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营医院该如何打响自救行动第一枪?

医学界 2021-01-26

民营医院现今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



民营医院现今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对于命途多舛的民营医院来说,大起大落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当下,民营医院面对医疗用户需求减少的市场寒冬,又遇疫情的艰难生存环境,尽管有不少为民营医院支招的理论和方法,但这些所谓解决方案与民营医院业务发展并不契合,并没有把商业模式想透彻;对业绩量提升的期望也只是一个推测,距离应用和落地存在大量的问题没有解决。


本文总结出相对契合民营医院自身资源做转型、找出路的经验,希望能够为民营医院业绩量提升提供一些框架性的逻辑思考和落地实操的启发。


一、民营医院如何打响自救行动第一枪?


1、民营医院已处于全面复工复诊阶段,从开始缓慢恢复日常医疗服务角度看,4月份,首要任务看医疗服务业务量能否恢复或基本维持在2019年同期水平的60%~70%或以上。


事实上,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一季度民营医院业绩量呈现出断崖式下滑,而在现金流尚不足以支撑医院运营12个月的情况下,二季度业绩量走势还会与一季度十分一致。这其中,自负盈亏的民营医院能否把资产配比始终保持在平衡与发展的最优状态,很关键。显而易见,医疗服务有多优质,回报就有多大。这种“真核实力”将是民营医院自救复苏的磐石。


2、尽快调整现有业务科室,转向支持中长期需求驱动的、业绩基本面数据有非常明显反弹的业务形态。比如,依靠精耕细作打造出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病医疗与健康管理为代表的差异化服务,用最低的成本为医疗需求用户创造价值,这种核心竞争力和诚信品牌重塑的“马太效应”且会持续到二季度,业绩量数据会大超预期。这才是非常具体且有成效的实操方法。


3、自救行动不管来自于内部主动还是外部趋势推动,毕竟,用户想要的东西是确定的,要么是高性价比的实惠,要么是高品质的享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做有迹可循的选择,以更有产品力和革命性的医疗服务产品为契机,才是突破困境更好的出路。


二、值得民营医院深刻思考的是如何发展为“成长型医院”?


民营医院现今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能够在医疗技术产品向上的同时,品牌形象重塑也要向上发展,成为更好的社会办医,那才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


就民营医院市场机会而言,做防御性的内功修炼战略比直接进攻更有力量。无论是处于价值洼地的业务营收、产品创新表现,还是新的增长曲线方面,当前面临的市场局面决定因素,显然是产品创新力、品牌竞争力、定价策略的用户认可度。


1、民营医院业务主体至少还要面临1个季度的营收下降和医生资源供应链问题的困扰。以往传统低门槛的医疗服务,在新技术、新应用方面难见创新之举。不仅在原领域难获加分,还在狭小的细分市场不能突破增量的桎梏,落得连年亏损。


比如,专科业绩量高度依赖营销,但营销有其波动性较大的周期性,加上业务模式缺乏竞争力创新,导致业绩量受阻和下滑,市场份额被蚕食,医院的盈利能力低下也在情理之中。这些短板自然就决定了民营医院营收率,不能简单类比为成长型医院。成长型医院具备极强的医疗服务创新实践能力和学科实力业务效应,能满足用户医疗服务需求供给与营收模式具备一定的稳定增长性预期表现,波动性较小。


2、在疫情继续防控特殊时期,民营医院业务提振的重点不仅在于提升业绩量,更加在于对行业政策的深刻理解。要清楚政策利好不能缓解民营医院的燃眉之急,民营医院只有一个优先级: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涅槃重生。


如果民营医院依然延续老的营销套路,反而失去了品质提升、技术走心的内涵。众多民营医院在“鱼与熊掌都要兼得”的希冀之下,那种中规中矩的“耍花活”自救的举措,并没有获得需求用户的接纳。必然也拉低了医疗服务的档次。


民营医院自救是站在行业品质高度打动用户需求的行动。让医院活下去“自救”行动的时机就是复盘行业积淀、市场需求、技术段位,将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业务,通过不断业务线深耕与口碑营销,为医院成长型升级造势呐喊。这应该是民营医院当下组织调整、优化升级成长型的心态和思路。



来源:院长说医事

作者:郭俊 

校对:臧恒佳

责编:郑华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