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盛赞,100万+关注,哈工程为“一带一路”定制人才
敲击音叉、鼓、编钟,感受声音的传递;一边通过麦克风收声,一边观测音频在电脑屏幕上的波动……
本周,20位巴基斯坦高校师生走进哈工程“水声工程”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他们此行是为了参加在哈工程举行的中国巴基斯坦海洋信息研讨会和研修班。
哈工程为“一带一路”订制人才的行动受到新华社关注,目前阅读量已达100万+。
一带一路
定制人才|哈工程在行动
11月3日至8日
中巴学者共赴哈工程海洋信息之约
17场精彩报告
近20家中巴高校和科研机构、公司
百余名专家学者聚首哈工程
充分交流展示近年来
中巴两国海洋信息领域人才培养、
技术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果
2019中巴海洋信息研讨会和研修班
圆满举行
💦 参会阵容
会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承办。
会议汇聚了来自巴基斯坦的科学技术进步基金会-国家工程和科学委员会、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阿巴辛大学、巴基斯坦巴沙瓦工程技术大学、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巴基斯坦信息技术大学、 俾路支省信息技术、工程和管理科学大学、拉合尔管理科学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哈尔滨电子传感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近20家中巴高校和科研机构、公司的专家学者及在校学生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和研修班。
哈工程副校长韩端峰表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哈工程正依托海洋信息等学科群的优势和领军地位,积极开设国际研修班,将巴方高校教师、学生‘请进来’,让哈工程的海洋信息技术‘走出去’,服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为‘一带一路 ’定制人才,大力推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跨界创新和融合发展。”
开幕式由研讨会联合主席、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乔钢主持。
巴方联合主席沙菲克致词道,巴基斯坦非常重视国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但在海洋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因此更加注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他表示,巴方的参会人员是肩负着国家使命来到哈工程的,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聆听中国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进而充实巴方科技力量,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促进巴中友情。
💦 联合签约
哈工程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举行了中巴海洋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研讨会联合主席、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乔钢教授与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校长代表共同签署。
💦 学术报告
大会共分享了涵盖海洋信息通信研究方向和热点的17篇特邀报告,各专家、学生在水下无人机器人、水声通信方法、水下定位及海底资源勘探、信号调制技术声信道建模和船体降噪设计、水下声战等问题上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乔钢教授作了题为《水声通信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技术》的特邀报告,介绍了近年来,水声通信技术在需求驱动下发展迅速。特别是在通信范围、通信速率和可靠性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MTC-NESCOM国家工程和科学委员会沙菲克博士作了题为《开发沿海地区能源和水资源对促进巴基斯坦海事部门的重要性》的特邀报告,讨论沿海地区的能源部分。海上能源开发,包括潮汐,波浪,OTEC和风能。
王勇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杂运动目标的ISAR成像》
董阳泽 研究员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
《水下声战简介》
姜龙玉 博士
东南大学
《浅水波导中有效的射线路径分离》
万磊 博士
厦门大学
《水声CP-OFDM系统的有效多普勒尺度估计方法》
贾米勒 博士
吴拉姆伊沙克汗工程和技术学院
《QRPA形式下恒星环境中电子俘获截面的研究》
朱奈德 博士
国立科技大学
《水面和水下海洋航行器的建模和控制》
阿西姆 博士
MTC-NESCOM国家工程和科学委员会
《西北阿拉伯海航道统计分布》
扎希德 博士
阿巴辛大学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合室内WLAN-WSN定位方案》
舍希德 教授
MTC-NESCOM国家工程和科学委员会
《针对总阻力的船体形状优化》
💦 特色课程
本次会议共讲授了4门水声学特色专业课程:黄益旺教授的《水声学原理》,桑永杰博士的《水声换能器》,张超、肖妍博士的《声学测量》和万磊博士的《水声通信》。
万磊
黄益旺
张超 肖妍
桑永杰
💦 参观体验
巴基斯坦的专家和学生还参观了水声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声学测量实验室,体验了李磊博士的《声学现象实验》课程演示。乔钢教授表示,希望通过讲授、研讨和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参会巴基斯坦学生对水下信息技术的兴趣。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哈工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为将“一带一路”拓展到海洋信息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开启了中巴海洋信息技术领域合作的新篇章,它将支持中巴两国学者在海洋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短期互访、教育培训、科研项目、联合海试等多项深度合作,为两国的前沿技术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中巴之间实现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多元化的互利共赢。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排版、摄影 | 孟宇 金声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部分信息来源 | 新华社客户端
为助力“一带一路”的哈工程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