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国脊梁 李四光——石油之父,地质之光

教之音 2022-06-07


中国教育在线(zgjyzx)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网、成长园、网络

▍图文如侵权,联系即删,转载须标明出处

▍陈老师微信:zgjyzx3388  商务合作QQ1927876294 

读者欢迎随意转发分享,文末大量学习资源可下载

▍ 菜单栏有“团购好书”,今日推荐: 暑假好书团购合集;《思维导图阅读》+《思维导图作文》原价93元抢购价59元;限量发售!! 点击:团购合集来啦!!


好文章,好资源

对话框回复“干货”试试!滑到文末领取学习资源!

2020新整理的一些专辑,请回复关键字!

回复“开学必读”、“家长必读”、“育儿百科”试试!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大国脊梁人物李四光,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近期,我们将会陆续介绍一些科学家事迹给我们的孩子们阅读,让孩子一起了解那些为祖国腾飞付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这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树立自己的理想,我们将这一系列归于合集“国之栋梁”,大家回复关键字“国之栋梁”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合集。


上一期的文章:

大国脊梁 | 缅怀”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原来他是这样的人


可点击:【国之栋梁第一辑】为祖国做出卓越贡献科学家介绍合集!

可点击:【国之栋梁第二辑】为祖国做出卓越贡献科学家介绍合集!



 



人物简介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
1931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历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69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一生写下数百万言140余篇(部)科学论著。创立地质力学,创造性地将地质学和力学结合在一起,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指导煤田预测,寻找多金属矿、稀有稀土金属矿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提出的关于古生物化石的分类标准与鉴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

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不仅圆满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

黄冈,古称黄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余脉南端,自古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历代州府所在地。19世纪中叶,以广西为发端的太平天国曾六进黄冈,为这里留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而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后,更是为这里带来了新学的气息。

1889年10月26日,在新潮思想影响下的黄冈,一个名为李仲揆的生命呱呱坠地,就此展开了一段科学报国的人生传奇。

生命中最初的13年,李仲揆都在农村中度过。5岁时,他开始进私塾读书。每天午后放学回家,就和长兄一起帮助家里劳动。晚上,又和哥哥一起在油灯下背书、习字。家境艰难,让仲揆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生活之不易。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四处调皮的时候,小仲揆已经懂得了将两段油灯芯分开来用以延长读书时间的做法。

1902年,听闻省城武昌开办的官费高等小学堂正在招生,年仅14岁的小仲揆便请求父亲为他筹借路费,只身前往省城赶考。

生平首次进入有洋人的“大城市”,仲揆未免有些紧张。结果忙中出错,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在姓名栏中填入了年龄“十四”。川资微薄,仲揆已无力再购买新的报名单,情急之下,他看到府衙堂中上方“光被四表”的匾额,灵机一动,将“十四”更改为“李四”,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自此,一个叫做“李四光”的人走进了时代的视线。

天道酬勤,李四光幼时的苦读显现了成效。他以排名第一的优秀成绩被录取,并且在学校中的几次考试中也都是排名榜首。终于,他争取到了保送日本留学的机会。

站在开往日本的船上,李四光踌躇满志。想到父亲给他讲述的甲午海战、庚子赔款,想起一路行来他亲眼目睹的洋人对同胞的肆意欺凌,他决心学习造船,为祖国造出强大的轮船。怀揣报国之志,李四光东渡扶桑。他先在弘文学院学习,后又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在日学习期间,西方的先进思潮也影响了李四光。

1905年7月的一天,在孙中山先生的亲自主持下,16岁的李四光成为了第一批同盟会会员。会上,孙中山先生将“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八字送与李四光,以示勉励。中山先生或许不会想到,短短的八字叮嘱,成为了李四光一生的目标。



凛凛浩然气 拳拳赤子心

1910年,李四光学成归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省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湖北实业部部长。但不久袁世凯掌权后,革命党人受到打压,李四光突然发现,自己“科学救国”的抱负,竟然没有了施展的空间。“力量不够,造反不成,一肚子秽气,计算年龄还不太大,不如读书十年,准备一份力量”。23岁的李四光不愿为腐败的政府所用,毅然抛弃官位,返归校园。

长途跋涉,远渡重洋,李四光第二次离开祖国,来到英国伦敦伯明翰大学深造。其时正值一战爆发,物资短缺,生活极度困难,许多留学生无法忍受,纷纷离开英国。但李四光硬是凭着从小养成的坚忍精神,节衣缩食,克服种种困难,把学习坚持了下来

他常常利用假期,跑到矿山做临时工,勤工俭学。在一次考试前,他腿上长了一个脓疮。为了省钱省时间,他忍着疼痛,用刮胡刀片把疮刮掉,他的腿上也因此留下了一块深深的疤痕。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8年,李四光用英文写就的长达387页的论文《中国之地质》让他顺利得到了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不久,李四光接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发来的聘书,请他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尽管国内军阀混战动荡不安,但李四光仍决意回国,带着为真理奋斗的治学精神,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他回到了这片自己深爱着的热土。

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蒋介石曾多次邀请李四光出任教育部长、大学校长和驻英大使。但由于李四光亲眼目睹了国民政府的腐败和对科学的不重视,亲眼看到爱国青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镇压,这些邀请都被他断然拒绝了。

抗战期间,李四光在重庆曾两次见到周恩来。周恩来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发展前景。从周恩来身上,李四光感到,“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1948年,李四光赴欧洲从事地质考察和学术研究活动,由于国内缺少从事科研的基本条件,李四光便留在了欧洲。第二年,新中国即将成立。李四光收到了祖国的来信,他被邀请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祖国的召唤让李四光下定决心,立即回国。

当时,蒋介石对于李四光回国百般阻挠,李四光不顾蒋介石“扣留”的威胁,以近花甲之年的高龄,不辞劳苦,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能让他真正施展生平抱负的祖国。



石油之父 地质之光

回到中国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新政府首任地质部部长,后来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当时,八九成的石油都要从国外进口,这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无疑是极为不利的。而早年间西方“中国贫油”的论断,也让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大为忧虑。

在这个时候,李四光力排众议,坚信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他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向毛泽东、周恩来分析了我国地质条件,认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党中央听从了李四光的建议,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始实行

1956年,67岁高龄的李四光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他以自创的地质力学为理论基础,指出石油勘探工作应该打破“偏西北一隅”的局面,寻找几个希望大、面积广的可能含油区,“到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坳陷带找油”。

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勘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一成就所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时至今日,这依然是那个时代最振奋人心的标志性图景。

有了石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得以飞速发展。

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还需要

“中国有没有造原子弹的铀矿石?”1955年1月15日,面对着主席的询问,李四光带着他从欧洲特意带回来的探测器,和从中国境内发现的铀矿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中国有铀” 


在随后的勘探工作中,勘探队员们从李四光提出的三条东西构造带上,果然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品位高的铀矿床从而为新中国“两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先后破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和“中国贫油”的“洋神话”,世界首创地质力学学科,在地震地质领域的卓然建树,为“两弹”的研发所做出的鲜为人知的贡献……李四光的一生,有太多的辉煌值得书写。而他也像他所敬仰的周总理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辟蹊径 创立地质力学


李四光对地质事业的贡献不仅是组织工作,他还创立了地质力学,首次提出将力学理论引入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研究中。


1920年,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李四光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次年,在研究中国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时,李四光找到了一种纺锤形古生物化石,并为其命名。


仔细研究其演变过程后,李四光确定了一个现象:我国东部的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北方以陆相沉积地层为主,而南方地层以海相占优势。这反映出海水从地球两极到赤道反复进退的现象。


李四光想到,这可能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关,意味着不只是水圈,大陆运动也可能受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影响,组成地壳的岩石也会留下相应的痕迹……


就这样,地质力学的萌芽破土而出。


之后,李四光开始留意寻找区域性构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比如“皱巴巴”的乌拉尔山脉。山脉东西两侧是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大平原,它们的南部边缘被构造复杂的弧形山脉包围。


“好像一条长蛇,南北蜿蜒,这不能不说是欧亚大陆中一个突出的奇异现象。”李四光多年后在地质力学进修班上回忆,那时他已找到三大构造体系中扭动构造体系中的典型之一 ——山字形构造。


但李四光没有立刻下结论,他决定到实践中检验这种概念能否行得通。在他看来,这些形变现象是地壳运动的陈迹,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1928年前后,李四光在南京、镇江一带发现了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形成的构造形式与乌拉尔山脉及其南部山系形成的构造体系相符。


之后,广西台地、长江中下游等地的山字形构造相继被发现。


1941年在厦门大学演讲时,李四光首提“地质力学”,1944年,在《南岭东段地质力学之研究》一文中,李四光这样解释“地质力学”:“涵义为应用材料力学之原理,并就岩层变形后其所受应力分配之现象,以解释地质构造。”


次年他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的概念。


此后,《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地壳运动问题》等一系列著作相继问世。


1962年,《地质力学概论》正式出版,一套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和自然灾害评估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20世纪50年代前后,国内地质院校授课以苏联教材为主,中国自己的教材不多。而李老的著作在一些传统搞地质的人看来是‘天书’,若无力学基础不易理解。”李东旭介绍。


1954年,李四光发表了《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这篇文章让李东旭深受启发。


1969年的全家福。前排左起李夫人许淑彬、李四光,后排左起,女婿邹承鲁、女儿李林、外孙女邹宗平。



殚精竭虑 培养地质人才


读本科时,李东旭就常阅读李四光的文章。毕业后,李东旭作为年轻教员留校,1957年——听完李四光报告后的第二年,他在房山县牛口峪发现了李四光所说的旋卷构造。


李东旭发现,这种构造现象与传统教科书里标明的直线构造不同,岩石呈扭曲、转动构造。“这种现象课本上没有,也没有其他中国人关注,这是个新概念,野外很少人看到。”


之后带学生在湖北宜昌做地质填图时,李东旭以李四光1926年留下的资料为参考,完成了黄陵背斜核部空白区地质图,并进行地质力学解析。


这项工作得到时任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马杏垣的重视,之后,马杏垣推荐李东旭考取研究生,师从李四光的学生孙殿卿,并建议他向李四光直接汇报。


1962年,在地质力学所会议室,听罢李东旭的工作汇报,李四光兴致颇高。他夸奖李东旭工作仔细,又针对研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滔滔不绝一直讲到了午饭前。


后来,马杏垣接到孙殿卿的电话,才知道这是地质力学所成立以来,李四光头一次因为汇报工作进行这么长时间的讲话。


1962年,首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地质力学所开办,全国地质部门、主要地质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者聚集到一起,由李四光亲自讲了几节课,介绍了创立地质力学的原因、地质力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教授周济元是首批学员之一。


周济元还记得,为阐明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变形,李四光拿出许多野外采集的卵石,边讲边给大家看标本。“他讲得深入浅出,我们也觉得很新鲜,都听得很认真。”


地质力学进修班共举办了3期,153名学员毕业后,大多回到了原工作单位,成为科研或教学骨干。


从1920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到先后开设3期地质力学进修班,李四光一直为中国地质人才的培育呕心沥血: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中国笔石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奠基人之一许杰、中国第四纪冰川学奠基人之一孙殿卿、石油地质专家康玉柱、地质力学家陈庆宣……这些名字响当当的科学家都曾是李四光的学生。


“我们不但需要掌握地质学各部门最先进的理论,而且还必须经常总结自己的实际经验,从而把指导我们工作的主导思想,提高到更高的理论水平。”李四光曾如是勉励地质人。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与世长辞。


人们在他床头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与世长辞,这是在其床头发现的一张纸条: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李四光和他的时代——李四光书信简集》)

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在诚恳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他被周总理称作“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被公认为中国的“地质之光”,他用自己的一生履行了自己“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的诺言,也完成了中山先生对他的八字嘱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不移报国之情。李四光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科学救国的理想信念,堪称学者的典范,师者的楷模,他的业绩光耀九州,福泽万世,为世人敬仰。



人物生平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街下张家湾。


●1910年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同年回国后在武昌昙华林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


●1913年,经黎元洪推荐,赴英留学,并于1917年通过伯明翰大学学士考试。


●1920年,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任所长。


●1931年,被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6年,《中国地质学》完稿,交伦敦杜马·摩尔第出版公司出版。


●1949年10月19日,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51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


●1952年,地质部成立,被任命为地质部部长。


●1956年,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成立,担任主任委员。


●1958年,被授予苏联科学院院士称号,在北京参加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地质力学研究室更名为地质力学研究所,兼任所长。


●1959年,在青岛疗养时开始《地质力学概论》的写作。


●1962年,举办第一期地质力学进修班。


●1965年,根据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连任地质部部长。


●1971年4月29日病逝。5月3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李四光逝世消息,称他“为中国的地质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 END ——

留言写出您的想法


中国教育在线(zgjyzx)综合整理发布,中国高影响力教育公众平台,这里有教育相关的权威资讯、优质图文、考试资料、实用干货,早一点关注,少走一点弯路,给孩子最有力的帮助与最恰当的教育!



亲爱的中国教育在线的读者们,近期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中国教育在线”每天推送的好文章和好资源,请这样操作:


1.设为星标。点击公众号名称“中国教育在线”,再点右上角“...”,点“设为星标”🌟


2.在阅读后点“在看”。谢谢你们哟


点击“蓝色标题”查看相关内容

电子课本

语文课课练

课件教案

语文必背

父母修炼

数学应用题合集
单元测试+月考

作文微课

写字微课


热点文章推荐

(点击图片,遇见好文)

赠书活动等你来

特别声明:

本微信公众账号分享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


更多资源免费领……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字)

注:如果链接失效,请加老师的微信号以及百度网盘,昵称:阳光520998)


暑假特别资源:

☞回复【课本2020秋1~9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回复【每日一练免费资料丨暑假必备小学语文1-6年级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每日一练

☞回复【字帖】免费领教育部:再不练字,孩子将无缘大学!小学生练字楷书结构30法+5000常用字字帖汇总(附正确书写姿势)

☞回复【暑期计划】免费领这份暑假学习计划表,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在打印,快收藏


☞回复【中考真题】免费领丨1269套中考真题密卷+突破训练资料

☞回复【思维导图】免费领丨思维导图从入门到精通全套教程

☞回复【压轴题】免费领丨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中考数学特训全集

☞回复【开学】免费领丨1-6年级下册全科教案课件

☞回复【安全教育】免费领 | 30套小学安全教育班会课件PPT

☞回复【作文100】免费领| 中小学写作方法指导+中考满分作文

☞回复【科学】免费领| 美国德州公立小学都在用的顶级科学教材

☞回复【中考101】免费领| 600套中考一模二模试卷真题



特别推荐:教育之音平台

 中国教育在线团队携手一群懂教育爱分享的金牌教师,创建推出教育之音平台旨在汇聚最好的教育资源,传播最好的教育理念,弹奏教育最好声音,帮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成长!

要知道,父母的教育智慧,是孩子看世界的光,赶快关注我们,做更好更持久的光,一起照亮孩子未来的路!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优质的教育图文 

给孩子最好的爱  

与最恰当的教育  

为孩子未来  

创造更多可能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感谢你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