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赵月枝: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作用 ——浙江缙云的乡村建设经验

赵月枝 乡村建设研究 2024-01-13

本文转载于“ 河阳乡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原编者按

9月28日,著名传播学者、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月枝教授在重庆进行了以乡土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讲演,引起热烈反响。《重庆日报》就讲座进行报道,并对讲座内容做了专文摘编。报道从乡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乡村春晚爆发式发展的原因及缙云烧饼产业取得的成绩及经验等方面,对”来自浙江缙云的启示”做了详细介绍。以下为《重庆日报》文章。



乡土文化能提供新的“希望之源”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乡村,缩小城乡差距,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标志着,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的春天大踏步走来。

中华民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持续的农耕文明。中国社会的根基是乡土社会,内生于中华文明的城乡互哺社会结构和基于乡土社会的农耕文明,是这个国家的“压舱石”。更重要的是,在强调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需要认识到,注重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与社群协作的乡土文化——包括围绕农耕文明形成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能为我们提供新的“希望之源”。

乡村春晚为何能爆发式发展?

缙云县是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个山区小县。作为缙云女儿,我有幸回到家乡从文化与传播角度做乡村振兴研究。这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走向未来——一个可以“让‘乡愁’切实落地,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的未来。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乡村春晚是近年缙云农村出现的新文化现象。缙云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比如耕读文化、道家文化、宗族文化、婺剧文化、民俗表演和丰富的民间艺术等,这些都是乡村春晚的文化源头。

这些原本是村民自娱自乐的文化节目,却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根源和蓬勃的生命力,并终有一天登上了大雅之堂。从2014年开始,丽水市文广新局就以该市庆元县月山村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坚持了30多年的“月山春晚”为范本,在全市推广乡村春晚活动。2016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十四)晚,丽水市缙云县官店村乡土戏曲春晚作为丽水市的四台标杆性乡村春晚之一,通过文化部所属的中国网络文化电视台,同步直播到“一带一路”沿线二十几个国家。

同年,浙江、安徽、河南、福建等地的一些市县文化工作者发起成立“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乡村春晚形成全国性联动之势。2017年1月12日,“2017年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联动开幕式”在缙云仙都举行,全国有9个省区参与大联动。

这一年,在乡村春晚的发源地浙江丽水市,共有882个行政村自办春晚,800多名农民导演、30多万名农民演员、80多万名观众参与其中,11000多个农民自创的节目,展现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春晚为何能爆发式发展?这得益于缙云丰厚的乡土文化底蕴和政府对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视。

烧饼产业一年挣回15亿元

缙云烧饼是传承650年的特色小吃,饼看起来普通,但每一道食材,乃至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炉温、揉面、摘面、食材配比……每一个细小的因素都会极大影响最后的味道。

2013年,缙云县共有低收入农户5.4万户、9.9万人,帮扶压力不小。许多低收入农户缺信息、资金和技术,面对这一情况,缙云县不得不重新审视本地特色和资源优势,作为传统乡土小吃的烧饼就这样进入大家的视线。

2013年底,培育发展烧饼产业便被缙云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并开启现代化、特色化发展之路。2014年,缙云县成立烧饼办,制定烧饼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为降低农户创业就业的难度,缙云烧饼办建立3个基地,编制教材、聘请名师、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同时专门针对低收入农户制定实施零门槛产业扶持,只要申报就能获得1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补助。

如今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缙云烧饼师傅技能培训”,一些低收入农户、残疾劳动者等,靠摆烧饼摊每月能收入好几千元,摘掉了低收入农户的“帽子”。不仅如此,缙云县还通过注册统一商标、设计品牌形象、市场运营推广等,让缙云烧饼美誉度逐年提升。截至今年8月,完成培训、获得证书的缙云烧饼师傅已有9762人。他们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以及欧美、东南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开出了450余家品牌示范店。2017年,缙云烧饼总产值15亿元,带动了1.5万余名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缙云烧饼为什么能成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因为植根于乡土文化,加上政府的引导和群众参与的主体性,农民产业才会兴旺,蒸蒸日上。

以下是此次讲座海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资讯】赵月枝: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作用 ——浙江缙云的乡村建设经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