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清华等你来 | 陈汜玄:眺望未择之路

清小华 清华招生 2022-05-22

百年清华,莘莘学子心向往之

清华学生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鲜花绽放的背后是长期的积累,圆梦清华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近年来,清华大学联合全国各地媒体持续推出“我在清华等你来”专题活动,采访清华新生,写出他们的精彩故事,分享他们的学习秘诀,展现清华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拔理念。


清小华将陆续推出2017年“我在清华等你来”故事,见证他们青春岁月与清华的邂逅。



陈汜玄,毕业于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7年高考以692分的成绩成为福建省理科类最高分,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曾获得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30分降分,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洪应明的句子清淡隽永,陪伴陈汜玄度过了高三最后的日子。


 “我觉得高三乃至高考,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回首高三,陈汜玄脸上挂着恬淡的微笑。在一般人眼里,高三的日子往往紧张而焦虑,但陈汜玄却觉得高三的日子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是轻松的。“高一、高二的生活可能还有其他琐事的干扰,也可能要面临一些选择,然而高三的目标却是相当明确的,因而也是相对单纯的。”


在漫长的高三岁月中,他努力不去与别人比较,而把这一年的时光仅仅当作是对自我的挑战。每次测验之后,固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但他总能够很快地平静下来,从知识点掌握、难点突破到对试卷的综合把握,一点点地分析自己的得失。“很多人可能会感叹高三一年名次沉沉浮浮,很难保持稳定。但我觉得如果只把考试当成是穿越时间的,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心绪就能澄澈许多。”


除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保持稳定的心态,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之外,陈汜玄也很注重考试心态的调整。受到数学老师的影响,他特别重视考试时阅卷的五分钟——他会利用这五分钟大致判断题目类型、覆盖的考点,做出时间分配的初步判断。一旦遇到难题,他便灵活跳转,以免“挫伤锐气”。他认为这些细节也许显得琐碎,但却会对考试心态乃至考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细节决定成败’是句老话,不过其中确实颇有可以咂摸的内容!”


陈汜玄坦言,其实具有竞争第一名实力的同学有很多,但想在最终的考验中脱颖而出,除了硬实力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考的前夕,他拿起了书架上薄薄的一本《菜根谭》,随意地翻弄着。“虽然会有人认为菜根谭不过是鸡汤锦集,我还是挺喜欢它的。”陈汜玄笑道,“其实在高考前夜这么紧张的时候,听一个老夫子念一些肯定错不了的人生大道理也没啥不好,何况字句精炼,说不定作文还用得上呢。”


不一定是《菜根谭》,他说,每个人也许都有那么一本没来由地喜欢的书,只要能在字句之中超越当下的匆匆碌碌,达致信念所指的彼岸,就足够了。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拂去外在的纷杂而坚定内在的信念,他淡然地,走过了高三,迎接在清华的未来。

格物穷理,学古探微

虽然在高考中取得了省第一名的成绩,但陈汜玄却并没有选择每个人都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相反,他选择了看似冷门的物理系。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物理专业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毕业只能从事科研工作或是回中学教书,而是典型的“厚基础、宽口径”,可能从事许多计算机、工程甚至经济金融领域的工作。


“清华物理系的培养方案自由度非常大,培养模式也相当成熟,学生们在大三就可以选择钻研一些应用领域的问题。”更重要的则是因为他想要抓住本科稍纵即逝的时机,探索自身从事科研工作的可能。


“其实,人若想要尝试自然科学,一生中可能的时机非常有限。中学还不够成熟,而研究生甚至以后的阶段则往往被现实所束缚,不如索性趁着本科,放手一搏。没有尝试过的事物,不能轻下适合与否的断言。”陈汜玄阐释着他的看法,“尝试过后,发现自己爱上物理当然好,就算没有,在走向他方的路上,至少也多一分坚定。”


怀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信念,陈汜玄努力让自己的心灵超越纷繁的现实利益,徜徉于穹宇之广、粒子之微。

眺望未择之路

来清华之后,陈汜玄也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由于高中有参加学生公益活动的经历,他在大一开学初的“百团大战”中选择了唐仲英爱心社,继续着自己公益服务的愿望。


和爱心社的小伙伴一起,他组织了模拟面试、模拟辩论等一系列活动为同学们提供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还策划了平安夜为保安叔叔、阿姨们送苹果的活动,希望唤起同学们对校工们的关注。“我觉得做公益活动带来的不仅仅是能力的成长吧,更多的是一种对他者的关怀。当你的生命和更多人的生命建立某种连结之后,你的所作所为会更有温度。”


尽管在上大学之前,陈汜玄并没有任何舞蹈基础,他还是选择参加了清华大学舞蹈队的零基础招新,成为了清华舞蹈队的一员。“当时也没想太多,就觉得自己没有做过的东西,尝试一下也无妨。”


舞蹈队的训练并不轻松:每周有三个半小时的基础训练,一些同学还会在基础训练的前一天晚上主动加“小课”,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复习动作。在寒假,甚至还有连续六天,每天超过十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在寒假集中训练的第三天,他浑身的酸痛达到峰值,几乎下不了床。饶是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舞蹈的坚持。今年,他更是凭借着优秀的表现,成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清华代表队的一员。


在他身上,其实还有更多可能。他可以西装革履,在辩论赛场上对答如流口若悬河;也可以坐在图书馆里,为了一篇一千字的读书笔记花上三十多小时研读德国教育学和大学史有关文献。许多人可能不太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但陈汜玄却觉得大学生活和他从前的生活没有太大区别:“这可能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尝试新的事物吧。我一直认为每条我们未曾选择的道路,都有值得去欣赏的风景。这也要归功于我的母校,她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尝试的空间。”


他在清华,继续眺望着每一条不曾走过的路上,不曾见过的风景。



跟我的距离近一点

考上的几率大一点


随时随地,

清小华将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最新鲜的招生资讯,

我在清华等你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