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预告 | 古典风雅与当代生活

十月文艺 2020-09-17

不在柳边在梅边

——古典风雅与当代生活


嘉宾:潘向黎   潘凯雄   刘晓蕾

时间:2018年9月11日周二晚7:30-9:00

地点:SKP RENDEZ-VOUS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  北京SKP 4F

主办单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SKP RENDEZ-VOUS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预先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扫描二维码,预先报名



活动介绍


她品茶、写人可信手拈来诗句,透出一种深邃而迷人的古典气息;她写故乡、写小说,知人论世,内里又无限丰富。在她的文字背后,是一个明亮豁达,又柔软又英气,充满现代性的自我。

 

她是潘向黎,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作为一名写作者,潘向黎尤爱读诗品诗,她有着极其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先后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腾讯·大家》上开设品读古诗词的专栏,自己还开了个微信公众号,名为“潘向黎说唐诗”,向黎说诗,信手拈来,纵意而谈,远远近近,字字句句,靡不发新意。

 

潘向黎与《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

近日,潘向黎又出新书,书名为《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这本书收录了她近年来品鉴中国古典诗词的最新力作。毕飞宇说,“在《梅边消息》里头,每当我看到向黎影影绰绰的步态和身姿,我觉得向黎很美。大家闺秀才有。”何立伟称,潘向黎读诗如曲径探幽,总能觅到她发现的风景,他还建议,“看诗不分明时,潘向黎带你看”。

 

9月11日,著名作家潘向黎携新书《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做客SKP RENDEZ-VOUS书店,与读者聊聊古典风雅与当代生活。活动还邀请到了著名出版人、文学评论家潘凯雄及北京理工大学教师、专栏作家刘晓蕾与读者朋友们分享古诗词之美,解析“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之惑。读者朋友们若是感觉读古诗不太容易找到欣赏路径,或者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接续古代风雅感兴趣,就快来现场听听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吧……



活动嘉宾



潘向黎

生于福建,长于上海。著名作家,文学博士,文汇报特聘首席编辑。著有小说《穿心莲》《白水青菜》,随笔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万念》《如一》等多部。出版英文版小说集WHITE MICHELIA(《缅桂花》)。


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等多项大奖。作品被译成英、德、法、俄、日、韩、希腊等多个语种。

古诗词里有大美,如果能领略,能增加我们人生的滋味和生命的厚度。



潘凯雄

著名出版人、文学评论家。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编审,中国作协全委。


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入选全国第一批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出版有多部文艺理论批评著述和散文随笔集。

向黎的写作始终透出的是一种自然的雅致与凄美。其实,写作中以雅致与凄美为特性者不少,但自然透出者则不多不易,这是一种气质一种血脉之使然,不是追求就能求来的。



刘晓蕾

文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师,文汇报与腾讯·大家专栏作家,著有《红楼梦》专题随笔集《醉里挑灯看红楼》,即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潘向黎身上有一种深邃而迷人的古典气息,她对古典诗词、《红楼梦》的熟稔,不知不觉地化到文字里,就像水里的盐,看不出任何痕迹。文字的背后,是一个明亮豁达,又柔软又英气,充满现代性的自我。



好书推荐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

潘向黎 /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8月

潘向黎自幼沉浸于古诗词的艺术氛围中,《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收录了她近年来品鉴中国古典诗词的最新力作。全书共分五辑,在这些文章中,潘向黎展示了宽广的眼界和独到的品位,在品读自己熟悉、喜爱的古诗词时,也大量引用古今学者的评点文字,进退裕如。


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典雅风格。潘向黎的散文,就是她自己在说话,七分淡然,三分质朴,总有坦荡的真性情流淌其间。她把古典诗歌作为隔离日常琐碎的帘幕,辟出一块回归内心的空间。在她的文字背后,是一个明亮、豁达、充满现代性的自我。


| 往期精选 |

活动预告 | 读古诗,做个现代生活家

毕飞宇:如何做一位活在诗里梅边的现代闺秀

活动预告 | 8月20日,听潘向黎与曹可凡谈古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中书单 

肖复兴《我们的老院》荣获“2017中国好书”

宁肯《中关村笔记》荣获“2017中国好书”

十月文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