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觀復:序鹿芸薇書畫集(附錄道里諸友榴蓮詩畫打油唱和)
《鹿芸薇書畫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14年。
書畫觀復:序鹿芸薇書畫集
元兮鹿芸薇書畫集將付梓,囑余作序。余觀其書畫筆墨精神,象物微妙,氣息古雅,迥非現代常俗之所習見者,乃深有感焉,遂為賦詩云:
天地何言哉,大美生百物。
四時行不忒,日新推陳故。
纷芸呈萬象,如何筆墨住?
借得寸草心,元兮觀往復。
嗚呼,書畫之為觀物之道不興久矣。昔者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畫卦取象,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而始作文字,乃有後世所謂書畫之事。故書畫歷史,雖一代有一代之筆墨,一人有一人之風格,而大家之作,無不追本溯源,一歸于道。【1】是以宗炳論畫首揭“聖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味象”,然後筆墨之趣、形象之生,無非道矣;而明道先生“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之理學涵泳,亦無非書興畫境也。此蓋聖人所謂“游於藝”通乎“志於道”之處,實為中國書畫藝術所為何事之根本。故謝赫所謂氣韻生動,黃荃所謂寫生,皆無非往聖先賢所謂觀物體道之遺意也。奈何今日所謂“中國畫”已墮為“視覺藝術”或“實驗水墨”,或從事“審美”、“抒發”,或播弄“觀念”、“思想”,不再讀書明理、觀物體道,乃至不習書法、不明筆墨,於是乎書畫之為觀物生意與取象之道,幾乎絕矣。然而《易》云“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觀夫芸薇書畫,與夫今日青年學者群體、畫家群體,無論主義流派,紛紛回歸傳統、復古更化、洗心革面、日新其德,可知書畫之道剝極而復、貞下起元之機,已悄然來復矣。
我本學者,讀書之餘略習書畫。吾知芸薇,因于其夫燕凱欲從余做博士後,乃為引見相識。燕鹿伉儷俱從中國藝術研究院劉夢溪先生攻讀博士,既深研理論,又精勤翰墨丹青。燕凱最初知我,乃因見拙作書劄一件於道里書院網站,遂有通信往來。書畫之於我,不過尚友古人、變化氣質之具爾,而燕凱喜之,不以乏術而見棄,但因同道而會意,誠可感也。未來書畫觀物體道之復興,或將有賴於學者與藝術家之相交:學者去專業化而能遊於藝,藝術家去專業化而能讀書明道,則現代專業化之蔽可解,而人可以復為人矣。
癸巳深秋,無竟寓於同濟大學
(柯小剛,字如之,號無竟寓,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道里書院山長)
【1】具體論述請參閱拙文《畫道、易象与古今關係》,刊《文藝研究》2008年第7期,或拙著《道學導論(外篇)》第七章,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以上皆为鹿芸薇作品
附:无竟寓跋鹿芸薇荷花長卷
元兮鹿芸薇,重陽寫荷花。
誰云秋荷殘,生氣移圖畫。
逶迤二三里,煥爛如雲霞。
花葉隨俯仰,水墨任揮灑。
清氣貫長卷,觀者徒嗟訝。
不知清秋節,翻為小滿夏。
附:鹿芸薇榴蓮松枝圖及諸友詠題打油詩
元兮鹿芸薇榴槤松枝圖
無竟寓題元兮榴蓮松枝圖兩首
其一
榴蓮氣如何,青松与相知。
青松世所愛,榴蓮人見嗤。
天地同生物,世人一何癡。
賢愚两不礙,一體同妍媸。
青松自可畫,榴蓮亦入詩。
元兮此作後,二者结連枝。
其二
榴蓮大如枕,结果故遲遲。
果生因其緣,緣緣累相死。
生死亦何待,阴阳一任之。
此事托阿誰?付与老松枝。
燕凱翕如賦詩:
身披胄甲,心护柔肠。勇铸其表,仁沁其芳。俨然独处,坚以自强。一朝散怀,满室生香。譬如君子,衣锦尚絅。喻之修德,内有贞祥。
懶雲居鹿芸薇自題:
榴莲若老僧,兀兀骨嶙峋。跏趺松下定,寂寂两昆仑。破衲吹不起,性海只此问。万法皆归一,一向何处寻?
元兮鹿芸薇榴槤松枝圖
再農因之有感,乃賦詩云:
乾坤無棄物,珠玉多蒙塵。黃金何足貴,知音世所希。
知己負深恩,願為剖肝膽。恨無桃李色,掩袖佳人遠。
天下誰知味,相思空斷腸,九月秋露重,坐愁金棘老。
湑華學詩,亦咏之云:
老松堪憂折,
惟寄無心事。
無心應無住,
榴蓮馥自識。
老藤: 戲題無竟寓榴槤書懶雲榴槤圖用淵明讀山海經其一韻
溟南多嘉木,奇者不在疏。
擁腫貌支離,便便腹可廬。
彼美名榴槤,口傳筆之書。
中土安能饗?懶雲出有車。
三月不知味,醉臥園中蔬。
人但取其肉,其皮誰與俱?
邂逅無竟寓,异果中可圖。
天地本一畫,三昧自如如。
無竟寓又戲題:
懶雲醉卧芍藥居,凯風來燕愛哥哥。
興來揮筆寫榴蓮,勝啖荔枝三百顆。
又寫青松來相伴,三枝两枝不須多。
青松榴蓮長相守,怡紅紫薇共婆娑。
注: 芸薇自號懶雲居,方生戲之曰,有史湘雲醉卧芍藥之意。燕凯則其怡紅公子愛哥哥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