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麓书馆:一座理想之城的图书馆,应该是什么样的?
理想之城的图书馆
是什么样的?
一座理想之城,少不了文化和艺术的加持。
在成都南郊有一块被艺术家和美术馆滋养的“黄金地段”——麓湖艺展中心,今年这里低调地添置了一间图书馆。
● 图1,拍摄©叶大跳;图2,ICY©ICYWORKS
11年前,美国著名建筑大师安托内·普雷多克在麓湖留下一颗“疯狂的石头”。如今,这颗石头的最高点诞生了451m²的寻麓书馆,它像灯塔一般占据了麓湖的“文化高地”。
来这儿的读者都感到惊喜,这里是怎么做到没有一本无用之书的?又是怎么通过阅读策划出多样的活动?读者们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无疑佐证了它存在的重要意义。
在麓湖社区基金会的支持下,寻麓书馆也逐渐拥有了理想之城图书馆的样子:既打造自己的内在也开拓外在的多元化,打破传统的图书馆形式。激发居民的交流、分享和创造,促成更好的生活可能。成为信任的凝聚地,思想碰撞的堡垒,阅读学习教育公益的支持平台。
传统图书馆
转变从私藏到共享开始
19世纪英国称霸全球之际,成立于1753年的不列颠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献宝库。185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英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1870年-1945年间,西方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图书馆类型增多、功能面极速扩大,服务范围不设阶级开始向大众开放。
● 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现大英图书馆)
再将目光投向国内,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出现的⎡古越藏书楼⎦,开启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的新阶段。古越藏书楼已经具备了图书馆的性质:收藏图书并提供利用;它开始以服务大众、培育人才、交流思想为目的。
● 古越藏书楼
图书馆的转变,使其形态及功能更具系统性和多样性。但如今,如何找到一间每本书都具有价值的图书馆?如何摒弃冗杂的信息形成自己的思考?成为大多数人更看重的探寻意义。
或许,你可以在这座住在“灯塔”上的图书馆里找到答案。
住在“灯塔”上的图书馆
● 拍摄©叶大跳
打破传统图书馆模式的寻麓书馆,不以大面积和储书量取胜,它更注重内核,如何在451m²的空间构筑麓湖的“文化高地”?是寻麓书馆考虑的命题,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 拍摄,小枝©ICYWORKS
23位选书委员
让每本书都有价值
想要让每个来寻麓书馆的人都有所收获,高品质的书籍和多元化的内容一定是首位。基于这样的考量,书馆在收录馆藏图书时另辟蹊径,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了23位具有阅读代表性和阅读审美力的专业级读书人,并让每人推荐100本书。
● 图1,3拍摄©叶大跳 丨图2,小枝©ICYWORKS
通过初期的推荐书目,寻麓书馆又从中进行了筛选。最终挑选出2000本有价值、有洞见、有生活和美感的图书作为构筑书馆内核的第一批书目。这些书籍涵盖社区营造、文学、建筑、人文、艺术、历史、经济、科普等不同的领域,在保证书籍独一性的同时也开拓了阅读的多元化。
● 图1,2,3拍摄©叶大跳;图4©寻麓书馆
为了呈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寻麓书馆以这23位选书者为初,建立了“专业选书委员会”,对后面捐赠的书单进行审核,并计划每年邀请捐书量排名靠前的捐书人进入选书委员会,每一位选书人和捐书人之间都有一些传承的关系,他们既是选书人也是读书人,希望这种“集体智慧”能持续为书馆带来养分。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选书委员会:李长声、马希哲、张吉人、段其刚、沈宇(部分)丨图片©寻麓书馆
从0到1的共建者
除此之外,寻麓书馆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共建”。从书馆的命名到前期的筹备,再到现在的运营,都离不开这群共建者。
他们之中,既包括生活在麓湖的居民,也包括慕名而来的麓客们和读者们。虽然从事各行各业但都由衷地热爱这里。
● 图片©寻麓书馆
他们做着最基础的志愿工作:整理书籍、给书籍贴标签、维持书馆的日常秩序,也担任着活动期间宣传和执行的角色。
共建者团队中也有不少故事:
• 麓湖业主张姐,在书馆试运营第二天就加入了志愿者团队,三个半小时的志愿者服务之后,她以积分为邻居借阅了一本《勃艮第红酒》。
跟大多数上班族一样,张姐工作非常繁忙,寻找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让节奏慢下来,是她一直向往的事。如今,在寻麓书馆找到了答案。
作为麓湖云树组团的业主,张姐说:“来做志愿者,还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虽然只是简单的服务,但却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书馆的未来献上了一份心意。”
在她眼里,寻麓书馆是麓客们期待已久的精神家园。
• 阿杜虽然远在市中心,坐地铁过来都要花2个小时,但却是寻麓书馆的第一位图书管理志愿者。
刚开始他有些紧张,面对麓客和读者的一些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但慢慢在相处中适应起来。
他为初期志愿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比如志愿者在语言组织设计和步骤中加入细节,让读者快速建立认同感。
说起加入寻麓书馆志愿者团队的初衷,阿杜表示就是因为自己热爱读书,在书馆阅读《重塑组织》让他对麓湖文化中“麓湖之眼”了解更深。
未来,他希望寻麓书馆组织更多的深度活动,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和价值符号。而他,也将从市中心搬来这里,成为一位扎根在麓湖的麓客。
书馆的琐碎日常正是有了他们的用心才能井井有序。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活动执行中丨图片©寻麓书馆
另一位核心志愿者樊先生,是金融行业的管理者,作为寻麓书馆的共建者之一,十分热衷社区建设;喜爱阅读的他在书馆筹备阶段就捐了不少书籍。
此次书馆征集名称他就提出了“寻麓”的概念。对于名字的解读,他觉得“麓”代表着一种精神,而“寻麓”就是在寻找这样一种精神和价值观。
● 流沙河先生题字。拍摄©叶大跳
在寻麓书馆里,即便共建者的行业、年龄相距甚大,但因为对图书的执迷,都选择相聚在这开启一段特殊的思想与公益之旅。
麓湖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始终探寻生活的奥义,身处其中的共建者亦是如此,对这里充满愿景。
● 左邻右舍(书籍捐赠)区。拍摄:小枝©ICYWORKS
灯塔文化
寻麓书馆希望能为来到这里的人提供经得起岁月洗礼、反复推敲的内容,能够引领读者在这个空间找寻智慧、收获观点,让寻麓书馆成为真正意义的精神灯塔。
让图书馆不再是一个静态读书的空间,而是成为一种文化和知识交流分享动态平台。为此书馆开启了高品质、高频率的讲座沙龙以及各种读书计划,几乎每周一场。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前3张为王笛、王亥丨消失的古城;后2张为李沄璋丨用建筑解读中国的美学
首期王笛、王亥关于《消失的古城》讲座;作家严丁就“打飞地”特意从德国飞回来听讲座。
历史学家王笛现为澳门大学教授,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社会是他长久关注的命题。在寻麓书馆他陆陆续续的准备了5场分享会,他将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看到成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并留下深刻的思考。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前3张为梁琛、韩松丨一场关于宇宙的对话;后2张为屈畅、杨枫、赵琳丨为什么是冰与火之歌?两场活动由寻麓书馆、《麓客》 联合主办
寻麓书馆的每场活动,内容都十分具有吸引力。每期都从不同的主题,让各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分享。寻麓书馆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交流平台,汇集一众具备自我观点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城市公民。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陈果丨中国古典美学系列活动
在公益讲座的内容选择上,寻麓书馆更侧重内容的深度、观点的表露,以及麓客们的接受程度。寻麓书馆的灯塔文化无疑为麓湖的文化生态树立了精神内核,让人从中汲取养分。同时,寻麓书馆还将空间无偿提供给内容优质的读书沙龙组织者们,让书馆的平台发挥更大的效应,支持更多热爱读书的朋友去推广读书,引领读书。
社群
让人重拾交流的亲密感
都市建筑高楼,在人与人之间划开界限。而麓湖打破了这种常规状态,通过文化、艺术、学术等各方面的活动和交流,打造自己的社群,得以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营造了一片让人重拾亲密感的生态。
“社区营造”无疑也是寻麓书馆的关键词。在麓湖的公益生态中,寻麓书馆担任着社区营造推广和实践点的角色,不仅开辟了关于社区营造的专区,收录从初阶到高阶的专业书籍;也不断的与社群联合共创文化活动。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袁庭栋,探寻古城《成都街巷志》;该活动由麓象厅、麓客光影会、麓客阅读社主办,寻麓书馆协办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社区营造专题讲座:韦森、朱宪辰、罗立平分享关于《如何让社区可持续发展:观念、产权、制度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的活动传递了一个核心的概念:“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土壤”。
● 罗立平、朱宪辰、韦森丨社区可持续发展讨论
的确,11年过去了,麓湖不断完善自己的社区生态:水域、建筑、艺术、文化……目标也日渐清晰。我们知道,社区是某一区域间个体或群体的汇集,这些人能在这里从生活、心理、文化上有一定的关联和共同认识。
麓湖正以这种方式打造出适合现代人居住的社区,让人与城市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
图书馆创造城市生活
人创造力源于思考。昆德拉、卡夫卡、加缪等作家之所以能留有经典,无一不是思考那些充满哲学气的问题,再借由敏感的心思和笔触,成就了名著。可见,人类拥有一个能够阅读思考的空间载体尤为重要。
寻麓书馆在[麓湖社区基金会]的长期支持下,成为集阅读、学习、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地标”,让麓客和读者们在寻麓书馆产生互动、获取价值,并与他们共同创造城市生活。
● 拍摄,小枝©ICYWORKS
寻麓书馆在做城市精神后花园的路上高歌猛进,不停地为城市注入新鲜事物、创造乐趣。帮助人们保持活力深入理解生活的本质。
● 图1拍摄小枝©ICYWORKS;图2拍摄©叶大跳
面对浮躁的时代,每个人都为了“迎头赶上”而焦头烂额,或许慢下来的诀窍,只需要推开这样一间低调静谧的图书馆就可以了。
.
.
.
近期,寻麓书馆正在进行[寻找“周三分享人”、“书评人”]的活动,希望面向更广阔的范围寻找分享人、书评人。喜欢读书并期待与别人一同交流的你,可以关注“寻麓书馆”公众号。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寻麓书馆”微信账号
了解更多
近 期 活 动
7月11日 14:00-16:30
“虚实相生”——宋瓷∙宋词
嘉宾:陈果
7月13日 19:30-21:00
我们爱唐诗
嘉宾:李易
7月17日 14:00-17:00
《社区x营造》
嘉宾:王本壮(台湾)
7月18日 14:00-16:30
“形神之间”——宋代人的生活美学
嘉宾:陈果
7月20日 14:00-16:30
当东洋遇见西洋
嘉宾:李长声、史航、凌岚
7月21日 14:00-16:30
梦回老成都:茶馆、文化与生活
嘉宾:王笛
……
参与方式 添加微信报名
寻麓书馆小助手
15108261044(微信同号)
地址丨Add.
成都市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邱子
撰稿 | 邱子
摄影 | 小枝 ©ICYWORKS;或由寻麓书馆提供;或来自网络
设计 | 三金©ZASHE杂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