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村歌音乐工作坊|我们来唱自己的歌,让村歌点亮生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工人艺术团”


我们来唱自己的歌,让村歌点亮生活。

2018年10月20日—24日,村歌音乐工作坊将在安徽阜阳南塘村、河南信阳郝堂村举办。

2018年8月17日,南塘村歌计划宣布启动。

(从左至右:郝堂姜佳佳、中国社科院卜卫、爱故乡艺术团孙恒、南塘杨云标)


什么是“村歌计划”?南塘为什么会有“村歌计划”?“村歌计划”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实行“村歌计划”?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访问了杨云标、孙恒以及南塘村民们。


爱故乡的《村歌计划》

“爱故乡”于2012 年由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等机构联合发起,旨在以“故乡情怀”唤起人们发现乡村价值、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与自觉行动。六年来,不少青年学生、返乡青年踊跃参与了“爱故乡”发起的乡村建设活动,其中乡村文化活动如 “发现故乡之美”、“寻找故乡之歌”、“爱故乡人物征集”、“青年爱故乡”、“爱故乡生态文化节”、“爱故乡工作站”、“爱故乡艺术团”等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盟。北京工友之家的总干事孙恒现兼任爱故乡艺术团团长。


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在全国各地举办


团长孙恒介绍说:《村歌计划》属于“爱故乡”全国系列文化活动中的其中一部分。目的是要鼓励村民通过集体参与村歌创作,发掘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文化,提升村民文化意识,推动中国乡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2016年“爱故乡”曾组织了“寻找故乡之歌”的活动,征集了大约200多首歌曲,发现,多数歌曲是城市人角度的“乡愁”歌曲,或者是晚会歌曲,难得发现好的扎根乡村的歌曲或乡村建设的歌曲。孙恒说,2017年我们在乡村做了“大地民谣”巡演,看到一些村庄的破败景象,年轻人走了,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缺少文化生活也缺少活力。“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可能有些人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如何振兴,也会提供很多外部援助。但除了经济,我们还要考虑文化。一个村庄没有文化,就没有持续力,没有主体性,没有持续的凝聚力。所以我们想要发起一个《村歌计划》,鼓励村庄里的村民来参与创作,这是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方式,是在村庄文化历史调查的基础上的集体创作。因为他们最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村歌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作一首歌曲,这种集体创作是一种手段,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形成凝聚力的一种方式,通过集体创作,从内部培育、建设和发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文明,从内部振兴乡村。


这个计划首先吸引了安徽阜阳南塘兴农合作社负责人杨云标,他提出与“爱故乡”合作,在他们合作社做一个试点,共同探索“以村民为主体的、村民可以集体参与的”乡村文化建设方法。于是,就有了“村歌计划”和“村歌征集”的启动仪式。


 杨云标与村文艺骨干一起讨论村歌计划


南塘文化生活圈

南塘兴农合作社作为“村歌计划”的试点不是偶然的。其合作社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乡村文化发展史。杨云标正在与村民一起,打造一个“南塘文化生活圈”。文化,先汇聚了乡村的老人、妇女、孩子,然后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


七夕节那天,不少人赶来参加第二届“南塘好声音”活动,也有老干部来调研村庄文化。杨云标给大家介绍说,我们村6000多口人,是个普通村庄,村民种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但辛苦劳作不够温饱。为谋发展,年轻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出到江浙广东打工,寄钱给家里。这种城市化浪潮“碾压”了故乡,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1998年我们自发成立了兴农合作社,要与老人、妇女和儿童一起建设家乡,梦想就是让农民也能“生活得有微笑有尊严”。2003年,我们就成立了“妇女文艺队”、“老年协会”,希望通过文化活动,让村民从各自小家庭中走出来,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的建设中。结果,我们看到了村民的参与生产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2005年,我们就提出了要建设“南塘文化生活圈”。


杨云标解释说,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南塘文化生活圈”已经形成了品牌文化活动,即“南塘春夏秋冬系列”:


春:南塘大地民谣;夏:南塘好声音;秋:南塘丰年庆;以及冬:南塘舞林大会。2017年8月1日,我们的“南塘好声音第一季——寻找最好听的你”一经推出就火爆南塘,爱好唱歌的乡亲们在“人间舞台”上一展歌喉。第一季有16名乡亲参加现场赛,有在家带孙子的大娘,有年轻妈妈,有退伍军人,也有学校老师等。


什么是文化?杨云标说,“我们理解的文化,比如说一个人,一个家庭父慈子孝,一个家庭过得很和睦,尊老爱幼,努力的去耕种自己的田地,这就是文化。他们在表达他们的甜酸苦辣,表达他们劳动的喜悦,舞台上那种开心,那种自信,是最有价值的文化呀。我们还有啦啦队和粉丝群,还上了阜阳电视台。留守在家的乡亲、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村委会、学校、赞助商家、阜阳音乐专业的老师们都来了。今天是第二季了。这就是我们再造故乡的一种尝试。”


南塘大地民谣音乐节已经举办三届


再造故乡要关注人,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孩子成为再造故乡的主力军。兴农合作社的文化生活圈是将“文化生活化”了。在他们看来,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会办敬老文化节,为八九十岁上老人过生日。老人们说,现在年轻人都给宝宝过生日,现在终于重视我们了。结果老人们参加生态农业劳动特别积极,也愿意投股支持合作社的合作金融。杨云标说,我们的妇女,以前呆在家里,自卑,不敢出来见世面,也不参与公共生活。舞林大会是从广场舞发展起来的,你看她们在广场舞上的表现,那么自信从容,我都可以说,广场舞不仅仅是娱乐或健身活动,它也是妇女解放运动,它帮助农村妇女在生活和社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价值。


他举例说,有个妇女一直很边缘,内向,身体不好,她老公都不愿意带她出去打工,说你能干什么呀,话都说不好。这个妇女参加了广场舞活动,身体变好了,重要的是人也自信了。现在是广场舞领舞,也参加过“好声音”比赛,现在做微商都敢了。以前从不为人关注,现在是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原来我们也以为我们是在提供文化的公共服务,现在知道也在提供让他们生命重新放出光彩的机会。


文化生活圈不仅表现在春夏秋冬的乡村文化生活,也表现在敞开大门,热情招揽四方游客加盟南塘文化生活圈。我曾参加过2016年的第二届南塘大地民谣。参与人数超过千人,演出乐队7支,从各地赶来的机构24家,举办论坛3场,包括创客论坛、乡村阅读论坛和乡村发展与电子商务论坛。第一届大地民谣,南塘合作社还邀请了北京的残障人士组成的8772乐队,南塘人因此第一次领略了残障文化。南塘人和乐队的人都说,“是音乐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来到大地田野一同歌唱。南塘大地民谣,同“南塘好声音”、“舞林大会”、以及“南塘丰年庆”一样,都是南塘再造故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怎么想起‘文化生活圈’这个词?我好奇地问。杨云标回答说:“我觉得就是我们试图把文化回到生活本来的面目。人应该就是互助的——城里人和农村的人应该是互助的,有钱人和没钱的人也应该是互助的,农民和工人也应该是互助的。有这样的一个生活氛围,我觉得才是我们说的‘南塘文化生活圈’的意思”。


“南塘村歌计划”及“南塘村歌征集”活动启动。


乡野散落的民谣,村庄温暖的力量

正因为有“南塘文化生活圈”的基础,南塘兴农合作社成了“爱故乡”的《村歌计划》的第一个项目示范点。这也说明《村歌计划》真的是扎根村庄的。


杨云标欢迎《村歌计划》在南塘启动。他说,“当热爱生活的人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单,但他们聚在一起的话,这个能量是非常大的,而且相互之间会有一个很强的回应”。村歌不仅汇集起这些散落的民谣,也慢慢会形成一种温暖的凝聚力。


 “南塘好声音”第二天,村里一批文化积极分子就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施行村歌计划。


“乡村不是没有文化建设项目,不是没有‘送戏下乡’”,杨云标介绍说,“这些措施因为失去了农民的参与,就变成了一个摆设”。如果请歌手写歌,很快就能写出来,但不代表我们大家的感情“,“我们要从人着手,不是从歌着手。”他强调说,“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是从人着手——最后是要把人给带动起来,人给培养起来——这是最重要的啊!跳舞和唱歌只是啥?只是一个形式,只是一个工具,最终要把人培养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说那我们通过这个村歌,最终我们在村子里能成立我自己的乐队,能成立我们的音乐兴趣小组,能成立我们的吉他小组,能成立我们的古琴小组,这个才是重要的。有那么多人参加音乐的学习和创造,那这个时候就厉害了!”


的确,这与请歌手、音乐家或村中能人乡贤创作一首歌曲截然不同。不同的地方在于集体创作。通过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寻找自己村庄的历史、文化轨迹、一起寻访村庄老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青年、妇女和孩子,共同发掘这个村庄的文化历史资源。这是一个集体学习、集体建构和集体反思的过程。大家需要一起找到描述村庄文化历史的概念和词汇。


于是,杨云标问大家:一看见“南塘”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南塘”这两个字,已经凝聚了太多的情感、历史和故事。这是不能放弃的两个字,你再换一个新词,为村庄起一个新的名字,会没有感觉。它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价值符号,一个情感符号,一个历史符号……这就是村歌的基础。


村里文艺积极分子在讨论“村歌计划”。


在场的年轻人纷纷提出村歌要讲自己的故事,要讲村庄的“生命故事”,要讲村庄的“文化历史”。孙恒说,“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文化形式,不是给予的,而是相互参与的、相互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种失去自己文化的过程,而是一个自己创造自己的文化,又可以主动去传播自己文化的过程”。这让我们想起了台湾的民歌运动的口号,“要唱自己的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要“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乡村文化建设,也提出: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以及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爱故乡”的《村歌计划》正是发掘村庄价值增强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实践。



没想到的是,讨论会之后,村里的年轻人当即成立了吉他小组。带着吉他踊跃跑到“人间舞台”上,照相留念。原来,至少有两个人早就买了吉他,但不敢学习也没有途径去学习,还有的女性不好意思,认为自己年龄大了不适合音乐了,但《村歌计划》开始改变这一切,他们站在了人间舞台上……


来自河南信阳郝堂村协作者中心的姜佳佳,宣布将在郝堂村启动“村歌计划”。


《村歌计划》就这样在一个个村庄启动了。


村歌计划项目发起人孙恒和杨云标、姜佳佳,三人均是银杏伙伴,本次村歌音乐工作坊也得到银杏伙伴合作基金的大力支持。


村歌音乐工作坊

10月20号-21号/安徽阜阳南塘村

10月23号-24号/河南信阳郝堂村


工作坊目标

1、学习社区文艺工作方法,培养社区文艺骨干;

2、发掘社区文化资源,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特邀嘉宾



卜卫


   中国社科院教授



孙恒


爱故乡艺术团团长

村歌计划发起人


段玉


     九野乐队主创    

社区音乐工作者


冯大亚


     驻村音乐人    

南塘“野路子艺术家部落”



学员招募

1、活动规模:8-12人/每期;

2、学员对象:以本村村民为主;



培训内容

1、社区文化资源发掘;

2、村歌音乐创作方法;

3、社区文艺活动计划;



大地民谣不是为了远方,也不是为了所谓田园,而是扎根大地,服务民众。新工人群体来自农村,心系家乡,是连接城乡的桥梁,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也将成为振兴新乡村的主要力量。振兴乡村不只是经济振兴,也是文化振兴,因为有文化才有根。大地民谣是一次文化的万里长征。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支持我们来唱自己的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资讯】村歌音乐工作坊|我们来唱自己的歌,让村歌点亮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