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书酒馆:晃膀子老板和游走在“刀锋”边缘的5个夏天
要读懂江凌和他创立的刀锋书酒馆,可能真的要先去读一读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刀锋》。
用江凌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无人能够确切地明白我为什么会辞去稳定高薪、前途明亮的外企职位,又离开了长风破浪充满希望的创业团队,最终独力开出了这么一家面积仅百余平米的小书店。
就像是无人能够明白《刀锋》中的拉里为什么会放弃一份好工作和未婚妻,选择了一种“晃膀子”的生活一样。
┇ 刀锋书酒馆和它的创始人江凌。摄影: Mila©ZIPART
1
“宿命的味道”
2014年,西哈努克的海边
2014年的夏天,江凌在西哈努克一个叫做Serendipity的海滩边呆着放空,后来他回忆起那天,总觉得有一种宿命的味道。
“那是一个礁石上建起的木台,我坐在上面看书,大海在我脚底高深莫测地保持着平静,天空中的云彩不断地变化着形状,我看书看得累了,就在沙滩椅上倒头睡了过去,手边摊开的一本书,封面写着《刀锋》。”
很多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一瞬,却往往成了命运改变的节点。
┇毛姆早期的著名作品《月亮和六便士》发表于1919年,时隔25年,于1944年出版长篇小说《刀锋》,当时他已经70岁。可以说,毛姆将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都凝聚于这部小说中,成就了一部探讨人生意义和自我存在意义等终极问题的深刻作品。
彼时江凌还是主流价值所认同的“有志青年”——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做着体面而高薪的工作,与朋友一起创业青年餐厅,短时间内就开到了3家分店。
然而这辆看起来斗志昂扬的人生快车,却在2014年西哈努克的海滩边来了个急刹。
2
“不写日子没法过”
2015年,晃膀子青年和他关不住的表达欲
后来,江凌从手里的一切事务中抽身而出,2015年夏天,他成了一个《刀锋》中拉里式的“晃膀子(loaf)青年”。
“我有大半年时间什么都没干,过着一种特别隔绝的生活。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家呆着,也不怎么说话。就是看书、写作、跑跑步。可能一个月见一两次朋友。也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段自我封闭的时间,才能真正往自己内心看,想清楚一些问题......”
┇ 刀锋书酒馆,2018。摄影: 小枝©ZIPART
也是在这段时间,江凌开始大量地写作。一开始发表在豆瓣,越来越多陌生读者留言说喜欢他写的故事。慢慢积攒起人气,出版社也找上了门。于是2015年11月江凌出版了一本都市爱情故事集《我可是你故事里那个人》,后来又在2017年出了《请你永远记得我》。
当我问他是否有当作家的理想时,他很干脆地回答道:“我从来没想过当作家,顶多是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行,偶尔被当成范文”,然后他沉默了一小会儿,又笑着说:“写作纯粹是因为晃膀子那段时间,表达欲望太强了,必须得写,你不写,你的日子没法过。”
┇ 江凌的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3
“梦想清脆作响”
2016年,初生的刀锋书酒馆
时间跳转到2016年6月,又一个夏天,江凌的刀锋书酒馆开始试营业。
为什么会想到开书店呢?
江凌回忆起自己从小到大与书店的渊源,他说:“高中时,藏在路边的一家小书店成了我最大的精神给养站。在没有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年代,这些书籍将我引向了这个世界的更深更远处,得以窥见许多跳脱出校园生活的奥义。”
但是,热爱书是一回事,开书店又是另一回事。在这个年代,辞职开一家书店。听到这种故事的你我大概都会说一句“你高兴就好”,再附赠一个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
当我问到在开书店的过程中是否遇到阻力或是不理解,江凌说:“开书店我也没去征求谁的意见,我只跟我太太说了。周围的家人、朋友其实都是在很后期才知道的,我就是自己默默地做。”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其实不是我选择开书店,很大程度上是书店选择了我。”
或许就像写作,对于当时的江凌来讲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必须。开一家书店,也不是一种理性思考的人生选择,而是一种难以违抗的命中注定。
┇ 重庆刀锋书酒馆,2018。摄影: 小枝©ZIPART
事实上,在这个实体书店艰难生存的时代,从一开始江凌就不是乐观的。确实,刀锋书酒馆选址于一个运营不太成熟的文创园区,刚开业时因为位置偏僻,生意寥落。而整个店铺从筹备、装修到试营业几乎都是江凌一人打理,身兼数职,身心俱疲。
“那时候我每天上午就去店里,打开音响,开到最大声,总是先放一首Bob Dylan的《Workingman's Blues》,干着活,慢慢消化内心的烦躁。”
Well, I'm sailing on back, ready for the long haul.Tossed by the winds and the seas.
我正在返航,深知前路漫漫,风浪颠簸。
——Bob Dylan, workingman's blues
那时候的江凌,就像歌里的水手,明知大海无常,仍一往无前,毕竟这一次他终于真正握住了人生的这把重舵。
┇ 重庆刀锋书酒馆,2018。摄影: Mila©ZIPART
而更让他振奋的是脑海中的这个理想场景:“在重庆的深夜时分,一群人围坐在桌子旁,桌上有酒,有人在高声谈论着文学与诗歌,有人谈论着跨越大洋的旅行,有人弹起吉他唱起了民谣,杯子碰到一起,梦想在清脆作响,镜头拉到室外,墙上的招牌在黑暗中发出光亮,那几个字写做刀锋书酒馆”。
┇图片由刀锋书酒馆提供
4
“因为书相遇”
2017年,虚度花园里的夏夜
那种属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的“巴黎小酒馆”式的景象,是江凌对刀锋书酒馆最初的期望,也是支撑他的动力。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做一家书店+小酒馆的“书酒馆”,后来还加入了“深夜食堂”,每周五、六、日晚上22:00-01:00营业(*深夜食堂后来由于无暇兼顾和各方面原因而选择暂时停业)。
书店、酒馆、深夜食堂......这样的设置除了想让刀锋书酒馆成为像巴黎小酒馆那样文化和思想交汇的中心,江凌还有个“不单纯”的目的——听故事。
┇ 虽然深夜食堂暂停营业,但空间内还保留着当时的设计。摄影: Mila©ZIPART
简单来说,就是以书为媒介,以酒精和食物为催化,让有趣的灵魂在这里相遇,让值得言说的故事在这里被言说。
刀锋书酒馆开业以后,除了当老板,江凌还保持着写作的习惯。他写着“书酒馆往来故事集”,故事里的刀锋书酒馆和真实世界里的刀锋书酒馆明显重叠,却又有很多不同,同样,故事里的主人公原型都来自于刀锋书酒馆的顾客,却又重叠了很多人的影子,并且虚构了很多场景。
在这个故事集里,你可以看到《蛋包饭和一生所爱》的故事,也能看到《长岛冰茶与失眠症》《地狱拉面与概率论》这样的故事。
或者若你曾来过刀锋书酒馆,和江老板有过交谈,没准还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也成了他故事里的那个人。
┇ 重庆刀锋书酒馆,2018。摄影: Mila©ZIPART
而刀锋书酒馆定期举办的读书会、艺术沙龙、观影会,以及作家、音乐人、诗人的分享会,也让这个空间渐渐成为了重庆不能忽视的文化现场之一,刀锋书酒馆正在向着江凌期待的样子慢慢生长着......
┇作家方悄悄新书分享会。图片由刀锋书酒馆提供
┇民谣音乐人羊禾现场演出。图片由刀锋书酒馆提供
┇民谣音乐人白羽现场演出。图片由刀锋书酒馆提供
是啊,2017年的夏夜,曾有无数人穿过门口的虚度花园,推门进入刀锋书酒馆,开启因书而起的奇妙相遇。
5
“新开始”
2018年,两岁的刀锋书酒馆和新合伙人
刀锋书酒馆的名气越来越大,连杨佑宁到重庆拍摄城市微电影,也来这里消磨了不少时光。各种媒体报道、奖项也纷至沓来,但这一切似乎并不能改变传统书店在这个时代下的艰难命运。
事实上,因为运营刀锋书酒馆几乎耗费了江凌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不仅挤压了他的创作空间,还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
江凌甚至在2018年初写下了这些悲观的文字:“开书店很难,比最保守的想象都难,那些说要来刀锋书酒馆的人,早点来吧,我不知道它还能存活多久。”
┇ 重庆刀锋书酒馆的日与夜。摄影: Mila©ZIPART
2018年夏天,刀锋书酒馆两周年。书店来了很多朋友,江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刀锋一定要继续开下去呀。”这样的诚挚的关心和担忧,让江凌觉得欣慰,更觉得背负起更多东西。
是的,刀锋书酒馆曾面临关店危机,今年2月份公开招募合伙人,这时候老胡出现了。
事实上,从2月份发出公开招募合伙人的消息之后,江凌有一个月的时间一直在见不同的意向合作方。
“每天都在见人,都记不清见了多少波了”,江凌回忆道,“但老胡是唯一一个在前期问询阶段发了一封近千字的自我介绍的人。”
┇ 刀锋书酒馆新合伙人胡剑锋,人称“老胡”。
老胡与刀锋的结缘始于一次公园活动,他回忆说:“江凌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连环画,和我们一起在公园做朗读亭,非常有意思的一次经历。”
也正是那次经历让老胡对刀锋印象非常好,“江凌传递出来的温暖感觉打动了我,一直我都希望江凌能把刀锋这种关注人与书结缘的温暖方式继续传递下去。”
作为在景观设计领域深耕十几年的资深设计师和运营管理者,老胡也是个爱书之人,也常常忙里偷闲地跑到各个书店咖啡位置上发呆。
“设计的工作,让我每年要计划很多旅行考察,每每路过有趣的书店、酒馆、咖啡馆,总是让我迷恋很久,愿意浪费漫长的时间在其中停留。想到要是我能成为如花神咖啡馆经典时期的参与者,与萨特大声地开玩笑喝酒,看毕加索在咖啡馆墙上作画,那将是人生之中多么美好的事情。所以当知道江凌招募合伙人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来了。”
对于未来的计划,除了正在筹备渝中区的第二家店之外,其余的信息老胡和江凌都没做过多透露,或许正在摸索,或许还想打磨得更完整之后再向外呈现。
我们唯一确定的是,2018年夏天,2岁的刀锋书酒馆又迎来了新的开始。
.
.
.
后记
这就是刀锋书酒馆的5个夏天,至于它的未来会去向何处,江凌引用了一句话:“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我们的时代一边充斥着“跟随你的内心”、“勇敢做自己”的鸡血说辞,一边却又对不愿意随波逐流的人异常苛刻。
科特·柯本写下“与其苟延残踹,不如从容燃烧”,然后用一把枪,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留在了永远的27岁。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当年岁渐长,当生活的洪流不断冲毁信念,又该如何自处?是“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抑或是与庸庸碌碌的生活决裂?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刀锋书酒馆这样的地方,它的存在让那些渺远的词语比如梦想、纯粹、真实,显得不那么渺远。
.
.
.
END
空间志106档案
拍摄
发布
空间类型
空间面积
空间位置
空间设计
1807
180824
复合书店
156平米
重庆市建新西路17号喵儿石创艺特区40栋负2层
江凌
创作团队
主编
编辑
撰稿
摄影
栏目
牧之
黄鹤
黄鹤
Mila、小枝©ZIPART,或由刀锋书酒馆提供,或来自网络
空间志/人物圈/筑事研究院/小蓝书百科/筑事会/言筑
凡一筑一事刊载的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如违反上述声明,一筑一事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