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

其他

坚持5周,就能有效改善胰岛细胞衰老!一个不花钱降血糖的方法!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成为很多人的健康问题,与之相关的,如何保护好胰岛功能也是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最近,就有一项研究发现,坚持运动5周,就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衰老,为防治糖尿病又找到新方法。坚持运动5周,有助改善胰岛细胞衰老胰岛β细胞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水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或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这些细胞可能会出现衰老,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2024年9月,《自然代谢》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坚持运动5周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衰老。研究截图研究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普通饮食-久坐组普通饮食-运动组高脂肪饮食-久坐组高脂肪饮食-运动组经过5周的干预后,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运动组的胰岛β细胞中的衰老标志物显著减少,这说明运动训练对衰老有潜在影响。①这项研究发现,尽管高脂饮食会使小鼠的胰岛失去葡萄糖反应性,但运动能够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②类似就好比:肥胖导致胰岛分泌“累了”,不能很好地根据血糖水平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运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健康时报图研究证实了运动能够有效提升血清中胰高血糖素的水平,有助于降低衰老标志物的表达,从而减缓胰岛β细胞的衰老过程。③此外,研究还收集了志愿者运动10周后的血清,与来自2型糖尿病患者供体的胰岛细胞共同培养,发现坚持运动也同样能够降低衰老标志物。改善血糖,做好5件事很重要1.规律运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④建议每周有氧、抗阻和柔韧训练搭配进行。《高血糖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图⑤2.好好睡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曾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人体激素有自身的变化规律,不睡觉或压力大时这些激素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激素水平改变。这些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是对抗的,时间长就会打乱与胰岛素之间的平衡,导致人体脂肪代谢、血糖代谢以及神经免疫系统紊乱,就可能引发糖尿病。⑥3.控制热量中铁三局集团中心医院内科医生孟光2022年在个人公号刊文介绍,根据《2020年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糖尿病前期要注意合理膳食,要利用低热量饮食控制糖尿病前期的病情发展,在保持低热量饮食四周以后,就可以使我们胰岛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⑦健康时报图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量多吃粗粮、全谷物,少吃一些细粮。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主治医师谭茁杰2024年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刊文建议,碳水化合物控制到总热卡的50%左右,其中全谷类至少占总碳水化合物的一半,减少高升糖指数食物;忌食甜腻、油炸,以及含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如肥肉、糕点、汽水、炸鸡等。⑧4.减减肚子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现在大多数观点认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一项长达九年的随访观察研究指出,具有中心性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⑨5.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血糖。香烟中含有尼古丁,这种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会分泌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属于升糖激素,所以会导致血糖升高。饮酒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也并不友好,酒精也会对身体产生种种不利影响,影响病情的控制。⑦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精选文章本文综合自:①Cristina
11月27日 上午 7:31
其他

把“炎症”吃回去!研究发现:这些食物都有抗炎属性!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想要“抗炎”,饮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证实,这些食物都有抗炎属性!一日三餐照着吃,把吃出来的“炎症”吃回去!健康时报图研究证实:这些食物都有抗炎属性!1.
11月26日 上午 7:31
其他

一项被低估了的“长寿运动”,至少带来5大好处!不是跑步、游泳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确实,运动是普通人提升健康、延长寿命最直接且有效方式之一。然而,运动也有“性价比”高低之分,有些运动在相同的运动量下,就是可以给身体带来更多、更显著的益处。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一项“长寿运动”被我们低估了,至少带来5个好处!但并非很多人认知中的跑步、游泳……健康时报图羽毛球,一项被低估了的“长寿运动”一提到“长寿运动”,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慢跑、游泳、瑜伽等。多项研究都表明,羽毛球,是一项被我们低估了的“长寿运动”。2018年,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持续15年、涉及8万人的研究,比较不同运动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最终揭开了“性价比最高”的延寿运动——羽毛球等挥拍类运动。研究截图对比不运动的人,进行羽毛球等挥拍类运动的人可以降低56%的中风、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如果能达到推荐的运动量,全因死亡率能够降低约47%,这比排名第二的游泳、排名第三的瑜伽等高出近20%!①2018年12月,《梅奥诊所学报》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近9000名参与者25年的运动健康数据发现:网球、羽毛球等挥拍类运动对寿命的贡献远大于其他运动。具体来看,与久坐不动相比,常进行运动的人预期寿命分别增加:②羽毛球:6.2年足球:4.7年骑自行车:3.7年游泳:3.4年慢跑:3.2年健美操:3.1年健身:1.5年这个结果让很多人意外的,其实很多泡健身房的人是非常重视健康的,他们运动的时间久、运动花费也大,可是实际获得的健康收益相比羽毛球却低了很多,可以说“性价比”并不突出。健康时报曹子豪
11月23日 下午 6:03
其他

过午不食是真的?研究发现:过了这个时间不再吃东西,抗衰又抗炎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过去一直流传着“过午不食,百病不生”的说法。“过午不食”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没有科学道理?近日,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过午不食”,可能解释为“过了下午5点后不再吃东西”更合适,不但可以管理体重,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抗衰又抗炎。健康时报资料图过了这个时间不再吃抗衰又抗炎2024年11月18日,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一项研究显示,轻断食有助于抗衰老,每天下午5点以后不吃饭,免疫系统更年轻,肠道菌群的组成更年轻。轻断食组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进食,其余时间禁食,食物均衡、热量适宜。结果发现,轻断食组中96%的参与者减轻了体重,大多数人减轻了2%-4%,并且在限时饮食期间持续稳定下降。对免疫系统分析发现,轻断食还改善了免疫系统功能。此外,轻断食组参与者的肠道菌群趋于年轻化。轻断食还具有代谢益处,发挥抗炎和抗衰老作用,轻断食上调了抗炎和抗衰老血清代谢物的水平。①少吃一点各个脏器都能更年轻1.
11月21日 上午 7:31
其他

常吃这类食物的人赚到了!心、肝、大脑都受益,还帮助抗癌!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有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常吃好处不少,让心血管、肝脏都有益,还能降低患癌风险——那就是类黄酮!可以说,爱吃这类食物的人赚到了,获得健康上的多重收益!健康时报图常吃类黄酮的食物的人赚到了1.
11月17日 下午 5:06
其他

每天仅需5分钟,就能降压、降低心脏病风险!性价比太高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每天抽出5分钟时间来运动,听起来有点微不足道,但能对健康有大影响?日前,多项研究发现,每天仅仅花5分钟身体活动,就能降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能延长寿命!健康时报资料图每天仅仅5分钟,降血压又延寿一、每天运动5分钟,有助于降血压2024年11月,英国伦敦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循环》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额外进行5分钟提高心率的运动,如爬楼梯、跑步或骑自行车等,可使收缩压降低0.68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0.54毫米汞柱。可见,每天多运动5分钟就有助于降低血压。此外,每天额外运动20-27分钟,收缩压、舒张压就会出现临床意义的改善,或可在人群水平上降低28%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①二、每天运动5分钟,死亡风险降一半2023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研究显示,每天仅持续5-1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就可急剧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根据具体分组来看,与每天运动不到1分钟的人相比:每天运动1-3分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4%,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9%;每天运动3-5分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4%,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8%;每天运动5-10分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2%,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1%。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表明,每天只需短短5-1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就能有效抵御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而且运动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②日常运动降压,这几种运动最佳2023年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等长运动”(平板支撑、靠墙静蹲、扎马步)是降低血压的最佳选择。平板支撑
11月8日 下午 10:33
其他

一个人真正变老,是从手和脚开始的!快看看你有没有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一个人开始变老从哪里能看出来?皮肤、皱纹、白发?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并不能真实反映身体衰老的状况。一个人真正变老的表现,是从手和脚开始的!俗话说,“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美国知名医生兼作家阿图·葛文德在他的《最好的告别》一书中也指出:人真正的衰老是从双脚“退化”开始的。这或是因为我们手和脚的活动都直接受到大脑的指挥和控制,大脑开始老化会在我们的手和脚中早早地显露出来。健康时报图一个人真正变老的表现,是从手和脚开始的!2024年5月,《柳叶刀-老龄健康》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人体大脑在真正开始老化前,手和脚就会发出信号。研究发现:在老年人中,认知能力的下降与运动能力(步态功能和手部力量)的减退往往是衰老过程的标志,身体会提前10年就显现出来。①研究截图这项研究通过分析1303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健康数据,进行了9年的跟踪随访,所有参与者至少进行了三次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年度测量,并在去世后进行了病理评估。研究发现:在许多老年人中,步态和手部力量的平均衰退比认知衰退提早10年显现出来!具体而言,步态功能和手部力量会在死亡前的15年内开始下降,而大脑认知功能的明显下降则是在临近死亡前的最后几年显现出来的。手脚的运动功能衰退不仅仅意味着大脑和身体变老,它还会影响我们的平衡感、身体协调性和行动能力。健康时报图延缓衰老,锻炼好手和脚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让我们知道早期识别手部力量、运动能力的下降,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积极地介入和改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退的发生。一、要多练练“手劲”一个人“手有劲”很重要,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手劲”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仅能反映肌肉强度也能反映出疾病死亡风险。2022年《中国循环杂志》发表了一项我国的人群研究,在对12个省份115个社区的近4万人进行了平均7、8年的随访后,数据表明:握力每下降5公斤,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4%,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6%。②研究截图而手劲、握力的来源主要是前臂,而不是手掌或手指。除了使用握力器、握力球、哑铃等器械来练习握力外,生活中一些小方法也有助我们改善握力。1.
11月8日 上午 7:30
其他

50岁后如果还能轻松做这个动作,说明你身体还“年轻”!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身体好不好,能不能长寿?”“哪些变化是衰老的表现?”是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如果50岁后还能做好一个动作,说明身体或更“年轻”。50岁后能做好单腿站立,身体或比别人更“年轻”在研究衰老的影响时,身体步态情况、平衡能力、力量等都是科学家们衡量的指标。30岁以后,肌肉质量的下降速度高达每10年8%,60岁以后,这一速度会增加①。受肌肉影响,步态、力量和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这些参数中哪一个会恶化得更快?2024年10月,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研究发现,对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相比步态、握力和膝关节力量等,单腿站立时间受衰老的影响更大。①步态、平衡和力量参数与年龄相关的变化:一项横断面研究。研究截图研究对40名50岁以上的健康参与者进行了步态、平衡能力、握力和膝关节力量的测试,以探索衰老对健康中老年人的影响。结果发现,单腿站立保持平衡的时长与年龄存在显著关联!参与者单腿站立保持平衡的时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在男性和女性参与者中都是如此。非优势腿时长每10年下降2.2秒,而优势腿时长则是每10年下降1.7秒。其中:中年参与者(50~64岁):非优势腿单腿站立时长平均值约为23.0秒(男性25.3秒、女性20.6秒)。老年参与者(65岁以上):非优势腿单腿站立时长平均值为11.4秒(男性9.6秒、女性13.2秒)。少数参与者:达到了最高纪录30秒出头。此外,参与者的握力和膝关节力量也与年龄有显著关联,都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单腿站立,其实背后就体现着平衡能力。这项研究也为50岁以上人群训练自己的平衡能力提供了参考。研究者表示:“平衡能力的变化值得注意。如果平衡能力差,无论你是静静站着还是在走动,都有跌倒的风险。”在他看来,“如果你能单腿站立30秒,就已经做得很好了。”②健康时报图平衡能力越差,未来死亡风险越高2022年一项刊发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平衡力差的人,死亡风险可能会更高。不能单腿保持平衡10秒的中老年人,在10年内死亡的可能性,几乎是能够保持平衡的人的两倍。③单脚站立稳定10秒的表现预测了中老年人的生存能力。研究截图研究选择了1702名年龄介于51~75岁的参与者做了7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7年前无法完成单腿站立10秒的人群死亡率更高,达到17.5%,而能完成该动作的人群死亡率仅为4.5%。研究中约1/5的人不能单腿站立10秒钟。年龄越大,不能完成的比例越高。51~55岁人群,5%不能单腿站立10秒钟。56~60岁人群,8%不能单腿站立10秒钟。61~65岁人群,18%不能单腿站立10秒钟。66~70岁人群,37%不能单腿站立10秒钟。71~75岁人群,54%不能单腿站立10秒钟。单腿站立能够测试一个人的平衡力,而“闭眼单腿站立”也是我国国民体质监测项目之一。能坚持的时间越长,说明身体平衡能力越好,代表身体机能越好。大家可以对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
11月6日 下午 9:56
其他

预防“痴呆症”,这是写入指南的饮食建议!可惜很多人都没吃够!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之一,至今尚未发现长期有效或可治愈的治疗方法。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视,从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预防是根本!对于预防痴呆症,有一个写入国际指南的饮食建议,可惜很多人都没吃够!预防痴呆症,保证饮食摄入维C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牵头联合多个国家17名权威教授,历时5年制定并发布阿尔茨海默症(AD)循证预防国际指南,“锁定”了19个影响因素/干预措施提出推荐建议。其中,饮食摄入维生素C成为了唯一被写入指南的饮食建议。该指南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英国医学杂志》(BMJ)子刊《神经学、神经外科学与精神病学杂志》。①维生素C怎样帮助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郁金泰2024年6月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指出,对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原始研究共纳入15493名认知功能正常的45岁以上中老年人,观察维生素C补充对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效果。这些人最终有978名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相比于对照组,补充维生素C的人群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风险降低了16%。②正常情况下,每天摄入100毫克的维生素C就能满足人体日常的需求。想要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建议每天摄入200~300毫克维生素C;但不建议更多摄入,长期过多补充维生素C,会导致胃肠道不适等问题。果蔬才是补维C的最优选择!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合理地补充维生素C?郁金泰医生2024年11月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通过药物额外补充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均可以降低痴呆的发病风险,但是通过果蔬来补充维生素C才是最优选择。比如多吃猕猴桃、柑橘类水果、草莓、西兰花、蔬菜青椒、卷心菜等。③200~300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2~3个猕猴桃,或4~5个橙子/橘子,或400克草莓,或250克西兰花,或300克蔬菜青椒,或1000克卷心菜等。健康时报图日常生活中,每天吃1~2样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再加上2~3样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就可以达到200~300毫克的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在2019年“全民营养周”活动中举办了“十佳蔬果评选”,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千余种蔬果的数据,列出了“十佳维生素C蔬果”单项排名单,供大家参考。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十种蔬菜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十种水果不过,要注意的是,正常饮食不能摄入足够维生素C的人群则需要用药物补充,如长期食欲不佳、消化吸收差的老年人群以及肉食爱好者、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的人群。但不建议自行选择保健品。郁金泰医生指出,各类保健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较大,有些保健品维生素C含量较低,达不到摄入标准。有些则含量较高,长期服用会导致过量,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尿路结石等。部分保健品还可能钠含量或糖含量较高,也不利于健康。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补剂。③预防痴呆症,指南还给出这些建议在生活中,做好哪些事可以有助预防痴呆发生?“保证每天一小时邻里笑谈、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读书计算、每天一小时手指训练(包括家务劳动)以及每天一份营养菜单,养成‘五个一’的健康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阿尔茨海默病是可预防的,很多高危人群能够免于患病。”9月14日,“9.17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在活动现场,苏州大学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徐勇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④同时,在活动上发布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防指南(2024)》,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给出了明确建议。⑤1.
11月5日 下午 8:31
其他

这种调料竟是“天然降压药”?高血压指南推荐,有些人却很少吃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有些人爱吃辣,顿顿离不开辣;有人则是一点辣都吃不了,吃辣多了出汗、脸红,太上头了,感觉血压也升高了。不过,适当吃辣反而有助于降压、预防高血压。健康时报图爱吃辣,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健康的膳食模式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辣膳食”就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作为一种日常建议的饮食模式!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数据分析发现,经常吃辣食物的人群,可以预防高血压。我国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辣椒等辣膳食的主要营养素为辣椒素,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靶点辣椒素受体,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生成,从而扩张血管及降低血压。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截图辣椒作为一种调味品,有助于人们减少盐摄入。据指南介绍,爱吃辣者较不爱吃辣者每天减少摄盐量2.5克。①具体来看,2021年《营养与新陈代谢》刊发的一项对我国浙江桐乡近5.4万30~79岁成年人的研究发现,经常吃辣的食物能预防高血压。这些参与者44.4%有高血压,12.3%的人每周至少吃一次辛辣食物。和不吃辣的人相比,吃辣频次越高的女性,收缩压下降越明显。但这一现象仅见于女性。每周吃辣大于3次者,比从不吃辣者出现高血压的风险降低12%;在不喝酒的人中,每天吃辣者的高血压风险降低了28%。②研究截图吃辣,很多人根本没吃对!适当地吃辣有益血压,尤其是把辣椒作为一种调味料。但生活中不少人可能吃错辣了,也才有了“吃辣胃不舒服”“吃辣长痘”“感觉吃辣不健康”的情况发生。1、吃辣还高油糖!(×)想一下,你吃辣是不是通过火锅、烧烤、串串等方式来,而且还要搭配着众多高热量高脂肪的内脏和肉类,且还有冰可乐、冰粉、冰沙等甜品饮料的摄入。这样一来,一顿饮食下来,高糖、高脂的食物便一应俱全了。还有的人是通过小零食,比如辣条、辣味锅巴等,一吃就停不下来,吃多了不知不觉热量就摄入超标了。健康时报
10月30日 上午 7:30
其他

万万没想到,没吃对也老得快!学会这样吃,帮你减龄抗衰老!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明明是同龄,有些人就是会更显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遗传和基因差异外,万万没想到,还可能与“吃”有关!事实上,有些饮食习惯可能会让我们更显老,而另一些饮食习惯则可以帮助我们延缓衰老。健康时报图万万没想到,有些衰老是吃出来的1.
10月29日 上午 7:31
其他

秋季泡脚加点料,养生效果呱呱叫!这样泡脚好处多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天气逐渐冷了,泡泡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泡完整个人暖和和的,感觉身体也放松了。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孟一2024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秋季是一个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程,因此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而泡脚就是一种理想的帮助我们“养收”的养生手段。①医生推荐秋季泡脚加点料孟一医生介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泡脚属于足浴的一种,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能够畅通体内气血。《黄帝内经》记载:“入秋后,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华佗《足心道》提到:“秋天泡脚,肺润肠濡。”民间也有“热水泡脚,胜吃补药”的说法。秋天通过泡脚刺激脚部的穴位、经络、反射区,也属于一种变相的进补。在泡脚药材选择上,以下几种尤其适合秋季使用:1、桂枝桂枝能发汗解表,温经通脉,散寒止痛,手脚冰冷的人用桂枝泡脚可以大大改善情况。桂枝辛温,可祛风寒,桂枝泡脚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桂枝助阳化气,泡脚也可以治疗肾阳不足、寒痹腰痛,痛风等情况。2、花椒花椒性辛热,本身就有驱寒的作用,用花椒泡脚可以驱除五脏六腑之寒气,而且能够扶助阳气,对于手脚冰冷的虚寒体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经常用花椒水泡泡脚,对感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花椒气味芳香,用其泡脚对脚部疾病,比如脚气、脚臭、脚汗等等,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健康时报
10月28日 上午 7:31
其他

秋天是养肺黄金期,专家推荐的4个养肺秘诀来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本文作者:张维,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秋季养生之道的核心在于养护肺脏,特别是有基础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更应采取适当的养生措施来强健肺脏,从而确保身体的健康与平稳过渡。而且在秋天养肺护肺,可以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今天为大家推荐不花钱就能养肺的秘籍,男女老少都适用。健康时报图推荐4个秋天养肺秘诀1.
10月25日 上午 7:31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补钙、鱼油、维生素……应该怎么选?营养专家教你3个小技巧!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本文专家:左小霞,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吴
10月23日 上午 7:31
其他

很多病是“补”出来的!这些是“伪养生”,不要再做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当下,不少人热衷于进补或追求吃好点更好的补身体。不过,有时候反而补出了一身病。这些“伪养生”的坑,请不要踩!不少病是“补”出来的!1、吃肉进补——当心增加肠癌风险都说贴秋膘,秋季要补,不少人都会“以肉贴膘”来进补。但如果每天都是大肉,无疑会增加肠癌风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李心翔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容易在肠道里被厌氧菌所分解形成一些像亚硝胺、酚类、胺类等致癌物质。同时,高脂肪的饮食也容易导致胆汁的分泌,胆汁霜的增加也很容易在肠道中形成致癌物质。加之如果水果、蔬菜吃得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长期与肠道接触,容易导致肠癌发病率升高。①健康时报图此外,秋季进补吃肉要适量,也要会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杨威2023年在《生活圈》刊文提醒,羊肉、牛肉和猪肉,都是不错的补品,但在食用时还是有所禁忌的,秋补并不是单纯地吃大鱼大肉来贴膘,应对症进补。羊肉:性温,热证上火慎用;牛肉:不易消化,脾胃功能差,不宜多吃;猪肉:脂肪较高,高血脂不宜多吃。②2、喝汤进补——当心增加痛风风险汤是很多人心中的滋补佳品。常说喝汤养生,而且汤要慢慢熬,熬得越浓,营养越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关阳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汤的营养和煲汤时间没关系,汤只要煲一会儿就已经有鲜味了。而且有研究发现,汤熬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美,其中的核苷酸含量也越来越高。引起痛风的嘌呤就是核苷酸代谢的最终产物,也就是说,汤熬的时间越长,诱发痛风的危险也越高。当然也不是不能喝汤,而是要适量。而且,关阳医师提醒,很多人认为煲汤最有营养的东西都在汤里,这是错误的。最正确的喝汤方法,大半碗汤,加上材料少量一起吃。③健康时报图3、大补营养——当心诱发胰腺炎广州日报2021年分享了一位53岁的张女士(化名),平时特别喜欢吃肉,而且总是觉得自己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因此进补也更频繁。当天晚上,一下子就吃了3斤牛肉和海参炖鸡等食物。结果腹痛被送往急诊科后,检查发现属于严重急性胰腺炎,并出现肾功能衰竭情况。她的静脉血放置后出现了类似奶茶的颜色。静脉血放置后出现了类似奶茶的颜色。广州日报图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专科主任医师胡世云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提醒,现代人营养充足,已经不能像古代一样大鱼大肉“贴膘”式进补了,这对心脑血管的健康无疑是不利的,现代人尤其要注意根据不同体质来补益。④4、保健品补肾——当心吃多伤肝脏据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50多岁的王先生(化名)总感觉身体很累,白天头昏眼花,晚上腰膝酸软,还时常有耳鸣。于是他先后买了十几种补肾壮阳保健品,从销量排行第一的补肾养肾丸,到鹿茸鹿血酒等十几种补品……也不知道究竟哪个管用,就打算挨个尝试一下。结果一个月过去了,身体没补起来,反而整个人反倒越来越疲惫。结果到医院检查,转氨酶直接升值1000+,是正常人20多倍!被确诊“药物性肝损害”。医生看了王先生买的保健品药品,发现不少成分中含有“制首乌”“补骨脂”等明确存在药物性肝损害的中药成分。⑤5、喝粥养胃——当心胃功能退化喝点小米粥,多吃素少吃肉……都是口口相传的“养胃秘籍”。可是这样真的对胃好吗?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令狐恩强2018年在一次活动上谈到,很多广为流传的“养胃秘籍”也有不适宜的地方,比如对胃溃疡患者来说,喝牛奶后由于钙离子浓度高,反而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苏打饼干中的油脂含量相当惊人,过多摄入会增加胃的负担;白粥、小米粥是常见的养胃“良方”,但是胃功能有“用进废退”的特点,长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就会退化变差。⑥健康时报图过度大补营养,反而加速衰老!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进补要够营养。不过,2024年《自然-衰老》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营养过剩可能会加速衰老,并导致组织损伤和髓系炎症,两者共同加速器官衰老。研究截图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保持营养平衡,既不要缺乏也避免过剩,才是健康的关键!⑦保持营养平衡才重要,做好这8点1、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人每天至少吃12种食物,每周要25种。每天早餐至少摄入4~5种,午餐摄入5~6种食物,晚餐4~5种食物,加上零食1~2种。平均每天谷薯及杂豆类食物的种类数3种,蔬菜水果4种,禽畜鱼蛋类加起来3种,奶、大豆和坚果食用2种,轻轻松松就达到了一天12种食物。⑧2、三餐分配能量比例推荐按照“三餐制”分配能量,早餐30%、午餐40%、晚餐30%。一顿丰富的早餐很重要,早餐应该占全天热量的30%。⑨3、东方健康膳食模式(1)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2)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3)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4)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5)推荐适量坚果、奶类;(6)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健康时报图4、食材多吃天然的热量和热量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热量的牛奶和碳酸饮料,碳酸饮料里空有热量,却只含有极少甚至不含有对健康有益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⑩5、主食多点全谷物平常主食中三分之一可以换成全谷物、粗杂粮。天然的全谷杂粮、淀粉豆类、薯类,都有一部分“抗性淀粉”,而抗性淀粉也不容易消化吸收,热量相对较低。而且它们往往也含有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⑩6、肉类选脂肪少的肉类可以多选择一些脂肪少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畜肉的脂肪含量较高,以猪肉为最高,其次是羊肉、牛肉。鱼肉的脂肪含量低。⑪7、每天一斤菜半斤果每天要最少吃一斤到一斤半的蔬菜、半斤水果。就拿蔬菜来说,水分大、热量低,比如冬瓜、黄瓜、生菜等。它们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⑪健康时报图8、进餐可先素后荤有肉有菜的情况下,先吃蔬菜,主食尽量多选一些粗粮杂豆,在胃部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食物的热量低但是饱腹感却很强。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精选文章本文综合自:①2018-05-22健康时报《很多癌症是吃出来的!》②2023-08-30CCTV生活圈《【养生】秋季进补补错反伤身!中医专家推荐你这样做》③2017-08-29
10月22日 上午 7:31
其他

最佳睡眠不是睡够8小时?习惯这样睡觉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很多人都知道,得了糖尿病和“吃”有着很大关系。其实糖尿病还和“睡”有很大关系。有些人明明吃得很少、吃得也很注重健康了,但依然患上糖尿病,这或许和睡眠习惯有关。日前,多个研究发现:有这样睡觉习惯的人,就是比别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健康时报任璇摄这样睡觉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睡够8小时也不行!2024年10月10日,《糖尿病护理》杂志上刊发了一项研究发现,睡眠规律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研究显示:睡眠不规律会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即使睡眠时长达到指南推荐8小时的人也同样会增加糖尿病风险。①研究截图研究收集了超过7.3万名参与者的睡眠数据,他们平均年龄62.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7.7年。在这期间,共有1794人患上2型糖尿病。根据参与者的睡眠规律程度,研究人员把他们分为3类:1.睡眠重度不规律的人2.睡眠中度不规律的人3.睡眠非常规律的人研究发现:与睡眠规律的人相比,睡眠中度不规律的人和睡眠重度不规律的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出很多。即使每晚睡眠时长≥7小时的人,如果睡眠不规律,也是增加糖尿病风险!因此这也提醒我们:日常除了注意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外,还需要关注睡眠规律性,即每天入睡时间和每天起床时间要差不多。健康时报图这样睡觉的4种人,是时候要改改了!1.
10月21日 上午 7:31
其他

到了这个年纪,骨量会“断崖式”下降!这8个习惯一定要改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病。但实际上,骨质疏松从来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属”,有些人三四十岁就被诊断出骨质疏松。其实,到了一定年纪骨量会“断崖式”下降!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8个加速骨质流失的习惯,如果有一定要改!40岁后骨量“断崖式”下降!人的一生中,骨量就像是一条抛物线,前期逐渐上升,到达峰值后就会下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丛丽2024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人从出生到20岁,骨量会随着年龄明显增加;30-40岁是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时刻,骨骼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40岁之后,人体开始丢失骨量,骨骼将会“断崖式”衰老,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骨量流失得更快。健康时报资料图此外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5-10年呈现快速的骨丢失状态。因此,40岁以上的人群更要重视骨骼健康,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症。①“骨质疏松导致的驼背、骨折,并非是正常生理现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科主任章振林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建议,无论男性女性,应该在40岁左右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了解一下自己的骨量处于什么位置。50岁以后则应该每年做一次骨密度筛查,可以早期识别容易骨折的人群。②8个加速骨质流失的习惯,如果有一定要改!1.
10月20日 上午 11:00
其他

不吸烟不喝酒,30岁突然确诊“癌王”!医生:这个吃饭习惯害了他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生活中许多人都听说过“胰腺癌”,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容易扩散转移,因此也被称为“癌症之王”。但在很多人传统观念中,胰腺癌患者往往是每天吸烟、喝酒等。然而,近日这位年轻人才30岁,既不吸烟也不喝酒,也突然被确诊为胰腺癌。医生却说,他这个吃饭习惯害了他……健康时报资料图,董乃德摄不沾烟酒突然确诊“癌王”,这个吃饭习惯害了他据潮新闻客户报道,今年30岁的赵磊(化名)平时不抽烟、不喝酒,除了平时喜欢美食外,也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但最近半年来,他却经常肚子痛,除了有脂肪肝,还有慢性胰腺炎,胰管内还有结石。在手术取石检查时,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治医师杨祺俊发现了“意外”,赵磊的核磁、病理穿刺等各项检查指向了同一个结果——“胰腺癌”。杨祺俊医生在进一步了解赵磊情况后,发现了原因所在。虽然赵磊没有家族史,也不抽烟喝酒,不接触化学物品,但唯独喜爱美食,经常暴饮暴食。有时候为了缓解精神压力,热爱美食的赵磊会选择用“吃”,来满足口腹之欲。红烧肉、炸鸡、火锅、烧烤、榴莲、蛋糕……全都是他的最爱,大快朵颐后总能带来超强的精神满足。然而,这个看上去没啥“危害”的爱好,偏偏就是最大的问题。杨祺俊医生表示,胰腺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它分泌的胰液含有各种各样的酶,可以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但暴饮暴食会刺激胰液的大量分泌,使胰管内的压力突然增高,引起胰腺腺泡破裂。这些消化酶进入胰腺和周围组织,可以消化自身组织,进而导致胰腺损害和炎症反应。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就可能导致胰腺癌的发生。①刘伟华
10月18日 下午 9:32
其他

走路好还是跑步好?到底哪个健康益处更大?答案出乎意料!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走路”和“跑步”无疑是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2种锻炼方式,它们不受时间与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然而,有些跑步爱好者认为,走路的运动强度低,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标;不仅如此,许多热衷于走路或健步走的人认为,跑步过于剧烈,并不适合日常锻炼。那么,“走路”和“跑步”究竟哪个对健康更有益处呢?为此专门人做了研究,答案令人意外!健康时报图走路和跑步,哪个健康益处更大?如果都是同样的运动量,走路和跑步哪个对身体益处更大?国际期刊《动脉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学》2013年刊发的一项关于走路和跑步的对比研究发现:当走路和跑步二者在同样的能量消耗时,走路比跑步更有效地降低了患高血压、高胆固醇、2型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①研究截图这项研究比较了超3.3万名的跑步者,和超1.5万名走路的参与者。通过对这些18-80岁的参与者用了6年时间来观察数据对比发现:跑步和步行在降低高血压、高胆固醇、2型糖尿病的风险方面效果相似。当相同的能量消耗时,似乎走路比跑步能获得更大的健康益处。具体来说,在每天每代谢当量(METh/d)的能量消耗上:跑步:可以使高血压风险降低4.2%,高胆固醇风险降低4.3%,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2.1%,冠心病风险降低4.5%。走路:可以使高血压风险降低7.2%,高胆固醇风险降低7.0%,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2.3%,冠心病风险降低9.3%。对比发现,在相同的运动量前提下,走路在各种健康益处上都略优于跑步。不过研究结论也指出,虽然数据指标上走路略优于跑步,但这种差异不大,并且统计上并不显著。研究人员在调整
10月15日 上午 7:31
其他

爱喝牛奶和不爱喝奶的人,差别真的很大!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牛奶不仅是身体重要的营养来源,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饮品。不过也有一些人不怎么喜欢喝牛奶。那么,喜欢喝牛奶的人和不喝牛奶的人有哪些不同呢?健康时报图爱喝牛奶和不爱喝奶的人,差别真的很大!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3年在科普中国刊文介绍了喝牛奶可以带来的健康益处。①1.
10月14日 上午 7:32
其他

在户外运动好,还是在健身房运动好?答案出乎意料!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你平常喜欢在户外运动,还是在健身房运动?哪个衰老得快?相信不少人的回答都是:户外阳光强烈,让人衰老得更快。然而,日前一项新研究给出的答案,让你出乎意料!健康时报图在户外运动和在健身房运动,哪个衰老得快?202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
10月9日 上午 7:31
其他

抗焦虑最佳方法来了!不是吃喝,也不是睡觉,而是做好这件事!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生活上的事情多,工作上也没头绪……这些让很多人在日常生活感到焦虑、心情不好。而运动锻炼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缓解焦虑症的非药物方法。日前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抗焦虑最佳方法就是运动,而不是吃吃喝喝或者打游戏、睡觉!健康时报图抗焦虑最佳方法来了!不是吃喝,也不是睡觉我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关键的代谢物——乳酸。2024年8月,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团队在《细胞》杂志子刊《细胞代谢》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运动后产生乳酸,使得血液和大脑中的乳酸水平显著升高,此时乳酸分子会促进大脑皮层中特定突触蛋白的乳酰化,从而有效缓解由压力引起的焦虑。研究截图研究用青春期的小鼠进行验证:让小鼠通过14天的跑台运动(每天让小鼠跑步1小时,持续14天)发现:运动提高了小鼠循环和大脑的乳酸水平,成功预防了小鼠的焦虑行为的发生。研究表明:乳酸在运动的抗焦虑效果中发挥核心作用,运动锻炼是抗焦虑的关键因素
10月6日 下午 5:01
其他

来自各科医生的健康提醒:国庆假期8件事千万要少做!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国庆假期除了好好休息、开心旅游外,也要提醒大家,8件事千万要少做!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假期习惯,正在损害健康。10月1日,北京东单西南角,“健康中国”花坛前,游客摆出太极拳动作留影。北京日报客户端
10月1日 下午 7:02
其他

心脏最怕这10件事,很多人却常做!改善心脏健康的10个秘诀要知道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心脏,被誉为身体的“发动机”,其健康状况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颗强大的“引擎”也有其脆弱之处,同样“惧怕”很多因素。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这10件事我们务必少做,尤其最后一件。健康时报图心脏最怕你做的10件事1、怕“咸”建议一般成人每天食用盐摄入量不超5克。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中医师沈盛晖2024年在接受每日商报采访时介绍,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如果摄入过多,大量的钠离子会进入血液,血中钠离子增多又会吸引水分,最终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有报道显示,一个人每天多吃2克食盐,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毫米汞柱及1.2毫米汞柱。①2、怕“撑”过度饱食很伤“心”!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醒华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②健康时报图此外,平时喝水建议小口多次,而不是过猛地大量喝水。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2022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过猛的大量喝水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快速地进入血液,让血液变得稀薄,也会导致身体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像是身体里面的水泵,血流量变大,自然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③3、怕“饿”早餐要吃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霍勇2019年在一场直播中介绍,如果人们空腹时间比较长,会导致早晨血压升高。而若是常年不吃早餐的话,势必会导致相关激素的紊乱,人更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和肥胖的发生,也会造成身体血脂水平的波动。相关研究发现,吃早餐有助于降低血压,进而防止血管堵塞等各种心血管事件。④4、怕“熬”不少熬夜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熬夜的时刻,突然感觉自己心脏“咯噔”了一下。这是因为熬夜会让神经大晚上兴奋起来,把本该休息的心脏强行叫起来“干活”。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会让主导心跳起搏的窦房结增加故障的概率。⑤2021年《美国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就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健康成年人心率模式异常。⑥5、怕“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杨林承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打鼾不一定危害心脏,但是有一种打鼾会损伤心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睡眠中会呼吸暂停,甚至突然被憋醒。当呼吸暂时停止时,人们体内的含氧量将急剧下降,对氧气需求旺盛的心肌细胞就会发生损伤。睡眠打鼾如果伴有鼾声间歇或者打鼾中出现面部青紫、憋醒一定要引起注意;睡眠质量下降第二天白天困倦、嗜睡、记忆力下降也需要引起注意。⑦健康时报图6、怕“气”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的高虹2020年在该院公众号介绍,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激动、紧张的情绪下,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度升高,刺激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继而损害血管和心脏。如果偶尔生气,心脏和冠脉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期处于急躁、愤怒的状态,就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还能使冠脉痉挛,产生胸闷、剧烈的心绞痛,导致心梗的发生。⑧7、怕“坐”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强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⑨8、怕“累”一项刊发于2020年的《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研究就发现,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情绪激动(26%)、劳累(25%)排猝死诱因前两位。⑩9、怕“胖”2018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指出,与腰不粗的胖人相比,腰粗的胖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⑪腰围粗的人,就意味着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健康时报图10、怕“烟”戒烟很多人都做不到。2023年刊发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国人心脏年龄已老化7岁。其中,导致这一情况的前两位危险因素是——超重或肥胖、吸烟。⑫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9月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五分之一的心脏病死亡是由烟草引起的。全球每年有190万人死于烟草引起的心脏病。这一数字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已增加了20多万。⑬改善心脏健康的10个秘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改善心脏健康的重要方式。2024年1月,欧洲心脏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明了10个可以改善心脏健康的秘诀。⑭1、常量量腰围,腰围别超标你的腰围大小和心脏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腰围增加会导致心衰风险增加、心脏疾病风险增加。因此,建议大家日常勤量一量腰围,把腰围控制在合理范围。男性腰围
9月29日 上午 7:30
其他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尿酸高?食物中这种成分被忽略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有没有发现,近几年身边尿酸超标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尿酸高?多数人都知道尿酸高了,一定要少吃嘌呤高的食物。但是有一类食物成分被不少人忽略了,那就是——果糖。有些痛风患者没有饮酒、吃海鲜的习惯,但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喜好,却是他们患上痛风的原因之一——爱喝果汁、饮料、奶茶。健康时报图被忽略的果糖,成了隐形的“尿酸杀手”对于尿酸而言,果糖无疑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在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权威期刊《营养代谢与心血管疾病》上发表了一项涉及2.5万余人的研究,就探究了含糖碳酸饮料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含糖饮料的消费十分普遍,很多碳酸饮料中使用的“果葡糖浆”,就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研究发现与几乎不喝碳酸饮料的人相比:
9月27日 下午 10:21
其他

人体这2个器官衰老最快?这些事别再做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有的人发现自己脸上出现皱纹、斑点后,会感慨皮肤的衰老。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有些内脏器官或许比外貌衰老更快!尤其是这2个器官,有些伤害它们的事别再做了!健康时报资料图人体器官中肝脏、肾脏衰老最快?长久以来,“为什么某些器官衰老得更快”是困扰着科学家的难题。近日一项最新的研究可能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2024年9月,《细胞》学术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DNA的隐性损伤在缓慢增殖的组织(肝脏、肾脏)中积累得更多,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肝、肾等器官的衰老速度比另一些器官(如皮肤、肠道)更快。①研究发现:人体的器官和组织并非以相同的速度衰老。衰老的标志是衰老细胞,即无法分裂并丧失功能的细胞的增加,对肝脏或肾脏的影响比对皮肤或肠道的影响更快。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而累积的DNA损伤是衰老的根源。这些伤肝肾的事别再做了!一、6个伤肝行为1.
9月25日 下午 9:06
其他

几点睡觉算是熬夜?研究发现: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很多人错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如今很多人都有晚睡、熬夜的习惯,追剧、玩游戏、刷视频、逛购物网站……时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到了后半夜。每天晚上12点、1点才睡,早上8点醒,算不算熬夜?到底几点睡觉算是熬夜?研究发现: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很多人搞错了……健康时报
9月25日 上午 7:30
其他

从炎症到癌症只有两三步!给身体“抗炎”,做好这3点!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发炎”或“慢性炎症”,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觉得不痛不痒,吃点消炎药即可。其实,很多炎症发展到最终就演变为了——癌症。普通人从炎症到癌症,其实只需要两三步。发表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炎症是导致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从炎症到癌症或许只需要两三步。像“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癌”“慢性肝炎→肝癌”“吸烟→气管炎→肺癌”等,很多癌症的发生都是从慢性炎症进展而来的。①金鹏
9月24日 下午 9:34
其他

膝盖疼,是选择锻炼还是静养?听听医生怎么说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本文专家:陆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当膝盖受伤或者不明原因地感到疼痛时,有时候医生会建议你先不要做太大范围的活动,以免加重症状,而有时候医生会鼓励你适当活动,不要有太多顾虑。这种“双标”在很多医疗决策中都会存在。作为医生,追求的是整体效果的最大化。而对大部分病人而言,更多的是追求眼前痛苦最小化。对于膝关节不适,到底要锻炼还是静养,不是自己的感觉说了算,而是要多听听医生的专业指导意见。健康时报图什么时候要锻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膝关节就像齿轮一样,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它就会逐渐退化。只要活动不会使膝盖疼痛加重,一般医生都会鼓励病人保持适度活动。锻炼对膝关节的好处非常多,通过关节的转动,可以更快地把局部的肿胀和炎症除掉,加强关节周围的韧带与肌群的力量,一定程度减轻体重,从而减少膝关节的负荷,等等。一般而言,膝骨关节炎的病人每天可以做30分钟左右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做两次肌肉力量训练以及每周三次平衡锻炼。这样膝关节的功能会不断得到改善,一时的疼痛也会因为锻炼而尽快得到缓解。什么时候要静养?尽管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你在运动时膝关节感到来自关节内的疼痛,建议你还是停下运动,给关节足够的时间静养恢复。一般刚刚受伤后的几天和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的时候,都不建议做锻炼,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止痛和消除局部的炎症,而锻炼非但不能有助于症状改善,还会使局部炎症加重。静养到恢复运动的过渡期,可以去游泳池开始恢复训练。无论是游泳还是在泳池里走路,浮力都会减轻膝关节运动时的负担,水流的阻力又能帮助肌肉加强力量,同时泳池训练可以让关节在受到保护的情况下早日恢复运动。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精选文章2024-09-19人民日报健康号“骨科陆声主任”《膝盖疼痛,是选择锻炼还是静养?》,部分内容有删改,版权归原作者。编辑:任璇审稿:鲁洋
9月24日 上午 7:31
其他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身体不如老一辈?研究发现:抗衰抗癌老一辈更有优势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有没有发现,“一到秋冬季,家里老一辈人没事,年轻人先感冒了”“一起旅游走路,老一辈人还精力十足,年轻人先走不动了”……按理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总感觉年轻人的身体还不如老一辈人?不,这个真不是错觉!有研究发现:在抗衰老、抗癌方面,老一辈或更有优势!健康时报图年轻人身体还不如老一辈?抗衰抗癌老一辈或更有优势2024年8月,《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发表了一项来自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在对2300余万名癌症患者和730余万例癌症死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4种癌症中有17种的发病率在年轻人中猛增,肠癌、肾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发病率升高达2-3倍。①研究截图数据分析发现:在34种癌症中,竟然有11种的发病率大体是逐年走高的,越是年轻的人群发病率越高。比起1955年左右出生的人,90年左右出生的人在小肠癌、甲状腺癌、肾癌、肾盂癌、胰腺癌等这几种癌症发病率增长2-3倍。此外,在17种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中,有10种是肥胖相关癌症,凸显了肥胖在癌症发病率升高中的影响。不仅如此,和老一辈相比,年轻人更容易加速衰老!2024年4月,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发布了一项研究显示:年轻人或正在加速衰老,并且加速衰老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与1950年-1954年出生的人相比,1965年或以后出生的人出现加速衰老的风险高17%。②研究截图这项研究调查了14余万名参与者的医疗记录,年龄在37岁-54岁之间,通过9种血液标记物来计算生理年龄。生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的个体被定义为加速衰老。“与实际年龄不同,生理年龄可能会受到饮食、身体活动、心理健康和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轻一代的衰老速度可能比预期的要快。”健康时报图抗衰防癌,做好这6点很重要有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如今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健康,比如:爱吃高糖高油饮食、喝奶茶饮料不喝水、每天熬到很晚才睡觉。周末也不愿出去运动,宁愿宅在家里打游戏、刷视频……健康第一是要活得长,第二是要活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抗衰防癌,做好这6点很重要!1.
9月23日 上午 7:30
其他

多看一小时,眼睛衰老一个月?这两个看手机的方式很伤身!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早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儿,看手机;白天时时刻刻需要查看一下手机上的信息;结束了一天劳累的生活,回家之后玩会儿手机……现在可以说是“上到老、下到小”都会鼓捣几下手机。然而,大家都忽视了长时间看手机对健康的影响!
9月18日 下午 10:40
其他

中秋过后的10个养生重点,为冬天打好基础!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素有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中秋节处于白露与秋分之间,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中秋为湿燥交替之时中秋过后要防“秋燥”从中医节气来讲,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气温逐渐转凉,万物也随着寒气而逐渐萧条,人体的新陈代谢渐缓,尤其老人、小孩、免疫力低的人,此时早晚温差大,蚊虫等及各类细菌、病毒仍十分活跃,稍有不慎,即可致病邪趁虚而入,故身体最需要保养。①秋季既有湿气,又有燥气,而湿气与燥气相转化的时间就是中秋时节。所以秋燥,是中秋之后的气。每年的中秋处于湿与燥交替转化的时候,人体既易受湿邪,又易受燥邪。而燥易伤肺,湿伤脾胃,所以此时,人们患病多为肺燥脾湿。中秋过后,养生重点就是要防“秋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唐奇2023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秋季应注意防“秋燥”。燥为秋季主气,这是自然界生息循环的规律。燥易伤肺,可见鼻干、咽干、口干、干咳等症状,根据寒热不同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同时如果夏季津液耗散过多,秋季津液收敛不足,则会出现口舌干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结、手足心燥热等“内燥”症状。②防“秋燥”,需养肺、补气、滋阴。一定要多喝水,同时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葡萄、银耳、百合等,老人可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③中秋过后养生10个重点中秋节养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的结合,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饮食调养、作息调整、运动锻炼以及精神调节等。健康时报资料图1.
9月17日 下午 9:58
其他

40岁后身体会出现“断崖式”变化!避免早衰做好这6件事!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经常听人说,“谁谁谁几年不见变老了很多”。虽然每个人衰老的速度不一样,但有一点或许是共性的,人的衰老往往不是线性的,会在某个阶段衰老速度更快一些。2024年8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衰老》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到了40多岁时,与心血管疾病、脂质代谢、酒精代谢、皮肤和肌肉等相关的分子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预示着一个人更容易受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40多岁的转变在男性与女性身上均有体现,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更年期来解释。①可见,延缓衰老,中年时期很关键!40岁后身体会出现“断崖式”变化40岁后,血管疾病增多心血管病常以40岁为分界线②③。2014年全国抽样调查发现,我国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个人里大约有2-3个人会得脑卒中(中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中风。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大约每7个人里就有1个,另有中危人群也是每7个人里有1个。②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3个人里就有1人颈动脉出现了“堵塞”(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年纪大、男性、住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吸烟、喝酒、不运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主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哨”。③40岁后,癌症发病率高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就拿2014年的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肺癌统计数据来说,45岁后肺癌的发病率直线地上升。死亡率走势也大致相同。④40岁后,器官开始衰老2019年英国一项调查发现,多数人从40多岁就明显感觉健康在走下坡路。大部分受访者表示,37-40岁身体开始出现健康问题。具体研究发现,在44岁左右感觉到背痛,46岁左右嗅觉变得迟钝,47岁左右膝盖出现异常、脚踝力量变弱,49岁左右听力下降并出现关节疼痛。⑤资料图40岁后,身材容易发福很多人中年发福,就是因为40岁左右,人体基础代谢率开始下降。再加上这一阶段的人普遍压力大、应酬多、睡眠质量差,更易发福,出现“啤酒肚”。内脏脂肪沉积在肝脏可导致脂肪肝,严重的可出现肝炎、肝硬化。内脏脂肪过多,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例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脏肥大,甚至致癌。⑥40岁后,骨量开始丢失一项发表在《体育与科学》的研究发现,人从出生到20岁,骨量是随着年龄明显增加的。30-40岁是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时刻,骨骼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40岁之后,男性和女性就开始慢慢丢失骨量了,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丢失更快。⑦随着骨质流失加重,甚至严重的会出现脆性骨折,轻微一碰就折了。所以,为了年纪大了后还可以自由活动、享受生活,重视骨骼的养护非常重要。40岁后,老花眼出现了不少人感觉自己还很年轻怎么就老花了,40岁是老花眼的一个“分水岭”。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主任唐萍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一般情况下,人眼的调节能力在40岁后逐渐下降,随年龄的增长缓慢加深。60岁之后,眼睛晶体和睫状肌的调节力基本丧失,老花度数会基本稳定下来。⑧资料图避免中年早衰,做好这6件事衰老的速度与程度主要由基因决定,虽然我们无法抗拒衰老,但如果学会科学地保养,可以让自己衰老得更慢一些。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郭艺芳曾在公众号刊文中提醒,避免早衰用什么补品、保健品、偏方秘方之类的是不会有效的,不要轻信某些广告宣传。最可行的办法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积极运动、保持理想体重、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心情轻松愉悦、不吸烟少喝酒。定期检查身体,发现血压、血脂、血糖异常要及早治疗,不要等着心、脑、肾都出了问题才重视。⑨资料图
9月14日 上午 7:31
其他

心跳越快,“走”得越早?研究发现:这样的心率或导致死亡风险增加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你关注过自己的心跳快慢吗?它可能预示着未来的健康走向。通常,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我们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静息心率较快的人,其死亡风险似乎更高。心跳越快,“走”得越早?2024年8月,《科学报告》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静息心率与寿命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其中,5年内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死亡风险增加20%。静息心率较慢的人,则更为长寿。研究截图研究在统计中发现:心率慢VS心率快,平均寿命差异9年!在法国7976人的数据中发现,静息心率超过90次/分的参与者,平均寿命为70岁,而静息心率低于60的参与者,其平均寿命则高达79.3岁。两者之间相当于9年的平均寿命差异!静息心率与寿命之间的反向关系,在英国1226人的研究中也被发现。心率是如何影响寿命的呢?法国研究在随访20多年后发现,5年内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死亡风险增加20%。而美国7300人的研究则发现,8年内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男性死亡风险增加13%,女性死亡风险则增加9%。那如果主动降低心率,会延寿吗?研究在讨论中也指出,一些动物实验证据已经证实了哺乳动物心率减慢会延长寿命的问题。但是,心率减慢对寿命的影响还没有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过研究。①②这些疾病会引起心率过快!如果总是心跳偏快,特别是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的时候,建议咨询医生,不是因为某些疾病所引起。金鹏/摄1、心脏问题病理性心动过速中,部分由于心脏本身的疾病引起,如冠心病、扩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③2、贫血贫血使得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这时心脏为了满足我们的活动需要,心跳会加快以便更快、更多在血液循环中泵出血来。④3、甲亢甲状腺激素增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表现心悸、心动过速。甲亢患者的心率多数增快,安静时心率常常超过90次/分。⑤静息心率在多少范围最健康?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郭艺芳个人公众号“
9月12日 上午 7:30
其他

最佳运动组合出炉,这样搭配运动抗癌又延寿,“性价比”超高!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经常有人问,“跑步快走有氧运动好,还是健身举铁练肌肉好?”到底怎么运动对健康更有益,起到防癌抗癌同时又能延长寿命的效果?其实一直以来不管是各类研究还是运动专家,很多都建议要多种运动组合起来锻炼,单一的运动方式很难达到全面的健康效果。其实“运动也有最佳组合”,这样搭配着运动抗癌又延寿!健康时报图最佳运动组合出炉:这样搭配着运动延寿又抗癌!2023年《JAMA•内科学》(JAMA
9月4日 下午 9:59
其他

一次放纵就让身体很受伤!这5个伤身行为,很多人还没当回事!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爱吃油腻食物、熬夜晚睡、喝酒……大家都知道,长期这样的生活习惯很伤身。但是,不少人都认为,如果只是偶尔吃了一顿或偶尔喝醉一次,应该对健康影响不大?错了!研究证实:仅仅一次放纵就会让你的身体很受伤!仅仅一次吃得油腻,就会伤害免疫力2023年《自然》子刊《自然免疫学》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偶尔吃一顿油腻大餐,也是伤害免疫力!“突如其来”的一顿高脂大餐,就足以诱发短暂的黏膜和全身免疫抑制状态,进而导致肠道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以及抗原特异性免疫受损。①健康时报图仅仅一次熬夜不睡,大脑衰老2岁无论是因为工作的压力、学习的繁重、还是娱乐的诱惑,熬夜似乎成了许多人的常态。然而,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健康和心理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2023年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仅是一夜不睡觉,就会使大脑年龄瞬间衰老1~2岁。值得庆幸的是,在参与者进行了一整夜的恢复性睡眠后,大脑的“衰老”变化就消失了,这意味着,熬一个整夜后,及时补觉可以逆转大脑的变化。②仅仅一次酩酊大醉,就能改变大脑在醉酒之后好好睡上一觉,你可能会感觉身体已经恢复了。但有些变化,你很可能觉察不到:即使是一次醉酒,也会永久改变离得大脑。2022年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指出:仅仅一次醉酒,不仅会改变大脑中神经元的形态,进而诱发酒精成瘾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变化将是不可逆的,这样的影响甚至足以伴随终生。③换句话说,你以为只是“蜻蜓点水”地尝试一次,但很可能已经在身体里埋下了长期酗酒的“种子”。喜欢喝酒的人,尽早戒酒!仅仅一次生气发怒,就能损伤血管2024年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愤怒情绪在40分钟内就能导致反应性充血评分的显著变化。这意味着愤怒会损害内皮细胞,影响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从而影响血管健康。也就是说:仅仅生气8分钟,就会在后续40分钟内持续损伤血管。④该研究表明,长时间生气或激动的情绪,会诱发上皮骨髓白细胞生成,促进冠脉炎症的产生,增加心血管斑块的易损性,导致心血管出现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脑出血等高发状况。仅仅一次吞云吐雾,影响健康多年2024年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了:没有一口烟是白吸的!吸烟对免疫系统造成的深远影响,即使戒烟多年,其“阴影”仍挥之不去。⑤健康时报图研究人员通过对1000名成年人多年的健康数据分析发现,吸烟不仅与短期内的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更重要的是,它对适应性免疫应答造成的损害在戒烟10年甚至15年后,这种长期影响依然显著。生活不能放肆,健康需要克制健康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从“吃、动、睡、想”四方面改善,就能拥有健康!往往最重要的是,生活不能放肆,健康需要克制。想要健康,只有脚踏实地地坚持和自我约束地克制。1.
9月3日 上午 7:31
其他

看似偷懒,实则养生的7个行为!很多人都误解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有时候在生活中偷点小懒,想让自己放松一下,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好的。的确,对于学习、工作、爱好,我们都不能偷懒,但是对于养生,却可以适当偷懒。这里的偷懒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生活中这几个行为看似在“偷懒”,实则很养生,越“懒”让你越健康!1.
9月2日 下午 9:31
科技

吃猪肉好还是鸡肉好?这种肉吃太多糖尿病风险高!吃肉记住3个重点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生活中不少人关于“吃肉”有着不少困惑,总听人家说“猪肉的脂肪太多不健康”“鸡肉养殖时间太短也不好”……其实这些说法都并不正确,纠结吃猪肉还是吃鸡肉,最大的区别是“红肉”与“白肉”的区别!红肉主要指牛肉、羊肉、猪肉等,以及培根、香肠等加工红肉;白肉主要指鸡肉、鸭肉、鱼肉、虾等。日前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这种肉多吃一口,或都增加糖尿病风险!猪肉和鸡肉
8月31日 下午 6:05
其他

猪油、花生油、玉米油……到底哪种油更健康?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食用油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但食用油该如何选?吃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哪个更健康?新研究或许能给出答案。研究显示多吃植物油还是更健康2024年8月,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显示,增加植物脂肪摄入量,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相关;而富含动物脂肪的饮食,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相关。这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多吃植物油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相关,而多吃动物油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相关①。所以,相对而言,还是日常吃植物油更健康一些。花生油、玉米油……到底该怎么选?日常,炒菜和凉拌都少不了植物油,究竟该吃哪种油才最健康?首都营养美食保健学会理事苏晨曦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了10种植物油的营养特点,供大家参考。②健康时报资料图1.
8月19日 上午 7:30
其他

一晚不睡觉大脑老2岁!逆转必须做好这一件事!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睡觉可谓是“人生大事”——毕竟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健康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新常态,“一时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敷最贵的面膜,熬最长的夜”……不少人认为只要不是长期熬夜,偶尔熬夜一两次无所谓,对健康没有影响。千万别小瞧熬夜带来的伤害!现在有研究证明,仅仅一晚上不睡,大脑就会衰老1~2岁!仅仅一晚上大脑就衰老1~2岁2023年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下降是衰老的常见特征,睡眠中断更可能加速衰老进程。仅仅一个晚上不睡觉,就会导致大脑年龄瞬间衰老1~2岁。①研究对134名年龄在19~39岁的参与者进行睡眠实验,这些人被随机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保持8小时睡眠时间,而实验组分为完全睡眠剥夺组(一晚上不睡觉)、部分睡眠剥夺组(一晚上只睡3小时)和慢性睡眠剥夺组(连续五天,每晚只睡5小时)。结果显示:一晚上没睡觉后的大脑的“脑龄”足足比正常时候衰老了1.07~2.13岁。也就是说,仅仅一夜不睡,大脑年龄平均衰老了1~2岁!不过,研究证实,做好一件事就能逆转熬一次大夜给大脑带来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在熬夜后,恢复睡眠对大脑年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一晚上10小时的恢复性睡眠后,一夜不睡(完全睡眠剥夺)对大脑衰老的影响得到了明显修复,参与者的大脑年龄恢复到了熬夜之前的水平。也就是说,睡好觉可以逆转大脑衰老!如果前一天熬夜了,那么第二天及时补觉是能够一定程度逆转这种伤害的。健康时报图好好睡觉是预防疾病的良药!1.
8月17日 下午 8:39
其他

睡觉时的一个变化或是衰老信号,恶性循环会加速衰老!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闹铃还没响突然就醒了,一看手机比预期时间提前几个小时醒来,并且之后很难再入睡,即使睡了也睡不好……“早醒”可能是衰老信号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海生2023年在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公众号刊文中表示,在临床医学上将凌晨2-4点醒来、醒后再也睡不着的情况称为“早醒”。适当偶尔的早醒可能是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由于年龄逐渐增长,分泌的生长激素和褪黑素在减少,导致深度睡眠和浅睡眠质量都降低,就会导致早醒。早醒次数过多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睡眠时间不足容易让人在次日感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低。长期早醒还可能出现一些躯体方面不适,如心悸、胸闷、腹泻等,严重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①健康时报资料图睡眠不足更会加速衰老有些人早早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长期就会造成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除了让人犯困、精神低迷,还可能会加速衰老。2024年3月,清华大学体育部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发表研究显示,7小时睡眠最延寿,过长过短的睡眠时间都增加表型年龄,促进生物学衰老。②人在睡眠时,皮肤会进行自我修复和代谢。如果长期该睡不睡,睡眠总量不达标,自然就老得快。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尹志强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如果夜间皮肤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就会影响人体代谢,造成血液循环不好,长期还会增加内分泌紊乱,皮肤水分流失。容易出现脸色黯淡无光、黑眼圈、眼袋、细纹等问题。③经常早醒要当心这些疾病1.
8月9日 上午 7:32
其他

立秋遇中伏!做好“三防一养”,4件事别做太过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8月7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在此季节交替之际,自然界中的阴阳盛衰发生显著变化,人体易因此受到影响,增加患病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立秋后的养生,保持身体健康。健康时报图立秋遇中伏!一个变化要留意“立秋”字面上送来的一丝丝凉意,不过,今年的立秋刚好在中伏和末伏内,不少地方应该还会多少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此外,出伏后,还可能有“秋老虎”发威,短期回热到35℃以上。明明还有一段时间依旧炎热,为什么古人要把这个时节定为立秋呢?“立秋时节,对于我国大部地区来说,天气依然炎热,距离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仍有一段时间。气象意义上的秋是着眼于气温的点位,而天文意义上的立秋是着眼于气温的趋势,雨热由放到收,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天地始肃’的含义所在。”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2022年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尽管气温下降的幅度不大,但昼夜温差变大,相对湿度降低明显,降雨频率和降雨量也发生重大变化。在立秋节气之后,降雨大幅减弱,气候有明显改观。“我们的体感舒适度由此发生微妙的变化,有了一种由湿热到干爽的渐进。虽然还很热很晒,微风时常能够送来一丝清凉,正如古诗所云‘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①健康时报图【三防】立秋要注意防暑、防泻、防燥1、防暑立秋时节,暑热未褪,白天仍然炎热,外出作业、游玩、行走仍有可能导致中暑。因此,立秋后仍要降温防暑,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①2、防泻立秋刚至,暑热未退,而夏天贪“凉”造成的脾胃虚弱尚未恢复,需注意健脾和胃、勿伤脾阳,避免腹泻。②3、防燥立秋后要注重防燥。燥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导致口干舌燥、鼻咽干痛、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干结、心烦气躁。因此,秋季防燥应该多喝汤水、多喝粥,多吃前述养阴润燥食物。同时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③健康时报图【一养】立秋之后养肺记住这几点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志刚曾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秋季养生重点就是润肺。④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而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伤肺,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1、少吃辛辣多润肺李志刚教授指出,立秋之后不比夏季,秋风吹出些许寒意,此时更是温软肠胃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要贪吃各种油腻辛辣的食品。饮食上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雪梨、甘蔗、酸奶等。为了益胃生津,喝些粥更好。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陈江2024年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也提醒,初秋应多吃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芝麻等。这些食物能够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同时可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如山楂、葡萄、柠檬等。酸味食物能够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过旺。⑤2、少吃瓜类多吃梨俗话说“秋瓜坏肚”,西瓜性寒,立秋之后尽量少吃,以防损伤脾胃阳气。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主任医师张洪春2022年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提示,立秋后,气候逐渐转为干燥,易耗伤津液,应少吃寒性食物,如西瓜,多吃些润肺的食物,如梨、桃、甘蔗、百合等,预防口鼻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裂等症状。⑥健康时报图3、少吹凉风多安神秋天就别再过于贪凉风、开空调,最好避免皮肤直接被风吹,尤其是敏感的面部和脖子等处的皮肤,不妨用丝巾遮挡一下脖子。4、适当运动别多汗李志刚教授表示,还可以增加运动量来发汗,缓解燥邪。对于老年人来说,做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只要达到微微发汗的程度就好。④健康时报图立秋后养生4大禁忌要知道1、忌:进补太多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王校宇2023年在该院健康号刊文介绍,“贴秋膘”是立秋后一个经典传统,许多网友讨论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顿烧烤”,呼朋唤友准备“贴秋膘”。在农耕社会,人们在秋季多吃肉类,是为了增强体力,储备脂肪以过冬,在现代社会,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没有特意“贴秋膘”的必要。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盲目“贴膘”会增加身体负担,导致既往疾病发作或加重。⑦2、忌:熬夜太狠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⑧江苏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周青在该院公众号刊文表示,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对预防秋冬季节呼吸道病变大有裨益。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除了做到早睡早起,还应争取每天午睡半小时。⑨3、忌:贪凉太多立秋后,早晚温差会慢慢加大,有些人还习惯开着窗户睡觉,或者整天都开着空调,很容易因为贪凉而出现身体不适。此时节早晚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宜太长。首先,温度不要调得太低,老人儿童要适时适度;其次,应尽量避免一身汗进空调屋;再有,身体不宜直接对着空调风口,尤其保护好各关节。⑩王楠/摄4、忌:宅家太久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提醒,立秋是由阳盛逐渐变阴盛的时期,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易伤肺,所以要心态保持平和,可以适当闭目养神,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下班后逛逛公园,周末天气适宜时去郊外踏青,欣赏一下大自然美景等,通过一切手段使自己和周围人保持一份好心情。⑩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精选文章本文综合自:①2022-08-07人民日报经济社会《今日立秋,酷暑未退,为啥已经“立秋”?》②2023-08-08人民日报健康号“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今日立秋|市二中医博士:既要防暑又要防燥,饮食注意减辛增酸》③2022-08-07协和医生说《协和医生说
8月7日 上午 7:30
其他

久坐“最佳补救方法”出炉:每天走够这个步数,大大降低身体伤害!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如今长时间坐着不动,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一种常态。工作要坐着、开会要坐着、吃饭要坐着、开车要坐着、乘车要坐着,甚至连刷短视频、追剧都要坐着……然而长时间久坐与多种疾病以及死亡风险升高有关。天津医科大学研究人员2022年在《柳叶刀》子刊的一篇研究指出:每天久坐大于6小时,与12种疾病高风险相关!包括: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慢阻肺、哮喘、慢性肾脏病、慢性肝病、甲状腺疾病、抑郁、偏头痛、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憩室等疾病。①健康时报图久坐“最佳补救方法”出炉每天走够这个步数降低久坐伤害,“最佳补救方法”竟然是走路?2024年1月,《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当每天步数达到9000-10500步时,无论久坐时间长短,死亡风险最低!研究人员分析超过7.2万名参与者的步行数据,他们平均年龄为61岁。通过参与者佩戴加速度计,来收集他们每日步数和久坐时间等数据,分析每日步数与久坐时间对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根据参与者的久坐时间将他们分为2个组:1.低久坐组(每天久坐时间<10.5小时)2.高久坐组(每天久坐时间≥10.5小时)在平均7年的随访时间里,共记录了1633人死亡和6190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研究发现,随着久坐时间的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而增加每日步数可以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具体而言:一、在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方面:高久坐组的人,当每天走9000步时死亡风险最低,死亡风险降低39%;低久坐组的人,当每天走10300步时死亡风险最低,死亡风险降低31%。二、在降低心血管病发病方面:高久坐组的人,当每天走9700步时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1%;低久坐组的人,当每天走9800步时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9%。最终研究发现,无论久坐时间长短,只要每日步数超过2200步都能够降低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当然,想要达到效果最大化,每日最佳步数为9000-10500步,此时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此外,无论久坐时间长短,即使每天走4000-4500步,也可以获得最佳步数约50%的益处。所以,每一步都很重要,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向更健康更进一步。②健康时报图走路一个改变,锻炼效果加倍到底什么改变?尽量走得快一点!2023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指出:走路速度快一点,能大幅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其中,与休闲散步(6.5
7月29日 下午 9:43
其他

我国成为全球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这个省份最多,原因是这7点!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健康长寿是人类永久的追求。原来常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现在是“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老年人口寿命增长。数据也显示:在2020年我国已经成为百岁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标志着正式迈入“长寿大国”行列!那到底有多少百岁老人呢?哪个省份的百岁老人最多呢?一起看看!我国百岁老人数量居全球第一,这个省最多!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杜鹏和该院博士生吴赐霖最新发表在《人口研究》期刊上的文章显示,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百岁老人从2010年约3.6万人,增长到2020年约11.9万人,成为全球百岁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海南已远超联合国“长寿之乡”“每十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7.5人”的标准,是名副其实的“长寿岛”。①②从地域上看,近40%的百岁老人分布在东部地区,东北地区拥有超过12%的百岁老人,中部地区(22.70%)和西部地区(25.25%)百岁老人的占比较为接近。从性别上看,中国百岁老人中女性占多数,女性百岁老人数量是男性百岁老人数量的2.38倍。2020年,中国女性百岁老人为8.37万人,占比70.4%,男性百岁老人为3.51万人,占比29.6%。其中,海南每10万人中有百岁老人超过25人,遥遥领先其他省份,成为全国百岁老人最多的省份!健康时报图此外,海南也是血管病发病最低的地方!2017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杂志上的文章显示:地域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心血管病死亡率也不同。值得关注的是,海南人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均属全国后四位。③健康时报图其中,冠心病死亡率最低:西藏、青海、海南脑血管病方面最低:西藏、海南、青海、宁夏高血压死亡率最低:青海、天津、宁夏、海南海南成为长寿省的7个原因!1.
7月16日 下午 9:37
其他

水果吃不对还不如不吃!研究发现:这样吃水果的人,痴呆风险增4倍!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在日常生活中,水果深受很多人喜爱,几乎天天都吃一点。但也有一部分人虽不喜欢吃新鲜水果,却对水果干情有独钟,认为水果干只是水果经过脱水处理,和吃水果的营养、效果基本一样。然而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水果吃不对还不如不吃!这样吃水果的人,痴呆风险增4倍!健康时报
6月17日 上午 7:32
其他

医生给的15条建议,坚持做你也可以像孩子一样“永葆青春”!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儿童节不仅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只要你有童心,也可以过一过儿童节!如果你能做到医生给的15条建议,相信你的身体也可以像孩子一样“永葆青春”。健康时报资料图大脑年轻:多动动脑有句话叫“人老脑先老”,大脑是人体的“司令官”。不论是思维、说话、走路,还是饥饿等感知,都受到它的调控。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项辉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大脑存在“用进废退”的情况。当我们强化某种功能时,调节这种功能的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会更密集,信息传递功能会更强。也就是说,给予大脑良性刺激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其功能“永葆青春”。①眼睛年轻:多看远处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朱思泉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每天早上起床后,可以看看远处的高楼,然后沿着远处的高楼慢慢往近拉,近看,再远看,交替几次,不断改变眼睛晶状体的焦距,使调节他们的睫状体放松而保护视力。②口腔年轻:定期洗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齐刘英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堆积在牙面和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牙菌斑,是慢性龈炎的始动因子,其他如牙石、用口呼吸等都会加重牙龈的炎症。每年至少定期做一次洁牙,并养成定期做口腔检查的习惯。③皮肤年轻:注意保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主任吴良才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建议洗澡后三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洗澡后的三分钟,皮肤还处于湿润状态,表面会有些细小的水珠或蒸汽,这个时候涂抹身体乳,皮肤会越来越细腻光滑。手肘、膝盖、脚踝、脚后跟等处皮肤最易干燥粗糙,应增加润肤乳的使用量。④食道年轻:别吃烫食每一口烫嘴的食物或热饮,都会对食管、胃带来一次伤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杨祖立在健康时报刊文中提醒,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和食管的温度是36.5℃-37.2℃,能耐受的高温是50℃-60℃,因此,应尽量避免吃高温食物。⑤健康时报资料图肺脏年轻:腹式呼吸想要让肺更年轻,可以试试腹式呼吸,其不仅可以扩大肺活量,还能改善心肺功能。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冯雪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腹式呼吸就像给心肺做按摩。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⑥心脏年轻:不要太胖据2023年刊发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我国35-64岁居民心脏老化现况及其危险因素的贡献性分析”,国人心脏年龄已老化7岁。其中,导致这一情况的前两位危险因素是超重或肥胖、吸烟。因此,要想心脏保持年轻,就要控制好体重。⑦胃年轻:少吃点盐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孙浩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世卫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容易诱发胃癌。⑧肝脏年轻:少喝点酒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炳元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一步发展为肝癌,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⑨健康时报资料图肾脏年轻:少喝老汤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余学清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过于追求“老火汤”,或者喝汤太多,会与肾病产生一定关联。炖煮时间过长,汤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高嘌呤的摄入,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血尿酸的升高或尿酸水平的骤升骤降,除了会引发痛风急性发作外,还可能导致肾脏以及心血管的损害。⑩膀胱年轻:不要憋尿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单中杰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经常憋尿更容易患膀胱炎。憋尿使膀胱长期处于充盈状态,会使膀胱壁弹性减退,膀胱上的压力感受器变得迟钝,这就是经常憋尿会慢慢感觉没有尿意的原因。排尿次数减少,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容易引起膀胱炎,甚至膀胱癌。⑪骨骼年轻:多晒太阳如果年轻能积累好骨量基础,年长时少流失一些,骨头自然也就牢固一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徐海林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保骨量离不开补钙、补维生素D、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维生素D3的合成,从而促进骨骼的生成。不要隔着玻璃晒,在中午前后晒,每天半小时就可以。⑫关节年轻:少去爬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康复治疗师葛杰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体重较重或膝关节本身就不好的人,关节承受的压力过大会造成不可逆的软骨损伤。而且软骨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就是说,所有的磨损和破坏都是不可逆的。保护关节要避免过量蹲起、爬楼梯、爬山等动作。⑬肌肉年轻:多做运动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会逐渐流失。如果习惯久坐不动,这种情况或许更加糟糕。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学政表示,人体长期缺乏运动,会使组织器官机能下降,可引起基础肌肉萎缩和呼吸循环功能低下,使颈部、腹部、腰背部及大腿部的肌肉力量降低,引起肩痛、腰痛、膝关节痛等症状。⑭免疫年轻:情绪稳定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表示,情绪跟免疫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情绪焦虑、紧张会带来免疫功能的紊乱。临床发现,很多青少年或者是体弱的成年人,情绪大幅波动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一些鼻炎或者消化道的问题。⑮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精选文章本文综合自:①2018-09-21健康时报《混日子的人大脑会早衰》②2019-05-21健康时报
6月1日 下午 10:04
其他

每天蹲一蹲十几分钟,没想到好处这么多!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不少人常感叹自己没时间运动。但其实只要身边有堵墙,花费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可以做一次运动,而且还是有益血压健康的有效运动之一。靠墙蹲一蹲,降压效果最好的运动之一靠墙静蹲、平板支撑、臀桥、扎马步、踮脚尖(提踵)……都属于等长运动,也称为静态运动,是指肌肉收缩,而肌肉长度不改变,不产生关节运动。2024年5月,《运动医学(Sports
5月31日 上午 7:30
其他

喝牛奶好还是喝豆浆好?常喝有这些益处,没几个人喝对 !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油条配豆浆,面包配牛奶……豆浆和牛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早餐搭档,有人喜欢喝牛奶、有人钟情豆浆,二者似乎是差不多的早餐饮品,到底哪个更有营养呢?首先,我们先看看豆浆和牛奶的营养成分有何差别?①营养成分牛奶(100克)豆浆(100克)钙104毫克5毫克蛋白质3克3克膳食纤维0克1.1克脂肪与胆固醇脂肪3.2克胆固醇15毫克脂肪1.6克胆固醇0毫克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含量较突出维生素E、维生素K含量较突出常喝牛奶的人,有这些益处!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3年在科普中国刊文表示,除了营养丰富,牛奶对很多疾病的改善也是有好处的。②1.
5月30日 上午 7:31
其他

早餐后父女俩中毒急救!6种食物必须煮熟再吃,当心中毒!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很多家庭都喜欢自制豆浆用来做早餐,既方便又营养。但是,这样自制的豆浆有时并不安全,甚至可能会带来健康危险。5月28日,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分享了一个案例,提醒大家喝豆浆时一定要注意煮熟!健康时报资料图。王楠/摄一顿早餐父女俩中毒急救!7岁的珂珂(化名)和父亲喝着和平常一样“煮沸”的自磨豆浆。由于赶时间,珂珂父亲待豆浆煮沸后立即盛出,稍加放凉后便和孩子一起饮用。没想到,几个小时后父女二人被120送入了医院。医生介绍,珂珂送到急诊时头晕难受、烦躁不安,面对医生或家人的询问,无法对答。医生判断,珂珂这一系列“不正常”的表现很有可能是由于毒物所致的神经障碍。同时父亲也出现了这些症状,由于摄入量较多,神经中毒症状更明显,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谵妄症状。幸运的是,经过医院积极治疗,父女俩生命体征平稳了,并且逐渐康复。追溯这次中毒原因竟是那杯“自制豆浆”,看似煮沸的豆浆实则并未熟透,它以“假沸”的状态,让父女二人食物中毒。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琴表示,“由于大豆富含蛋白质,且含有皂甙这类天然表面活性剂,使得豆浆表面很容易产生大量的肥皂样泡沫,看起来好似‘煮沸’,实际温度只有80℃左右,完全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煮沸。在温度不够的情况下,大豆中的有害物质,又叫抗营养因子不能被完全破坏或灭活,导致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因此,豆浆应在完全沸腾的情况下维持至少10分钟,饮用才相对安全。”医生提醒。①6种食物没煮熟,可能会中毒!1.
5月29日 下午 9:10
其他

吃啥都爱加点醋的人,能获得哪些额外好处?结果令人意外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都说山西人喜爱吃醋,在山西有很多关于醋的说法,比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没醋心发慌”“有醋可吃糠,无醋肉不香”。其实不仅仅山西,江苏镇江、陕西西安、辽宁大连、贵州贵阳……很多地方人对醋都非常喜爱。那么,爱吃醋的人和不爱吃醋的人,谁更有健康优势?爱吃醋的人能获得哪些额外的好处?结果让人意外!陈醋,健康时报曹子豪
5月24日 上午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