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聚焦:千年商都广州的广府文化印记

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广州越秀发布 2022-04-27


从粤剧变身电影走向银幕大放异彩,到虎年春晚武术亮相广州塔,再到广州美院设计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这些烙有广府文化印记的作品不断刷新朋友圈,让外界看到了广州经济成就之外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两千余年历史孕育的广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精神气质,滋养着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城市根脉,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深沉动力。


01跨界融合带来“破圈”传播


当粤剧和游戏结合,会发生什么?


一首粤剧版的《原神》游戏插曲《神女劈观》,上线不久便在B站收获近400万次点击量,让演唱者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也颇为意外。


“南国红豆”粤剧受到追捧并非偶然。去年曾小敏主演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俘获一大批年轻观众,也创造了戏曲电影“破圈”的神话。


粤剧是广府文化的瑰宝,而后者又是岭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分支,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


广府,按照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广府》一书的定义,通指岭南承载以粤语为母语的民系所在地;广府人指岭南早期百越族人与中原移民融合衍生的一支汉族民系;广府文化指广府民系的文化。


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的少年龙狮队

新华社记者王瑞平摄


“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文化逐步南渐,与当地原有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以粤语方言为主的广府文化区域。特别是中原地区群雄逐鹿,战火纷飞导致民众离乡背井远走岭南,大规模移民迁徙进一步丰富了广府文化多元兼容的特质。”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陈伟明表示,历经两千多年融汇,广府形成醒狮、粤剧、粤曲等艺术形式以及特色美食粤菜。


“与大银幕、新媒体、科技的结合,让粤剧这个传承数百年的艺术走出传统的剧院,走向更大的舞台。”曾小敏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广府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跨界的不止粤剧。作为广府文化传承的重镇,广州市越秀区创办广府庙会,每年元宵节与市民见面,成为“老广”与游客体验民俗文化、观看非遗展示的好去处。疫情之下,当地政府在今年元宵节将这一古老的民间习俗与新潮的“元宇宙”概念相结合,为市民打造虚拟公共文化空间。


越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晓表示:“传统与创新是一体两面,广府庙会历经10年嬗变,已创新成为既古老又现代、既通俗又时尚的都市文化形态,成为500万观众和游客的广府文化嘉年华。”


市民逛北京路上的广府庙会


02文化开放兼容塑造千年商都


广州2021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8万亿元,持续稳居国内城市第一梯队,作为全国商贸中心城市的两大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更是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


“文化的引领力是推动广州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越秀区文广旅体局局长杨卫国说,“受长期对外交流的影响,广府文化有着鲜明的开放特质和重商传统。”


作为广府文化的发展地,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商业门户,航海贸易长盛不衰,被誉为千年商都。历经唐宋时期的东方大港,到明清时“一口通商”,再到改革开放前沿,独特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广府文化的衍化,海洋意识让广府人较早跳出“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广府文化重视务实利而避虚名,形成了一批重商兴业的实干群体。”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钟晓毅表示,叠加改革开放政策春风的吹拂,珠三角一跃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广货北进,叩开了内陆市场的大门。


商业的发展也反哺催生引领潮流的文化现象。无论是《轻轻地告诉你》《涛声依旧》等传唱大江南北的旋律,还是《七十二家房客》《雅马哈鱼档》等引发观影潮的电影;无论是中国动漫行业第一股,还是征服了世界的“顶流冰墩墩”,都体现着广府敢为人先的文化创造力和强大的产业实力。


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研究员周雪华研究发现,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语保留古汉语元素最多,同时吸收英源外来词也最多,粤语中商店“士多”是英语“store”的音译,“泊车”则是“park”的半音译,“土洋结合”的特征反映了广府文化应对外来冲击的承受力,也折射出其开放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饮“头啖汤”,“生猛”“进取”的文化性格让广州不仅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桥头堡,也成为百万民工下珠江的首选地,更赢得岭南文化中心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等城市文化名片。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杰表示,广府文化对于岭南文化奠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近代民主革命策源、现代改革开放先鞭等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提升广府文化与时俱进的特质,对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无疑具有润滑与催化作用。


03平民气质滋养城市烟火气


一壶好茶,几件茶点,惬意地品上一个清晨——“叹早茶”,是广州都市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一个“叹”字,是广府人从容有滋味的生活态度,也是广府文化平民气质滋养城市烟火气的生动写照。


虾饺、烧卖、叉烧包……丰富而精致的菜品体现着“食在广州”的魅力,也展现着丰俭由人的宽容。如今,早茶不只满足享用,更是亲友交流、社交沟通的手段,是广州人经济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
新华社记者王瑞平摄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建筑就是城市最直观的外貌。高耸入云的“小蛮腰”正在书写新的广州记忆,老城街巷则通过焕发新颜,让历史与文化回归市民的生活。


趟栊门、满洲窗、镬耳墙……昔日的西关大屋和沿街骑楼,体现着广府建筑中西合璧、革故鼎新的鲜明风格。在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当地政府以绣花功夫进行改造,保留街巷肌理,引来新业态,承载着乡愁记忆的街道得以活化重生。


让广府文化印记回归市民生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东山口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曾经的小洋楼不再是大门紧闭的民居,摇身一变成为小众艺术空间、设计师店、咖啡店等,点亮城市生活的一角。


6年前,广州在地文化艺术公司来到这里,将几座空置的小洋楼以艺术空间和特色商业的形式再赋生机。公司运营总经理吴汀说:“新河浦片区因建筑独特而与众不同,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公司选址正是被文化魅力所吸引。”


广州市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


老城优雅,活力依然。如今,文化、艺术、商业气息交相点缀,新的城市文化空间正在一些老旧街区形成,让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


“广府文化就是在这样生机勃勃而又趣味盎然的‘容器’中酝酿芬芳,进而香飘四季、香飘四海。”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说。



------------- 推荐阅读✔ -------------


来源:新华社
编辑:吴乐思
校对:贺惠
责编:翟晓雪编审:刘荣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