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油!| 疫情终将过去,约定4月春光下相聚
上海挺住
上海加油
疫情在这个春天卷土重来,并来势汹汹,上海正面临着武汉疫情以来最严峻的一次挑战。截止到3月28日上午,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450例。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组表示,通过分析筛查结果,发现上海市疫情呈现区域聚集和全市散发并存两个特点,存在面上暴发的潜在风险。经综合研判,有必要采取更果断、坚决的措施,进一步降低人群的社会流动性,快速排查发现感染者,彻底消除病毒隐匿的社区传播。
上海
划江而封
昨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3月28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3月28日5时起,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第一批,浦东先行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1日5时解封。第二批,4月1日3时起,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简单来说是以黄浦江为界,上海一分为二,轮流封控这两个区域。
昨夜今晨,上海市公安机关连夜动员部署,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要求,全员上岗、全力以赴,迅速集结到达指定岗位,强化社会面巡逻守护,确保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有序开展,上海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同时,市、区疾控机构累计出动流调队千余人次,联合有关部门,做好筛查相关人员的工作准备。寒风中、雨夜里,这群基层防疫人员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以“事不过夜”的精神与病毒赛跑,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护墙”。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最紧急、最关键阶段,形势严峻复杂,各地都在严格落实最严格的防疫举措,每个人都应该全力配合。防疫人员从早到晚值守,就是为了守护百姓的健康,只有所有人一起努力,上下齐心才能战胜疫情。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亦表示:“上海之所以叫‘魔都’,就是它总能化解掉各种各样的难题,在打怪中能够升级。”
在发布会上,官方使用了一个以往疫情防控中非常少见的词语:"压茬推进",何为压茬?在农业上,指的是一茬接着一茬种,中间不休耕,不耽误农时,不让地闲。正是这样的做法,让中国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够实现一年两茬甚至三茬。上海这次轮流封控此举,本质上就是分阶段分区域按下暂停键。作为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哪怕只封一半,影响人群也达到千万级别。
但上海此次的封控措施比之前要彻底许多,因为公共交通已经全部暂停,居民也被要求足不出户,甚至连家门也不能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彻底阻断病毒传播。上海采用重点区域+非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抗原自检的方式恢复日常生活,这也是目前探索出来的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恢复日常生活的有效措施。有专家也表示,上海做出这个决定,可能花了挺长的时间,相信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但是假如这个决定做得更早一点的话,取得的效果应该会更好,因为实际上现在大家都不止封两天了,很多小区实际上已经封了好几个两天了。对此上海市商务委亦表示,上海市主副食品货源充足、供货渠道畅通,相关部门做了充分准备,采取了多项保供稳价措施,各区将组织力量把必要的生活物资配送到小区。市民如有困难,可向所在区域的24小时服务保障热线反映,“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居民的生活物资要求”。
上海这座城
能量有多大
面对史上最严峻疫情形势,武汉、西安、长春、吉林乃至深圳,先后选择封城或 " 静态管理 " 作为终极手段。为何上海没有“一刀切”的封城?对此,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表示," 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 ",上海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承载了重要的功能,甚至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一刀切的封城,看似简单,代价却不容低估。小城市封城,乃至全员 " 静止 ",影响的多是一城一地。大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商贸繁盛、工业强大之地,城市停摆的代价极其高昂。
上海,在中国经济矩阵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第一大市,还是首屈一指的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全球科创中心,更是全国财政转移支付的 " 大奶牛 "之一。只看经济规模,2021 年上海 GDP 高达 4.32 万亿,分别是两大一线城市深圳、广州的 1.4、1.5倍,接近长三角三大省会杭州、南京、合肥的总和。再看财政收入,上海是全国财政第一大市,也是贡献最高的城市之一。2021 年,来源于上海的国内税收收入高达 1.53 万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接近深圳全口径税收收入的 2 倍,宁波的 5 倍,青岛的 8 倍,厦门的 11 倍。以天来看,上海平均每天创造的 GDP118 亿,国内税收 42 亿,进出口 111 亿元,工业产值 115 亿 。这些数字,相当于许多县城一年的体量。可见,上海一旦停摆,且持续超过 7 天乃至一个月,对于长三角经济乃至全国经济,都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问题不仅在于经济。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吴凡曾说:" 如果上海这个城市停下来,东海上就会多出很多漂在海上的国际货轮,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经济 "。并非虚言,上海,还关系了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的畅通运行。要知道,每年进口上海口岸的国际航行船舶多达 3.7 万艘,而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连续 12 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 年,上海集装箱吞吐量为 4703 万 TEU,远超深圳港、广州港和香港港。与其他港口城市相比,上海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上海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进口则以集成电路、医药等高技术产品为主。这与上海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上海以汽车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支柱产业,高新产业进出口的顺畅流通,关乎着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上海是同时拥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根据《2021胡润中国500强》的数据显示,上海在去年超过北京成为中国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很多的企业选择扎根在这里,不仅是因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有龙头作用,且外商投资辐射中心的作用越来越充分地显现出来,更是因为这里是成为通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窗口”和“桥梁”。
上海同时是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中心已有一席之地,未来有望与纽约、伦敦同场竞技。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金融中心采取封城的先例。如此重要的位置,涉及如此众多的产业,这决定了上海很难像普通城市一样轻易封城。所以,上海一旦停摆,影响的就不只是上海一个城市,更不只是日常餐饮、旅游这些简单的产业。
上海
探索模式
因此,一个共识是,封城是最简单但代价极高的最终选项。相反,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反而是更高更复杂的要求。上海的精准防疫,在德尔塔时代一度作为科学防疫的标杆,但奥密克戎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强传染性、高隐匿性、高免疫逃逸能力,无症状 及轻症为主的格局,导致疫情难以在第一时间排查开来,社区传播变得普遍而广泛,疫情防控可谓难上加难。何为 " 最小代价 ",这是上海面临的新考验,也是上海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关键所在。
上海,选择了最难却又饱受争议的一条路。在一刀切封城与就地躺平之间,上海正在探索第三条路:生活正常化与动态清零并行不悖。上海的抗疫探索,简单来说有三个特点:一是区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而不是一刀切封城了之。二是采取核酸检测,以及抗原自检的结合模式,作为奥密克戎高传染性的应对之举。三是滚动筛查,打破疫情指数级传播态势,通过滚动清零来实现动态清零。这三点,无一不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无一不需要高效疫苗、特效药和医疗冗余能力作为支撑,无一不需要更高的治理能力。因此,这也是一场注定艰难的战役。
在这场疫情的最初,这座城市曾一直试图利用网格化的方法,把不同区域划分为“足不出户”的封控区、“人不出区”的管控区和“严格控制人员聚集”的防范区,来进行管控。然而,3月26日这天,从封控区到防范区的划分被统一到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两大概念下,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邬惊雷介绍:将按照“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覆盖”“组合式筛查”,其中,对重点区域,进行严格封控管理和核酸检测,而对非重点区域,则下发抗原试剂盒入户,要求居民自测。那是上海进行抗原筛查的第一天,这天,全市抗原检测超过1400万人。3月27日晚上8点23分,这个一向讲究精准防控的城市,选择了以黄浦江为界的分区封控,这座城市终于还是做出了它艰难的决定。
长期以来,中国的抗疫一直以雷霆手段的迅速清零为目标,而作为曾经的抗疫优等生,本轮的上海抗疫曾被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找到一条既不影响正常经济活动,又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中国抗疫的新路径。上海被认为要探索新的路线,目前看来,走到这里已经不容易。中国抗疫之所以比其他地方更成功,在于有一批干实事儿的人,以及有组织力,行动力的广大群众。这不单单是对专家组的考验,更是对所有人心性的考验。作为百姓,多一些耐心体谅,少一些指责和键盘政论,抗疫的核心,在于人心齐整。
我们始终相信,上海还是会恢复以往的模样,疫情终将过去,静待魔都春暖花开,正如谢斌所说:“无论当下多不方便,也要憧憬未来,想象幸福的时光,并且坚信那一天会到来。”
图片来源:北城瞰见视频
资料来源:国民经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央视新闻
❖ END ❖
富豪们喜爱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破纪录!87位白手起家的U40财富达十亿美金以上 | 胡润研究院携手海银财富联合发布《202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