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身体怎么修复喝酒造成的永久DNA损伤?
修复总不如原配的好
前两天,《Nature》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Alcohol-derived DNA crosslinks are repaired by two distinct mechanisms》的文章。文中称,酒精引起的“永久性”DNA损伤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机理修复,有望降低酒精性癌症的发病率。
乙醛对DNA造成永久伤害
故事还得从2018年,一篇同样来自《Nature》的研究讲起。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家Ketan Patel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破坏干细胞DNA,引起突变,甚至导致癌症。
文章标题:酒精和内源性醛会破坏染色体并使干细胞突变
此前,关于酒精导致癌症的相关研究都是在细胞培养物中开展的,但这一次,Patel教授给小鼠投喂了稀释的酒精,然后利用染色体分析和DNA测序来研究酒精的产物之一——乙醛对小鼠遗传物质的伤害。
我们知道,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乙醇→乙醛→乙酸。乙醇和乙酸相对安全,麻烦的就是这个乙醛。如果乙醛在人体内的分解受阻,不仅会让人反胃呕吐,还会喝酒脸红,如果长期被乙醛刺激,还容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Patel教授和他的团队则发现,乙醛还能够让造血干细胞中的DNA遭受断裂和损伤,刺激细胞通过重组修复DNA,同时导致染色体重排,永久性地改变DNA序列。
如果我们把DNA双链看作拉链,那乙醛对“拉链”的损伤就类似于:在一个特定的地方,拉链的两个链牙被锁住了,即两个链牙之间夹了东西,拉链拉不开,乙醛把DNA“锁死了”。这些被锁死的DNA别说转录表达,就连复制都是问题。
他们还发现,身体里的乙醛脱氢酶(ALDH)家族能够将有害的乙醛降解为乙酸,供细胞作为能源物质使用。从小鼠的研究结果来看,与拥有功能性ALDH的小鼠相比,那些缺乏ALDH的小鼠,其细胞中的DNA损伤增加了三倍。然而,不幸的是,我们东南亚人就尤其缺乏这些酶,或者只是携带了它们的缺陷版本。
难道东南亚人就真的拿“乙醛君”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莫急,这一次《Nature》又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FA通路”修复法,修补损伤但风险大
来自Puck Knipscheer(Hubrecht研究所)和Ketan J. Patel(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小组的科学家们利用爪蛙卵(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中的蛋白质提取物,研究了身体对DNA永久损伤的第二道防线:修复DNA损伤的机制。他们发现了两种修复方法。
一种是“范可尼贫血通路”(简称“FA通路”)修复法。这个办法简单粗暴,直接切除掉了被“锁住”的DNA位点,如下图所示:
红色部分为DNA交联损伤位点
一刀下去,锁被解开了,DNA断裂了,其他修复机制会跟着帮它收场,再形成完整的DNA。这个过程和由化学治疗药物顺铂引起的DNA损伤修复相类似。
顺铂(Cisplatin,CDDP)是第一个合成铂类抗癌药物。它可以和癌细胞核内的DNA碱基结合,形成三种形式的交联,造成DNA损伤,破坏DNA复制和转录,高浓度时还可以抑制癌细胞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对肉瘤、恶性上皮肿瘤、淋巴瘤及生殖细胞肿瘤都有治疗功效。
但是,研究人员强调,和顺铂相比,由乙醛诱导产生的修复过程更容易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染色体重排,这样一来正常的细胞就有可能癌变了。
看来,“FA通路”虽然能修复可怕的DNA交联损伤,但还是有一定风险。那么,第二种修复法会不会比它更加安全呢?
安全有效的“未知修复法”
研究人员发现,第二种未知的修复方法,不仅比“FA通路”更快,还更安全:它没有直接切断受损的DNA链,而是将链子的一端给解开了。这样一来,原本受损的两条DNA链,不用断裂就能得到修复。如下图所示,一条链上的碱基已经恢复正常,另一条链上对应的碱基则携带着那个乙醛诱发的“链子”。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个未知的修复方式虽然能修复乙醛诱导的DNA交联损伤,但对于顺铂诱导的DNA交联损伤却无能为力。不过,它至少为我们打开了酒精对DNA损伤修复的大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毫无畏惧地敞开喝酒了,因为科学家们还只是观察到了这种修复途径的存在,但并不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分子参与其中。
再者,科学进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抗疾病,让更多的人享受生活。“我们希望日后的研究能够找到这种修复方式背后的分子机制,帮助我们开发相应的药物,治疗范可尼贫血,降低酒精性癌症的发病率,甚至发现另一个身患范可尼贫血样疾病的人群。”研究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