这能做到吗?
0
2
十几万毕业生在北京发展
不能。
因为“低端劳动人口”本来就不指望能在北京扎根,一心指望在北京扎根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
据北京市教委1月4日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6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共有约22.9万人,外地生源占比超过七成。虽然“逃离北上广”的声势很大,但事实上是,相较2015年,北京高校毕业生总体留京比例甚至出现了微增。
北京生源毕业生94%的工作单位在北京,来京上大学的外地学生留京比例也高达49.5%,比2015年的48.3%还略高。
这意味着十几万毕业生在北京发展,而他们要想在北京立足,就必须买房。
但即便工作满5年,年薪30万以上,现在买房也困难重重。
因为第一次买房的,一般买的房子都不大,地段也不是很好,也不是什么学区,都等着原来的房子卖掉,加点钱买个大点的或者学区房。
结果这次新政一来,影响最的就是这些原来并没有什么钱的“中产阶级”。
此前,为了买到学区房,改善自己的居住需求,A卖了小户型,换B的房子,B换C的,如此连接,房屋中介称之为“连环单”,这种连环单多的时候能够有五六个。
猫哥听说有7连环的,本次结果新政一出来,中间一环没能贷到款,整个链条全断。
难怪好几个中介都跟猫哥说,“影响非常非常大,大到没边”。
有资格、能买得起的客户一下子少了一大半,很多普通购房者合同都签完了,新政一来,只能解除合同。正如专家预料的,北京房市交易量果然下跌。
但是猫哥了解到,从这两天的房价来看,70年产权的住房还相当坚挺,目前还是没降,甚至有业主还要涨。
0
3
“调整”反而是有资质人入手的好机会
为什么?
因为稀缺的还是稀缺,还没“上车”的会继续想办法等待机会上车。那些在北京周边买房的,哪怕是没资格在北京买房的,等有资格了,一样想回市区就近买。
说到底,北京是北京是一座因权力而生的城市。
学区房大热,本来就是权力被重塑的产物。
一说起“学区房”,现在俨然被官方“钦定”为“推高”房价的东西,贫富差距到教育不平等到阶层固化等等脏水都被泼到了学区房身上。
但一开始,北京“学区房”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初衷是为了推动教育公平,避免“共建生”、“条子生”等招生腐败。
事情还得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4月18日,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择校令,全面取消“共建生”,当时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说“如果你发现哪个学校还有‘共建生’,可以投诉,我们保证处理。”
所谓“共建”是指,中央各部委机关单位、大型央企等和名校之间存在共建合作关系,那些名校提供一定的招生名额,共建单位则会用各种不同的利益作为交换。由于只有具备一定权力和地位的机构才会有资格和名校共建。
据媒体公开报道,当时共建单位较多的小学有北京实验二小、中关村三小、育民小学、府学小学,初中则有人大附、四中、二中、八中、师大二附中、实验中学等。这些都是北京知名的学校。
根据2012年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报告披露:“以北京八中为例,共建生占录取学生比例的17%。2011年北京八中共招10个班,每班40人共计400人,其中招收共建生70人。”
也就是说,当时北京市每年通过“共建”渠道进入重点中小学的孩子,大概会占到招生总额的10%以上。
2014年全面取消“共建生”后,北京市着力推动就近入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同年2月,北京市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其中就包括北京。
取消“共建生”,“就近入学”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区房开始走俏,这也是从2015年起北京学区房概念开始火爆的原因之一。
根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多张“热力图”,史家小学、北京实验中学等学校周边的颜色明显更为密集,外围半径越大颜色越浅。也就是说,住的越近,越有机会上所谓“名校”。
往年,一到春天,北京的学区房市场就开始活跃,家长通过换学区房使孩子能落户热门学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穷的,就把原来的房子买了换学区;有钱的,全款买。
所以,北京市很快就实行了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方式,多校划片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住在靠近名校的地方就能直接上好学校的就变得不确定了。所谓“多校划片”,是指在义务教育入学阶段,适龄儿童划向两所以上的定向小学和初中,居住在该区域学区房的孩子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由电脑抽签决定,也就是“电脑派位”、“随机摇号”。
能不能上好学校,就看运气了。
但是,问题就来了,好学校永远是稀缺的,原来是比拼单位,后来是比拼钱了。
谁有钱就能占到好位置就有更大概率上好学校,稳住或者提高家庭所在阶层。
都比拼钱的时候,价格就上涨了。比如这次“史上最严限购令”下来后,猫哥一些群里一片哀嚎,但另一些群,能全款买房的正在跃跃欲试入市,猫哥了解到,北京千万级的“豪宅”市场,七成以上是全款买的。
其实呢,就近入学可以说是分配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从这点说,无论教委怎么改,学区房上涨的趋势都不会变。
只不过是涨幅力度的问题。
至于,“多校划片”,好的片区比如金融街、德外,随机摇号的结果也差不到哪去,总不能让西城区的儿童去通州上学吧?
对于北京今后房价走势,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北京在3·17北京房地产调控政策后,可以预期的是成交量还将有30%以上的跌幅空间,而房价的跌幅将很快会出现。
但事实是,每次北京房价“调整”后,就会迎来新一波涨幅,“调整”反而是有资质的人入手的好机会。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可要住的人很多啊。
据说3月30日,北京将进一步放房市调控大招,关注大猫财经,守住保卫财富的机会。
这世界还没有猫哥不知道的事
更多猫汤,点击获取:
请使用手机“扫一扫”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