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史上著名的命案现场竟藏有弥天大谎!

舒又 中国水彩 2022-05-19


前苏联美术评论家尤·戈·夏皮罗曾评价《马拉之死》,“这幅画把一个人的生活、斗争、社会观点和死亡描述得比长篇大论可能记述的还要充分。”

 


“马拉之死”



“1793年7月13日,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致公民马拉:‘我’十分不幸,指望能够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

“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局部

 


以上文字看似有来有回,一句来自走投无路请求援助的女性科黛,一句来自大发善心给予帮助的领袖马拉,两句话之间似乎就已完成了一次慈善行为。如果事情真果真如此,那么历史上著名的刺杀案“马拉之死”恐怕也并不会发生。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


 

马拉在自家浴室里被刺杀,被捉拿归案的凶手正是便签上署名的科黛,这两张留在案发现场的便签成为名作《马拉之死》中真相与谎言之间的反转关键,也牵连出了案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猎罪图鉴》剧情

 


最近大火的刑侦剧《猎罪图鉴》中,主人公在课堂上讲授了名作《马拉之死》中隐藏的三个谎言,以此提醒学生们作为画家应有的责任与使命。“从远古的壁画到伦勃朗的夜巡,画家一直在历史中担当着存留现场,还原瞬间的使命。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画家手中的笔就是记录现场唯一的工具。”



《猎罪图鉴》剧情

 


然而画家作画并不只是还原现场,有人用画笔还原真相,就有人用画笔掩盖真相。马拉被杀后的两个小时内,他的好友画家雅克·路易·大卫赶到现场,两天前他还曾上门拜访马拉,他们谈天说地,谁也没能想到一场刺杀已在酝酿之中。震惊之余,大卫决定将当时的场面描绘下来,他拿起画笔,却将事件引导向另一种解读。从一开始,画中的“马拉之死”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真假混杂的绘画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局部



作为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马拉在参加革命后被称为“人民之友”,但面对政敌和其他革命者,他常常不经审判就将与他意见相左的人送上断头台,暴政之下,马拉在政界树敌无数,被称为“政治屠夫”,策划“九月大屠杀”,鼓吹处决路易十六,许多流血事件都有他的参与。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局部



当人们还在猜想他何时能倒台时,年轻瘦弱的科黛已经决定付诸行动,她对马拉视人命如草芥的行为十分痛恨,为了阻止马拉的无情杀戮,科黛以举报违法者为由进入马拉家中,马拉将她举报的人名一一记下,而科黛趁他在写字时将匕首刺入他的心脏,孤身一人将马拉的性命了结。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局部


 

在大卫的画中,决定数人生死的处决名单被替换为充满善意的帮助信,科黛的存在几乎被抹去,就连马拉本人的形象,也是美化之后的结果。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局部


《猎罪图鉴》剧情


 

真实的马拉面容丑陋,患有严重的皮肤病,为了缓解疼痛,他不得不长时间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工作。而在大卫的画里,马拉的皮肤干净完好,肌肉线条分明,丝毫看不出患病的痕迹。他倒在浴缸里,伤口上流出的鲜血染红了四周,他一只手握着便签,另一只手无力垂下,握着一支羽毛笔,种种细节烘托了事件发生的突然性。马拉面容平静安详,似被圣光包围,他被塑造成了一个仁慈无私的革命烈士。同为雅各宾党人,大卫显然已经在画中表明了他的政治倾向。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局部


 

他曾公开表示过自己的创作动机:“公民们都在召唤他们的朋友,他们忧伤的声音我都可以听到,‘大卫,拿起你的画笔,为马拉复仇……’我听到了人们的声音,我听从了。”




 


作为一名长期活动在政治斗争中的革命艺术家,大卫的创作与政治、战争有着紧密联系。早期他在罗马学习时深深迷恋着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遗迹,当时的许多作品都是从古典主义中来。随着社会变革以及反动革命的浪潮越来越汹涌,大卫在接触到革命斗争后,将自己的创作也带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他将古典艺术的审美样式与当下结合,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以及所思所想,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创作风格。他描绘革命风云,也描绘政界人物的英雄业绩,曾经一度成为拿破仑的御用画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局部



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大卫凭借《马拉之死》被世人熟知,却也因画面背后的政治主张被驱逐流放,最终客死异国。

 

“马拉之死”背后的秘密随着他的离去渐渐被人们淡忘,画中全然没有凶手的踪迹,人们在匆匆了解画作背景后,甚少有人再去关心凶手究竟去向何方。



保罗·波德里《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

 


大卫没有给出的谜底,在多年之后被另一幅画揭开,了解过史实的法国画家保罗·波德里为科黛深感不平,科黛在行刑前的自白触动了他,“我是为了拯救十万人而杀了一个人,我是为了拯救无辜者而杀了大恶人,为了使我的国家安宁而杀了一头野兽。”



保罗·波德里《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局部


 

马拉的验尸报告上曾提到科黛是在现场被抓获的,波德里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以另一个视角还原了案发现场。在行刺完成后,马拉满脸痛苦地在浴缸中挣扎,匕首插在胸口,他渐渐失去了力气,而科黛并未仓惶逃离,她站在浴室的角落,坚毅且平静地看向马拉,从她持刀踏上前往巴黎的马车时起,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保罗·波德里《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局部


 

《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是波德里唯一一幅表现历史题材的作品,对科黛的致敬,也让人们有机会了解到马拉之死背后的故事。



保罗·波德里《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局部


 

尘封的历史中发生过太多诸如此类的事,而画家对现场的描绘从未停止,只是真相与谎言,往往就在几笔之间。

 

正如《猎罪图鉴》中所言,“在《马拉之死》中,原本内容的一处小小改动,便让马拉从一个杀戮者变成了一个慈善家,让一个女英雄涂抹上了污名。绘画中的历史、现场,都是真假混杂的,我们可能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分辨。”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

他抓住了失控边缘的兴奋感,画出了那些充满戏剧张力的经典之作

为了恭贺伯爵新婚,他画了1600多个形象来警醒新人

你一定知道这位画家,但不一定知道这张画出自他手




注:征集投稿请后台回复“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中国水彩编辑整理,转发需标注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