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医学界书店👆)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特鲁多医生
谁也没有想到,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到如今仍未完全控制住。
紧张的床位,供不应求的防护物资,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医疗资源的珍稀。然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医疗情况,稀缺的不仅是这些……
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公布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为2.59人。也就是说,我国每1000个居民,只配备了不超过3名医生。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显示:
2007年-2017年,中国有470万人进入医学院,但最后能穿上白大褂的只有75万。
而年轻医生的比例从31.3%降至22.6%,老医生的比例从2.5%增加至11.6%。
一个医生朋友说,现在医生不再是天使了,救人也变得越来越难了……
据中国医师协会曾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仅2019年上半年被公开报道的伤医事件就有34起。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统计:
截至2018年1月9日,中国有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其中经历过语言暴力的占51%。
- 家属情绪急躁时,他不敢进诊室,就独自踏着一辆小黄车,绕着医院一圈圈地骑……
陶勇医生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每天上班前都要进行心理建设,深吸一口气,咬着牙进去。
如今充斥在医院这个白色空间中的,不仅是可怕难捱的病痛和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还有难以消解的医患矛盾。有人觉得医生态度不好,却不知道医生每天要诊治上百个病人;
有人怀疑自己被过度检查,却不知道一次漏查的后果,就可能造成双方的人生悲剧;
有人把医院当成了保险箱,却完全忽略了所有的治愈,不过是概率事件……
就像医疗纪实作品《白色记事簿》这本书中一位医生所说,学医之前他总觉得医生无所不能,可现在他觉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太重。很少有职业像医护工作一样,每天暴露在熙攘嘈杂的环境中,被焦虑、无奈、恐慌甚至是绝望所笼罩,身后还有死神步步紧逼。打破医生和病患之间的那堵墙,需要的不是歌颂,而是彼此理解。而理解的前提,就是展露真实。展现最真实的医院日常,没有比一线医护的讲述更有说服力。《白色记事簿》一书就是由9名一线医护人员亲笔记述的真实医院故事,带领读者走进医院里隐秘的角落,讲述病历簿背后医生与患者之间不为人知的人生遭遇和精神历程,呈现一个真实、立体而又充满人情味的医院里的日常。看《白色记事簿》,小编的完整心路历程!
在书中,你会看到医生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也是一个有情绪,会疲惫,会恐惧,偶尔也会束手无策甚至犯错的人。
只不过他们每天面对的,不是可以重新修订的文件,不是重金就能收购的项目工程,而是一个个一旦逝去就没法重来的鲜活生命。
他们害怕失败,也比多数人更难承受失败的后果。
妇产科梁医生是一位刚刚升任主刀的新手医生,因为一份检查上的疏漏,差点酿成她的职业灾难。一个18岁的女孩检查时只显示是卵巢肿瘤,梁医生原以为是一场简单的囊肿切除术,但手术切开“卵巢”后,里边出现的却是男性的生殖器官。
术前缺失的染色体报告证实患者确实是男性,而术中她那一刀划开的,其实是无性细胞瘤。癌细胞有可能因此扩散,加重患者的病情。但这位新手医生最终选择接受、直面这个意外,因为了解女孩病情的只有她,如果连她都逃走,还能有谁帮助女孩和病魔战斗。
她接下来要带着“女孩”重新变回一个女孩,从生理到心理,打赢这场仗,完成自己与女孩的成人礼。图片出自《白色记事簿》
如果说梁医生是因为不够了解患者险些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那烧伤科的王医生却是因为对患者的情况太过了解,把好不容易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患者又再次推到了死亡边缘。王医生在烧伤科见过太多令人绝望的事情。烧伤患者的恢复期长,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重度烧伤患者一天就能花掉千元的治疗费,后续的整形修复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一般家庭很难承受得住。
他经常能在走廊里听到“放弃”“拖回家”“钱不够”之类的话,有些患者并不是痊愈才出院的,他们的生死是患者和家属做出的选择……图片出自《白色记事簿》
“医生忙着为病人求生,病人心里却在计算活下去的成本。”的确,进了医院,钱不像钱,像纸。霍明是王医生收治的一位重度烧伤患者,家里人为了救他四处筹钱,债台高筑。见霍明病情有所好转,家属恳求减少一些辅助药物,以减轻经济负担。
出于对患者情况的理解,在综合评估了霍明的病情后,王医生停止了霍明的护胃药,却没想到霍明会因此再度命悬一线。有时,病人和家属眼里的善意之举,在医学上并非是正确的决策。其实,医生和患者家属一样,都希望把病人治好,自己所付出的心力不会白费。面对事关生死的医疗决策,受过多年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们习惯了优先排除风险,这是对生命的负责。此时,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不仅是对医生最大的鼓励,也是帮助患者渡过难关的一剂良药。图片出自《白色记事簿》
金钱、生命、责任……在这些纠缠之外,医院的日常里还有许多人的意志和选择。到底怎样才算活着,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生存……这些问题我们平时很少去思考,或许只有在面对生死时,我们才能得出一个答案。《白色记事簿》通过真诚且善意的讲述,提前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生老病死的人生必修课。
当我们被这样的真实打动,我们就能更好地去感同身受。人们从中感受到的越多,越能对医生和病患多些理解,少些恶意与恐惧。医患之间的矛盾,不仅是医生的决策,更是病人需要作出的选择。打通医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构建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让医生毫无顾忌专心医术、敢于救人,让更多濒危生命得到最专业、最妥善、最及时的救治,这不仅是在救百万患者的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救我们自己的命。
更多好书,尽在"医学界书店"——专为中国医护提供正版精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