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黑色素瘤青年探索者斯璐:她也曾想过放弃
编者按:8.19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在2020年这样一个抗疫大年,“医学界”作为医疗行业媒体,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批中国青年医生:他们有的是风风火火的住院总,有的是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还有的是独当一面的副主任医师……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坚持、勇敢、隐忍、付出……阅读这群青年医生,感受一股向上的力量。
在同科室青年医生的眼里,斯璐医生是一个“完美女神”:工作中,她认真、负责、稳重、抓细节;生活中,她乐观、文艺、幽默、平易近人。从事黑色素瘤领域探索近10年,她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在网络问诊平台有着100%的患者好评率。
外公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员,外婆是帮助外公工作的护士,从医学世家走出来的斯璐,走了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
“那时候,天天想着,熬完这一年就好了!”
刚刚当上住院总医师的时候,20多岁的斯璐刚参加工作,觉得当医生既神圣又自豪,同时又倍感压力。经常是大段“与世隔绝”的医院生活,一周需要工作6至7天,一天24小时连轴转。
那一年,斯璐不仅要统筹安排患者住院和节假日医师值班,还要安排患者的床位、管理患者,要写论文、做幻灯片。手边的电话还一直不停地响,“门诊排班排好了吗?”“我这边手术需要协调。”“斯医生,有患者找您?”“我们科有一个会诊申请,麻烦您看一下”......当然,这些是最普通的住院总日常。那种辛苦的付出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
繁忙和杂乱的工作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她的胸口,让人喘不过气,还有突如其来的矛盾需要化解,休息时,曾有患者不明所以地用脚踢她值班室房间的门;也有一直戴着墨镜、匕首形状项链的患者家属扬言,“你们要是不把我老婆治好了,我把你们医院炸了!”
斯璐至今还记得收治过一个17岁的黑色素瘤患者,当时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非常缓慢,能用的药物非常有限。为了能治好这个患者,科内查房讨论想了非常多的办法,最终给患者选择了一款新的靶向药物,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肿瘤曾一度缩小。在治疗第四个周期的时候患者状态急转直下,斯璐建议患者暂时停药观察,但患者家属情绪明显激动了起来,“不行,一定要吃!一定要吃!”
拗不过患者家属,患者还是继续服用了药物。出院不久后,患者便去世了。后来,患者家属跑到斯璐的门诊上大闹了一场,声称医生给她的孩子吃了不该吃的药,要求医院赔钱,斯璐觉得委屈,心里不舒服。但她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在肿瘤医院,病痛、死亡、人情冷暖,她见得太多了。舒缓好自己的心情,她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了患者之前病情的恶化情况,平复了家属的情绪。
“天天都说不想干了,天天想着熬完这一年就好了,压力大到天天哭。”但在克服了诸多困难后,斯璐想要放弃从医的念头渐渐变淡了。“想想学了这么多年医不干了也蛮可惜的,只是偶尔想一想要不要换个职业,但真正要做这个决定还蛮艰难的。”因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治病救人的使命感,斯璐终于坚持了下来。
如今,回想起这段“难熬”的岁月,斯璐感慨,“一切过往,终将成为你的财富,让人记忆犹新。”
生活中的斯璐
“很多经验都是从那时候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
有人说,做完住院总,你就会蜕变成一个成熟的医生。但对于斯璐来说,压力依然在,国内黑色素瘤发病率相对较低,发展缓慢,探索它最好的途径就是看论文、做研究、写论文。
2005年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科刚刚建科,一切都刚刚起步,一切都还处在摸索的阶段。科室“黑老大”郭军院长是国内黑色素瘤的领军人物,也是斯璐黑色素瘤科研领域的领路人。那年夏天,郭院长参加了在芝加哥举办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场一位外国朋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郭院长说:“你们中国黑色素瘤研究者对ASCO是‘零贡献’”。
2014年,斯璐参与的研究被写入黑色素瘤NCCN指南
回国后,郭院长开始带领着斯璐等人进行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积极地探索黑色素瘤。在郭军院长的指导下,斯璐进行了DC/CIK细胞肿瘤疗法联合化疗在晚期黑色素瘤方面的研究,当时入组了29例患者,研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2007年,相关论文撰写完成,斯璐将其投稿到一个肿瘤医学专业季刊杂志上,经过1年漫长的审稿周期,最终稿件被拒。
沮丧之余斯璐没有气馁,探索黑色素瘤的道路本就崎岖,跌倒了就爬起来。2008年,斯璐又将其投稿到全球某黑色素瘤的临床会议中,结果被顺利选中,并被邀请到会议现场进行发言。那是斯璐第一次出国,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篇SCI论文。
斯璐医生(右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论文发表其实有很多坑,很多经验都是从那个时候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斯璐坦言,论文发表的最大秘诀就是作者要“有心”,“你的论文一定要能解决临床问题;其次,临床疗效要好,这代表着在治疗上有突破;第三是临床转化,也就是发现问题再返回到科研上寻找答案。如果一味地在实验室硬想,很难做出优秀的研究。”
那次会议过后,斯璐与会议主席结缘,受邀赴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EUR)医学中心肿瘤中心访问学习。这一切让斯璐迅速成长成为一位优秀的黑色素瘤学者。
2018年,斯璐医生参加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议
“做科普宣传,帮助到很多人,也让我成长很多”
谈到黑色素瘤,很多人是从电影《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脚上那颗癌变的黑痣开始知道这个病的。专业上,它叫肢端黑色素瘤,容易发生移行转移,即从一个黑点疯长得满腿满胳膊都是,逐渐变成大疱,溃破流水流血,患者很快死亡。
但实际上,真正了解黑色素瘤的患者和公众并不多。
2012年,斯璐忙于门诊、科研、教学等工作,医院做出新规定,要求医生必须参加基本功讲课比赛,当时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当时真的没什么时间,工作太忙了!”
如果说做住院总时的压力来自临床细节,那么成为高年资医生的压力便来自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惠及更多的病人。
那次讲课比赛,斯璐以《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脚上那颗癌变的黑痣为线索,给大家讲了黑色素瘤与痣的区别。为了达到更好的讲课效果,上场前她还在想该如何措辞,让大家一听就懂。
那场比赛她得了一等奖。但让她收获更大的是,她找到了帮助更多人的更好的途径——科普宣教。
“做科普宣教让我成长很多,因为你能帮助更多人,退一步讲,就算你不讲,也会有很多人来咨询。”
如今,斯璐会在依旧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撰写医学科普,回答患者常问的一些问题;也会在医学专业媒体上分享黑色素瘤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她说:“传播这些知识,往小了讲是惠及具体患者,但是因为专业研究黑色素瘤的医生非常少,很多患者求医无门,利用好媒体逐渐给患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就医交流平台。”
斯璐医生部分科普文章
“不着急、不害怕、不放弃”
褪去白大褂,斯璐是一个少女心十足的文艺女青年,她爱唱歌、爱绘画、爱摄影、爱烹饪也爱运动,她会用相机记录北京落下的第一场雪,也会用画笔庆祝情人节。从做住院总到现在,这些爱好都很好地帮助她缓解了工作上的压力,也让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斯璐医生绘画及摄影作品
斯璐曾经是个敏感的人,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会常常自我批评、自我检查。“可能因为我属羊又是金牛座,所以比较敏感,对于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事情会后悔,其实这样会活得比较累。”为了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斯璐默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人生“三不”信条,即“不着急、不害怕、不放弃”,她说如果遇到刚刚做住院总时候的自己,会把这句话送给她。
“不着急,欲速则不达,年轻的时候可能体会不到,但实际上很多事情不在你的掌握之中;不害怕,科研上遇到困难不要害怕,一切自有解决的办法;不放弃,治疗黑色素瘤很难,对于患者的治疗要百折不挠,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也要坚持!”
斯璐教授
主要从事黑色素瘤和泌尿肿瘤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影响因子近200分,单篇最高他引次数372次,在国际黑色素瘤会议上以大会报告及壁报的形式发表会议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癌症中心研究论文特等奖1项。
福利时间到!
如果你有工作或科研上的疑问,还有机会获得斯璐医生的一对一回复!
截止明天15:00,留言点赞最高的专业问题即可中选!
欢迎各位留言提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