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故事 | 从被拒到成为校学生会副主席、支教保研,她在选择中成长
编者按:当同学们怀揣梦想、带着朝气来到我们这所“军工圣殿”“精英摇篮”,你是否已经适应全新的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生活?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学习窍门和方法?
贴心的小程为你上新了新栏目——“小程故事”,邀请优秀“小程”撰写自己的学习研究成长经验故事,并精心录制成音频,希望可以让大家“取取经”“探探路”“开开窍”。
人物简介 /Profile/
周君琪,女,中共党员。2010年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本科期间获“第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省赛区一等奖等省级奖励2项;获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毕业生”等校级奖励11项。
2014年6月本科毕业,参加国家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赴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支教一年。
2015年返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2016年9月-2017年8月,参加学校对外交换项目,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交换学习一年。
2018年硕士毕业至今,工作于航空工业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负责机载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的设计及研制工作。
1
“撬开”学生会的第一课:
机会是自己争取的
故事就从我敲响学生会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事实上,学生会这扇门我是“撬开”的。
当时,初进学校的我听了校学生会的招新宣讲会,加入学生会的外联部便成了我入学的第一个愿望。
通过笔试、面试两轮考验,我对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然后就满怀期待地等候通知了。
第二天下午,我对面的寝室就有人收到了外联部的录取短信,看着毫无反应的手机,我的心瞬间凉了一半。我在手机旁边等了一个多小时,在完全排除了手机故障和信号迟延的情况下,我知道,我被淘汰了。
接下来从下午到晚上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进行着强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我决定为自己再争取一次机会,也是这一次,改变了我之后大学四年的轨迹。
那天晚上,我去对面寝室要来了发通知的那个手机号,然后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说:“你好,我是昨天去面试咱们外联部的同学,我叫周君琪,我今天没有收到咱们的录取通知,我知道自己是没有选上,不过我想知道你觉得我还差在哪里、有哪些不足,如果能告诉我,我相信对我以后去改正这些问题会有很大帮助,虽然不能加入这么优秀的组织,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变得更好,十分感谢。”
过了一会儿我收到了对方的回复,他说:“我知道你,你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我们也非常希望你能加入进来,但是外联的工作很辛苦,老师建议我们多招男生,我们找老师争取过,但是失败了,真的很抱歉。”
这些话鼓励了我,我对他提出:“如果有人中途吃不了苦退出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
我觉得有时候机遇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当你准备好了,它自然就来了,第二天就真的有人退出了,我就成了当初报名的那一百多分母中唯一一个被淘汰了还表现积极,失败了还依然怀揣希望,去争取机会的人。
就这样,我“撬开”了学生会的大门。做学生干部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你先放弃了,就什么可能都没有了。
如果没有这次争取,我就不会进入学生会,也不会有后来的机遇和改变,就像电影《蝴蝶效应》一样,我整个大学的轨迹甚至人生的轨迹都会不同,所以我很感谢这次经历,它不光是成全了我初进学校的一个梦想,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勇气,让我之后面对再渺茫的机会,都能敢于去争取。
2
做好简单的事 成就不简单的人
大三的时候,我顺利当选了校学生会副主席一职,分管办公室、文艺部和外联部三个部门。
有一天,有个文艺部的副部长和我说:他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没有意义,每天重复做一些不用动脑的小事儿、杂事儿,感觉时间浪费了很多却收获很小。
我相信这确实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干部共同的困惑,因为我也是从那个阶段成长过来的。我也曾在零下30度的天气里,从十三公寓一路贴海报到图书馆,手都冻得没有知觉了;也有努力策划一些活动却不被采纳甚至被一票否决过……
那时候我也在想,做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答案是肯定的。
当我意识到这些看似无聊的小事儿即便我对它抱着怀疑的态度,但还是不得不去做的时候,我开始从自己的心态上寻求改变,力求把简单的小事儿做好,并主动寻求成长。
从那以后,我每次为各种活动“打杂”的时候,都不在抱着一个“力工”的心态,而把它当成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就拿办晚会来说,我看着每一台晚会是怎么组织策划的,灯光要什么时候打,音乐要什么时候加,我自己去量了舞台有多大,站在哪个位置最不偏台,条幅要做多少米等等。
我掌握了舞台所有硬件的特点,然后,我坐到台下,去认真的观看每一个节目,不光看学生会办的、院系的、素质教育基地的、社团的,只要我去看,我都会认真的记录,哪一类节目观众最喜欢,怎么排节目的顺序最合理,需要那些优秀的演员和实用的道具时要如何联系,这些都是我在大二,作为一个副部长时积累下来的。
事实也证明,这些积累在我大三真正去组织活动的时候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把简单的事儿做好才能成就不“简单”的人,才能够在一点一滴刻意的积累中提高自己,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
3
眼界决定世界
我们常说“眼界决定世界”。直到2012年底,我受学校推荐,参加了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六期的理论学习,才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这句话含义。
“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建,简单的说也就是一个全国性质的“军工英才”班。班里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985” “211”重点院校的优秀学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生骨干队伍。
在这些优秀的人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十分开阔的眼界和十分丰厚的知识储备。这里有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的“才子佳人”,也有对时政有着独特观点的“政坛达人”,还有着掌握六国语言的“超能理科生”。
他们不管对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历史都能娓娓道来,也正是因为了解的范围广、接触的环境宽、视野比较开阔,他们的想法也更加灵活,更加先进。
回来后,我开始强制自己进行大量的阅读,尤其是补充自己之前涉猎空白的部分。
周君琪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交换学习
同时,我争取更多的机会出去交流,去接触更多更新的思想,我发现南方高校的同学大都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外面做一些相关领域的实习,并注重社会实践和自我兴趣爱好的培养,相比来讲,北方学校同学的这种意识就显得要薄弱一些。
在不断积累中,我认识到只有在跳出井底后,才能看到真正的蓝天。
4
我对自己负责
最后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我决定自己毕业后的走向。在决定去向的时候我面前有三个选择。
一个是直接工作,当时我能够选择的最好的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做文职,月薪六千,可以落北京户口;第二个选择,是出国继续读研深造;最后一个选择,就是响应国家的西部计划,去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青河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完成后回到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一番很慎重的考虑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去遥远的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
很多人也许不理解,但这绝不是我一时冲动做出的选择,而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我相信支教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它能够给我一个机会去看看不同的人生、去看看一个可能和我们不同的世界、去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
周君琪赴新疆支教
在确定支教之后,我给自己写下了一段话:“路本身没有对错,关键看怎么走,选择也无谓艰难,只要心有所向。新疆一定不是我这辈子最明智的选择,但一定是最勇敢的一个。”
选择本身可能并不重要,关键是看选择之后能够走多远,所以一定要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才能在选择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我知道摔倒了之后要总结原因;我从来没逼自己一次就成功,但我坚持“可以不成功,却不能不成长”;我从来没有忽略周围人的忠告,但是我知道,只有我才能对自己负责!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统筹 | 于欣欣
来源 |《与成长对话 为青春导航》 小程故事工作室
音频剪辑 | 方旖旎
朗读 | 董昕瑶
排版 | 冯心茹 李千卉
编辑 | 李颖超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