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王孃“逛街”:我是街长,专治“各种不服”!
主街干道整洁美丽,背街小巷却乱象丛生。
作为“城市病”的集中区域,
背街小巷一直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
在花大力气整治的同时,
还需探索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近期,青羊区少城街道联合多部门积极行动,全力投入“背街小巷整治攻坚战”。探索设立“街长”岗位,建立环境监督员机制,努力为群众创造出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招募”环境监督员
热心居民齐参与
“你好,我是街长王孃,自行车要停在非机动车停放点,请你把车挪一下。”每天早上7点半,吃过早饭的王孃就会带上红袖套,邀约老搭档徐婆婆一起走出家门,上街转悠。他们时而撕下几张新贴的小广告,时而劝阻几辆停放不规范的自行车,忙忙碌碌,不亦乐乎。
今年78岁的王孃,是奎星楼街25号大院的院委会骨干,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四五十年。一直热心于为居民服务的她,从今年4月起,又多了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环境监督员,俗称“街长”。“刚听说社区要成立环境监督员队伍时,我就第一时间报了名。”王孃笑呵呵地说道,以前做院落小组干事时,也要负责监督管理院落环境卫生,但只限于自己分管的院落,而成为“街长”后,担子和责任就更重了。
据少城街道城管科科长唐戟介绍,环境监督员队伍由37人组成,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有40多岁,其中不仅有像王孃这样的院落小组负责人和院落骨干,还有不少热心居民和志愿者参与其中。“街长的选拔非常严苛,既要对城市管理工作有所了解,还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唐科长补充道。为此,“街长们”在走上岗位之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光是4月份,培训会就开了2次。”目前,“街长制”已在少城街道运行了1个月,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明确责任分工
难题高效处置
“所谓‘街长制’,就是将各片区按照路段进行划分,在指定区域内设定1名或多名‘管理街长’。”唐科长表示,每位街长都要负责自己管辖区域内街道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广告店招、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安全等巡查劝导工作,要做到发现问题,立即劝导,立即上报。同时,社区和街道还召集商家、居民共同拟定《街区环境维护公约》,通过公约的形式,对清洁卫生、店招规范、立面整洁等居民和商家日常生活、经营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规范。“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很多疑难杂症瞬间迎刃而解!”
“多子巷33号对面路灯不亮,哪位联系解决?电话多少?”5月10日晚8点半左右,“少城街道街长联系群”里消息闪个不停,街长孙大妈发出一连串问题。“收到,路灯由市城管委照明处管理,明天联系处理。”街道办工作人员回复。为提升案件处置能力,少城街道建立了微信联络群,将街长、社区工作人员、城管执法人员、公安交警等组织在一起,明确街道网格属地、部门行业责任、街面秩序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街长”对发现的各类城市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处置,一时无法处置的也要及时上报,由社区、街道办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处理。
多措并举
让规范形成常态
目前,青羊区少城街道办辖区内的49条街巷全部配备了街长进行日常巡查、劝导。“我们都实行‘弹性’工作制,不定时、不定点,随时规范清理。”吉祥街街长黄大爷一边将行人随意丢弃的易拉罐捡起扔进旁边的垃圾桶,一边向城城说道。由于街长们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为此,经过多次商讨,街道办决定不限制巡查时间,早、中、晚,只要街长一有时间,就自觉对街道进行巡查,并且每周至少上报10张问题照片,其中包含已处理、未处理或处理有难度的。
“无为而治才能体现城市管理高水平。街长制的目标就是让居民养成自觉、自治习惯,自己解决社区问题。”少城街道办相关负责人指出,街长制度的推出,是将社区的行政力量、居民力量、社会力量进行有机融合,由街长负责调动资源,形成了良好的协调机制,引导更多居民、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有效解决背街小巷的“城市诟病”!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而“街长制”就是一枚既细且长的“绣花针”。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通过有效的沟通,
真正把人民放在心尖上,
“街长制”如此,
未来涌现的治理创新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努力,也许势单力薄;
一群人的努力,便可开出花来。
你可能关心这些↓
(编辑:粥粥)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