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帮科学家治沙,我们把“U盘”插进了沙漠

腾讯云 2022-06-11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沙漠长这样:



其实它还能变成这样:



这样:



在中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边缘,近6000亩沙漠正在变成“农田”。西红柿、萝卜、西瓜、花生……有100多种植物在这里生长结果:


灌溉用水量低于当地大多数农作物的节水灌溉定额,产量远高于普通田地


据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教授介绍,把沙漠变成农田是团队历经十多年的科研成果。


第一步,在沙子中增加植物纤维黏合剂,让沙子像土壤一样可以保水、保肥,具备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沙”“土”保水能力对比:下方为沙漠沙子,上方为添加特殊植物纤维粘合剂后的沙子


第二步,种上合适的植物,形成生态系统正循环。为此,重庆交大的老师们采用环境采集系统、田间植物表型采集系统、高光谱采集系统、全时视频监控系统等采集大量数据,分析品种适应性、环境变化、栽培管理。


正在采集数据的气象传感器

不过,数据采集量上来了,分析、计算却是一个大问题。比如800MB的田间数据,用个人顶配电脑来处理深度学习框架三天都算不完。


按这速度,作物割了三茬数据才跑完一轮,显然不够“科学”。


有没有办法算得更快更准?


2019年10月,重庆交通大学与腾讯达成合作。利用腾讯云边缘计算、大数据、AI、IoT等技术解决科研算力瓶颈,让沙漠变农田加速落地。


主要靠这个其貌不扬的“柜子”——腾讯IDC平台部自研腾讯云边缘数据中心Nano T-block


Nano T-block,比它二哥Mini T-block更小!


由物联网传感器、边缘网关以及一体柜组成,数据采集、处理、分析都能搞定,还能和腾讯云云计算数据中心云边协同训练AI算法模型。


Nano T-block正在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Nano T-block已经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试验基地中部署完成,“原来4个月科研计算量,现在最快1个小时就能完成。



连接数千传感器,训练“沙漠农田”AI算法!


内置腾讯云物联网开发平台IoT Explorer构建的智能解决方案,利用在乌兰布和沙漠部署的数千个土壤、水质、流量计、气象站等物联网设备,可实时监控沙漠土壤温湿度、盐分等等周边的环境数据,根据沙漠土壤改造需求精准控制灌溉水量。


正在采集植物表征数据的传感器


采集上来的数据,可以被Nano T-block快速处理、分析,帮科研人员全方位了解土壤及周边的环境状况。


流量计传感器


还能通过腾讯云的远程数据中心,训练建立成相应的AI数据处理模型,为沙漠作物种植和长期生态环境监测、改造提供数据支撑。



像U盘随插随用,撑得住沙漠极端天气!


将IT机柜、配电设备、冷却设备等功能设备,包含网络、布线、消控等集成于38寸大小的空间内,搭建简单像U盘一样随插随用。


是国内首个带自然冷却的单柜数据中心,零下45度到55度的恶劣极端天气都能正常运行,还设计了防风沙组件,整个边缘数据中心系统可靠性提高50%,制冷系统能耗降低69%



无人化运维,数据远程快速获取!


内置边缘网关,可以查看Nano T-block内部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柜体周边环境参数。即使远在重庆,科研人员几秒内也能获取现场的设备、监控数据。


还自带智能运维能力,根据设备和周边的环境状态,自行调整空调、电源设备数等运行参数



算力支持只是第一步!未来腾讯云还将利用自身技术能力,帮助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科研团队,进行沙漠生态农业科技平台搭建等更多有益探索!



🔚


没看过瘾?这里还有

90%,算力担当!


Q3:继续向前前前前前!


也可以通过视频号了解最新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