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全年健康养生月历来了!跟着做,新的一年疾病都绕道走!

关注→ 健康时报 2021-03-11


健康时报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本文指导专家:

池晓玲,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医师

陈伯钧,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

王立新,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肾病内科主任医师

苏巧珍,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内科主任医师

陈秀华,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李红毅,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朝杰,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李  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霍艳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李广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王泽民,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李  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侯小兵,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电热针室副主任医师

史海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

叶  勇,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医师

黄春江,云南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秦  琼,云南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王华宁,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施  静,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谢  健,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何渝煦,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医师

吴继萍,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陈其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朱镇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刘绍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

范伏元,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呼吸风湿科主任

卢  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

周德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林  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

黄  韬,上海岳阳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张  腾,上海岳阳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周  敏,上海岳阳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王一飞,上海岳阳医院副主任医师

东贵荣,上海岳阳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李  璟,上海岳阳医院主任医师

张晓东,上海岳阳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朱跃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主任

胡立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曹建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乔占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刘  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黄腾辉,甘肃省中医院名医馆内科主任医师

李生财,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金钰钧,甘肃省中医院针灸推拿二科主任

金富坤,甘肃省中医院外治科主任

李建省,甘肃省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

储真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关秋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李晓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  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马立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炙科副主任医师

张  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炙科副主任医师

李建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桑  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陈伟强,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潘  永,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赖  昕,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冯惠玲,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中医师

刘继洪,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党中勤,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牛学恩,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孟  毅,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二区主任医师

孟  泳,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

孟庆良,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副主任医师

吕沛宛,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张钟爱,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医师

骆天炯,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

阮志忠,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

孔  薇,南京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

余  波,南京市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

王耀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2021全年健康养生月历来了!


在这崭新的2021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更加的顺利、更加的幸福快乐。除了工作需要规划之外,健康养生计划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您知道每个月里面的养生重点是什么吗?


由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70余位中医专家指导的健康养生月历来了!跟着做,新的一年疾病都绕道走!




1月养生重点:
做好保暖护“两头”




1月天气寒冷,同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小寒。天冷了自然是要注意保暖,但与此同时,露在外面的头部、脖子也得做好保暖工作,这一点常常被人忽视。俗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作为诸阳之会的头部保暖若做得不好,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等疾病,这也成了很多中老年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头部保暖也不能忘记口鼻,因为寒凉的空气也容易让抵抗力较弱的人患上急性鼻炎。要避免被鼻炎袭击,除了戴围巾、口罩之外,回到家还可以用温水冲洗鼻腔。


另外,“树枯根先衰,防寒先暖脚”,寒冬里养血补气离不开泡脚。可取桂枝10g、砂仁6g、吴茱萸6g、白豆蔻10g、淫羊藿30g、生姜10片、仙茅10g泡足。而且热水泡脚,水温不要太高,用水量一定要淹没过脚腕以上。泡完脚还可以适当按摩足底,因为脚底有很多穴位,能缓解疲劳,帮助睡眠。


周晓明/摄



2月养生重点:
初春养生三个“早”




到了2月已经进入到初春,“立春”和“雨水”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的前两个。这个时候养生讲究三“早”。


1. 早防晒多保湿。防晒只在夏季?才不是,春季防晒往往被很多人忽略!初春基本集合了大风和干燥两个因素,护肤很有必要。尤其是具有敏感性皮肤的人群,从初春开始就需做好防晒工作,尽可能地避免强烈的日光直射皮肤。这个季节在选用化妆品时也要注意,选用防晒系数在SPF15左右的化妆品就可以了,可选用乳液状或水状的防晒品,能在抵御紫外线的同时,还能补充皮肤水分,滋润肌肤,让皮肤更加舒畅。

 

2. 厚衣服别早脱。天热了厚衣服要立马脱掉?别急!这时还是应该捂着点,俗话说“春捂秋冻”,如果一下子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因不适应气候变化而易着凉得病。尤其那些爱美的女孩子,不要急着换上短裙短裤。虽然现在不会察觉什么,但是10年后很容易患关节炎。每年的这个时候来医院的病人特别多,都是因为这个季节到了,关节感到不适。

 

3. 早起晚睡更精神。立春后,开始昼长夜短,为了顺应这种昼夜变化,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当然,也并不是睡得越晚越好,晚睡不要晚于11点,睡个“美容觉”。




3月养生重点:
防好病备“两茶”




春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是一些传染病。首先,家人都要有防病意识。其次,就是要提前做好预防接种,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平时在家也要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逗留太长的时间。


另外,春季里,给家人备两杯润喉茶。一杯茶为桔梗菊花茶,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茶料为胖大海、甘草、桔梗、金银花、菊花。另外一杯茶为玉蝴蝶茶,特别适合经常感觉眼干咽燥的上班族,有清咽利喉、清肝明目的功效。茶料为胖大海、玉蝴蝶(木蝴蝶)、甜叶菊。饮用药茶,多主张温服、频饮不拘次,每日一剂。


董乃德/摄



4月养生重点:
春末养生“柔”是关键




4月,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翻过谷雨即是初夏。但越是如此变换,我们的养生越要注意柔和适度,这样才能固住健康、平稳过渡。 

 

春季本着“柔和调养”的原则,这时可以多食山药。山药是健脾食物中最柔和的了,属于药食同源,非常健康。蜂蜜、大枣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也可渐渐增加,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药、冬瓜、藕、海带、鲫鱼、豆芽等。清晨煮粥的时候,抓些薏仁、赤豆等加进锅里,会有较好的祛湿利尿效果。

 

在运动上也要“柔”一点,俗话说“春动生阳”,春末更要注意多动,但切忌过度出汗。谷雨之后,气温回升迅速,但早晚气温偏低,切勿在大汗后吹风,以防感冒。

 



5月养生重点:
重滋养、祛湿气




进入五月,各地陆续进入夏季,立夏和小满这两个节气的到来,让万物在雨水阳光的滋养中逐渐成长,人体也在此时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时应该注意健脾祛湿。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以清淡为主,多吃点儿“苦”。民间一直有小满三候之“一候,苦菜秀”。苦菜是一种多年生菊科植物,清热、去火、开胃。

 

进入五月,早期防湿、祛湿,对于之后能够健康的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可以常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莲子、山药等。忌食海腥鱼类、羊狗肉、冷饮等,因为这些饮食易生湿、伤脾。平时可多喝粥以调理脾胃,如绿豆粥、荷叶粥、赤小豆粥等,以方便体内湿热的排泄。

 



6月养生重点:
六月苦夏,吃点苦




进入六月,夏倦要开始了。夏天人们很容易感到疲倦,显得懒洋洋的。而且夏天气温高出我们的体温,体内的汗液无法发散出来,很容易中暑。

 

六月,苦夏开始了。人们常常没有食欲,影响饮食,过多食用冷饮,也会造成脾胃伤害。所以,在饮食上面,一是清淡为主,二是切忌贪凉,三是苦夏“吃点苦”。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明代李时珍认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


李曌懿/摄




7月养生重点:
多咸少甜,清热消暑




七月,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小暑和大暑。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小暑大暑,接踵而至。人出的汗多了,体力消耗又大,很多人都觉得慵懒乏力。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酷暑时节,天气燥热,人体水分流失得也快,所以,饮食上最好多点咸,少点甜。做菜时适当放些姜、葱、蒜、醋,多吃点温、软的食物。荷叶冬瓜汤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仅清热解暑,利尿除湿,还能生津止渴。买一张鲜荷叶 洗净、切碎,配上鲜冬瓜,加水,开小火炖,再用食盐调调味道,这种汤特别适合暑天口渴心烦,咳嗽,痰多,小便量少、色黄,还有口腔溃疡的人喝。




 8月养生重点:
润燥也要健脾 




八月也迎来了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处暑则意味着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了。气温由热转凉,气候干燥,空气中湿度小,此时养生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字 ——“燥则润之”。

 

进入八月,昼夜温差加大,饮食应坚持祛暑清热,另外,这时“燥”气当令,出现干燥的症状。不过这时的秋燥属于温燥,只能清补。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食物,以益胃生津。

 

此外,中医认为,从立秋到秋分为长夏,长夏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很多人又喜欢吃大量的凉食冷饮,更容易伤了脾胃,到秋天时邪气宣泄出来,就会出现腹泻或便秘、咳嗽等问题,所以要健脾。健脾养胃,可以经常捏一捏足三里和阴陵泉。阴陵泉是健脾的主要穴位,而足三里归属于胃经。坐着用手一摸小腿,正好就能接触到这两个穴位,没事时经常捏一捏就可以了。


足三里和阴陵泉



 9月养生重点:
防凉切勿露身 




九月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酷热不再,天气渐凉。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温差较大,若下雨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如果这时穿得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衣长裤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

 

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10月养生重点:
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




十月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而到霜降节气时,初霜已开始出现,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作为秋季的最后两个节气,热与冷交替,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说,气温会稍有下降,但不要过早穿上棉衣。因为过早保暖,机体对寒冷没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得人体对寒冷的调节能力下降,真正到了严寒时节容易染上疾病。可老话又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是提醒你,气候已经从凉爽向寒冷过渡了,即使是秋冻,也要适度。

 

饮食上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此时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曹子豪/摄

 



11月养生重点:
立冬进补不能“盲补”




11月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冬季进补,上山打虎”,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俗称“补冬”,但是也不能“盲补”,这里总体给大家一些健康提醒。

应遵循“少咸多苦”的大前提。

 

杀鸡宰鸭、烹羊宰牛,加入当归、人参炖食,是很多地方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的办法。

另外,山药、大枣、鸽蛋、枸杞、松子、羊奶等可常吃,以补虚滋肾、养血润燥;用鲜菇鸡汤、银耳红枣羹、核桃粥等进行小补,也很合时宜。

 

具体来说就是,“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是大环境的原则。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在我国南方,人们在立冬爱吃些鸡鸭鱼肉,如台湾立冬街头的“姜母鸭”,就是不错的选择。而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12月养生重点:
睡前泡泡脚,赛过参鸡汤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12月大雪节气之后更要注意“养藏”。熟吃雪藕是不错的选择。雪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生吃可辅助治疗肺结核咯血等,熟吃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睡前一盆汤,赛过参鸡汤。”这个“汤”指的就是泡脚。深冬常泡脚可以刺激人体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及延缓衰老。药物泡脚更是能让药物成分通过皮肤、黏膜、经脉以及络脉进入体内发挥作用。



本文来自:2017-01-24《健康时报》特刊(总第1380期)


更多精彩文章:

每个人患癌概率都是22%,但这8类人风险比别人还高很多倍!看看有没有你!

7天骗光一个村,保健品骗局的7大招数!

高以翔去世一年后,好友也猝死在他墓地!医生发现这类死亡都有规律!

打着呼噜,他就走了!有这些症状的人一定要看看


本文编辑:鲁洋   审稿主任:杨小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