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苗能混打吗?

界弟 医学界 2021-05-27
小规模的人群研究显示,不同技术路线的两种疫苗混搭方案居然产生了比同源疫苗接种更大的全身反应原性。

撰文 | 凌骏

5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使用不同厂家的同一技术路线的疫苗,效果是完全一样的,也不会影响疫苗的安全性。
 
“而国际上看到的一些研究数据显示,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也在进行‘混打’,为的是诱导更强和更持久的免疫反应。”邵一鸣称,“但目前还都没有被药监部门审核确定为新的免疫策略,正处在数据积累的阶段。我们也在一直关注,包括我国也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事实上,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混搭,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数据也正在公开,不过,这些研究涉及到的疫苗多为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对中国接种的主流品种——灭活疫苗,几乎并没有涉及。

西班牙数据揭示混搭的效果和副作用


据《自然》报道,5月18日,西班牙一项名为CombivacS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先后接种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辉瑞的mRNA疫苗后,参与者产生了更高水平的抗体,并且这些抗体能够在实验室测试中识别并灭活新冠病毒。而在未接种第二剂mRNA疫苗的对照组中,参与者抗体水平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该项目研究人员称,已经注射过一剂阿斯利康疫苗的60岁以下人群,可以安全地使用辉瑞的mRNA疫苗用作第二剂疫苗接种,这不仅可以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还有效缓解了部分国家面临的疫苗供应波动难题。

这项试验由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发起,共选取了663名志愿者,均在8-12周前曾接种过一剂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
 
参与者被分为两组,有442人接受了第二剂mRNA疫苗的接种,另外221人作为对照组,并未继续接种任何其他疫苗。
 
1.7%的参与者报告明显的副作用

结果显示,14天后,接受第二剂mRNA疫苗注射的人群,血液里IgG抗体水平比仅接受一剂疫苗的对照组高出30至40倍。在第二次接种后,接种两剂“混打”疫苗组的抗体滴度一周增加了120倍,14天后达到了150倍,而对照组则与实验开始时保持在同一水平。
 
而在基于抗体功效的评价中,试验人员将患者的血清在实验室中与冠状病毒样品混合,发现中和抗体滴度较此前提高了7倍,甚至优于其他同类疫苗接种的数据。
 
选取了只接种一剂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群作为腺病毒疫苗加mRNA疫苗加强针的对照组,是源于既往对腺病毒疫苗免疫特性的一些经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家丹尼尔·阿尔特曼(Daniel Altmann)称,重复剂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效果往往会越来越差,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产生针对腺病毒的反应。但相比之下,mRNA疫苗在增加剂量时往往可能产生更强的副作用。

 

另外,CombivacS试验研究负责人表示,此次临床试验中,只有1.7%的参与者报告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但仅限于头痛、肌肉疼痛等,并未有人因此而住院治疗。

 

根据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的结论,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后,继续注射第二剂mRNA疫苗,是“高免疫原性与安全的”。


“加强版”免疫反应

先后接种2种不同类型的疫苗,被称为Heterologous Prime Boost(异源初免-加强),第一针接种为“初步免疫”,第二针则是“加强免疫”,目的是激发更为剧烈的免疫反应,而Heterologous则指前后采用的是不同类型的疫苗。
 
此前在针对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采取的就是这方式。2017年8月,巴斯德研究所发文称,以黑猩猩7型腺病毒(AdC7-GP)作为初免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制备了去除跨膜区的GP1重组蛋白(GP1t)作为加强免疫疫苗,发现其中的抗体效价及持久性要明显优于同源初免-加强,免疫后18周的血清中和抗体仍然维持在高水平。


回到新冠疫苗,尤其是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早在今年2月4日,英国就启动了一项与CombivacS类似的临床试验,受试者年龄均在50岁及以上,在一个两剂疗程中“混合接种”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与辉瑞的mRNA疫苗(BNT),评估是否会引起“加强版”的免疫反应,以及可否对抗变异病毒。
 
5月19日,《柳叶刀》发布了这一临床试验的结果:异源疫苗接种方案在“加强免疫”后,产生了比同源疫苗接种更大的全身反应原性。

临床数据显示:
先ChAd后BNT组合的接种者中,有34%(37例/110例)产生发热症状,而两针ChAd接种者中,这一数据为10%(11例/112例) 先BNT后ChAd组合的接种者中,有41%(47例/114例)产生发热症状;而两针BNT接种者中,这一数据21%(24例/112例) 此外,在异源疫苗接种组中,畏寒、疲劳、头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相比同源接种也有所增加,并且多数发生于接种后48小时内,但同样没有患者因此需住院接受治疗。

论文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在50岁以上受试者获得的,而在较年轻的人群中,反应原性可能更高。”
 
但两项试验的初衷略有差异,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所长Raquel Yotti在接受采访时提到,CombivacS试验的目的,也是为接受过第一剂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寻找后续的替代疫苗接种方案。”
 
据悉,CombivacS试验是在60岁以下的人群停用阿斯利康疫苗后启动的。3月初,阿斯利康疫苗陷入“血栓风波”,因不良反应报告接连出现,菲律宾、韩国、奥地利、丹麦、挪威、冰岛、西班牙…… 全球多个国家宣布暂停接种阿斯利康疫苗。
 
报道称,CombivacS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异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可行性。
 
目前,对于60岁以下,曾接种过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群,包括德国、法国、瑞典、挪威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已建议考虑后续采取异源接种,但仍有不少国家/地区还在进一步分析其科学依据及安全性。
 
此外,据法新社伦敦5月19日报道,英国政府当日启动了就新冠疫苗第三剂次引发免疫应答的临床试验,由英国国民保健署展开的,有2886名完成两剂次疫苗接种的志愿者参加,研究将观察阿斯利康、辉瑞、莫德纳等公司的七种疫苗。
 
报道称,英国政府打算依靠大规模检测和加快疫苗接种来遏制变异病毒扩散。目前英国成年人有70%已经接种过第一针疫苗,40%的人已完成两针接种。

参考文献1. Spanish study finds AstraZeneca vaccine followed by Pfizer dose is safe and effective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spanish-study-finds-astrazeneca-vaccine-followed-by-pfizer-dose-is-safe-2021-05-18/2.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initial reactogenicity data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1115-6/fulltext3. Study: Under-60s who received first AstraZeneca dose can safely be given Pfizer for second shothttps://english.elpais.com/society/2021-05-18/study-under-60s-who-received-first-astrazeneca-dose-can-safely-be-given-pfizer-for-second-shot.html4. Mix-and-match COVID vaccines trigger potent immune respons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359-35. 不同新冠疫苗可以混合打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264704



来源:医学界
责编:李珊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舒茜

往期精彩回顾




新冠疫情走向何方?关于抗疫的4个预测
欧洲发现新冠新病毒株,毒力远超印度“三重变异株”
印度超1000名医生因新冠殉职,前医学会主席亦病逝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