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首例!我国完成“无缺血”心脏移植技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Author 咔咔 整理
这项中国首创的技术,究竟有哪些创新点?
2年探索,只为这4.5h的“换心大战”!
患者在进行心脏切除的同时,无缺血心脏移植团队也利用体内灌注及保温系统,获取了供心。在外科医生置管、阻断后,从心包腔内游离出来的供心在体外灌注系统的支持下在器官槽内保持着有力跳动和正常体温。
供心被顺利转运至患者手术间后,移植团队将其从转移槽移植至患者心包腔内,在灌注系统的支持下,由殷胜利教授和吴钟凯教授进行了供心吻合手术。
图 手术移植过程
打破传统心脏移植理念,
革新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
■ 新技术 常规心脏移植的供心是在用冷保存液冲洗后获得的,然后进行静态冷藏。最后,在低温和缺血条件下植入受体体内。因此,一定程度的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移植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但在有效血流不中断、体外常温灌注的支持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中供心在获取、保存及植入的全程都处于生理跳动状态。整个过程当中心脏没有缺血,避免了再灌注损伤,心肌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与常规心脏移植手术不同,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的供心是有温度的、跳动的,这需要更精湛的手术操作。 ■ 新突破 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解决了心脏移植过程中的室颤、回血血量大、视野不清以及供受体血液如何隔离等问题。
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心脏移植在我国处于星火燎原之势,以每年几十例手术到现在技术成熟的几百例,甚至正朝着上千例的范围挺进。每年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达千例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国际上每年心脏移植的例数大概在4000-6000。
因此,如果我国每年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能超一千例,这对世界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然而,心脏移植手术自问世以来一直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问题,术后移植物由于手术过程中中断血流供给很大几率会出现失功能或者功能低下的问题。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无缺血心脏移植在整个过程中心脏不中断供血、不停止跳动,明显降低术后移植物失功能或者功能低下,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 扩大边缘供心的使用,更多患者受益
供心资源匮乏是困扰心脏移植术的世界性难题,大多数供心在心脏骤停后获得,随后在低温缺氧缺血的条件下保存、运输和植入。但如果在运输环节中出现问题,致使供心缺血时间大于6小时,就会影响供心质量、导致各种心功能障碍,成为边缘供心。
边缘供心:泛指任何不适合于作为常规标准供心的心脏,通常包括供者高龄、病毒感染者、供受者血型或体质量不匹配、供心长时间缺血、伴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结构异常等。
而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整个过程中心脏都不停跳、不缺血,使用边缘供心也可达到常规标准供心的手术效果。这极大地增加了边缘供心的使用率,使更多患者获益。
■ 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减少了移植术后心脏失功能或者功能低下的问题,首先就避免了患者术后长期住在ICU;其次,减少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昂贵医疗器械辅助。
■ 增加心脏病患者的生存年限 移植手术成功率提高、费用减少,会使更多的患者更愿意接受心脏移植,避免患者拖到最后、在装了辅助循环装置也不行的情况下才进行手术。
历经完善,
“热移植”或将取代“冷移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硕士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院工会兼职副主席。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器官移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心脏移植学组委员,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广东省大血管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肺移植副主委,中华临床医学会肺血管介入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委。
从1988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工作三十余年,2006年晋升主任医师。对心脏外科领域各种心脏疾病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包括各种瓣膜疾病、冠心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瓣膜成形、微创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及各种终末期心肺疾病的治疗都有深入的研究,手术效果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两项(合计700万基金),第二国家基金3项,其他课题5项。发表SCI第一或者通讯著者10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
全球首例移植猪心脏者死因或与猪病毒有关
怀上了!心脏移植10年后,她终于有孩子了
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在中山一院获成功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