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成真了,人类今天正式向外星开炮
重点回顾
“也就是科幻片敢拍,现实中想要摧毁一个行星,哪有那么简单啊。”
今天下午2:21,全人类第一个「行星防御测试任务」正式启动。
这名字,机友们是不是听起来觉得有点中二?甚至觉得像是游戏、电影里神神叨叨的名字?
然而,如果今天下午看了直播的同学,可能就不会这么说了:
机友们肯定好奇,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对别的行星动手呢?
大家小时候,应该没少听说恐龙灭绝的故事。
在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是当时地球上霸主级别的生物。却几乎在一夜之间,整个种族灭绝了。
万一哪一天,又有一颗小行星直直冲向地球,岂不是威胁到全人类的安全?
因此,国内外的科学家,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希望探讨出一套行星防御的手段。
一直到今天,我们人类终于要走出第一步,进行实践啦!
今天这项行星防御测试任务,全名叫做: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简称DART。
听起来,好像很复杂的样子,实际上机哥一句话就能总结完:
机友们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开始想象,把那个行星炸成一片片碎片的画面。
这次的DART任务,目标比较简单,只要通过撞击,让那个行星偏离它的轨道,就算任务成功了。
喔,这次幸运儿,名字叫做「迪莫弗斯」。
它本身对地球没什么威胁,但是各项条件都符合需要测试的内容。
比如说,它的“身高”,符合入选的要求。
在科学家看来,宽度在140米~1000米之间的小行星,对地球的危险是最大的。迪莫弗斯,就属于这一类。
而它在明年9月底、10月初的时候,将来到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大约1094.35万公里远。
到明年9月底或10月初,动能撞击器将完成它使命:撞向迪莫弗斯。
迪莫弗斯的横截面积,足足是两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动能撞击器的横截面积,可能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人……
在撞击前4小时,动能撞击器将进入倒计时,把头转向迪莫弗斯。
然后以每小时24140公里的速度,冲向迪莫弗斯,以一己之力改变比自己大好多好多倍的行星的运行轨道。
但对于人类来说,它的“牺牲”,意义非常重大。
DART的观测结果将是首次真实的小行星撞击数据,未来的行星防御者可以将这些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得出可以用多大体积航天器,采用多快的速度,才能足以抵御一颗小行星。
或许,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通过撞击改变小行星的轨迹,是最简单的法子。
只不过有一些,目前想要实现,还是太难了。
像每隔两年,都会举办一个「行星防御会议」。会上可能会讨论大家又想出什么新招,然后进行案例模拟。
今年这一届行星防御会议,就模拟了一颗直径大概是140米的小行星,假如撞击德国、捷克共和国、奥地利等地区,这可咋整?
(模拟,请勿当真)
科学家们,在短短几天,想出了很多种法子:拦截小行星以引导它偏离轨道、用核武器粉碎它、引力拖拽……
害,还好这个只是模拟,并不是真的。
所幸的是,目前现实世界中,还没真正观察到具备威胁的小行星。
菲利普·鲁宾教授,想出一招:用装满炸药的、一个阵列的穿透棒,打入小行星内部。
然后就能把小行星,炸成直径不超过15米的小碎片。因此对地球的威胁,大幅减小。
机哥想了想,这个想法看着挺炫酷,实现起来一点都不简单。
首先是需要制造那么多根炸药,然后把它们送上太空,还得打进小行星内部……
这么一想,今天的「动能撞击器」方案,或许还真是目前最有效的法子。
其实,像咱们中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今年4月份的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局长才表示: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于是,他们想到了,可以用于防御小行星:
火箭在携带航天器一起进入深空逃逸轨道后,火箭末级与航天器不实施“星箭分离”,而是由航天器操控火箭末级组合体去撞向邻近的危地小行星,从而充分利用火箭末级的剩余能量,实现撞击小行星偏转轨道的目的。
机哥在这次DART的纪录片里,看到科学家给自己安了个名头:「行星捍卫者」。
换作以前,机哥听到这个名字,会觉得非常中二。但真正了解之后,肃然起敬。
但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人,努力想保护全人类呀。也是他们,把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点点变成现实。
图片来自网络
戳这里,还有更多好文等你解锁
↓↓↓
还挺炫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