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宪春 ​唐雅 胡远宁: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21年展望


许宪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从生产、需求和收入等多个角度对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探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新一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予以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季度遭受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二季度以后呈逐季恢复、稳定回升态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表现突出;从生产端看,二季度第二产业恢复较快,三、四季度第三产业恢复较快;从需求端看,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力,出口表现超预期;从收入端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恢复最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定回升;从经济增长动力看,一季度新经济新动能逆势增长,二至四季度稳定上升,对于减缓一季度经济下降幅度和拉动二至四季度经济增速稳定回升起到重要作用。初步判断,2021年预计经济增长7%~8%,年内呈高开低走的趋势;从生产端看,第三产业有望重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需求端看,消费需求有望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可能成为稳投资主力,净出口需求在上半年可能保持增长,但下半年面临压力;从收入端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将保持回升趋势;从经济增长动力看,新经济新动能对2021年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重要推动作用。关键词:新冠疫情  经济运行  逐季回升  审慎乐观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及时采取逆周期调控的政策并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本文运用相关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从生产、需求、收入和价格角度,对2020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对2021年经济表现进行展望,为宏观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准确判断新一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提供参考。一、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一)从生产角度看2020年经济运行从生产角度看,2020年经济运行主要表现如下:2020年GDP增长2.3%,成绩取得实属不易,一季度遭受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二季度以后逐季恢复,四季度增速超过上年同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在二季度率先快速恢复,随后逐季稳步回升,建筑业和制造业做出突出贡献;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二季度以后保持快速恢复态势,全年多数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1.2020年实现2.3%的经济增长,成绩取得实属不易。2020年初,我国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在全国范围传播,居民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生产几乎完全停摆。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3月底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随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快速有序推进,居民工作和生活开始逐步恢复。然而新冠疫情的影响贯穿全年,国内多地先后暴发局部小规模疫情,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举措。同时,全球疫情仍在蔓延,造成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在这样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达到2.3%的正增长,尽管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增速,但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8%,是1992年建立季度GDP核算制度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经济负增长(许宪春等,2020);由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以及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二季度经济迅速恢复正增长,增速强力反弹至3.2%;三季度持续恢复至4.9%;四季度实现超预期增长6.5%,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为2019年以来最高当季增速。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在二季度率先快速恢复,随后逐季稳步回升,建筑业和制造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6%。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下降9.6%,在三次产业中降幅最大,对一季度经济下降的影响最大;二季度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4.3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增速最快,回升的幅度最大;三、四季度分别增长6.0%和6.8%,呈逐季稳步回升态势(见图1)。

图1  2019-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 

制造业和建筑业表现突出,是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率先快速恢复和稳步回升的主要动力。2020年,制造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和3.5%。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受新冠疫情冲击非常严重,增加值分别下降10.2%和17.5%,对第二产业增加值大幅下降影响最大;二季度分别增长4.4%和7.8%,增速分别回升14.6个和25.3个百分点,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迅速回升起主要拉动作用;三、四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和7.3%,呈稳步回升走势,其中,2020年四季度7.3%的增速是近年来制造业增加值最快的季度增速,建筑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和6.6%,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三、四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的稳步回升和建筑业增加值的较快增长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稳步回升发挥了主要作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突出表现主要得益于中国最先控制住新冠疫情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及完备的配套能力。3.第三产业在二季度以后保持快速恢复态势,全年多数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1%。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下降5.2%,二至四季度分别增长1.9%、4.3%和6.7%,保持快速恢复态势(见图1)。其中,2020年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的恢复弱于第二产业,但三、四季度快于第二产业,所以四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已经与第二产业基本持平。分行业看,2020年除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仍存在-1.3%、-13.1%、-5.3%的负增长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四季度,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7%和2.2%,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比三季度分别提升7.8个和9.1个百分点。新兴行业表现突出,对减缓经济下降幅度和拉动经济增速持续回升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9%。其中,2020年一季度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毛盛勇,2020),减缓了GDP的下降幅度;二至四季度分别增长15.7%、18.8%和19.7%,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增速逐季上升,对经济增速的持续回升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二)从需求角度看2020年经济运行从需求角度看,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主要表现如下:从年度看,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需求向下拉动经济增长,净出口需求的拉动作用提升;从季度看,消费和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季回升,投资需求在二季度强势反弹后拉动作用减弱。1.投资需求增速恢复较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需求在支出法GDP中称为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许宪春,2014)。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长2.9%,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6.1%、-3.1%、0.8%和2.9%。分三大投资领域看,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见图2)。在疫情时期较宽松的资金条件以及刚性购房需求推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最好,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重要作用。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最多,是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恢复的重要因素。2020年制造业投资全年下降2.2%,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收窄4.3个、9.5个和23.0个百分点。分投资主体看,2020年国有控股投资增长5.3%,增速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0%,增速比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抗风险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冲击。固定资产投资的表现决定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呈增长态势。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7.5%,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存货变动相应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的走势决定了资本形成总额的较快增长,2020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图2  2019-2020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名义增长率

2.消费需求受疫情影响突出,向下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在支出法GDP中称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下降1.6%,实际下降4.0%(见图3),与投资需求相比受疫情影响更加突出。分城乡看,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下降3.8%,实际下降6.0%,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下降起主要作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2.9%,实际下降0.1%。分类别看,在居民消费支出八大分类中,2020年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5.1%,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增长3.2%,其他类别人均消费支出均下降。其中,2020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分别下降19.1%和11.8%,出现两位数下降。居民消费支出受疫情影响严重,且完全恢复尚需时日,除需求弹性较小的食品烟酒和居住消费支出外,其他消费支出均出现幅度不等的下降。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8%(见图4),与政府消费支出相关的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国防、外交、公共安全等支出小幅增长。但由于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幅度较大,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共同决定的最终消费支出下降,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 0.5个百分点。

图3  2019-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累计名义和实际增长率 

图4  2019-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

3.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4.0%,进口下降0.7%,货物贸易顺差比上年扩大27.4%。据商务部统计,2020年1-11月,服务出口下降2.3%,进口下降24.0%,服务贸易逆差下降51.3%。202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4.分季度看,消费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季回升,投资需求在二季度强势反弹后拉动作用减弱。如表1所示,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的严重冲击,三大需求均明显下降,共同向下拉动经济增速。2020年二季度,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由负转正,尤其是投资需求强势反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三季度,消费需求恢复加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投资需求恢复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回落,但仍是主要动力;净出口需求则保持稳步提升。2020年四季度,在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当,净出口需求的拉动作用也持续提升。 

表1  2020年三大需求对GDP的拉动(单位:%)

(三)从收入角度看经济运行从收入角度看,2020年经济运行主要表现如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际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增速高于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呈V型走势,与上年相比回落幅度仍较大。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际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4.7%,实际增长2.1%,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4.2个和3.7个百分点(见图5)。2020年一至四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名义增速分别为0.8%、2.4%、3.9%和4.7%;累计实际增速分别为-3.9%、-1.3%、0.6%和2.1%。全年实际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从收入来源看,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4.3%、1.1%、6.6%和8.7%,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4.3个、7.0个、3.5个和1.2个百分点。其中,转移净收入增长最快,是拉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上调养老金、退休金标准,加大社会救济、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的作用下,2020年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7.8%,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8.7%,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2.7%(宁吉喆,2021),带动居民转移净收入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逐渐恢复,以及各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的有力实施,2020年一至四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累计名义增速分别为1.2%、2.5%、3.6%和4.3%,稳步回升。经营净收入受疫情影响最大,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较慢的重要原因。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速为1.1%,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3.6个百分点。2020年一季度,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冲击,人均经营净收入同比下降7.3%。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各项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起效,居民家庭经营状况逐季好转,到2020年四季度恢复正增长。

图5  2019-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累计名义与实际增长率

2.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增速高于上年。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年加快7.4个百分点(见图6)。其中,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起重要拉动作用。2020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4%(朱虹,2021)。受市场需求逐步回升、成本压力缓解、工业品价格回升等因素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逐季回升。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6.7%,二季度开始迅速恢复,降幅逐渐收窄。2020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图6  2019-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

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呈V型走势,与上年相比回落幅度仍较大。受疫情冲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利润减少,2020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3%;同时,为应对疫情影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2020年全国连续发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措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9%,增速比上年回落7.7个百分点(见图7)。

图7  2019-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

(四)从价格角度看经济运行从价格角度看,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总体呈回落走势,全年涨幅比上年收窄,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呈先扩大后缩小走势,全年降幅比上年扩大。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总体呈回落走势,全年涨幅比上年收窄。202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5%,涨幅比上年收窄0.4个百分点。从月度看,202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总体呈回落走势(见图8)。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八大类“四涨一平三降”。2020年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3%,涨幅比上年扩大1.3个百分点,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在食品烟酒中,2020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6%,影响CPI上涨约2.20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猪肉和鲜菜价格上涨的影响。2020年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同比上涨49.7%和7.1%,二者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服务消费受到一定抑制,2020年服务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租赁房房租和邮递服务价格均下降0.6%,涨幅比上年分别回落2.4和0.4个百分点;家庭服务价格、教育服务价格和旅游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7%、2.2%和1.1%,涨幅比上年分别回落2.1个、0.9个和0.7个百分点。

图8  2019-2020年CPI月度同比上涨率

2.2020年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呈先扩大后缩小走势,全年降幅比上年扩大。2020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8%,降幅比上年扩大1.5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是PPI下降的主要因素。2020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降幅比上年扩大1.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的九大类价格“六降三涨”。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降幅最大,同比下降8.4%;农副产品类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5.4%。从月度看,2020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降幅整体先扩大后缩小走势(见图9)。

图9  2019-2020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月度同比上涨率二、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一)经济呈逐季好转、稳定恢复态势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冲击,大多数指标出现下降,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三次产业增加值和三大需求均明显下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大幅下降。2020年二季度,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宏观经济政策发力,经济迅速恢复正增长,主要指标迅速回升。2020年二季度GDP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0.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均恢复正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回升幅度最大;三大需求中,投资需求强势反弹,投资和净出口需求均恢复正增长。2020年三季度,经济增长保持上升态势,许多经济指标由负转正。2020年三季度GDP增速比二季度进一步回升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恢复速度加快;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恢复正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实现年内首次由负转正。2020年四季度,经济持续恢复,GDP增速超上年同期。各行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大多数行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上年同期;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需求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恢复正增长,且表现好于上年同期。2020年四季度经济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二)在世界经济增长中表现突出目前大多数国家尚未公布全年GDP数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5%;发达经济体衰退4.9%,其中,美国经济衰退3.4%,欧元区衰退7.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衰退2.4%,其中,印度经济萎缩8.0%,中国经济增长2.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下降4.2%,中国GDP增长1.8%,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并预测2021年中国将继续增长,为全球增长贡献三分之一以上。中国之所以在不平凡之年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直接原因在于有效的疫情防控、率先完成复工复产,但这背后反映了党中央坚强领导、显著的制度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精准的宏观调控。正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帮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蔓延的趋势。而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疫情的冲击下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调整能力和灵活的协作配套能力,帮助中国迅速恢复生产。同时,灵活精准的宏观调控政策,确保了经济稳步恢复,民生得到保障。(三)生产端恢复出现结构性分化从生产端看,2020年第三产业恢复慢于第二产业,且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依然疲软。生产端的恢复出现结构性不平衡,产业结构持续改善的趋势放缓。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低、回落幅度大。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6%,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1%,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回落幅度最大,且低于GDP 2.3%增速(见表2),打破了第三产业连续六年对GDP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的态势。2020年一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均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幅度最大。2020年二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强势反弹14.3个百分点,达到4.7%;而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增长1.9%,回升幅度和增长速度均明显落后于第二产业。2020年三、四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的恢复速度开始加快,四季度基本上与第二产业持平,但全年表现仍弱于第二产业。2020年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恢复较慢,拉低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020年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全年依然保持-13.1%和-5.3%的负增长,尽管四季度这两个行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实现2.7%和2.2%的正增长,但依然比上年同期增速低2.6个和7.8个百分点,而其他行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或表现较好。由于2020年全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及多地散发病例导致的局部小规模疫情,居民外出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还是相对较少,因此,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仍难以迅速恢复至疫情前状态。

表2  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长率(单位:%) 


(四)需求端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从需求端看,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恢复速度不平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等内生动能尚未完全释放。1.消费需求恢复慢于投资需求。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 0.5个百分点,消费需求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态势被打破,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2020年一季度三大需求均遭受严重冲击后,二季度投资需求快速恢复,并成为二、三季度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需求在三季度才由负转正,四季度虽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但对GDP的拉动作用仅略大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恢复较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人们线下文化娱乐活动和外出活动依然受限,阻碍了消费的恢复。另一方面,疫情的冲击也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显著放缓,引起预防性储蓄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压制了消费需求的恢复速度。2.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恢复较慢。如前文所述,在三大投资领域中,只有制造业投资负增长。在财政政策主导和货币政策配合下,政府着力提升与“两新一重”相关的有效投资,这促进了基础设施投资的迅速回升,2020年二季度基础设施投资降幅收窄最多,并在前三季度实现累计正增长。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到的影响较小,2020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起抑制作用,加上刚性购房需求和宽松的资金环境,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在上半年迅速实现由负转正。制造业投资在2020年一季度下降25.2%,受到的冲击最严重,同时,制造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的利润增长累积充裕资金,才能开启新一轮投资扩张,而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仍较低,对制造业投资的恢复造成负面影响,制造业投资固有的滞后周期属性决定其投资恢复慢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五)从需求端看,出口表现超预期面临疫情的冲击,2020年中国的出口创下近年来最高,表现超预期。2020年初,中国作为全球疫情的震中,出口遭受重创,根据海关统计,一季度中国货物出口下降11.4%,货物贸易顺差减少80.6%。然而2020年6月起,出口总值连续7个月正增长。出口超预期的表现主要得益于率先复工复产的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基础。2020年3月下旬,国外疫情暴发形成对防疫医疗等物资的巨大需求,而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的优势支撑了出口的高速增长。2020年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长4.5%,防疫物资等出口快速增长。2020年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和46.4%(李魁文,2020a)。2020年6月开始,国外疫情短暂有所好转,外需回暖,而中国的贸易竞争性国家在疫情的影响下生产尚未恢复,订单转移导致出口增速较大幅度反弹,优先复工复产形成的对国外产业链的替代优势促进了出口的增长。2020年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李魁文,2020b)。(六)新经济新动能逆势增长新经济新动能在疫情冲击下逆势增长,且全年保持快速增长,对抑制经济下降、促进经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一季度,在大多数行业受疫情影响增加值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时,新经济新动能相关的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9%,2020年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全年来看,新经济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从生产角度看,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7.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3.8%、二季度增长9.8%,三季度增长8.4%,四季度增长10.3%,增速上升到两位数。从产品产量上看,2020年,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9.1%、17.3%和16.2%,都是高位增长(卢山,2021)。二是新兴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9%,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13.2%、15.7%、18.8%和19.7%,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增速逐季上升。2020年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0%、11.0%、8.6%和15.7%,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0.4个、9.4个、7.0个和14.1个百分点(赵同录,2021;杜希双,2021)。从消费角度看,线上消费蓬勃发展。受疫情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和消费方式发生转变,催生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线上购物、直播带货和线上交易等诸多新业态和新模式。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李魁文,2021)。从投资角度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增速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5%,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3.7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9.1%,快于全部服务业投资5.5个百分点(翟善清,2021)。三、机遇与挑战2020年,新冠疫情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但是中国经受住了考验。疫苗研发成功并进入使用阶段,新经济新动能逆势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谈判完成等为中国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中国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低、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国外环境日趋复杂,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挑战。(一)机遇1.疫苗为经济进一步恢复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稳定了市场预期。随着病毒检测和追踪技术的逐渐纯熟以及疫情防控手段的逐步精细化,近期多地局部复发的疫情并未对实体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疫情影响总体是可控的。疫苗的推广有助于推动线下密集接触性行业如住宿和餐饮、体育娱乐、旅游等行业的恢复,对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恢复以及经济结构恢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1年1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新冠疫苗接种数量已经超过2400万剂次,接种范围有望在2021年二季度扩大。2.新经济新动能逆势增长,创新的第一动力持续增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重持续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了20万家,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等新模式在2020年特殊的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3.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协调内生的特点日益凸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分别为6.6%和7.1%,且前者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6%(卢山,2021)。需求结构调整取得进展,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且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分别增长11.9%,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翟善清,2021)。收入分配结构持续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低收入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全部居民,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在2020年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中国的结构调整仍取得一系列进展,为后续释放更大的经济增长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4.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的发展,2020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基建”。一方面,“新基建”有助于需求侧投资结构的优化,激发企业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需求。同时,“新基建”为满足新型消费需求、实现消费升级提供了条件,对需求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新基建”的发展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对稳增长、促创新都具有重要作用。“新基建”兼顾扩大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5.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开放之路迈出新步伐。2020年,RCEP正式签署。RCEP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且该协定的签署首次构建了中日和中韩之间的自贸伙伴关系,这对增强中国产业链的安全完整性,推动进出口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历时7年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也在2020年谈判完成,这是近十余年来欧盟首份对外投资协议。这两份协定为区域合作和区域增长乃至全球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有望部分对冲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二)挑战1.经济恢复基础不牢靠,内生动力不足。2020年,尽管经济稳步回升,但恢复过程中也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生产端,受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影响,第三产业整体恢复较弱。需求端,消费需求仍未从疫情影响中完全恢复,全年仍然向下拉动经济增长。需求端的主要动力为投资需求,而投资需求的恢复主要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随着逆周期调节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需求端的动力也可能减弱。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和制造业投资等内生动力不足。2.就业仍面临压力,居民收入增速偏低。尽管2020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2%,与上年同期持平,但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比上年减少166万人。教育部预计,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人,比2020年增加35万人。就业岗位有限与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意味着就业压力依然严峻。2020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和实际增速均低于上年,这可能降低居民的消费倾向,对消费需求造成压力。3.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变化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上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骤增。第一,新冠疫情对许多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全球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经济面临艰难恢复期,这对中国传统市场在外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挑战。第二,近年来逆全球化抬头,疫情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际投资、文化和旅游等活动频率降低,全球产业链可能面临重新布局,中国传统资源在外的发展模式也面临挑战。第三,拜登的当选虽然降低了特朗普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但中美博弈具有长期性,美国总统拜登明确提出“美国重新领导世界”的政策方针,很有可能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科技等领域封锁打压,这给中国传统技术在外的发展模式也带来挑战。四、结论与2021年展望2020年,无论从生产、需求还是收入角度看,中国经济呈逐季回升、稳定恢复态势,预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靠,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2021年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初步判断,受2020年GDP基数较低的影响,2021年预计经济增长7%~8%,年内呈高开低走趋势。2021年一季度预计经济增长12%左右,二季度增长8%左右,一、二季度的高增长主要原因是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回归正常,预计增长5.5%~6%左右。1.从生产角度看,第三产业有望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1年,新经济新动能相关行业将继续发力,保持高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恢复势头。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疫苗的逐渐推广,居民线下活动限制将逐渐放松,2020年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2021年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2.从需求角度看,2021年,消费需求有望回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需求将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制造业投资可能成为稳投资主力,净出口需求上半年仍可能表现突出,下半年增长面临压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而消费需求作为过去连续六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国内经济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国家对需求侧管理的高度重视,2021年消费需求有望回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国家围绕扩大消费提出一系列改革方向和具体方案,20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等方式从根本上扩大居民消费”。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等部门2020年分别于10月14日和12月28日先后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制定多条措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需求,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另一方面,随着2020年三、四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实现正增长,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可能有所提高,对2021年消费需求的提升形成支撑。然而也应注意到2020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比上年实际增速低3.7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恢复仍较慢,也不应对消费需求的恢复过于乐观。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则将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有望实现中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拉动作用;同时,投资结构也将优化,制造业投资可能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保持小幅增长。一方面,2020年疫情期间的非常规政策有可能逐渐退出,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撑力度可能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这一系列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的建设,决定了基础设施投资不会大幅下降,最终可能保持稳定小幅增长。2021年制造业投资将延续回升态势,有可能成为稳投资主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的持续改善有助于改善制造业投资收益预期,同时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提高了制造业投资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制造业投资在2021年可能出现快速增长。在“房住不炒”的基调和地产融资“三条红线”新规等政策约束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在2021年会有小幅回落。2021年净出口存在不确定性。2021年上半年,由于全球疫情防控,机电产品、防疫设备出口可能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中国贸易竞争性国家的生产尚未恢复导致订单转移的情况可能仍然存在,加上2020年上半年的基数较低,出口增速可能仍保持较快增长。随着疫苗的应用,下半年全球疫情可能出现好转,国内优先恢复产能带来的优势可能减弱,对下半年的出口造成压力。同时应注意人民币汇率的持续波动走高也可能对出口造成一定压力。3.从收入角度看,2021年各类经济主体收入增速有望保持回升。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将继续回升。一方面,生产进一步恢复,带动居民经营净收入进一步回升,将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产生向上拉动作用。另一方面,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尽管2021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可能对居民收入增长造成压力,但在各项民生政策的助力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有望保持回升。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随着市场需求继续回升,带动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进一步恢复;二是202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可能回升;三是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助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上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继续回升。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可能有所回升。一方面,生产进一步恢复,经济增速持续回升,带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回升。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和价格涨幅的回升,促进企业利润增速回升,带动税收增速增加,拉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回升。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指出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的发展方向,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长期来看,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态势不会改变;短期应该保持审慎乐观,既要看到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诸多动力,也不能忽视面临的挑战。(注和参考文献略)许宪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84,电子邮箱: xuxch3@ sem. tsinghua. edu.cn; 唐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84,电子邮箱:tangy.18 @sem. tsinghua. edu.cn; 胡远宁,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84,电子邮箱: huyn@ sem. tsinghua. edu.cn。原载《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1期,全文可见经济学动态网站“最新目录”栏目,或点击微信页“阅读原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jjxdt-jjs

《经济学动态》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邮箱:jjxdt-jjs@cass.org.cn

电话:010-68051607

网址:www.jjxdt.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