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小”可能:36万盖3层小楼,搞定24小时的工作与生活

黄鹤 一筑一事
2024-09-03


该怎样来介绍冯国安呢?


他有长长的履历和多重的身份——建筑工作室创始人、设计师、学者、策展人、艺术家......

他1995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硕士毕业后曾就职于北京非常建筑事务所(由著名建筑师张永和创办)、瑞士赫佐格和德默隆事务所。2007年创立了自己的间外建筑工作室Elsedesign。

与此同时,他还先后任教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如今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建筑系教授。



设计师冯国安



关于“小”的实践


所以,我们不妨从他最近做的一个“小”项目开始说起。


东莞南城区西湖乐园里有一个以集装箱建筑为主的创意园区,以设计、广告和媒体类公司为主。园区北边是观音山公园,东北边则是西平水库的大片水域,南边更是有一片高尔夫球场。创意园区内林木茂盛,如森林公园一般。


冯国安的新项目就坐落于此。


建筑入口。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建筑轴测图。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项目业主是一家初创型的影视传媒公司,老板卖掉自己房产用于创业,经费有限,同时还要求这栋建筑能够满足24小时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最好还能有个亲近自然的小院子——这些要求成为冯国安设计的出发点。


冯国安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必须以集装箱为主体建筑,且由于高度限定,主体建筑最高为三层,建筑投影面积不能超过6mx9m( 等于2个集装箱3mx9m大小)。


为了摆脱集装箱给人那种临时与工业化的感觉。在外皮材料上,他换了平整的铁板,集装箱的结构与外皮同为黑色,一方面可以模糊结构与外皮的关系, 另一方面则突出建筑体块对应基地关系的重要性。


集装箱的外皮材料上,冯国安选择了平整的黑色铁板,以消解集装箱给人的临时与工业化的冰冷观感。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第二个挑战则是不尽如人意的周边环境。项目地块的东面是停车场, 南面则是一个已经建成的集装箱办公室,美观度欠奉,且环境噪杂。于是,为了保持私密性和隔离噪音,他特意设计了与一层集装箱等高的L型白色围墙。 


白色围墙不仅为建筑围合起了一个相对私密的内院, 更是一个连接与延伸空间的设计。在晚上的时候, 白墙还可用作投影背景墙。


一层半室外的公共空间。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一层建筑大小只有6mx4.5m, 后退的空间变成咖啡厅半室外区域, 南方的天气比较湿热, 利用骑楼式的后退, 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凉爽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当我惊叹于建筑周围举目俯首之间皆绿意盈盈之时,冯国安笑着分享了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一点小花絮:“在规划用地上有三棵很漂亮的大树,本来为了获取更大的空间,业主曾经想过把这几棵树砍掉或是移栽。但我觉得不好,执意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这三棵树。我们入口位置的设计包括围墙的设计都迁就了这三棵树。”


停顿了几秒,冯国安又接着说:“最后这三棵树跟建筑很自然地呼应着,也不用刻意去做什么景观设计了,原本的样子就很美。”


建筑的外挂楼梯。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冯国安保留了现场的三棵大树,入口和围墙根据树的位置来设计,把树变成院子的重要部分,也让建筑既隐于自然也形成一个内向的世界。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通过外挂楼梯,拾阶而上就可以到达二、三层的空间, 二层为办公空间,在南北侧开出全景的落地玻璃,可以充分享受园区内优美的自然景观。 


从内院看二层落地窗。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二层办公空间。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三层则是业主自己的私人住所,平面大小是3mx9m, 户型是开放式设计,卫生间大面积朝树林。 同时还有一个三面被树木围绕的露台,由于离开地面6米高, 所以在这里休息会感觉处于树林底下,也能俯瞰西湖乐园的美丽风景。


同时考虑到集装箱铁皮在温度调节上的弱势,以及深圳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冯国安特别为集装箱做了保温、隔热的处理并加装空调,从每一个细节充分照顾到使用者的需求。


施工阶段,居住在深圳的冯国安,基本每周或隔一周就会驱车前往东莞工地。但业主入住这大半年来,他还一次都没回去看过,他笑着说:“我想他们应该住得蛮舒服的,不舒服就来找我投诉了嘛!”


三层是业主的私人住所。摄影: 白羽,图片由间外工作室提供



关于“小”的执念


2012年,冯国安曾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小”的执念》,谈起自己关于“小”建筑的想法:


“不知道什么原因 , 我对小的东西异常迷恋,从小喜欢收集小盒子,我觉得这给我一种小的价值观,当大家追求设计大的建筑并以其作为成就指标的时候 , 我倒希望可以参与小事情。我不是(或者也许是)想回避复杂的建筑问题,而是希望能把控所有的细节。从美学角度看,建筑规模差异没有各自绝对的优势,但城市把大建筑当作资本的炫耀或地标的手段,扭曲了建筑的本质。


我不自觉地猜测,这种对“小”的执念,或许是香港这座高密度城市在冯国安身上烙下的印记。我想起了电影《一念无明》,余文乐和曾志伟两父子挤在连呼吸都嫌拥挤的房间,电影中有句台词是“这里最没有的就是空间”,残酷地揭示了香港这座城市是如何拥挤。


或许,在一个人均居住面积只得14平米的高密度城市里,谈论爱、恨或愤怒都是奢侈的。


电影《一念无明》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但逼仄的空间就一定意味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吗?冯国安显然是不认同的。2017年,他和伙伴一起参与了香港的“甦屋计划”。


*甦屋计划是香港善导会发起和管理的住宿服务,对象为更生人士(即刑满释放人员),目的在于给他们重投社会时有一个过渡居所, 同时也提供生活上的关怀与帮助。


因为社区居民普遍对刑满释放人员怀有戒心,历经几番周折之后,冯国安团队终于在九龙油麻地找到第一个甦屋的试点, 一栋70年代的唐楼, 一个约38平米的户型。


项目所在楼宇环境。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原址在改造前就是劏房(也就是内地俗称的群租房),户主利用木隔断分出四个小房, 采光非常不好而且没有通风。


于是冯国安团队在拆掉隔断保证空间通透的同时,又用上下床家具为单元,将空间划分为四组八个床位。


他们还在床朝外的位置设计了隔板,在每组床边附加一个T型的竖板,形成两个带书桌的空间。这样住户在共同享有一个通透空间时,又不会受到室友的干扰,保证了自己的隐私。


项目改造前

项目改造后。摄影: 白羽,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在有限的经费与近七个月的改造后,甦屋迎来第一批住客。那些曾经误入歧途的社会边缘人们,或许从小在腌臢逼仄的环境下成长,从未切身体会过“体面”二字的含义。而在甦屋里,体面的居住环境和来自细节的关怀,或许可以让他们开始重新拾回人生的信心。


正如冯国安所说:“我们通过设计,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甦屋的甦字, 就是更生的意思。


项目地址:香港九龙油麻地新填地街194号5楼;项目面积 为38平方米;设计时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施工时间:2017年3月至6月。图片由设计师提供


.

.

.


2010年,冯国安担纲设计了潮州的一家温泉酒店,做出了自己的一个“小房子”,由此开启了自己关于“小”的建筑实践。


后来他又设计了深圳大学旁边的猫树里咖啡馆、广西北海涠洲岛上的青骊民宿等,都始终坚持以“小”建筑为切入点,去持续追问建筑设计的本质。


正如他所说:最适宜人类栖居的空间应该是“优美”与“实用”并存的。优美不限于一定要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也有可能出现在很纷乱的城市当中。


如何在适当的地方设计出合理的、让人舒服的建筑——正是冯国安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建筑课题。相比较起建造哗众取宠的“大建筑”,他更愿意去发掘城市小建筑甚至微建筑的更多可能性。


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当越来越多微小的空间和微小的个体保持活力和趣味,城市才会更动人。


.

.

.


END



 空间志108档案 


拍摄时间

发布时间

空间类型

空间面积

空间位置

空间设计

  


1710

180831

办公空间+私宅

120平米

广东省东莞市西湖乐园

冯国安|间外建筑工作室


 创作团队 


主编

编辑

撰稿

摄影

栏目

  


牧之

黄鹤

黄鹤

由间外建筑工作室提供,或来自网络

空间志/人物圈/筑事研究院/小蓝书百科/筑事会/言筑



📂

延伸阅读

 那些城市里的小空间 


一介:90平米的社区“小盒子”,装下很多人的艺术小世界

⚲ 成都 2018/05

从玉林、芳华到“巷陌”,这间民宿让你真正住进成都

⚲ 成都 2017/12



凡一筑一事刊载的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如违反上述声明,一筑一事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