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转专业后,他开创了一个新专科
45岁开始转做胸外科医生,不会胸腔镜的王文林开创了自己的新赛道。
外科医生如果要在45岁转专业,还能不能有所作为?对于这个问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研究所所长、胸壁外科主任王文林就是答案。
45岁之前,王文林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45岁后他是胸外科医生。在胸外科大部分手术都已微创化的时代,连胸腔镜都不会的王文林另辟蹊径,他以漏斗胸的矫治为支点,不仅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还开拓了胸壁外科这个全新的临床专业。
如今,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手术方式已成为这一领域里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45岁,从心脏外科转到胸外科
王文林原本的专业是心脏外科。
从硕士、博士、博士后到心脏外科医生,王文林在心脏外科领域耕耘了16年,他以为一生都将走在这条路上。
2012年底,时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心胸外科主任的他突然接到通知:医院新引入了心脏外科团队,将成立独立的心脏外科,他就任胸外科主任。
这年,他已45岁。他委屈、不解甚至愤懑。最终,王文林释然了,“心脏外科是我最热爱的专业,但我认命,开始‘第二次创业’吧。”
王文林的“第一次创业”是在4年前。2009年1月1日,他从广州军区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转业,到省二医担任心胸外科主任。
科室当时的情况可谓“一穷二白”。架构为心胸外科,手术量很少,心脏手术更是几乎不做,也没有心脏外科监护室;病房额定40张床位,住院患者却常常是个位数,多的时候也不超过20人。
“当然,业务好也不会让我来当主任。”王文林很理解这种状况,“底子差是不利因素,但也给了我‘作画’的机遇。”
没有监护病房,利用普通病房做流动ICU,图/受访者
王文林只用了半年,就让科室有了起色,住不满的病房逐渐变成了住不下。心脏手术量跳跃式增长——2009年51台,2010年87台,2011年219台,2012年306台。
2012年,王文林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这是省二医第一次有人获得该项荣誉。
正在王文林为年手术量突破300台,培养出了一个成熟的团队,可以谋求更大发展而高兴时,他收到了通知,从心胸外科主任变成了胸外科主任。
王文林憋着一口气:从心脏外科转去胸外科还获得成功的前辈老师也不少,我也行。
“我没有大医院胸外科的工作基础,多年前的短暂工作还是在大开胸时代,现在早已普及胸腔镜了。对于普胸手术,我的经验几乎是空白。”王文林对“医学界”说。
他不仅是自己转专业,还要带领整个科室找出路。“我们原来的发展重点在心脏,普胸手术仅仅是间断性的开展,不说和广州那些著名的胸外科竞争,就是和业务一般的科室也没法比,至少他们有很多常规工作可以做。”
善于分析的王文林开始琢磨,并迅速找到了突破口——漏斗胸。
他告诉“医学界”,胸外科最热门的领域是肺、食道、纵膈等胸腔内的疾病,很少有医生关注漏斗胸。关注少,竞争对手就少。而漏斗胸的发病率并不低,目前没有准确数据,按中位数算,也有千分之五,患者数量众多。并且,心脏外科医生做漏斗胸手术有明显的优势:漏斗胸手术最大的风险是损伤心脏,且漏斗胸患者很多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有心脏外科基础的医生来做手术更利于把控风险。
虽然漏斗胸是胸外科的冷门,但王文林还是充分考虑到了另一个竞争对手——小儿外科。“漏斗胸虽然是先天性疾病,但是可以存在于任何年龄段,我们是综合医院,可以收治所有年龄段的患者;成年患者骨质坚硬、畸形复杂,手术更具挑战性,更容易出成绩;小儿外科医生的数量相对少,竞争压力不大。”
不畏权威,敢于创新
漏斗胸是最常见的胸壁畸形,多数患者没有不适感,部分患者会有呼吸困难、活动耐受量下降、心动过速、胸痛等症状,外观畸形严重者还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直到2020年,我国才发布了第一个《漏斗胸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中称,近年随着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手术)等技术的普遍开展,漏斗胸的诊治数量有了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是手术量在不同医院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大部分能开展漏斗胸矫治手术的医院年手术量仅在数十例之内,因此部分医生对漏斗胸诊疗中的各环节认识不足。对漏斗胸矫治手术的手术时机、方式、指征等诸多方面尚存争议。
“共识”提到的Nuss手术是当时漏斗胸的标准治疗方法。该手术由美国著名的外科专家Donald Nuss医生发明,于1998年面世,被认为是漏斗胸治疗上“革命性的手术”。20多年来,经过医生们的不断改良,Nuss手术越来越成熟。
但在临床上,王文林听到也遇到了不少Nuss手术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的案例,并思考如何改良。Nuss手术的原理似乎非常简单,只要用钢板将凹陷撑起来,手术就可以成功。通过反复拆解,他发现了Nuss手术的“杠杆原理”。
掌握了原理并进行改良后,手术质量和效果确实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王文林从大量的实践中发现,Nuss手术存在一些仅凭改良无法解决的缺陷:
手术需要将特制的钢板从心脏与前胸壁凹陷之间的间隙穿过去,可能会损伤心脏;钢板需要用肋骨固定支撑并在体内存留3年左右的时间,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隐患;3-5岁以下的低龄患儿不能手术等等。
上述“共识”中也明确指出,Nuss微创手术较开放手术术后气胸、血胸发生率更高,术后因钢板移位导致再次手术的风险更高。此外还特别提醒,虽然文献鲜有报道,但Nuss微创漏斗胸矫正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心脏损伤等术中致命性的并发症在开展手术例数有限的医院仍时有发生。
王文林认为,只要Nuss手术本质不变,需要在心脏表面放置钢板,风险就不能消除。
2018年,他在网上连续发表了6篇以《Nuss手术批判》为名的系列文章,对Nuss手术的缺陷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分析。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有声音明确反对Nuss手术。
批判权威,就得面临着他人的质疑。一时间,同行的批评也纷至沓来。
“我认为Nuss医生应该是外科界最伟大的医生之一,但对他本人的尊重并不等于只能痴迷于手术的教条,无视技术上的缺陷。”王文林说。
“Wang手术”
王文林从2013年就开始构想漏斗胸的新术式。
从切口入路到皮肤缝合,从钢板形状的打造到材料的选择……历经3年多的论证打磨,他设计出了一款与Nuss手术完全不同的手术。
Wang手术基本原理图,图/受访者
它摒弃了Nuss手术赖以依存的杠杆原理,采用悬吊的工作原理进行矫治。通过中间一个切口,在凹陷前方放置塑形板,将凹陷胸壁提起后固定于塑形板上。不再经过心脏表面,也不需要以局部的肋骨对塑形板进行支撑,使得手术风险大大降低,并有效防止了手术对胸廓的约束。
王文林将其命名为“Wang手术”。
“Wang手术”第一个临床应用对象是一名不到3岁的继发性漏斗胸患儿,而业内普遍认为漏斗胸矫形手术一般不应早于3岁。这个孩子在1岁时做过心脏手术,当时采用的是正中切口,前胸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痕。对于这样的患者,做Nuss手术需要在剑突下做切口,将胸骨粘连充分游离后再进行。王文林觉得,“这可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既然患儿的正中切口不能避免,为何不先经过这个切口尝试做一回Wang手术?成了,新手术终于走进临床;不成,继续做Nuss手术。患儿损伤不会增加,治疗进程也不会被影响。
运用Wang手术,王文林半小时就完成了这例高风险高难度的心脏术后的漏斗胸治疗。
2016年第一例手术成功后,王文林又对Wang手术进行了多次完善改良。2018年底,王文林公布了Wang手术的所有细节。
新术式的问世,反响强烈,有诸多认可,也有大量批评。王文林说:“这个手术是好还是坏,需要让时间证明,让事实说话。”
Wang手术前后对比,图/受访者
2019年4月某天,王文林在他的公众号推出了一篇文章《Wang手术:像飞一样的手术》,这天,他运用Wang手术治疗漏斗胸仅用了7分13秒。数天后,他在朋友圈说:“新纪录诞生:Wang手术,6分27秒”。
若使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手术时间很少低于1个小时,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如畸形范围大、再次手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时间则更长。Wang手术让漏斗胸矫正变成了一个安全的“小”手术。不仅打破了Nuss手术的年龄限制,还更适宜于严重的、合并心脏病的、再次手术的漏斗胸患者。
2022年初,Wang手术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录于《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当中,编码数值:34、7400x011。是该目录中唯一一个以中国医生名字命名的手术。
经历了数年毁誉不一,当王文林得知这个消息后还是免不了有些激动,“这是对Wang手术的认可。”如今,Wang手术已经成为漏斗胸和其他凹陷类胸壁畸形治疗的标准术式之一。
治疗鸡胸及其他前凸类胸壁畸形的Wenlin手术、治疗复合型畸形的Willine手术、不开刀治疗漏斗胸的Tesla手术、直背综合征胸壁重建手术……王文林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原创设计了更多术式。“这些手术之所以被设计出来,只是因为我希望能为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王文林对“医学界”说。
至今,王文林已拥有国家专利80多项,包括术式、材料、器械等多个方面。
全球第一个胸壁外科
2013年转专业伊始,王文林大半年时间都在为患者从哪里来发愁。“我的医院不出名,我的科室不出名,我本人也不出名。”
同年9月,王文林开设了公众号“胸廓畸形手术专家”,坚持科普胸廓畸形。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停更过。4000多篇文章,近千万字,每一个字都是亲手所写。只要不出差,他都会六点半前就来到医院上班,利用早到的时间回复患者问题,撰写推送文章。他说,“就是为了宣传,吸引患者”。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文林的科室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为全国知名的胸廓整形矫正中心。不仅不需要再为患者发愁,到了寒暑假,还不得不向其他科室借床。
早在2008年,王文林就曾设想过成立一个科室(胸壁外科)专门做胸壁疾病。后来为了不与传统胸外科产生竞争,这个想法被暂时搁置,但他一直没有忘记。到了2018年,当他的科室收治的绝大多数都是胸壁疾病患者时,他意识到,胸壁外科的理念该落地了。
成立胸壁外科的事情得到了省二医时任院长田军章等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18年5月9 日,全球第一个胸壁外科挂牌成立,临床外科多了一个新成员。
省二医胸壁外科的成立吸引了众多同行的注意,王文林想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来共同促进胸壁外科的发展。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何建行教授的帮助下,2018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家胸壁外科的专业组织——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胸壁外科专业委员会诞生了。随着越来越多其他省、地区的专家要求参与,王文林有了更艰巨的任务,牵头组建全国性的学术组织。
“全国主委本人要是博导,主委所在单位原则上要在全国排前十或当地省份排前三。”王文林没有一个条件符合。
医生的出身真的那么重要吗?王文林失落后又燃起斗志,暂时放下了筹建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念头,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并开展了大量帮扶和手术推广工作。2018年底到2019年末,一年的时间内,他先后受邀到国内130多家医院协助手术。
“最忙的一天,我去了5个城市在3家医院完成了5台手术,总行程超过1000公里。我真的很努力,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同行。”他因为超前的理念和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全国同行的尊重与认可。
为了进一步推广胸壁外科理念及相关技术,这些年来,王文林走遍了全国各地,在400多家医院手把手传授过技术。“最远的应该是新疆的和田和西藏的萨迦。外出手术很辛苦,但很充实,我喜欢我的工作。”
2023年初,省二医胸壁外科研究院(胸壁疾病诊疗中心)挂牌成立,这是全球首家胸壁外科专科医院,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同年7月,王文林出版了《胸壁外科学》,这被认为是胸壁外科的纲领性著作。
如今,全国有50余家医院成立了“胸壁外科”,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但王文林还有遗憾:“完全独立的仍只有我们自己,他们还是胸外科下的亚专业。”
他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胸壁外科是一门新生学科。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它们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胸壁外科现在有了更新的理念,内涵更丰富,如胸壁整形外科、胸壁美容科、胸壁骨科等。将来,它一定会成为真正独立的临床科室。”
王文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研究所所长,胸壁外科主任,主任医师。1985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获学士学位,后于第一军医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中山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
我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率先在国内筹建了第一个独立的胸壁外科,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医疗行业的胸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现任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胸壁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完成各类胸壁外科手术上万台,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如国际上年龄最大的漏斗胸手术(74岁)、年龄最大的的鸡胸手术(59岁)、全球最多的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手术(45台)等。
参考资料:[1]王文林.《手术与手艺:我的外科生涯》
来源:医学界
责编:文 慧
编辑:赵 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