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rotopaper:可能是西安最难找的独立书店,43m²里藏着什么宝藏?

Echo 一筑一事 2022-03-22


编者按///


有别于传统的大型书城和连锁书店,独立书店以其多元、个性的特点,早已在人们的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断地为我们的城市输送着特殊的文化养料。


在距离成都七百多公里的西安,撰稿人Echo为我们“挖”出了一家藏在社区里的独立出版物空间,别看它只有43平方米,成立至今已举办过不少workshop、小型个展以及分享着主理人亲自挑选的书刊。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蕴藏着无限关于艺术、个性的宝藏。


Echo认为:“西安是一个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而一个有历史的城市从来都不应该是单一风格的产物。如何在西安的历史浪潮中摸索出自己的目标和风格更是让每一个西安文创品牌头疼的事情。也正是Protopaper努力寻找的方向。”


Protopaper

书店虽小,五脏俱全~



西安有2300+书店,Protopaper从位置上而言并不占优,它在吉祥村附近的老小区里。从品类上也并不占优,43平米的空间里摆放着寥寥几本出版物。除了微博,甚至很难从社交网络上找寻他们的信息。完全采用预约制的方式更让书店可以随意进入的理想化情景完全被打消。而正是这些“不占优”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从2391家书店中脱颖而出的Protopaper。


走进住在小区里的Protopaper时,一场的思想碰撞的交流之旅才刚刚开始。



书香不怕巷子深


“曲径通幽处”就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定义。


先是在小区门口拿着相机与下棋的大爷沉默对视了一分钟,才敢去问四号楼是哪栋楼。结果即使走到了四号楼楼下也没找到单元门牌,给主理人打了个电话,抬头一看才发现二楼上挂着一个小小的蓝色灯箱,上面印着“Protopaper”。


· 图片来自protopaper


Proto的中文意思就是原始的,试样的。如同这个名字所带有的实验性和原始性一样。比起书店,Protopaper更像是一个社会实践项目。而这个隐蔽的地方本身,其实就是Protopaper试验计划的一部分。


主理人告诉我,这里的前身是前苏联在这里修的老房子,这边住的都是老人和一些街边的商户。踏入之后会让来客觉得这里像是去自己长辈家里拜访一样。这种落在实处的踏实和Protopaper天马行空所创造出的反差感,更加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



主理人说:“人们习惯去找餐馆吃饭,去商场购置新的衣服。这些是它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去图书馆,去美术馆。”


艺术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没有成为一个必需品,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物理距离上的遥远。人们去一个书店或者美术馆有时得穿越半个城市的距离。


Protopaper想做的是去降低艺术和文化的门槛,扎根小区,让周围社区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到独立出版物,缩短这种物理距离。去看看社区与艺术的兼容性到底如何。


在实践的过程中主理人也发现能改变一小部分人们的思想空缺,社区里有人开始去尝试新的文化,学习新的知识。




“随心所欲”的书店


仅仅43平米的空间也被划分成了三个部分:书,展览和咖啡。和大多数的书店相比,在Protopaper所能看到的书算非常少的,三面架子上的书就是这里的全部了。但每一本,也都是在别的书店可能完全不会看见的“稀罕物”。



在书籍的选择上,主理人完全遵循着自己的喜好。杂志种类基本都围绕设计、插画和摄影。通过这些他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去跟大家分享和交流,得到更多的反馈和大家所喜爱的类型。每本书也最多进货5本,他希望自己卖掉一本之后就能再寻找一本新书,自己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通过这种特别的选书和找书的方式,让Protopaper可以联系到全世界各地的独立出版社。一部分出版社对中国同样抱有很多的好奇,甚至有些不相信自己的书能在中国进行售卖。双方交涉的过程中,已然是一次中西双方的文化碰撞了。



另一方面,Protopaper也尽量选择半年刊与年刊作为选书的主力方向。除去考虑到国外杂志在运输途中消耗掉的时间外,时效性在这个速食社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新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Protopaper反其道而行之,拒绝知识的时效性。主理人觉得半年刊和年刊中的内容更有厚度,能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方式和新的启发,而不是作为一个时事。



在Protopaper我还看见了我个人最喜欢的独立杂志《Sindroms》,这是一本来自北欧讲述颜色的杂志。Sindroms的意思是症候群,每一期都关注了一个颜色。由五位女性出版人联合创办,每次以一种颜色为基础来策划内容。颜色是非常能够表现情绪和心境的媒介,《Sindroms》用它去串联起共享的情感,并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每种颜色所引发的情绪之中。


· 图片来自Sindroms instagram


当我问到如果推荐一本最喜欢的杂志会如何选择?主理人选择了《Autodidact》。Autodidact译为“自学成才的人”,这类人往往爱好广泛且不拘一格,这些人本身也是杂志所想采访的对象。


《Autodidact》由伦敦摄影师Bardia Koushan创建并编辑,是通过共同主题讲述个人故事的杂志,每一期都会选择一个主题,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自己的观点。《Autodidact》的最大特点就是诚实地复述被采访者的观点和言论,这种直接和客观是Protopaper所欣赏的品质。


· 图片来自Autodidact instagram



一屋多用打造艺术体系


另一间房子则作为展厅使用,一共12平米,却在开业短短两年内为许多艺术家办了个展。在展览方面,Protopaper同样会选择与店内的性格所相符的作品进行展出。


主理人说,他喜欢一些直接、积极、没有历史包袱和高深逻辑的作品在这里展出,也许只是想用好看、装饰性强和有一定的社会思考等等简单的作品去影响人。



前段时间刚刚落下帷幕的罗凯的展览“FACE”就是非常具有代表的一次活动。Helen Levitt曾经说过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用来形容罗凯的这次展览显得恰到好处:"Since I'm inarticulate, I express myself with images."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罗凯利用相机,对普通老百姓脸上略显戏剧化的妆容进行了直白的记录和表达。这种超现实的反差感,给人的视觉上造成巨大的冲击。



罗凯说:“面对这种感受,我想用摄影媒介说话。我回到自己的家乡,一个处在中国三、四线城市中的小城,来记录小城里的人物。”


在城市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每个人脸上的妆容成为了一种面具的代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一种假性的高级之中。两种身份认知之间的差异,正是罗凯这套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思考。



难以定义的思想空间


每个人都知道纸媒正在消失,但独立杂志依然在发展。主理人张昕萌说:“书店不是存放书的地方,是消费精神逻辑的地方。”


纸媒所代表的不光是它本身,更是一种系统知识的获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知识碎片化,当代科技的发展也在推动知识获取的途径。比起原先从纸张上单一获取的方式,现在知识的载体在变化,当纸媒不再垄断这种途径,它便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 图片来自protopaper


杂志所承载的碎片化知识体系却依然为这个时代而服务着,人们的思想并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愚钝,反而会让更多新鲜且多元的观点被采纳和熟知。Protopaper也正欢迎这种多元思想的产生。



西安是一个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而一个有历史的城市从来都不应该是单一风格的产物。如何在西安的历史浪潮中摸索出自己的目标和风格更是让每一个西安文创品牌头疼的事情。也正是Protopaper努力寻找的方向。


· 图片来自protopaper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Protopaper可以是印刷事务所、是创意机构、是书店,也可以是致力于为你的生活制造便利的慰藉所。”我想在这里,所见即所得,你定义它是怎样的,它便是怎样的。希望你到来之后,这里能够成为你的精神乌托邦。


-



本文作者


 

Echo


20岁的斜杠青年。文能画点小画,拍点照片。武能做些实验,写些报告。不安分的心里永远追求远方。个人微博:@小明年啊

 

·


关于“一筑一事签约撰稿人计划”


作为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一筑一事正式开启内容共建与多元化的“签约撰稿人”计划,期待借此链接深耕于不同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撰稿人,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优质的传播平台、专业的编辑指导和活跃的社群交流,并为读者呈现更有趣有料的优质内容。


* 合作联系:hh@zsstudio.net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颖酱

撰稿  |  Echo

校对  |  涩々

摄影  |  由Echo提供

设计  |  小杨


-


延伸阅读

 那些“奇奇怪怪”的书店 


第一届CHABF成都艺术书展来了,我们揪出了幕后“黑手”!

为什么全球顶尖艺术书展,会有“假杂志”?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