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庆邦《家长》丨“我的写作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在追求人性的普遍性。”

十月文艺 2020-09-17


“家长是可爱的,可敬的,也是可怜的,可悲的,可憎的。写家长,也就是在写普遍的人性。”


 ——刘庆邦





2019年第四届小说年度金榜第二届南丁文学奖……刘庆邦的《家长》甫一问世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新作《家长》,将目光投注于城市生活、教育题材,以一个普通家庭为中心,映射了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在面对教育这一问题时普遍存在的“中国式家长的焦虑”。


女主人公王国慧小时候因家里贫穷而半路辍学,这成为她一生的遗憾,于是便把自己的理想与希望全部加诸儿子何新成身上。如同中国大多数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她对儿子在学习方面的关心无微不至,呕心沥血,而对儿子在心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生理、情感上的波动却采取了错误的围追堵截的方法,最终导致儿子精神的崩溃。


在这个希望破灭之后,王国慧又把希望寄托到新出生的孙子身上。但精神失常的儿子却早早就掐灭了王国慧这一刚刚萌芽的希望。警察带走了她的儿子。十余年的坚持与努力化为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


王国慧的悲剧人生令人唏嘘,更令人深思、警醒。





《家长》

刘庆邦/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年12月




精 彩 试 读



王国慧有肝,有胆,胆囊里还有一块石头。石头不是普通的石头,在医学上被称为胆结石。王国慧的胆不会太大,比不过一个人的鼻子。那么包在胆囊里的石头也不会大到哪里去,顶多算是一块小石头。石头扔在地面上,不管多大多小,人们都不会在意它的体积。而石头一旦跑到人的身体里,医生就会用一种叫什么超的机器超来超去,超出它的具体体积。王国慧去医院检查时,医生交给她的检查单子上,标出了她体内胆结石的体积,体积精确到数字后面的小数点,小数点后面还有洋文。这样的单子她看了跟不看差不多,一点儿都记不住。要是说她的胆结石像一粒黄豆,一颗花生米,或者说像一个蒺藜,一只刺狗子,她都能想象出来。把胆结石标成数字和洋码字,就超出了她的想象力所能及的范围。


人心隔肚皮,胆也隔肚皮,虽说王国慧一天到晚把胆带在身上,可她从未见过胆的面,不知道自己的胆到底长什么样子。从动物到君子,凡生命都有相似的地方。王国慧见过鸡的胆,还见过猪的胆。鸡的胆小一些,猪的胆大一些。它们的胆囊都像是用一种白色薄膜制成的小口袋,“小口袋”软软的,里面装满了胆汁子。隔着薄膜看,胆汁子有些发绿,有些发蓝,还有些发黑。一旦不小心把薄膜弄破,胆汁子便倾囊而出,不可收拾。王国慧为一只鸡开肠破肚时,曾把鸡胆弄破过,看见胆汁子浓浓的,是墨绿色。这样的胆汁子恐怕比菠菜、芹菜、韭菜等任何蔬菜绞出的汁子都要浓,都要绿。如果用毛笔蘸着鸡的胆汁子写字,写出的字也应该是绿色的。她担心胆汁子沾在鸡肝儿上,赶快用清水清洗。还好,胆汁子总算没有把鸡肝儿染绿。可是,等王国慧把鸡肝儿煮熟,却发现肝叶子变成了黄色。一尝,我的娘哎,好苦!苦得沾舌头,吐都吐不掉。看看吧,苦胆的沾染性有多强,质量有多高,能量有多大。


是的,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当中,肝和胆离得最近。虽说肝为脏之一,胆为腑之一,它们并不属于同一类别,但同类相斥,异类相吸,或许正是因为它们不是一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如此紧密,亲密。唇齿相依?不,它们比唇齿抱得更紧,不是相依二字所能形容。肝胆相照?也不尽意,它们比相照照得更远,比相顾顾得更深。二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血肉相连,气息相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堪称谁都离不开谁的生命共同体。对肝和胆这样的关系,王国慧以前并不知情。自从得知她的胆囊子里长了一块结石,自从明知其存在、却未曾谋面的结石当了她的形影不离的老师,她才逐步明确了肝和胆所处的位置,知道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并对它们的关系有所了解。


大片子吃猪肉时,王国慧恶心过。有一回把鸡肉吃多了,王国慧的肚子也丝丝攘攘疼过。她不会把恶心当回事,马上吃一口馒头把恶心压一压就是了。她对肚子疼也不在意,人吃百样食,软的硬的都往肚子里填,谁的肚子能不疼一疼呢!她克服肚子疼的办法是饿肚子,给肚子来点惩罚。你不是吃饱了撑出来的毛病嘛,饿你一顿两顿,看你还疼不疼!您别说,王国慧的惩罚挺见效的,把肚子饿过之后,肚子往往就老实了,不再闹事儿。直到有一回,她生了气,大概隐藏已久、蓄势待发的胆结石也生了气,胆结石才跳将出来,露出了狰狞面目。


…………




好 书 推 荐



从教育的角度写中国家长

从家长的角度反映中国教育

以文学的方式展现中国家长的焦虑和教育误区





小说从一个家庭、一对母子关系入手,调动起许许多多文学化的、独特的情节和细节,将当下全民关注的教育问题,编织进一系列生活化的矛盾冲突之中,因而作品更典型、更強烈,也更具艺术震撼力。作品对主人公心理的剖析可谓漓淋尽致,入木三分,让人过目难忘。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关于这部新作,刘庆邦坦言:“我的写作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在追求人性的普遍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反对读者在读这部小说时对号入座。也许读者真的能在《家长》中找到自己。





刘庆邦


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等九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等六十部。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哑炮》获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城府奖。长篇小说《遍地月光》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长篇小说《黑白男女》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首届林斤澜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获《北京文学》奖十次;《十月》文学奖六次;《小说月报》百花奖七次等。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   

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西班牙、越南等外国文字,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   

刘庆邦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9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

| 往期精选 |

著名作家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愿你面前的道路是笔直的 | 著名作家阿来推出长篇新作《云中记》

付秀莹长篇小说《他乡》:一代知识女性的精神自传

任晓雯:为无名者立传

《云中记》《星辰书》入选2019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文学好书”

徐则臣《北上》荣获“2018年度中国好书”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交响乐》入选2019年9月中国好书榜单

第十届茅奖得主梁晓声最新散文集《那些岁月……》丨他将那个时代,一砖一瓦重建起来。

十月文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