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以电影为中心”的厦门短片周,看见“地方”
你是否对一个地方产生过情感依恋以及归属感?
这种心理现象被美国地理学家约翰·怀特归纳为敬地情结(Geopiety),用于表示人对自然界和地理空间产生的深切的敬重之情;著名学者段义孚延伸为“恋地情结”(Topophilia),成为“人文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人与地的情结”往往始于媒介,即旋律、文字、气息等诸多因素,而“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视听媒介,往往特别能激发人对“地方”的强烈感受。
在影像世界中,电影与地方关系千丝万缕,诸多作品都以其浓郁的本地色彩,记录地方真实或者虚构的某个切面,唤醒人们对地方的向往与追念。
《三峡好人》,贾樟柯导演作品。这部电影以三峡工程建设为背景,讲述来自山西的煤矿工人韩三明与护士沈红各自来到三峡寻找爱人的故事。/ 图源网络
《生生长流》,伊朗导演阿巴斯作品。1990年伊朗西北部发生大地震,影片的拍摄地点柯盖尔就在这个地区,导演带着儿子驱车前往那里寻找影片中的演员。 / 图源网络
《绝美之城》,这部电影聚焦意大利罗马,以一个城市的漫游者的角度作为摄影机的推动的动力。在对罗马进行的一场穿越中,引领观众与这座千年城市的历史不断相遇。 / 图源网络
在电影创作中,构建“地方感”一直是重要命题。但在“短平快”内容席卷人们阅读与观看方式的当下,一对矛盾也逐渐显现:地方感的构建需要时间,但显然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太多“耐心”。
那么,在电影与地方感都共同面临着某种“危机”的当下,怎样的电影才能“突围”时代——既保留住“地方感”悠长的时间,也契合当下观看的需求?影像的“危机”,或许也只能从影像本身寻求解决之道。
在厦门,有一个年轻的短片周HiShorts! ,已经来到了自己的第五年。这个以短片为基础、保留电影质感与深度的同时不断向着多元领域跨界的影展品牌,在厦门温暖的冬天,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它内生性的创造力与活力,也给出着关于“电影与地方”的理解和回应。
由此开始,我们也将近年来对厦门的观察总结,文章后半部分以一张「厦门“地方清单”」,为你细数9个不容错过的空间/品牌/机构,从他们的创意与故事中,我们一起看见厦门“地方”。
“不以电影为中心”?
HiShorts! 于2019年品牌正式设立,成立迄今,持续保持着“年轻活泼、开放包容、小而美”的轻松氛围。这个最初被主创团队调侃“歪打正着”来的短片周, 如今已走过第五个年头,逐渐成长为国内短片周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本届于厦门思明区举办。
王小曼是HiShorts! 的总策划人,从厦门读大学到现在,她与这座城市已经产生了深刻的联结。在她看来,厦门是“小而美”的海滨城市,也是设计之都、文学之都、咖啡之都。城市的种种气质和“短片”天然吻合。而HiShorts! 的吉祥物“愣头青”也是取自厦门市鸟——白鹭的形象。
厦门有一个别称叫做“鹭岛”,当地民间传说认为这里是白鹭栖息的地方。HiShorts! 的logo设计便使用了白鹭的元素,作为对当地的呼应。/ 图1摄影:忧忧
在厦门漫步,“清新明丽”往往是城市留给游人的初印象。不仅空气澄净,还能发现许多富有设计感的地方与景观。地缘特质往往能激发策划思维,基于对厦门的城市理解,HiShorts! 逐渐摸索出自身呼应在地的风格。
在厦门的鼓浪屿,素有“艺术之岛”“音乐之岛”“钢琴之岛”“博物馆之岛”美称。HiShorts! 曾在鼓浪屿联合开展“岛屿重回计划”,旨在让更多人体验到鼓浪屿之美。 / 摄影:忧忧
回到开始的阶段,HiShorts的发生始于一个真诚而坚韧的心愿,“在此之前,对短片的评审还停留专业院校之间互相推荐的阶段,而我们希望构建一种机制,可以让短片比赛的公信力增加。”于是第一届的短片节便首先明晰了各种规则和原则。
在这个过程中,HiShorts! 逐渐确认了“短片”的意义: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内容品类,短片既可以垂直扩展到电影,又可以横向覆盖纪录、音乐、艺术、动画等内容范畴。在被信息碎片淹没的时代,短片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内容奇观。
沈黎晖(右2)曾在HiShorts! “短片导演拍什么可以赚钱?”论坛上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机制支持年轻导演,给创作者们一些现金或者机会,或者为TA们免费提供一些版权。我非常希望可以把这件事情落实下去。”/ 图源HiShorts!
2023HiShorts! 厦门短片周颁奖典礼现场/ 图源HiShorts!
为了探索短片电影周可能呈现的不同,HiShorts! 不断解锁着新“玩法”:在厦门环东海域发起跑步计划,与导演们一起强身健体;当《爱-死亡-机器人》Zima Blue的导演Robert Valley担任评委后,在现场做了一次工作坊以分享制作MV的经历;同年,HiShorts! 还邀请了音乐人丰江舟,进行一场与南音混搭的实验电子演出,开启在短片周做音乐现场的先河。
短片展映期间,HiShorts! 发起的各类论坛也一直是“重头戏”。这些论坛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分享者会探讨许多“圈层破壁”的话题:电影和文学、剧情片和纪录片、电影和体育……领域间的碰撞与交流,都不断呼应着短片周多元化的气质。
《爱-死亡-机器人》导演Robert Valley在现场做workshop / 图源HiShorts!
邀请音乐人丰江舟进行与南音混搭的实验电子演出 / 图源HiShorts!
我们可以看到,HiShorts! 所关注的“短片”这种艺术介质,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特质和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扩展着自身的本体价值,逐渐成为具备专业化和完整性的艺术门类。
“不以电影为中心的电影周”,经过时间沉淀的HiShorts! ,让人们更能将“短片”视为一种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短片本身的独立与精彩,也能感受不同领域的交汇:做音乐、文学、艺术的人……都能和电影人一同,围绕“创作”的内核,让作品成为一个整体。
2023年,HiShorts! 曾联合「一言一吾i-Talk」在上海「现所」内未经修饰的3个「白盒子」空间及现所一期中庭,进行了一次白盒子展映计划。/ 图源HiShorts!
HiShorts! 发起“100个园丁”青年制片人扶持计划,旨在汇聚百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制片人,为青年导演提供扶持与帮助。 / 图源HiShorts!
青年导演与他们眼中的“地方”
在今年HiShorts! 的短片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以“地方”为基点的创作。这些地方既有创作者家乡,也有曾和他们产生深刻联系的地方。因创作的缘故,许多创作者不断回到这些“地方”,过程中,也产生对当地新的理解。
帕柯丽娅·阿力甫是在北京读书的维吾尔族姑娘。为了创作音乐短片《鸽子飞,鸽子唱,鸽子回家》,她回到了家乡新疆。
短片的开始,一只鸽子在昏暗的天空下犹豫不决。导演说,它是“会说话的鸽子”,“语言”就这样串联起维吾尔语和汉语间难以转译的部分,在音乐与影像的流动中,开始了鸽子的诗意叙述。 / 图源HiShorts!
对于维吾尔族人来说,养鸽子不仅是爱好,还是成长仪式。在当地,人们会用鸽子血驱寒,将滚烫的鸽子血滴在背部和脚心,跟太阳一起晒。年幼的帕柯丽娅曾经历过这一仪式,那时她觉得血是活的,在背上爬来爬去,吓得直哭,想着,自己的某一部分会不会成了鸽子?
随着渐渐长大,帕柯丽娅从新疆来到北京求学,她用纪录片观察这个世界,也想用一双鸽子的眼睛,凝望故乡与远方。
《鸽子》剧照 / 图源Hishorts!
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民俗活动叫“游神”,人们在喜庆的节日里,将神像请进神轿,抬出庙宇,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彼时,人们会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欢迎神明的到来,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以此为灵感,来自福建的林诣涵创作了同名作品《神游》。
取景泉州,《神游》从庙宇出发,镜头走过公园、小巷。在泉州生活的人们和神明距离很近,“神明”顺势将目光匿于女孩的眼睛,机位由低到高,女孩仿佛就在这条漫长的放学之路上长大。 / 图源HiShorts!
《神游》的迷幻和意象会人联想到张浅潜的音乐《罐头》。对比《罐头》的锋利,《神游》讨论女性的处境,似乎陷在一个更加混沌的情感地带。影片结尾,狂欢之后,短片随着闽南语独白,进入了一个更加私密、细腻的空间。
扎根“地方”的创作,不仅可以作追思,往往还能改变创作者看待的角度,比如导演拉帝,如果不是因为拍《上海笑话》,他很难发觉,上海这座城市,竟对自己有着如此强烈的吸引。
《上海笑话》是一部剧情片,通过几组年轻人在上海西岸等新潮艺术区的偶遇和交谈,表现了当下聚集在上海的年轻高知白领的生存现状。《上海笑话》获得本届HiShorts! 最佳成长奖。 / 图源《上海笑话》
出生于成都的拉帝,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念大学,在加州和北京都生活过,目前居住在上海。《上海笑话》拍摄于2022年末,当时拉帝在上海刚好住了一年。哪怕已经不是初来乍到,上海依然对他有着很大的冲击力。
特殊时期,生活了一年的上海开始让拉帝有点“抓狂” ,在这样的状态下,某天他“实在受不了,开始写这部片子。” 就在写的时候,拉帝却逐渐发现,城市已经留给他,甚至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印记。“某一瞬间,我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好爱这个地方。”
《上海笑话》剧照
如果说《上海笑话》展现的是上海新鲜而年轻的一面,《白驹卧隙》则呈现出这座城市老去、被遗忘的另一面。
《白驹卧隙》故事中的主角白自强得了老年痴呆。他年轻时抛弃了东北的妻女,所以现在老无所依,他想起自己还有个妹妹在东北,于是想哄骗妹妹来上海照顾自己,而妹妹则更关心自己的上海落户问题。于是两人的目光集中在了父母留下的那间老房子上。/ 图源《白驹卧隙》
导演梁海的父母曾经是从上海前往东北的知青,他作为那一代知青的子女,对故事中的原型人物有很深的理解,在创作中也融合了真实的生命经验。他们亲历过时代的转折,又满怀着对上海有着深沉的乡愁,于是想到用创作将上一辈人对于生活的困惑,融汇到历史的语境当中。
《白驹卧隙》虽是取景上海、关于上海的电影,但某种程度上,也切入了更为普遍的社会现实,涉及知青返乡、地域歧视、家族离散等等议题。
《白驹卧隙》剧照
在城市的地方印象不断被固化与标签化的另一面,这些短片对地方的呈现,为人们的观察提供了全新的角度,而这,或许就是深度内容对地方的重要意义。
初代网红与“理想地方”
因HiShorts! 结缘厦门,在2023最后几天,看展览、吹海风,在这座温柔的滨海城市,我们得以拥有了一段悠然温暖的跨年时刻。
对于相对年轻的观光客而言,最初对厦门的印象可能是因为鼓浪屿。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呼应互联网传播方式的景点,这座小岛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城市的气质——大海、蓝天、暖冬以及似乎永远看不腻的日出日落。
摄影:Lin
以鼓浪屿为代表,厦门在旅游目的地中不断出圈,成为国内城市中的“初代网红”——2008年左右,厦门因其滨海风情,以及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特色,逐渐以“小清新城市”在国内闻名。
来到短视频时代,当长沙、重庆,以及“邻居”泉州在网络一度爆火的当下,厦门正逐渐安静下来:一方面,部分景观被遗忘,许多当年因游客而爆火的小店纷纷关闭;而另一方面,城市正在褪去热闹与躁动,回归着它本来的节奏。
探访中的厦门几隅。/ 摄影:Lin
流量与打卡率从来不是理解城市的唯一标准。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曾这样界定一个地点的“理想特征”,认为其中需要包括“具有可感知的事件节奏、难忘的高潮和平静的时刻,人们的行为有时同步一致,有时自由放松。”
在这个维度上,漫步当今步调放缓的厦门,我们发现,过去大面积复制的“网红现象”正在褪却,而沉淀下许多经历了时间考验的创意空间、业态和事件。和高歌猛进的姿态相比,它们更加沉稳低调,发散着不张扬但富有力量的个体声音,回应着独特的闽南地方——
一筑一事 厦门“地方清单”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鼓浪屿李家庄酒店
林秉记
二三丛
DEVOLUTION退化建筑
《啲叻DEALERS》&一只耳AnEar
厦门NOA Hotel
BASAO
-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 图源三影堂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当代摄影艺术的民间机构。2007年由摄影艺术家夫妇荣荣和映里成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目前拥有南北两个空间:一个位于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村,另一个位于中国南方城市厦门的集美区杏林湾。
随着三影堂摄影奖的设立,以及位于厦门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具有份量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三影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摄影家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摄影艺术真正被开始集中展示、严肃讨论并细致研究梳理的场域。三影堂不仅致力于凝聚和发掘中国国内优秀的摄影艺术家,也让更多年轻的摄影师被“看见”,还搭建起国内和国际摄影界的交流空间,带动这个领域的前行。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联合发起,在开展的九年间,迄今展示了近300场来自中国、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摄影展览,呈现了超过600位全球艺术家作品,以厦门为支点,广泛联结世界各个国家的摄影艺术家与作品。
目前2023(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正在开展,将持续至2024年1月21日。本届摄影展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特别推出的“群岛计划”,以“艺术并不孤单”为主题,以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为出发点,辐射和联结多元文化、艺术和生活空间,开启一场城市艺术漫步,联动25个点位呈现“群岛计划平行展”,包括位于厦门市“集美大社”和“思明百家村”两条策展路线,以及在厦门和泉州三个独立展览空间......这是集美·阿尔勒在超越地缘的艺术联结上所进行的一次全新尝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群岛计划及平行展在厦门集美大社 / 摄影:向奕霖
鼓浪屿李家庄酒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鼓浪屿李家庄酒店 / 摄影:忧忧
2023集美·阿尔勒“在地行动”特别单元正在厦门鼓浪屿展出,位于鹭潮·鼓浪屿美院。作为万国建筑汇集地,鼓浪屿保有大量中西合璧的建筑,其中的「李家庄」不容错过。
「李家庄」的庄园曾是大名鼎鼎的南洋木材大王李清泉百年前的家,建成于1920年,一共两幢红砖别墅,其中一幢经过近两年主理人林聪海的悉心修葺,焕然新生成为如今的李家庄酒店。实际上,作为酒店的李家庄自早期“家庭旅馆”的形态开始,已经走过十五载时光,它更是鼓浪屿家庭旅馆行业发展的典型缩影。
当入住李家庄酒店,我们看到从建筑修复到酒店客房、服务,无不回应着鼓浪屿乃至闽南地区独特的在地文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五年中,李家庄不断动态探索着独属于鼓浪屿的文化印记并将其引入至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开设【「岛屿漫步」计划】,联动在地的学者、文化机构等共创鼓浪屿探索路线和分享活动,形成自己具有独立性和独到的旅行生活方案。
岛屿漫步 / 图源鼓浪屿李家庄酒店
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现已正式开展,其中“南方记忆”影像微个展「消失的侨批|A Family Letter」在李家庄酒店展出。
展览时间:2024/01/10--2024/03/11;11:00-18:00
展览地址:鼓浪屿-李家庄酒店
观展方式:酒店客人可免费参观;非住店客人可在“山海艺术季”公众号购票并预约观展。
林秉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林秉记 / 摄影:忧忧
同样在鼓浪屿,林秉记则以“一块饼”回应地方。如今人们熟知的鼓浪屿馅饼,雏形大约是在19世纪末传入厦门。林秉记发源于鼓浪屿,在寻找、还原传统馅饼工艺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这片土地上,人们曾习以为常的日常风味。
在探访小岛的过程中,我们被林秉记独特的包装美学以及对食材的极致溯源所打动。创办至今近两年,他们一边坚持认真做饼,一边拜访原住民和学者,持续挖掘产出饼艺与闽南地方文化,同时还与许多扎根闽南的创意人/机构/品牌联动,以更多元的形式探索闽南百年饼艺,正如他们自己所说:以「在闽地」为命题,以酥饼入世,与友人达意。
林秉记 / 摄影:忧忧
二三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二三丛 / 摄影:忧忧
二三丛是一个茶品牌,致力于探索闽茶和中国茶在当代生活中的可持续呈现,并传播茶的精神。它落座于鼓浪屿中华路25号的四落大厝。四落大厝是鼓浪屿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闽南红砖厝建筑,亦省级保护文物,于清嘉庆1796年-1820年间由黄有山、黄勗斋、黄崑石三代族人建设,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大家族私宅。
二三丛以原叶茶为重心,搭配的茶点更多选择在地食材,并且坚持手工制作。结合与茶相关的器物、活动等,二三丛致力于重新演绎“闽地风土茶”,将在地自然与人文融入当下茶桌。 「真诚」、「从容」、「保有善意」是他们自己立世迎客的态度。
二三丛 / 摄影:忧忧
DEVOLUTION退化建筑
退化建筑近期发布的关于【“本地”的边界】的研究,聚焦于城市化的缝隙里很多的“边界”,比如宗族、民间信仰、神明辖管的界。
“DEVOLUTION退化建筑”成立于2016年,是一个事件公司,其工作分为三个层面:A.制造事件;B.制造产生事件(或事件发生)的空间,以及C.持续做现实事件的观察者。它们分别对应着:退化建筑的创作方向;退化建筑擅长的商业项目领域,以及退化建筑的观念来源和价值。他们的项目致力于破除大众对于建筑的既定理解,对于建筑师自身而言,也扩宽着传统建筑设计概念的边界。
最近,他们在厦门老城区的一个6楼屋顶,打造了全新的DVLN PaRK退化公园,作为一个城市屋顶小型生活方式街区,他们希望这里不同于新城中标准化、连锁化的购物中心,而能成为让人停留、与周遭社区建立友好连结的城市新界面。12月,这里举办了由一只耳在闽南地方发起,联手DEVOLUTION 退化建筑举办的首届赤脚艺术书展。地址:思明区祥和广场北楼6层天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首届赤脚艺术书展 / 图源一只耳
《啲叻DEALERS》
一只耳AnEar
《啲叻DEALERS》部分封面 / 图源《啲叻DEALERS》
2020年11月,独立杂志《啲叻DEALERS》在厦门诞生,其编辑团队同时还运营着一家叫做「一只耳AnEar」的复合书店。在艺术的封面设计之下,《啲叻DEALERS》有着独到的选题思路和其记录的有趣灵魂,至今采访超过200位创作者及从业者覆盖艺术/设计/音乐/时尚等领域,记录某些有着特定气质的群体画像,展示着这个编辑团队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
一只耳目前位于厦门NOA Hotel内,作为一个立体分布的艺术内容组织,包含空间、出版物、播客、影像、事件等,并在内容制造和持续观察中,广泛探讨艺术文化的公众性与时代性。她们目前还拥有一档播客节目「一只耳RadioAnEar」,以音乐/电影/文学/历史/怪力乱神/跨学科实践,讲述海内外闽南语地区的生活文化变迁。
一只耳位于厦门NOA Hotel的新空间 / 图源一只耳
厦门NOA Hotel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NOA Hotel / 摄影:忧忧
位于五一广场和松柏小区之间的NOA Hotel,没有遵循旅游城市开酒店的选址规矩,是从“旧大陆”、老小区、旧厂房里新生的“诺亚方舟”,是一个在废墟中重建的新世界。在厦门老城区,用更浪漫的方式去解释这大胆的着陆,焕活老城、发挥厦门邻里精神等成了顺其自然的连锁反应。即使是在物质贫乏的地方、废弃的场域中,有创造力的人也能将看似无用的器物创造为富有灵感和设计的物品。这也成为了NOA品牌的核心概念。
酒店内不仅有旗下的日咖夜酒餐饮品牌DECK甲板,还有「灵感胶囊」会议空间,会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和派对。同时,NOA Hotel一直坚持与心态年轻的人同频,积极地与在地“年轻”品牌联动,比如BROMPTON线下活动落地,与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展的设计互动,以及在酒店各处散落着多个新锐品牌的产品,包括handhandhand,BASAO Tea,泊喜PERTOUCH,非必要不合作,林秉记等。
厦门DECK / 图源NOA Hotel
BASAO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BASAO新店-厦门磐基店 / 图源BASAO
BASAO(佰朔),2011年在厦门成立。受18 世纪京都诗人茶僧 BAISAO 的精神启发,又以闽地吃茶话仙的日常生活为灵感,用心倾注每一杯好茶的同时,也积极创造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的正向连接。从风土到风味,BASAO希望和人们共同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每一沏让世界更美好。寻访不同国家的茶园,再创办自有工厂。如今,BASAO在香港、厦门、上海、秦皇岛阿那亚共有多家门店,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聊天聚会的地点。
2023年底,BASAO厦门新店开门迎客,以纯粹工夫之意,用一壶茶的缓慢抚慰心灵,为城市开辟一片绿洲之地,此次空间与Building Narrative三度创作,共同打造一所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双重平衡的茶事空间。
BASAO新店-厦门磐基店 / 图源BASAO
-
学者戴锦华曾提出,像看一部电影那样,看一座城市。电影是关于时空的艺术,影像是在时间空间的相对结构与相对变奏当中,形成它的诗意和美学。与电影相比,建筑拥有相对的时空结构,是一个可供人居住和穿行的存在。当穿行者进入步入一座建筑的时候,凝固的时间开始流动,空间中的时间得以发生。
从“电影”看“地方”,透过HiShorts! 扎根厦门、放眼更多厦门的地方实践,我们或许可以在这里领会出——“与此地相遇”的美好。
更多厦门的创意故事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撰稿:Lin、忧忧
编辑:Lin
校对:豆奶
摄影:详见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