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郊记忆的再次更新,如何三年“弯道超车”?

小徐 一筑一事
2024-09-07




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成都红光厂,进入21世纪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更新。世纪初,随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搬迁,厂区旧址作为工业遗址被完整保留,成都传媒集团将其打造为音乐产业基地,建筑师刘家琨负责整体更新设计。十年后,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启城市更新的文化街区,在非标商业迭代升级的关口,又再一次成为了新的引领者。


自2021年7月,东方正火团队对园区进行整体提档升级起,它就像一个多边形时尚战士,容纳着最潮流的内容、最前沿的生活方式与一个个出圈的城市事件,其2023年全年在小红书平台曝光量超2亿次,今年五一假期更是以47.9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位列成都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量前列。这三年,东方正火都做了什么?





空间 SPACES


东郊记忆

提档时间:2021年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

#识城计划 


我们曾参与东郊记忆东山Re°est组团的改造更新,那是三年前。犹记得某天下午踏勘的场景:阳光打亮了红砖墙,彼时日光正盛,挺拔的新树及草木灼烧的熟悉气味环绕,沉寂的建筑主体仿佛突然重新燃烧了起来,和着绚烂的光辉,与场地的未来想象一起展开。


在这之后,东郊记忆犹如一个不断迸发的“浓缩式”生活罐头,从东山Re°est开始,在短短三年间,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惊喜的游逛体验。


东山Re°est开启改造时的踏勘现场 / 摄影:邹邹©ZSDC


更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即使当前的更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下一个阶段仍然需要根据变化进一步改善。在近年国内如火如荼的更新浪潮下,并不乏好的案例,但具有长效、持续更新能力的项目却不多,也因此,东郊记忆在第一次更新十年后,从一个逐步式微的状态再次改变路径、探索升级,在运营时代突围,是非常难得的,它是如何做到的?





“点状”认知入口带动

“片状”有机更新


东方正火团队接手东郊记忆之前,便全面深入地调研了此处,当我们问及“盘活”项目的关键点时,他们认为是“运气”,然而这运气却让我们窥见许多,在地域、时间、各方的推动之外,“运营”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只有在建成之后运营得当,才算真正把握“旧物新生”的机遇,进而实现城市发展的新旧动能转化,让更新具有可持续性。然而长期的、复杂的、整体性的、一以贯之的更新运营方向该如何确立?


东郊记忆中遗留下来的工业烟囱和管道 / 摄影:Simon©ZSDC


三根巨大的工业烟囱,如同乡愁的守望者和发展的见证者,沉默地注视着城市的有机生长与更新,不禁让人想起那个沸反盈天的时代,煽情又真实。现在所有的一切,在沉闷浓烈的光芒下,万马齐喑。“不能让其消逝,不能让其沦为更新浪潮中的昙花一现。”对于成都传媒集团与东方正火而言,皆是如此想。


然而2011年园区周边都是断头路,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住宅,直至2017年,杉板桥片区也仍待进一步开发,园区在开园的繁华一现后,因种种原因逐渐沉寂。2019年后,园区便没有进一步招商,为后续提档升级做准备,同年,其周围交通和城市界面大幅改善,住宅及商业体也逐渐成片。


2019年,毗邻东郊记忆的万科天荟和龙湖滨江天街两大商业体相继开业,带动片区内的商业氛围。2020年底,途经东郊记忆的成都地铁8号线开通,加上片区内成华大道拓宽,交通变得更加便利 / 摄影:Simon©ZSDC


“虽区域的逐步发展、商铺只出不进后留下的大批空间为项目更新提供基础,但如何规划这个20万平方米的园区仍需仔细思索。”实际上,在进场前,东方正火便想得十分清楚:要做青年文化内容,打造青年消费新场景,再导入以“展演”为核心的时尚产业,精细化填充每一处。


原先散落在园区里的老商家,有的迁走了,有的尚还留着,但其业态较散。又因园区并非普通商业体,其大部分建筑都是一级文保建筑,动线皆是最初建设之时便规划完成,不应有较大动迁。“再加上恰逢疫情,其实那时候我们无法一时间把所有区域都打造完成,也很难违背最初设计,先全面招商来回现金流,于是,想了个更折中的方案,便是逐个打造。”


在这个进退两难的阶段,需要的是信心。而提供信心最好的方式不是一大堆承诺——而是实打实从小范围开始,用实践来展示新的价值观、审美力和品牌号召力。


基于此,东方正火根据各个场域特性将园区划分为七个组团,以几乎半年为一大节点,逐一呈现,各个组团拥有自身性格的同时亦与周边区域相连通,多元而饱满,合理不杂乱。


东郊记忆七大组团 / 图源东方正火

东郊记忆四个方向皆被打开,重点对东郊记忆路、圣灯路、建设南路、建设南支路四条街道业态升级重塑,与周边形成连接 / 图源网络


第一个组团十分重要,它关乎建立“新的价值观、审美力、品牌号召力”的第一步,高谈阔论、大刀阔斧、高举高打,在落地过程中,也许皆不如一个尖锐有力的独立IP来得有用。


但最容易出彩的组团是什么?或许是大家并未见过,没有开放过的地方。于是园区东南角,一个十年来从未对外开放过的秘密花园,以东山Re°est的新名片率先进入公众视野。作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集合地和艺术商业复合体,它给东郊记忆带来了一种新的场所秩序、生活方式场景与目的地IP,也更新了不少人对东郊记忆的旧有认知。


园区东南角的东山Re°est改造前,2021年(上)、改造后(下) / 摄影:Simon©ZSDC、邹邹©ZSDC


当第一个独立IP的影响力被成功建立,它会带来持续的“溢出效应”——有许多品牌原想加入东山Re°est,但在园区内发现了更合适的空间。这就带来了对整个片状更新的有效赋能。


东山Re°est打开后,其余组团也陆陆续续丰满起来。第二个更新完成的组团,更加“小”的7号创意集盒则具备截然不同的气质,它犹如一个培养皿或者说苔藓,拥有一个个故事和创造的微缩宇宙。“最初设计这个组团时,有许多大的企业想整租一栋楼,但我们认为它真正需要的是更多不同的、散落的、自发的、独特的人,他们可以在这个有机体里源源不断地生长,并相互融合。”


于是,他们将7号楼划分为一个个几十平的“小盒子”,并辅以两个户外生态空间,顺应不同需求的多面组合。艺术书店、创意舞蹈工作室、独立设计师工作室、创意画室、摄影工作室等,东方正火鼓励入驻的创意者们大胆发挥装饰各自的“盒子”,门亦可设计。


楼下的两个户外空间,则提供了社交休憩的好地带,7号楼的邻居们时常聚集于此,或共同策展、经营市集,或共享晚餐,交流见闻。


7号楼改造前,2021年(上); 7号创意集盒(下)/ 图源东方正火


东西皆有组团呈现后,东方正火开始着力打造中段,聚焦中央大道与成都舞台,而成都舞台,也是公众最为熟知的一个区域,由2800㎡户外广场、225㎡室外舞台,以及多栋围合式建筑构成。“我们对空间、舞台、硬件等做了全面升级改造,将其打造为新时尚秀场,可容纳1000到3000人的活动,对于诸多品牌来说,或许刚刚好。”


并非为了招揽更多的人流,恰是将其体量控制在一个适宜的尺度,便使这个“城市公共舞台”能够以不远不近的距离、不挤不空的感受与人相连接。


成都舞台一侧 / 摄影:邹邹©ZSDC

成都舞台举行活动现场 / 图源东方正火


成都舞台北端的北街前身便是餐饮区域,但此前一家店占地就是几百平,无法“可游逛”。东方正火将其横向划为了三十余个各有况味的小铺子,有属于小吃美食、老字号川菜的,也有属于异域料理的,并将其向上立体化,通过二层廊架的搭建形成户外露台。


北街改造前,2021年(上)、改造后(下)/ 图源东方正火、邹邹©ZSDC


“市集则被我们放到了一个大家难以去到的角落,即南端工业横街处,虽有烟囱管道等极具时代印记之遗迹,却时常空着。”在对赛博朋克区的处理上,灯光等硬件改造是第一步,打卡也并非最终目的,使大家能进入其中,穿梭探索,找寻奇妙之处,才是东方正火团队所想做的。“因此,我们充分地利用了每个空间。”


赛博朋克区空间建筑主体变化不大,但改造了灯光、引入了市集 / 图源邹邹©ZSDC、东方正火


展演艺术区及新文创艺术区则被定位于大空间、大场景的整体“展演”空间,东区超级音乐现场、演艺中心、繁星戏剧村、浪美术馆·成都(原名: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等便位于此处。


展演艺术区内 / 摄影:邹邹©ZSDC


一个个组团的渐次开放,便真犹如开盲盒一般,时不时就给大家一个惊喜,也让我们拥有一个个发现新角落的时刻,这次拼图由七个独立IP组成,在三年间逐步显现,最终拼凑出了东郊记忆的完整生活图景。


七个IP的塑造,真正的天花板其实在于运营团队。而“点状”的另一个价值在于——用最小运营模型实现了对大项目的人才输送与逐步迭代换新。其塑造与招商过程带来了团队“眼界、实操力与向心力”的全维提升,这是东郊记忆整体复兴中一个“隐藏的必要因素”。






品牌生态需找对“关键人”


运营的背后是什么?其实东方正火团队构成并不复杂,他们不单是内容生产者,深知需要构建品牌与内容生态,才能保证长效运营。“内容时代,创作者是核心,谁能服务好内容创作者,谁就掌握主动权,得到流量和影响力,对城市,对商业产业而言皆是如此。”


然而在“创作者群体”迅速生长的同时,各类创作者友好的项目屡见不鲜,但究竟何种环境能真正对创作者友好,为他们创造一个更有想象力的场域?


另一方面,对于场所而言,兴趣圈层整合、品牌链接大家都在尝试,但找到合适的路径与找对“关键人”或许才是破局点。


东郊记忆园区内 / 摄影:邹邹©ZSDC


东方正火一直在做着不同的尝试,去培育这个“文化创造与生长的土壤”,并找寻与园区定位相契合的品牌、创作者们。“从一开始,我们便基于已明确的‘青年’‘时尚’‘国潮’‘展演’方向,开始寻觅并筛选适宜的品牌入驻,他们区别于常规商业,皆有自身特质,也与我们理念相契合。”


初期,他们依靠中台能量进行首批高能量共建者的散点定向链接,并需时时思考“青年文化找谁?”“国潮找谁?”“展演找谁?”“哪些品牌复古做的好?潮流做的好?”等问题。


这样的结果,便是一个个文化群类“品牌/社群生态圈”与大大小小组合“事件场”的出现,并因此获得更强的人流吸附力与“持久作战能力”。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浪美术馆·成都(原名: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成都街头潮牌1807、全景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蜀宴赋、林俊杰主理咖啡miracle、STD.M、SOARIN复古生态馆、Brandy Melville(BM)、ARISEISM、DON'FALL、2C2D潮服装DIY、少女品牌1JINN STUDIO、小众潮牌着而樂趣、GeminiBoutique、跳海酒馆、梦田音乐等各个富有生长力和创造力的品牌、主理人们接连入驻,一同交织各自的圈层、经验与理念为网络,其能量又扩散至更广处,吸引来更多相关受众与共建人,社群体量加速扩增。


园区内品牌各具特色 / 摄影:邹邹©ZSDC


值得一提的是东郊记忆“一店一策”的方针,在一众文保建筑之上,其要求也变得尤为具体,“一级文保建筑的要求在于哪怕再好的业态、再有影响力的品牌进来,第一点都是尊重文物。曾经辉煌朝气的工厂,不应在多年后不可观。我们首要会告诉商家,不要动里面任何一片砖,不要改它的颜色、它的风格。屋子上方小帽子一般的窗户存在,当阳光洒进来,不会觉得很美么?”


于是,区别于其他潮牌店极具视觉冲击、十分出彩的外立面,这里许多店铺更为内敛,大家都会开启诸如“如何利用这个建筑、这些红砖”“如何将东郊记忆符号与自身品牌符号相结合”的思考,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并非是一群人在这里卖东西,而是一群人在做文化,有的店招牌都是商家自己手画的。


品牌在东郊的场域下有了不同的表达 / 图源邹邹©ZSDC、东方正火


招进来是第一步,持续的共创与搭桥才能形成可自循环的生态,东郊记忆不断为青年主理人、创作者们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像是留给他们的“showroom”,相比卖点儿什么出去,更有价值的是打开想法、认识更多人、搭建更多合作渠道。


包括对与之相关的商务、活动、消费、体验等环节的资源整合,青年主理人社群的搭建,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品牌提供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政策及法律、财会、金融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为其线下落地提供空间支持等。


园区内品牌充满青年活力 / 摄影:邹邹©ZSDC


“关于品牌推广,举个例子,我们开设了一个名为‘青年「火」伴’的栏目,锚定园区内的青年主理人,通过采访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并整合发布至各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以期有更多的人关注到他们。”目前,该栏目已经做了十期。


另外,因园区有诸多潮牌主理人,其个人或圈子内说唱歌手较多,俨然形成了一个专属于此的“高嘻哈含量”社群,东方正火利用先天场馆优势,与园区内众多潮牌主理人合作举办嘻哈大会,粉丝可限量免费观看。迄今共举办了三届,每每开演当日,场馆门口的粉丝都排起长队。


诸如此类的扶持、共创、推广方式还有许多,虽形式不同,但东方正火团队都赋予了创作者们足够的尊重和能量,不断他们找寻自己的天赋秉性。此次,我们借机探访了入驻园区许久的SOARIN、1807与圆周率室内乐团,以另一种视角,去剖析场域的力量——



*以下为品牌采访内内容

SOARIN

“‘烧掉海盗船’是为了留下来”


店铺地址:东山Re˚est 37号楼

开业时间:2022年7月



SOARIN以“未来复古主义”重塑生活。它不仅是一个服装店,也不仅是一间咖啡馆,更像是一个复古文化的交流平台、小众同好的社交空间。作为最早加入园区更新的品牌,他们就像在海上漂流了许久的船员,寻找着理想中的乌托邦,到了东山,他们“烧掉海盗船”,愿意在这个安身之处永远待下来:其门口烧焦的黑船便是在讲述这个故事。这也是他们对园区的感受。


“这个店是我们真正意义上落实复古生态馆的旗舰店。此处的历史、氛围、建筑状态,都十分契合我们,包括来往于此的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也很高。适宜的室内空间与外摆区域,能够装进许多场景活动,它是立体的,且能与区域内其他内容相衔接。”


SOARIN店内 / 摄影:邹邹©ZSDC


“我们与东方正火团队理念相当契合,包括十分认可他们对整个业态的把控与形象输出,并非为了填满园区而招商,而是严格把关,这也使得此处客群相当精准。”园区内频繁的活动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与外界相连接的机会,店铺此前开办过复古体验市集,参与者们共同交流复古物品的制作方式并可参与制作体验。另有摇摆舞、爵士乐等活动。


SOARIN店内 / 摄影:邹邹©ZSDC


“社交感的营造,需暂时撇开‘以消费为目的’的想法,不是为了让客人复购,而是真正想带着客人玩起来,这两年举办的诸多活动,也都可零基础参与,使得参与者无心理负担。”


SOARIN店内 / 摄影:邹邹©ZSDC





“与青年的共鸣需品牌与场地共同构建”


店铺地址:东山Re˚est 32号楼1楼

开业时间:2023年



1807的创始人Chris,受21世纪初中国第一波hip hop风潮的影响,成为说唱艺术和球鞋文化的忠实爱好者,并于2015年在一栋居民楼里,创立了主打街头风的1807。2023年,他们将全新总部空间1807 CORP落户在东郊记忆,在旧厂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既尊重原有工业风格,又结合了品牌审美。


“东郊记忆的独特历史和文化氛围激发了我们对消费者心理的更深入理解,特别是在商业和消费者体验方面。其作为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建筑和空间感非常强,我们也在此基础上通过两层楼的工业复古风设计,与引入自己的咖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社交化的购物体验、愿意驻足的时尚空间,以及更丰富的情绪价值。”



1807店内 / 摄影:邹邹©ZSDC


对于Chris来说,当下的青年,特别是成都青年,极具对潮流文化和个性表达的强烈追求。东郊记忆营造出的“复古潮流”“文化交融”“青年创意”氛围之下,1807也能通过对潮流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持续创新,与年轻人形成了深厚的共鸣。


“最初,我们与东方正火团队在店面设计上共同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及与本地文化结合方式。后又在各种活动上紧密共创,如品牌音乐节、球鞋分享会等,通过深度内容增强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与联系,这些活动都深刻展示了品牌与场地文化的完美融合,一起打造当下的青年潮流氛围。”


1807店内 / 摄影:邹邹©ZSDC


Chris认为社交感的核心在于建立真实、有意义的连接。对于店家和业主,关键在于提供一个能够激发创意和互动的平台;对于游客,则是提供独特的体验和记忆。活动创造了充满活力和互动的环境,社媒和线上平台则扩大了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关注者,线下的体验和线上的推广缺一不可。


谈及园区内的生活,Chris说道:“我经常去其他潮流品牌店铺与艺术展览空间,时不时也会与朋友们在特色餐饮店里聚餐,在我看来,他们各具属性特色,为我提供了灵感,彼此交流之间,拓展思路与合作路径。”


1807店内 / 摄影:邹邹©ZSDC




圆周率

“走出音乐厅,因为‘包融’”


工作室地址:东郊记忆7号创意集盒

成立时间:2021年10月



圆周率室内乐团是西南地区首支以演奏巴洛克时期音乐为主的室内乐团,团内成员曾先后获得多个国内外比赛大奖,多次在国内举办音乐会。而入驻于东郊记忆,也并非偶然,“东郊记忆的资源聚集优势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此之前便吸引着我们,入驻后,其跨界音乐产业众创空间也给予了我们相当大的支持。”


对于他们而言,此处是包融的:国籍的包融、文化思想的包融、年龄的包融。也因此,他们可以在园区各个室内和户外的空间进行演出,如超级音乐现场、成都墙下,让古典音乐、巴洛克音乐走出音乐厅,以更亲民的方式传递文化和思想。


圆周率室内乐团演出现场 / 图源圆周率室内乐团


实际上巴洛克音乐在国内属于较为小众的圈层,圆周率室内乐团和东方正火团队也一并努力着,想使其破圈。于是,他们在游客中心设置乐器展示区,摆放了一台德国的Neupert 双排键羽管键琴,并循环播放乐团录制的巴赫羽管键琴协奏曲。


园区与圆周率室内乐团也不断共创,推出演出活动,如五一期间,游客中心开展了乐团排练开放日活动,当天到现场的观众有年轻的年老的、外籍的、音乐专业和非专业的,大家都可以一起融入到了巴洛克音乐的交流中来。


圆周率室内乐团在园区内进行的各类活动 / 图源圆周率室内乐团


“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朋友们聚集在一处,巴洛克音乐也会被更多人所听到。近期我们在录制新专辑——巴赫单键盘协奏曲全套,期望之后在园区内演出。”


圆周率室内乐团演出现场 / 图源圆周率室内乐团







会“造亮点”,才能事半功倍


容器有了,内容有了,用户体验自然是不差的,但其沸腾的人气和自来水流量如何产生?“造亮点”或许是东郊记忆深刻抓住的一点。“最难的一开始是改变市民对东郊记忆的刻板印象,其实招商的时候我们便怀着对城市的使命感,一开始的定位及态度从未变形,攫取亮点自然也会从城市角度出发,未曾想,一些事件也慢慢‘爆了’。”


他们挖掘出一个个原先都未受重视的东西,将缺点转化为特点,也精心设计一个个舞台,汇集各种活动并带来新鲜空气,将空间与城市公众、城市历史、城市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此时东郊记忆搭建的装置 / 摄影:邹邹©ZSDC


“引入及留住的人群并强化东郊记忆新的形象标签是我们首先考虑的,其次才是盈利模式。”于是,一条中心街道、二十多条相互连通的小道、诸多室内室外空间,与外部道路相互渗透,共同错落而成这个城市窗口。


在这之中,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一点,那些大量的向全民开放的非盈利的活动,与由此派生出的商家、游客共创的形式,拉近了艺术、创意与人群的距离,成为鼓励参与的手段和多元人群聚集交流的媒介,“公共性”“城市性”随之产生。是的,媒介,城市居民在其中互相看到差异、理解差异,并学会与差异共存。


“我们的推广及活动并未根据常规节点去做,而是更具整体性,根据近期的事件或大家关注的话题去做。”如近期陆续开展过的“燃东”“赶潮”等长周期主题活动,又根据时下关注趋势引入新年音乐戏剧市集、NEED! FLEA成都站、“爱的语言”艺术市集、汪峰”灿烂的你“演唱会、Hiiko 世界节奏音乐汇、奇点艺术节、红点设计概念大奖获奖作品展等活动,此前整个2023年,东郊记忆共举办展演活动数超过1600场次,媒体曝光量超过70亿次。


Hiiko 世界节奏音乐汇 / 图源东方正火

“爱的语言”艺术市集 / 图源东方正火

汪峰”灿烂的你“演唱会 / 图源东方正火


与此同时,IP的引入也相当重要。作为韩国数字设计公司帝视特在中国内地打造的首家集科技、艺术、展览为一体的沉浸式艺术馆浪美术馆·成都(原名: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在5000平方米的大空间里绝佳呈现世界顶尖的数字媒体艺术体验,自开业起已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


位于园区东大门,一年前开业的蜀宴赋,一经亮相便迅速出圈,火爆社媒。时至今日,仍日日订满、人流如织,现已宴饮超60000名食客,其中近半数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内 / 图源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

蜀宴赋宴饮体验 / 摄影:邹邹©ZSDC


“三体沉浸式艺术展”真实还原了《三体》13个场景,“科幻世界·无限”带我们穿越的一个个虫洞,“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关于探索发现、大地之美、奥妙生命、勇闯未知、全新视界、环保之声以及巍巍华夏几个主题经典影像的展出......每隔一两周,就有去东郊记忆的新理由。


“科幻世界·无限”现场 / 图源东方正火

“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现场 / 摄影:小徐


成都舞台一旁巨幅的“成都墙”自上线起,前来打卡的人便络绎不绝,外地游客尤为喜欢在此拍照并发在社媒平台。东方正火团队告诉我们,去年6月以来,园区外地游客占比已超50%,而从年龄划分来看,45岁以下客群占比超60%,由此也产生了打卡及体验当地特色的需求,为此园区还增设了一些川菜店铺。


“成都墙”,照片拍摄于某工作日雨后,打卡拍照的人依旧非常多 / 摄影:邹邹©ZSDC


对于园区而言,其建筑与空间氛围本身便非常出圈,东方正火利用这一点,联合小红书与园区品牌商家,开启了“潮人街拍企划”,以此吸引更多青年,并形成城市除太古里、望平街以外的全新“街拍点”。


潮人街拍企划中筹集到的作品 / 图源东方正火


“为什么我们没有请做商业的老手或专家?因为在预设中,那些公式无法套用在东郊记忆上,所以这条路得我们自己走。”东方正火认为东郊记忆并非“非标商业”,标准是什么?标准仅是行业指定的么?事实上,在东郊记忆的运营上,他们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了下来,即“态度,发生在故事之前,并未随任何事改变”。


东郊记忆的成功或许有他们所说“运气”中的天时地利,毕竟,中国只有一个东郊记忆,城市文化带的积淀是别的地方没办法代替的。但“人和”也相当重要,这不止关乎于政府的重视、各方的帮助,亦需要运营方深刻挖掘城市、项目本身的东西,并在此核心上去运营。


东郊记忆园区内 / 摄影:邹邹©ZSDC


良性的更新注定是场“持久战”,长线作战的能力对专业入局者有系统的高要求。“让城市留下记忆”和“让更新创造价值”都同样重要,这关乎对人群细分圈层需求的差异化满足、对在地文化的提炼和价值提升、对生活方式的引领、对区域经济结构的重塑......不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而是需要营造共同探寻的场景和系统,也需要沉下心。


东郊记忆提档升级的三年间,园区里上个世纪的砖墙、烟囱、塔楼、车床、管道、邮筒……似乎旧了一些,但又更加新了。一筑一事





编者后记



这是去年的一个夏日,我在东郊记忆随手拍下的,彼时白云与蓝天照射在玻璃上,熠熠光辉恰如那个沸反盈天的时代。


对于东郊的记忆,中学便有,那时候常常在周末乘坐一小时的公交从城西穿至城东,盛放着草木花朵,路旁是绵延的绿荫,阳光透过叶子还稀疏的梧桐辣辣地直射下来,照在“东区音乐公园”几个字上特别晃眼。


那时也多活跃在中央大道一块儿,其余地方开放的不多。火车车厢外的园区南边,被围栏围住,内外并不联动,北边则有零星店铺,工作室较多。那时候我对于园区的记忆,仅至于此,因区域也并无其他商业或住宅,它只是一个单点。


后来城市新建的地铁通过于此,更加高端的现代化设施,更加平和的氛围,取代记忆中的厂区。大量小众爱好、活动、集会如同黑夜中的星火一般,在温润如雨的地下燃烧蔓延。仿佛在对那些特立独行、离群索居的人说:这是一个新的“容器”,供其生根发芽。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东郊记忆


东山Re°est用这场派对告诉成都人:东郊的记忆刷新了!



东郊记忆“上新”7号创意集盒,探密办公空间的X种解法






编辑

小徐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小徐

校对

桃桃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图片均已标注来源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