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政传书架】师曾志、金锦萍 | 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

2016-12-14 政治传播研究
摘要

本书提出公共传播的概念,探索其运行机理,指出国家与社会在新媒介赋权下出现想象的微共同体的可能性,并分析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双向运行的公共空间表达与行动基础;进一步提出赋权器的概念,探析新媒介赋权在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同时,又是如何在跨越时空中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中赋权;解释技术赋权下的组织赋权与社会赋权如何解构与重构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提出公民自我救赎是社会赋权实现的根本。  


内容介绍

公共传播开启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篇章,传播与权力、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变迁的基础。本书对“汶川地震”后发生的微博开启民意表达新方式、“免费午餐”、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曹德旺签署“对赌协议”,以及慈善法进入立法程序等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在新媒介赋权的视阈下,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说明组织赋权在技术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公民自我救赎是实现社会赋权的根本,国家与社会协同演进是转型中国重要的发展路向。


目录


序言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公共选择


第一部分  新媒介赋权: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 

第一章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第二章  新媒介赋权视角下表达与行动的力量

第三章  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间的“强国家——强社会” 


第二部分  舆论问责与公民性体现 

第四章  保卫生命:微博景观下个体生命的幻象体验

第五章  公共舆论:从“维权”到“争权”的话语聚焦

第六章  窥视与狂欢:富豪慈善中的公权力、私财自由与舆论 


第三部分  公民参与与利益表达 

第七章  “媒体事件”中的公民参与:权力、关系与策略的动态博弈 

第八章  公共传播视野下环境议题的媒介呈现 


第四部分  国家、社会边界与立法

第九章  慈善法草案与行业自律

第十章  公益与商业的边界

第十一章  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

第十二章  中国救灾捐赠机制的现状与未来 


结语


作者简介:

师曾志,曾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研究、公共传播与新媒介赋权。与胡泳合著《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等。

金锦萍,耶鲁大学、密歇根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法学、慈善法与非营利组织法。著有《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等。

本期责编:方佳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