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缀以织彩: 20世纪的机织花边
中国传统服饰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二维的平面造型,缀缝各式缘边是其主要的装饰手段,除了用华丽厚实的织物外,各种特别织造的宽窄带子也被用作缘饰的材料,我们通常称之为“花边”,古时也叫作“偏诸”“绦带”“绦子”“阑干”等等。
《汉书·贾谊传》中有“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颜师古注《汉书》曰“偏诸,若今之织成,以为要襻及褾领者也。”从考古实物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服装上就有花边的使用,如湖北江陵马山楚墓中出土的织编复合型绦带,采用绕纬显花技术,由两组纬线和一组经线交织而成,其中地经和地纬交织成平纹,起花部分由各色花纬采用绕纬编织法,有规律地在正面每隔几根经线回绕一次,形成由纬浮长组成的花纹图案。
田猎纹绦,战国,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
此后,历代服饰上均有花边的使用。在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各式花边应用之广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训俗条约》中记载,苏州地区的妇女衣裙“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杆、牡丹带、盘金间绣等名色……且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一衣仅有六分绫绸”,将近一半都是花边,可见当时女装缘饰之繁。
粉缎地蝴蝶纹绦带,清代,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民国以降,服装款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受到五四运动的启蒙和洗礼,女性追求解放,向往自由平等,强调以“去装饰”作为新时代、新思潮的表征,宽大的衣袍款式和繁琐的花边装饰被逐步抛弃,只留下细细的一条花边作为点缀,与合体简洁的新装相得益彰。
大东织造厂白底花卉纹花边,民国,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当时的花边虽然简洁,但使用依然十分广泛。因为花边不仅起着点缀时装,增加美感的作用,也是女性争奇斗艳、力求自我标识,与众不同的用心所在。为满足市场需求,南京路上的大新、新新、先施、永安等华商四大公司均设有专门的花边部。
粉地佛手石榴纹花边,民国,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另一方面,花边所采用的原料也更为多样,除了传统的蚕丝和棉之外,还有人造丝、金银线、锦纶、晴纶和涤纶等等。在图案题材上也有一定的时代突破,是中国染织艺术史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苏州和平花边生产合作社花边,20世纪6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人物纹花边,20世纪80-9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精选了30余件20世纪的花边实物及相关文献资料,来展示这个时期花边的概貌,展览位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负一层新猷资料馆,将持续至2022年7月25日,入馆参观请遵循中国丝绸博物馆预约及防疫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娜、孔凡东著:《彩袂蹁跹——中国传统服饰襟边缘饰》,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
2、赵丰主编:《中国丝绸通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博物馆信息
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号
开放时间
9:00—17:00
(周一12:00—17:00,节假日照常)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
抖音
微博
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