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2名医护包机驰援湖北、接管三甲医院,一家民营医院集团的49天抗疫战

姚远 医学界 2021-02-27
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471人,危重症占比35%,出院患者423人。医护人员零感染、医治患者零死亡、患者治愈后零返院。


在武汉保卫战中,有这样一家医疗机构表现堪称“硬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212名医疗队员于2月3日包机驰援,成为国内首家整建制接管武汉一家定点医院(三级医院)的医疗队;


  • 在接到随州市中心医院(三甲医院)求援信息后,又迅速优化医护专家团队配置,抽调力量接管该院重症病区;


  • 旗下三家大型医院的院长亲自带队驰援,他们带领的医疗队成为陕西省多批次驰援医疗主力。这支队伍中,带队领导、专家组成员大部分为军队医院退伍军人。


这就是西安国际医学集团,它是怎样一家医疗机构?为何能在疫情初期就迅速组织起一支劲旅?3月15日,“医学界”独家对话西安国际医学集团(下称“集团”)董事长史今,以近距离视角观察其硬核抗疫战如何打响,同时也希望找到这家医院战斗力“爆表”的答案。

硬核抗疫:3千勇士请战出征武汉

西安国际医学集团是一家大型医疗上市公司,目前旗下共拥有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下称: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下称:国际医学中心)及西安国际医学商洛医院三大院区。其中,最新的国际医学中心于去年9月下旬正式开诊。

2月2日,集团派出了由呼吸科、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6名骨干组成的先锋队出征武汉。而在半个月之前,他们已经向当地卫健委提交了请战书,当时在集团所属6200多名医务人员中有3000余人申请加入援鄂医疗队。

对此,史今表示:“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医院就是医生治病救人的战场。当得知疫情到来的时候,其实大家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疫情的紧迫性让我们觉得,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出来冲锋在最前线。”

2月3日,经过一番“精挑细选”之后,由212人组成的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在5小时内完成集结。该队由国际医学中心副院长杨峰担任队长,胸科医院院长吴昌归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并组建了MDT多学科合作的医疗组,涉及呼吸、感染控制、重症医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医务人员均具有丰富的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部分医护曾执行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

2月15日,援随医疗队队长、国际医学中心心脏病医院院长王海昌带领60名队员冒着大雪由武汉驰援湖北随州,接管随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感染科救治工作。

2月19日,陕西省第四批145人医疗队再次出发支援武汉同济医院,由高新医院院长马庆久任医疗队队长,其中来自集团的医护人员多达87名。

截至目前,集团已先后派出6批共330名队员奔赴武汉市第八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等7所医院全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截止3月21日,医疗队负责的武汉八院和随州市人民医院3个重症和危重症病区,6个普通病区,累计收治患者471人,危重症患者占比35%。而其负责的长江新城康复驿站亦累计收治患者762人,无重患,无死亡。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

爱刷抖音的“网红爹爹”与西安国际医学护士许香清

战斗力爆表的秘诀是什么?

国际医学中心从正式开诊到请战驰援中间不过相差不过四个多月,一家新开医院何以就敢有魄力派遣这么多医护专家上战场?

其实,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是国际医学面临的第一次考验,早在2003年“非典”暴发的时候,集团旗下的第一家三甲医院——高新医院也才开诊了5个月。“当时西安的急救车辆符合非典防治要求的数量不够,为了全力支持抗击“非典”的工作部署,我们将医院新配的12辆高标准的救护车,配齐医护、驾驶员后提供给了政府无偿投入一线使用。”她笑着补充了一句,要真论起来那时候更艰难。

“此次援鄂,我们得到了党和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支持,同意了我们的请战申请。我们还有一流的专家团队和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医护队伍。疫情中,前线作战和保卫家园我们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集团三大医院都没有一天停诊,在严密防控的前提下,我们让所有患者,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诊治。”

史今介绍道,新建的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就诊和住院数据一直持续上升,只有高新医院因参与抗疫指挥部统一部署的工作在2月份就诊数据略有影响。“虽然国际医学中心开诊以来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但医疗服务情况整体向好,经营增长符合预期,如果持续保持下去,相信很快能够实现突破性增长。”

她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营,集团已经摸索出一套更高效、更可控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开源节流、成本控制、新项目和技术开展等方面。同时,集团坚持持续投入,在医疗设备配置上“下了血本”。“好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而配备最先进的医疗设备让医院站在了更高的起点。”

此外在国际医学中心拥有三甲医院工作经验的医护占比高达83.7%,这成为其医疗质量保证的关键。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医护是退伍军人,出于军人使命感和荣誉感的本能,他们在疫情危难面前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的精神,更为国际医学中心的文化基因平添了一份别样的铁血风采。

医疗人才:筑巢引凤三步曲

社会办医不乏实力雄厚的投资者,但医疗人才却一直是整个行业的天花板,为何国际医学中心却能招揽来这么多人才呢?

“传统公立医院的优势一在于人才积累足够丰富,二在于科研平台能促进人才成长,而社会办医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高效,服务反应迅速。”史今表示,“我们希望建立一家有鲜明特色、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现代化新型医疗机构。”

她介绍了医院吸引人才的三大诀窍:

其一,给学科带头人、专家量身打造实验室,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

国际医学中心一开始招揽学术带头人时就会为其量身定制实验室,让专家科研能力得以继续施展,在新的“圆梦”平台可以开展过去想做却没能做的课题,保持他们在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尊严。

此外,国际医学中心与国内外多家医科大学开展合作,拓展交流平台,积极筹建自己的国际医学院。“我觉得对很多的医护来说,这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史今说。

其二,用军事化、半军事化方式管理、整合资源。

团队中不少医护,甚至院长都曾经是军人,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尤其是“能打硬仗”的硬朗风格也让医院资源整合更加高效,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

其三,决策程序高效,反应快速,机制创新。

从第一块筏板浇筑到建起56万平方米的院区,国际医学中心仅仅花了28个月,即使放之全球,其决策程序之高效也足以让人瞩目。

“有很多专家,包括后来加入我们的专家,当时都不敢相信今天我们取得的成绩,因为蓝图好画,落地却难。而当医院一天天建起来,我们的战斗力充分展现的时候,大家才开始真正体会到这个平台的优势与机遇。”史今表示,社会办医的反应高效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

比如,仪器设备配置,审批者根据学科、医疗需求可以迅速响应购置,让医生有“利器”。又比如,学术交流合作方面,只要大家有想法,而医院权衡认为这个是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个人发展,就会快速决策,申请者很快就能去国内外“心仪”的地方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在机制创新方面,我们也会全方位支持专家团队打造优势学科,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让医者有尊严地工作!”史今表示。

结语

在访谈的最后,史今为“医学界”分享了出征医疗队员跟她说过的一段话,令她颇受感动:

疫情面前,我们的团队是能经受住考验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医者的誓言,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锋在抗疫战场的最前线。我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姚远

校对:臧恒佳

责编:田栋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