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亭到蘭溪:蘭亭別何乏筆兩首及台北蘭溪雅集
蘭亭“日常書寫”書法論壇別何乏筆先生
暮靄暝山色,蕺山坐晚亭。
凭欄慨世運,促膝慰道情。【注】
知交多零落,學海幾浮沉。
論辯岂得意,為己脩天人。
群言日常意,唯君得其神。
此去隔海嶼,空望掩柴門。
【注】會後與乏筆相携登蕺山,拜劉子宗周先生祠,游蕺山書院,坐蕺山亭長談至晚。是日霧靄瀰漫,瘴氣四合。
蕺山亭
歸自蘭亭寄何先生乏筆
乏筆自西來,能寫中國意。
福柯養身心,橫渠太虛氣。【注】
治學主功夫,徐徐不着力。
綿綿若存之,含弘生仁義。
時時拂鳴琴,獨坐幽篁裡。
淡淡寫雲烟,虛白生四壁。
循循進道德,退退藏于密。
別君歸故園,柴門長寂寂。
【注】福柯晚年讀古典而發明修養功夫之義,乏筆博士論文嘗論之。橫渠先生太虛即氣思想,乏筆亦深有得焉。
中間數句本作“治學主功夫,徐徐不着意。綿綿若存之,久久自有力。”藤兄在易信提醒我“能寫中國意”和“徐徐不著意”兩個“意”字重韻不好,建議修改。我還真沒留意。我想第二句或可改為“能明中國義”,但那樣就失去了“雖乏筆而能寫意”的雙關,很可惜。於是把後面改為“治學主功夫,徐徐不着力。綿綿若存之,含弘生仁義”,這樣意思更深,能貫通儒道了。事實上乏筆的功夫論正是這樣的。
豆瓣網友梵阿一鈴問:敢问福柯是法国思想家福柯么?这和闻一多“勒马回缰作旧诗”异曲同工。無竟寓復:是啊。不過,意義沒那麼大啦。我在同濟開過晚期福柯讀希臘化思想的課。我夫人聽松坊的古典學工作也是希臘醫學及希臘化時期的修身教化思想研究。乏筆覺得福柯晚年開創的這項研究在西方是被忽視的傳統,而在中國則得到了極為豐富而深厚的發展。
與乏筆一起拜謁陽明先生墓
以上是去年冬在紹興蘭亭的會議和詩作。今年冬應乏筆先生之邀,赴台灣中央研究院參加工作坊和做講座,其間又應賴錫三先生邀,赴嘉義中正大學講書畫,又訪蘭溪乏筆先生家,與乏筆三石伉儷及楊儒賓、劉滄龍、鐘振宇、蕭一凡等諸先生一起在蘭溪山水間雅集,把去年的兩首詩寫下來送給了乏筆。蘭溪的山谷是乏筆三石伉儷的“天然工作室”,他們平時就在密林泉水之間讀書、作畫、寫作。氈墊都不要,直接在石頭上鋪紙創作。我們這次去雅集,是乏筆夫婦第一次帶朋友在那裡現場揮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