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二代宅男到壁纸狂魔,他会是下一个宫崎骏吗?| 金城
“画面很美,就是剧情太垮了。”
电影散场后,前一排的男生女生谈论起剧情时,略有埋怨,但其实她们中还是有人在观看时落下了眼泪。
这是19年新海诚电影《天气之子》在中国上映时发生的场景。
虽然不久后它的票房成绩在日本破了百亿,但剧情上暴露的纰漏,仍让粉丝埋怨不已。
《天气之子》仍旧是新海诚的影像风格,都市,电车,天空,极端绚烂的光影色彩。
然而,场景的唯美,始终掩盖不了人物与故事的苍白。
因没有足够多的细节铺垫,《天气之子》里人物的动机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为了营造意境,新海诚使用了大量的场景画面,却顾此失彼,让影片只残余气氛,却不见深刻的剧情记忆点,所以片子翻车了。
当然也因为期望太高了,失望的情绪才如此汹涌。
时间倒回到三年前,2016年的《你的名字。》成绩让新海诚自己都不敢相信。
它超越了《千与千寻》,成为日本全球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被日本业内奉为后吉卜力时代的起点。
它在中国也圈粉无数,观众在影院被感动到哭泣的新闻不断刷屏。
在影院终场灯光亮起后,某位自诩铁汉的中学男生胡乱摘下眼镜,低着头抹眼泪,身边的同伴边安慰边笑他负了一世英明。
三年又过去了,新海诚的新电影《铃芽户蒂》即将于11月11日在日本上映,遭遇《天气之子》的滑铁卢后,可以想象他身上的压力了,然而作为一个动画导演,一位艺术家,争议无可避免。
可在摇摆中坚定自己的追求,把争议当作一场加冕前的仪式,不正是新海诚一直在做的事情吗?
都说,每个动画导演心中都有一个母题。
在吉卜力老一辈动画人的电影里,经常有着火车开过乡下,田野在车窗外不断后退的场景,那是因为他们喜欢下乡,他们宁可违抗既定的命运,也要勇敢地寻找自由。
而在新海诚的作品里,火车变成了电车,那种下乡的冲动不见了,他们习惯于都市,也烦腻了都市,他们很被动。
这个细节,其实正映射着日本宅男的内心世界。
宅宅的新海诚,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个更宅的游戏工作室Falcom,担任游戏的cg制作。
尽管是富二代(家族背景是百年建筑企业),但新海诚却醉心于工作,常常深夜沉浸在工作里无法自拔。
看着颅顶的头发越来越稀疏,新海诚问自己:“谁会知道我呢?”
为了排遣孤独,新海诚就自己动手做起了动画,《遥远的世界》《她和她的猫》就是工作之余的产物。
这一部5分钟的黑白短片,讲述了一只猫和一个女孩的故事。
女孩养了一只猫。当女孩内心受伤的时候,猫无法说话安慰女孩,只能紧紧地依偎在她的身旁,陪伴着她。
这部短片,恰似新海诚此时的心境,孤单,却总有种说不出来的隔阂。
你看那猫和女孩,像不像一次最极端的异地恋?
她在痛苦中无声呼喊,身边唯有一只听不懂人话的小猫,而小猫更是悲凉,连开口安慰的能力都没有。
那时候的新海诚,在深夜工作的时候,其实伴随着难以承受的孤独,究竟为何奋斗,他自己也说不清。
其实这种孤独,处于新时代的细田守同样拥有。
然而,细田守他缓解孤独的方式是融入家庭,他像一个小时遭遇漠视的孩子,急于投入大家庭咋呼却也温馨的氛围中。
就连《夏日大作战》里鲜少的恋情也得在家人们的簇拥唠叨下,逐渐变得细水流长起来。
比起细田守的顾家与温和,新海诚恋的是两个人之间的隔阂,他热衷于此,并玩味其中,并且越来越甚,直至变得有些悲怆起来。
2002年,动画电影《星之声》让这种猫猫和女孩的“异地恋”再次升级,这一次,它发生在宇宙。
宇宙自然是他小时候经常捧着科幻小说的产物,而《星之声》里的爱情可能也有着浪漫的来源。
新海诚说,“我记得某本书中,有一个女性宇宙飞行员,是我此生第一个喜欢的女人。”
虽然是“初恋”,但新海诚也没想画得圆满。
女生美加子成了宇宙保卫队的一员,男生阿笙留在地球,茫茫宇宙间,两人只能依靠一支简陋的手机发送简讯。
随着两人相距越来越远,双方收到简讯的时间也越来越久,最后彻底联系不上了。
直到男主飞上宇宙,在那支手机上收到了来自女主8年前的简讯:
“15岁的美加子向24岁的阿笙问好,我想告诉你,直到现在,我仍然是非常非常喜欢你。”
自此,这段恋情迎来了残酷的尾声。
该片有小规模放映,随着新海诚柔和的BGM响起,放映室里开始出现了啜泣声,许多人被这种极度纯洁的情感打动了。
影片结尾处,台下爆发了如雷般的掌声,画面下方,正写着新海诚署名的“我就在这里”这句话。
“‘我就在这里’,我希望被看到。”新海诚在采访中重复了这句话,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小小的,50人的放映室内,那些发自内心的掌声给了他最初的振奋。
这时候的新海诚,就已经明白了自己迷恋的东西也能打动他们。而在某一刻,孤独的自己,也好似有了链接。
而和自己产生链接的,就是在交流便捷的现代都市内,却体验着更为强烈孤独感的那群人。
渴求陪伴,内心里却垒起了一堵心墙,这是作为都市青年的他们最真实的心境,新海诚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分散在各地的他们找到并聚集。
如果说《星之声》让新海诚在日本打响了知名度,那他的《秒速5厘米》则让许多中国人认识并痴迷。
或许是受众大多是大学生,有着青春期的焦虑与迷茫,《秒速5厘米》散文般的节奏,细腻描绘的人物因羞涩,怯懦而无法善终的落寞情感,让许多人看完后哭得不能自已。
所以,有粉丝才埋怨,之后的电影不像新海诚了。
其实,从隔阂孤单,新海诚无意陷于哀怨的泥沼,他开始抛弃致郁,回归治愈,这何尝不是他自己心境的变化?
《言叶之庭》里曲径通幽的竹林,亭子里高中生和老师相遇,一场淅淅沥沥的雨,是新海诚为这段恋情选的背景板。
最后两人终于抛开隔阂,选择相拥。雨中阳光穿透阴霾,代表着一种被压抑的孤独得到了完全释放。
这对于醉心于新海诚悲恋美的人而言,是一种失格,但对于更多人而言,一个情绪得到发泄,能与相爱的人抛弃一切禁忌而拥抱的结局,更令人动容。
2016年大火的《你的名字。》的灵感来自广告短片《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明亮而轻快,两位并无交集的高中生,在备考生活中,多次擦肩而过,最后放榜时,他们在同一所大学相遇。
《你的名字。》的概念是短片的延长,两条平行线继续发生交集,男女身体互换的设定,颠覆了以往,配之以日趋成熟的美术风格,新海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奇迹。
这是一次商业、风格和观众口味的平衡,也是一封真正给自己,给观众的情书。
“你的名字是?”
影片当中,互相忘却的两人,即将擦肩而过时,终于鼓起勇气,问了同样的一句话。
同时,新海诚也借男女主角之口,向观看他电影的每个人发问。
因为他知道,无论天南地北,身处何地,每个孤独的人都渴望被理解被关心,一句简单的对名字的询问,其实就开启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新海诚说,自己现在做动画,好像是在与十五年前的自己沟通。他懂那时候的懵懂悸动,也希望将更多的感动保留给现在的年轻人。
讲到这,我想新海诚的电影,越来越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旧是希望二字。
然而,虽然听起来很俗,但希望却是人类最赖以生存的二字。
他熟悉每个人在早上醒来,都偶然会有的怅然若失的心理状态,他们会悄悄问自己一句,我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然而,他们在自怨自艾的同时,也看见了早晨透过窗纱熠熠的阳光,隐约听见钢琴声,脑海里就求生般自动晃过许多憧憬过的画面。
宇宙浩瀚,灾难侵袭,隔空期待,少男少女奔跑,纯洁而一往无前。因为永远有纯净的情感在,而永远不放弃追逐,这些图景,不正是新海诚对希望二字的最好诠释吗?
新海诚作为新时代的日本导演,对于年轻人心理状态有着绝佳的把握,原因是新海诚和他们都属于同一心理层次。
年轻人着迷于他的电影,也是因为电影的某些片段,照见了生活中的他们,从而产生共鸣。
而这就导致,那些没有相似生活经历的人会觉得矫情,无病呻吟。
影片《追逐繁星的孩子》的制作,也正是想要往大众电影靠拢,这是他模仿吉卜力工作室风格的一部片子。
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上映时,新海诚就因担心反响,几夜都没睡好觉。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
《追逐繁星的孩子》暴露了新海诚对于架空世界的不擅长,影片里的奇幻世界细节繁多,却缺乏真正的可信度,而新海诚最擅长的美术风格也一概丢失,只剩下一片乏善可陈的天空,被网友戏称为:“输剩一片天。”
在此之后,新海诚熬过了短短几年,决定不再尝试这类制作,而是专心致志地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追求,展现在荧幕上:
那是一个纤细害羞的少年,望着夜空,感悟到一种美的存在,于是不停地创作那些悸动懵懂的青年,和幼时记忆里别无二致的美景。
很多人都拿他和宫崎骏相比,说他是“宫崎骏的接班人”,可是两个出生在不同世代的人,如何能够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