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0“泰山奖”获评者公示(第二轮)
评审专家委员会从围绕八大奖项的92个提名人选/单位中,最终选出8位获评者/单位。现根据“泰山奖”章程规定,将符合要求的八大奖项获得者及获奖原因进行公示。
本次公示分三轮进行,继2021年1月29日第一轮公示四大奖项——公共卫生奖、医疗管理奖、公益人物奖和医疗报道奖之后,今日起(2021年2月5日),启动第二轮奖项公示,分别为临床研究奖和诊疗方案奖。
自公示之日起7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获评者/单位及相关项目的先进性、突破性、公益性、真实性有异议的,应当向泰山奖管理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泰山奖管理委员会承诺按有关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护。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联系方式:taishanjiang@yxj.org.cn
泰山奖管理委员会2021年2月5日
以下为2020"泰山奖"第二轮公示信息
2020年度临床研究奖
获评者:刘建民教授
滑动以下灰色框内容
查看刘建民教授个人介绍和获奖理由
2020年度诊疗方案奖
获评者: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滑动以下灰色框内容
查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介绍和获奖理由
1.建立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管理体系与认证标准2.为胸痛中心搭建“全国-省-医院”常态化三级质控体系3.疫情期间发布专家共识,大力推动防疫救治工作4.推动胸痛中心建设认证、深化胸痛中心救治体系,形成全国救治基本网络5.加速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胸痛中心”6.发布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提升胸痛救治效率
7.为心血管学科中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
1.建立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管理体系与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建立了完善的中国胸痛中心组织管理体系,主要框架由决策层和执行层构成,决策层由中国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监督委员会组成,执行层分为专家执行层和团队执行层。
图:中国胸痛中心组织管理体系
2013年,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开启了中国胸痛中心自主认证的历程。2015年11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国医疗资源分布现状,对比“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制定并正式发布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1版,该标准着眼于引导不具备急诊介入治疗能力的基层医院提高早期诊断能力、突出强调了“溶栓”、“转运”等要求;2020年,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根据当前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制定更新发布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3版,为建设高质量的胸痛中心提供了经验、指导和标准保障,同时也更加科学地推动了不具备急诊介入治疗能力基层医院对心血管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建设工作。
2.为胸痛中心搭建了“全国-省-医院”常态化三级质控体系在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中,胸痛中心内部质量控制机制若没有外部作用持续加压,则难以持之以恒地进行,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以省级联盟常态化质控为抓手,建立了“全国-省-医院三级质控体系”开展常态化质控工作;将质控考核情况作为评选示范基地重要标准,将胸痛中心预检、核查、质控专家资质和本院胸痛中心质控情况挂钩,优先在常态化质控较好的城市推行全域覆盖(胸痛中心网络)/全民参与(公众基层院前中后)/全程管理(防救治相结合)”三全模式”,针对三全模式城市制定考核指标,以点带面,促进区域急性心梗死亡率下降。 3.疫情期间发布专家共识,大力推动防疫救治工作
为了更加规范、有效地救治急性胸痛患者,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风险,尽力保护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总部组织全国胸痛中心建设专家适时制定了专家共识,旨在为全国胸痛中心一线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提供工作指引。同时,中国胸痛中心开启“云时代”,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云观摩、云强化、云培训、云展播等云系列活动,为医院提供权威讲解与答疑,帮助各单位高质量开展胸痛建设工作,提高建设质量,织密我国急性胸痛救治网!此外,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支援武汉93家胸痛中心单位一线医护人员支援国际,赴意大利、伊朗、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为防疫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胸痛中心建设保持了与2019年同样的救治水平,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0)显示,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胸痛中心建设保持了与2019年同样的救治水平,并取得了积极成效:①保证短时间内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平均入门到导丝通过(D2W)时间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的115分钟缩短到2020年75分钟,标准版77%和基层版76%的患者能够在入门90分钟内开通血管。②显著提高了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比例,标准版胸痛中心单位12小时内达到医院的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为83%、基层版胸痛中心单位该指标为84%。③低了死亡率,胸痛中心建设之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死亡率为10%以上,标准版与基层版胸痛中心单位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3.48%和4.05%。
4.推动胸痛中心建设认证、深化胸痛中心救治体系,形成全国救治基本网络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自2016年成立以来便立即发起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加速计划,截止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建设注册数量超4800家,累计通过认证1672家,全国302个地市、州、地区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完成334个地市、州、地区90%覆盖。胸痛中心的建设明显提升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医疗机构的救治率和救治效果,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胸痛急救网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此外,为深化胸痛中心救治体系,2020年起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目前注册达2000家。通过加强以县域医院为中心,积极推广基层乡镇医疗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更好更快地救治患者,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5.加速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胸痛中心”
2019年4月,“胸痛中心质控平台和数据填报平台2.0版”正式发布,该数据填报平台具有“数据可视化、质控指标、认证指标、监督管理和质控报告生成与展示”五大功能;为胸痛中心医院提供了胸痛患者管理平台,为区域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可质控平台,为区域联盟对辖区胸痛中心的管理提供操作平台,为全国胸痛中心总部内部质控管理,以及胸痛中心运行质量评价提供了主要的数据抓手。
此外,通过完善胸痛中心工作平台、优化质控平台、新建救治单元工作平台等推进智慧胸痛中心建设,并规范数据接口对接流程,推动胸痛中心单位信息自动化采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确保胸痛中心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质量持续改进。 6.发布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提升胸痛救治效率
2018年,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总部正式发布“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标志着新型的心血管防治体系生态链的成形。“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了医疗数据共享和医疗救治的无缝衔接,使呼救和治疗过程“快、准、好”标准的实现;使患者发生心梗后可按图索骥快速求救,有效降了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了生存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支出,促进了我国整体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7.巨大的示范意义为心血管学科中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
在充分借鉴胸痛中心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相继开展了“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以及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等学科中心建设工作。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的建设工作,五大中心迅猛发展,成绩喜人,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之路,助推了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救、治、康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区域性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大数据与信息化建设。
■结语
胸痛中心建设不仅仅是救病人,更重要的是促进疾病的筛查和预防,这一点至关重要。未来将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联合全国更多的地区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救治理念从“救治”向“预防”转移,实现医疗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战略方针,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更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向中国医疗进步的开拓者致敬!
敬请关注2020“泰山奖”第三轮公示信息
更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