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集体经济的过去与未来】李昌平: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和重要主体

李昌平 乡村建设研究 2022-12-31

文章来源:李昌平:《开放时代》,2012年第2期

原标题为《社会企业和社区共同体经济是农村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和重要主体》




“乡村建设研究”编者按:本期“本月专题”的主题为“集体经济的过去与未来”,我们特邀西南大学的余练老师,围绕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变迁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编选了来自不同视角的讨论文章,与读者共同学习、思考。感谢余练老师对“乡村建设研究”的支持!


特邀主编按

在物质贫乏的七八十年代,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释放。不过,农村经过近四十年的去组织化,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那就是如何把农民再组织起来。同时,面对农村的日益空心化和空壳化,农村如何实现振兴,留守的农民又将如何实现致富?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于是,有关振兴农村集体经济的呼声开始高涨。如何把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把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就成为目前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一种方式。在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如何实现同步发展,走集体经济之路是一种可以尝试的选择!今天推送的是李昌平的《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和重要主体》。


特邀主编简介:余练,女,重庆人。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



当下中国农村是由一个一个的村社构成的,村社共同体是农村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基本的主体。宪法规定村民自治制度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制度。村社自治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呢?

传统农村社会,有家族血缘确定的长幼尊卑社会关系作为家族自治的社会基础,家族的财产是家族自治的经济基础。这样既有社会基础又有经济基础。现在的农村,村社共同体自治替代了家族共同体自治。它缺少传统的长幼尊卑的血缘关系,如果这个村社共同体没有共有的财产,那么这个村社的建设和治理靠什么基础做支撑呢?从理论上讲是讲得通的,《宪法》规定的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基本经营制度是村社自治制度的经济基础。这个中间就是有一个产权做基础,比如集体经济所有制和集体经济作为共同体自治的基础。问题在于实际上我们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发现已经有绝大多数(至少 90%以上)的村社,其集体所有制已经名存实亡了,集体经济已经完全私有化,那么支撑这个村社共同体建设和自治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就像我们小岗村,你无论派多少个沈浩去,它就是不行。今年派了43个国家干部住在小岗村,你也拿这个小岗村没有办法。如果村社共同体没有基础了,这个共同体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的农村如果没有了村社共同体,实际上是一个无主体社会了。今天农村社会已经(很多但不是绝对的)是无主体社会了。我们看到很多村庄,包括我们自己故乡的一切都在崩溃之中,如伦理、道德、孝道、礼仪、廉耻、传统信仰、公平正义、社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大家都喜欢民主自治,在理论层面我们都说民主自治很重要,但是今天的农村的所谓民主自治是倒退的,80年代乡村的民主自治比现在好多了。

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重建村社共同体。中国的小农,是要有所依附的,或依附于家族,或依附于士绅,或依附于资本,或依附于政府,或依附于党的组织,看来这个现在都不现实了。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些人挣钱了回报自己的家乡搞些建设是有的,但是极个别的。当下中国的小农,只有一种制度性的可能选择——依附于村社共同体。这是由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和基本治理制度决定的,因为我们的宪法就是这么规定的。中国农村社会的建设和治理,必须重建“村社村民共同体”——农村社会最基本的建设和治理的主体。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村社村民共同体。我把它定义为“经济发展、社区发展、社区治理”三位一体的社区型农民组织。经济发展是为了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社区建设和治理反过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今天的大寨就是这种情况。这三位一体存在的基础是“四权”统一——有共有的产权、财权、事权、治权。我们的改革开放,改革的核心就是把这“四权”搞得不统一,把前面两权,财权和产权搞得没有。有事权无治权,只剩下事权了,另外的三权都没有了。所以一个小岗村无论派多少国家干部过去,也搞不好。全国各地还有几千个维持村社共同体(坚持集体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的“四权”统一的村子,不需要中央派工作队,每年都有一个村长论坛。今年的村长论坛在山东临沂举行,有一千多个村长过去,都是集体经济好、村社共同体比较完整的村社。今年开会的时候我也在临沂,那些村子开会所说的话语体系跟我们的话语体系完全不同,那才是真正的自治体。他们是正儿八经在搞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搞得很好,因为他们是“四权”统一的村社共同体。

大寨是今天中国农村村社共同体的样板。它的村两委、合作社、公司以及很多内部部门等,都统一于村社村民共同体内,都不能凌驾于共同体之上。现在的公司加农户等等是把公司凌驾于农民共同体之上,大寨不是这样子。在大寨,资本等都要服从村社共同体,都要为村社共同体服务。它不排斥公司,不排斥合作社,也不排斥外来资本进入大寨。大寨经济发展是为了大寨社区建设和治理,大寨社区建设和治理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寨共同体经济发展,它的“四权”是统一的。在山西,大寨是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的村庄,可是大寨不仅民生好,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也很好,有伦理,有道德,有孝道,有礼仪,有公平正义,也有民主自治,是非常繁荣而和谐的社区。大寨周围的很多村庄有丰富的煤矿等自然资源,挖了,少数人发财了,煤变成了少数人在北京、上海的房子,甚至变成了美元资产,不仅村庄建设和治理无人问津,民生也很凋敝,黑社会控制等问题非常普遍,社区极不和谐。我和于建嵘走得很近,我们是好朋友。于建嵘以前老大不喜欢大寨、华西、南街等村子,有一次我和他争论得很激烈,我要他去看了以后再批评人家。结果他就去了大寨,看了大寨和周围的村子,深受启发,觉得大寨的道路是对的。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去了南街,在南街待了五天,快走的时候让我跟南街联系,说要见王宏斌。我就跟王宏斌打电话,王宏斌就接见了于建嵘。于建嵘很感慨:“我们懂的王宏斌都懂,王宏斌懂的我们不懂。”过几天于建嵘跑到华西村去了,在华西村待了一个星期,跟我说要见吴协恩。见到吴协恩了,最后回来于建嵘就和我说,坚持集体所有制和发展集体经济,巩固村社共同体的主体性,是农村发展、建设和治理的一个选项。这是个进步。我们看了大寨和周围的村庄,比较之后就知道谁对谁错,这没有什么理论不理论的,一看就一目了然。

大寨村社共同体经济是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一种。大寨村社共同体发展经济是为了共同富裕,让社区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社区不仅生活好、环境美,而且和谐、有秩序。

我觉得再次学大寨,要从重建社会经济——集体经济做起。经过三十年改革,资本服务于社会转变为资本奴役社会,当然这不是改革开放的全部,但就农村来讲,就是这样。中国农村社会建设和治理,需要再次学大寨——重建千千万万的村社共同体。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大寨,和计划经济统购统销时代的学大寨是不一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学大寨,就是实践邓小平所倡导的“两次飞跃”——共同富裕——资本为人和社区服务。现在学大寨,是要恢复和完善村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以此发展新的合作经济和新集体经济——社会经济。经济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性质,或者说社区的性质。村社集体经济不仅是农村社会建设和治理的经济基础,还是支撑村社共同体的经济基础。

重建村社共同体需要社会工作者和社会资本下乡,要鼓励社会资本和社会企业下乡,要促进村社共同体的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全国各地也有些点。我们在信阳成立两个机构,一个是乡村规划设计院,就设在信阳一个村子里面,专门从事规划设计;另一个是信阳乡村建设协作者中心,是一个志愿者联盟,专门为协作者、志愿者提供服务。我们在信阳协助一些村社成立了养老资金互助社,就是一个老人出两千块钱,我李昌平带几万块钱放进去,我在社会上找些钱放进去,村子里面有钱的人也放两万块钱进去,叫“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去年每个老人分了570块钱,估计今年每个老人至少可以分 800 块钱。这样一个老人、一家一户就有千把块钱过年,社区里面的孝道也回来了,社区也就和谐了。

养老资金互助社就是社会经济。有了养老资金互助社以后,村民可以拿自己地抵押贷款,农村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社区内部的公共服务也能逐步恢复起来。当地政府问昌平能不能帮我们搞下新农村建设,后来我们组织孙君等一班子人开始搞新农村建设。我们成立的乡村建设规划设计院就是一个社会企业帮助村里建设村社共同体,搞旧房改造、道路水系规划和建设、产业调整、垃圾分类回收,现在村里面一点儿垃圾也没有。我们还协作村社共同体搞养老产业和乡村旅游等。

农村是需要资本的,主要是社会资本和为农村社会服务的社会企业资本,应该节制以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下乡。


延伸阅读

【集体产权改革与集体经济专题】吕新雨: 农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与制度——从新时期以来集体经济的三个案例谈起

【集体产权改革与集体经济专题】温铁军、罗士轩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的创新

【文库】周建明:应如何看待村级集体经济?——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视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