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本聚光灯下,共享KTV难言的“困局”

2017-09-18 酱雄 懂懂笔记


“你有没有想过,最近很火的‘共享女友’和你们这个共享KTV是绝配?”


“你开玩笑吧,那啥玩意儿啊,能让搞吗?”


一段玩笑话,是几天前懂懂笔记走访迷你KTV加盟商陈先生时随口说出的。谁成想一语成谶,前天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三里屯派出所对“厦门他趣公司”进行了处罚,同时要求地推人员写了检查和保证书,将共享女友项目的“充气娃娃”带离了北京。


 看来,异业合作的可能性没有了。但是迷你KTV的未来,会比“共享女友”强吗?



 “娃娃机,迷你KTV,VR体验馆,堪称商场三大标配‘神器’。”一家地处商业中心的大型综合体负责人告诉懂懂笔记,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几乎所有的综合体都“标配”了这三种“设备”。其中,以迷你KTV的新增数量最多,他表示,“如果现在有哪家综合体找不到迷你KTV的,那么这家人气一定很差。”


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当下,迷你KTV也搭上了共享经济的班车,同时由于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最先做共享KTV的友唱、咪哒等已经获千万融资。此番盛景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共享KTV应该很好赚钱吧,不然为什么会有人大量投放?


“其实迷你KTV没想象中赚钱,甚至比娃娃机还差。”早在2017年初就购买并投放了了多台迷你KTV的陈先生告诉懂懂笔记,他一开始也都看好迷你KTV,但机器投放市场之后,他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而且在圈里了解到的情况都不乐观。或许这位“共享经济”大潮中的娇子,很快就要摸到“天花板”了。


按理说,各大迷你KTV品牌商在纷纷融资,“名利”双收的背后,却有一帮“经营者”和“代理商”在叫苦不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地利”大于“天时”,迷你KTV普遍收益低。


“现在迷你KTV市场有三种模式,分别是购买、代理、自营,最早出现的就是整个设备购买这样的模式。”陈先生告诉懂懂笔记,早在年初,迷你KTV刚火起来的时候,他就花了十多万买了四台迷你KTV,分别投放在某一线城市的两个大型综合体内。“每台的占地面积大概在1.5平方米左右,一开始每天要付(购物中心)350块钱的租金和管理费用。”


自从投放了这四台迷你KTV后,陈先生每天都会在两个综合体之间多次往返,查看设备、机器的运作情况。但他渐渐发现,“投资”迷你KTV显然不像商家说的那么好。


“购买的时候,厂家说如无意外,放在商场里的机器一天能产生300~500元不等的收益,可是我自己的(投放)却每天都出‘意外’。”陈先生表示,他所投放的两个大型综合体,在中心区域的这个,每天可以产生200~300元的收益,而投放在新区另一家综合体的迷你KTV,每天仅仅只能为他带来几十块钱收入。


“买机器花了十万多,然后现在的收益刚好抵每天的租金,别说每天的油钱了。根本没啥赚头。”陈先生无奈地说。


 代理某品牌迷你KTV的吴经理在和懂懂笔记交流时,对于投资者陈先生的说法基本表示认可,他说:“不同区域对于迷你KTV的收益影响很大,中心区域明显会比其他区域收益高,(机器)放在(综合体)一楼,也会比放在其他楼层收益高一些。放在扶梯或通道旁,也会比其他地方略好。”


吴经理告诉懂懂笔记,他之前代理的是该品牌整个城市区域的投放,而经过一轮“碰壁”之后,他只将机器投放在市中心区域的综合体。“有些地方投放越多,亏得越多。”他说。 


跟着吴经理,懂懂笔记来到位于中心区域的一家大型综合体,看到了他所代理的迷你KTV。


“一楼这个位置,基本上一台每天都还能有个三四百块钱的流水,而在四楼的那两台,加起来都还不够五十块钱。”投资者张先生说。当我们问及为何不止投放在一楼时,张先生告诉懂懂笔记,“这里面水很深,如果综合体指定的区域我们不去摆,那么一楼(好位置)也不会让我们摆,这是‘规矩’。而四楼(指定区域)几乎自投放到现在都是亏钱的。”


吴经理分析,到现在为止,能够做到赚钱的迷你KTV只占到自己投放总数的不足10%,大部分都是亏钱,有小部分勉强维持租金和管理成本。


“每天我们公司的人都会巡视一遍,但发现很多时间都是屋子都是被占用的。”吴经理告诉懂懂笔记,就算放是综合体一楼的迷你KTV,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够供客人使用,很多时候还有一些乘凉的、逛超市的人占用休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能想办法想让他们离开,即便做法不大妥当。长时间占用,会让很多真的有K歌需要的客人没办法使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损失。”


他表示,越是投放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占用迷你KTV的“闲人”就越多。


在一家大型综合体一楼蹲守了几天后,懂懂笔记发现这里吴先生所投放的每个迷你KTV,基本上在午间和傍晚都会被经常占用,有的是在里面休息,有的在闲聊,更有一些中学生在里面做功课。看到经常丢弃在里面的饮料瓶、口香糖等杂物,设身处地去体味一下吴先生的感受,的确是“无可奈何”。


看似风光的迷你KTV,其实能够实现盈利的并不多。虽然商家研发出来这样一种新颖的消遣方式,但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在投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诸多问题,除了所选择的区域影响机器收益之外,放置地点还要受制于商业场所的各种限制和“潜规则”。加上人为的“占用”和“损坏”,更导致了迷你KTV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维护投入不足,“人和”这最后一块儿也快没了。


刚从某大型Shopping  mall一层迷你KTV走出来的杨女士显然很不高兴,在和懂懂笔记的小伙伴交流时,她表示跟朋友团购了旁边一家餐厅的晚餐,但因为还没到时间,就想着先到迷你KTV“消遣”一下。


“等人也好,等吃饭也好,(迷你KTV)的确是能让人消磨时间,而且娱乐消遣,但是在给钱之前,没有发现有的设备无法启动,给了钱之后才发现麦克风损坏了,根本没有声音,总不是为了十几块钱‘维权’吧。”她气愤地说。


对此,吴经理似乎显得不以为然。他表示,因为迷你KTV是长期放置在综合体等公共场所,加上有许多人不自觉地总把迷你KTV当成“休息间”,毁坏设备的情况屡见不鲜了。“单单话筒,每一两个月就会坏掉一个,那个顾客(杨女士)是凑巧吧,还没检修到。”他双手一摊。


显示屏、麦克风、耳机、桌椅成了经常被毁坏的设施,虽然不同的厂商对于设备毁坏也有一定的赔偿规则,但吴经理告诉我们,“索赔”的成本太高,也困难。所以许多都是承包商或者代理商都是自己掏钱维修的,这无疑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在知乎上一项关于“不愿光顾迷你KTV”的调查中,设备损坏已经成为网友们最为诟病的问题,而其次便是迷你KTV的卫生问题,也的确令人堪忧。


曾在一家量贩式KTV当主管的阿亮告诉懂懂笔记,在传统KTV里,话筒的“卫生”一直是商家最头痛的问题。



“每天有多少人用嘴对着话筒‘喷’过,上面所能滋生的细菌难以想象,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每天消毒,然后再给消费者分发一次性的话筒套。”阿亮表示,话筒的卫生问题作为量贩式KTV都难以解决,所以在一直在公共场所摆放着的迷你KTV更是堪忧。


懂懂笔记的小伙伴在四个多小时的蹲守时间里,看到迷你KTV已经换了三波人,但却丝毫不见有任何消毒作业,也不见有任何一次性话筒套提供。吴经理表示,在话筒架上方已经有“紫外线”对话筒进行了一轮消毒,只要放上去就可以了。


但对于“紫外线”消毒效果如何,能否抑制细菌杀灭细菌(甚至异味)的追问,吴经理始终不肯正面回答,一笑置之。


如此看来,迷你KTV的日常维护都要代理商或者经营者自己“买单”,而有些代理商、经营者本身在迷你KTV上所能赚到的收益也十分有限,对于维护也好、卫生措施也好,投入自然就“铢施两较”。


而维护不当、卫生不佳,恰巧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在碎片化时间“光顾”迷你KTV的重要因素。对于代理商和经营者来说,这很可能是一个“死循环”。


对于这个“死循环”的问题,陈先生在沉思了一阵儿后甩出一句,“最赚钱的还是品牌方(厂商),一个个都是甩手掌柜。”失意之情令人深思。


品牌嗅到了“资本”的味道,经营者却摸到“天花板”的迷茫。


“我能花20块钱,到‘夜猫场(包时段到凌晨或通宵)’唱K,为什么要花12块钱来这个地方唱一首歌呢?”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抱怨,迷你KTV现在越开越多,而且千篇一律,一切都是自助的,并没有提供任何增值服务,还不如去真正的KTV唱得痛快。


KTV主管阿亮告诉懂懂笔记,现如今传统KTV市场进入低迷期,选择KTV作为聚会休闲方式的人越来越少。但他同时也指出,实体KTV的不景气,并不是迷你KTV导致的。“一首歌要10到15块钱不等,这个价格可以在实体KTV的小包间唱一个小时,平时工作日晚上包时段也才30~50元。”所以他认为,迷你KTV的定位和定价均没有对实体KTV造成任何威胁。



但阿亮强调,实体KTV之所以进入低迷期,是因为“新鲜”劲儿过去了。曾几何时,在KTV呼朋唤友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只是随着娱乐项目多了,KTV行业自然就面临着其他娱乐产业的竞争。说低迷,不如说回归理性发展。


“现在火爆的迷你KTV有一定市场,它可以看做是刚崛起的在线K歌软件的一个场景补充,好奇心推动下,心血来潮时想唱上一曲的人狠毒,但这个市场绝对没有厂商们宣称的百亿、千亿(的需求)。”阿亮告诉懂懂笔记,唱歌这种娱乐休闲方式,它的需求本身就不是那么普世化,作为同是“共享经济”的产物,市场规模远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小得多。


“一阵大热之后,(部分)厂商已经拿到了融资,自然希望继续扩张,但其实市场需求本没那么大,技术也没有太多门槛,(迷你KTV)的天花板本身就不高。”吴经理对此只能苦笑。


一开始“尝鲜”的人不多,竞争品牌也不多,等到今年初的爆发期后,大量新的品牌厂商“井喷”,就连最先做的那些品牌厂商所设置的“区域保护”机制也难以奏效了。


“虽然厂家说一个区域只投一定的量,但是你不投放,别的品牌会投放,而综合体才不管你呢,只要谁交钱多谁都可以放,哪怕就放在你隔壁,你也没办法。”他告诉懂懂,自从迷你KTV“井喷”之后,市场都开始乱了,有的拼价格,有的拼数量,更搞笑的是部分热门商圈,跟下“五子棋”似的,几台A品牌的迷你KTV中间还会“安插”两台B品牌的产品。


共享单车市场挤进了这么的运营商,基本后来的运营商多多少少都还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但对于吃了“激素”的迷你KTV行业来说,从一开始的友唱、咪哒发展到现在不下20家品牌来说,同质化、门槛低、创新难,似乎已经让这一行业触及到了本身就不高的“天花板”。


“社交”不足,新鲜感退却之后就成了硬伤。


看似“风光”实则“憋屈”,是投资者陈先生对很多迷你KTV经营者的概括。资本涌入、市场扩张,其实更多的是厂商的“游戏”,更多代理商和经营者,为品牌厂商铺了路之后,大部分都面临着“叫好不叫卖”的困境。


 另一位投资者张先生则是把最早一批“尝鲜”买下了设备的人比喻做“炮灰”。“十多万块钱(四台)是年初的价格,现在(部分品牌)为了扩张有些只需要交几千押金就可以了,我们这一批都是‘一次性买卖’。”他打趣的说,十万块钱可以买70台热狗烤肠机了,光在本市地铁口摆摊儿卖都赚大了。


经营了大半年的迷你KTV,张先生和陈先生都自称十分“懂行”。作为“一线”人员,他们对于迷你KTV的未来发展已经持较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需求是有的,但是太单一。”陈先生说。


迷你KTV有别于传统量贩式KTV,它最多容纳两个人一起唱歌,“关上门,戴上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怕是能‘唱歌要命’也没人会取笑你。”他表示,但是对于一些有“社交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迷你KTV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


所谓的“K歌社交”,是指同学、同事、合作伙伴,一起到KTV里展现歌喉,结识新朋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迷你KTV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独唱”,最多带上一个好不嫌弃你的“Ta”。



“其实是有多孤独才会一个人唱K,是有多不堪才会俩人对唱。”一位网友在评论迷你KTV时写到。至于部分迷你KTV有录音分享的功能,张先生则直言:“会分享出来的都是唱得好的在‘晒命’,谁会理会。”


一开始处于“猎奇”的心态,有很多人会选择迷你KTV“尝鲜”,但不少用户“尝试”过一、二次之后就不会再来光顾了,吴经理分析,“有的(用户)最后连公众号都取消关注了。”他表示,导致这样的一个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用户觉得一个人唱歌很无趣,没有社交没有分享,更没有量贩式KTV那种欢声笑语的氛围。


在“尝鲜”之后,许多消费者的猎奇心态逐渐退却,掩盖在“新鲜感”之下“社交”不足的弊端逐渐成了迷你KTV的硬伤。


 就像吴经理说的那样,迷你KTV的天花板的确不高,一套影音系统,一个触摸屏,两副耳机两个话筒,一台空调,装在了一个“盒子”里,通上电通上网这个迷你KTV就诞生了,但也正因为“门槛低”,这个行当现在正上演着“百团大战”。


“共享经济本身就是一项创新,但是迷你KTV真的很难想象有继续创新的空间。”吴经理说,现阶段所有的品牌“玩家”都是在外形、音质、设备上下功夫,优化再优化,但除此之外,很难想到有更新的创意可以为迷你KTV“赋能”。


往前一步“社交开放”是量贩式KTV,往后一步“录播分享”则成了在线K歌软件。在部分厂商纷纷融资扩张之后,留给“共享KTV”经营者和代理商的无疑是难言的困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