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报考清华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这是最好的回答
编者按
清华大学2019年各类型自主选拔复试正在进行中。6月16日上午,即将参加复试的同学们在新清华学堂参加了开营仪式。开营仪式上,4位优秀的清华在校本科生向复试考生们分享了自己在清华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有不同的履历,但都在清华获得了多样的成长。他们的发言幽默风趣、坦诚率真,可以说是一份非常好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未来几天,清小华将陆续分享他们的精彩发言,希望为正面临着高考志愿填报的考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田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15级本科生,星火计划十一期理事长,曾任自动化系学生科协副主席,业余喜欢了解世界历史与文化,有过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学习经历,2018年清华大学本科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毕业后将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人们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有一千个清华的学生,就有一千个清华。清华之大,让初入校园时就不同的我们,在离开校园时更加不同。下面,我将简单地与大家分享从我的视角的所见和所感。
我是如何与自动化系结缘
看到年轻的大家,我不由得想起年轻的自己。那时的我,被自动化的名字所吸引,在填报志愿时,只写了这一个专业。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自动化,听起来就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根据当时我对历史的了解,人类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根本原因是生产率的提升,而那时对自动化的想象就是,让各种工业生产能够脱离人的参与而自动进行,这一下就使生产率提升到它的上界,在我看来是非常酷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
但来到自动化系以后,发现事情好像和我的想象出现了偏差。我浏览了一下培养方案,发现找不到能实现我的想法的课程名。那么实际上自动化是做什么的呢?现在我可以说,自动化是一个神奇的专业,它有这样几个属性:首先,它一方面属于信息学院门下,与计算机系、电子系、软件学院并列;另一方面属于自动化与工业工程大类,与工业工程系和经管学院的信息管理系并列。这就决定了它是信息学科与传统工科的综合,也因此,自动化系的方向极其多样。
昨天在准备讲稿时,我在中央主楼,也就是自动化系的系馆——在清华,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一栋楼,称为院馆或系馆——我在中央主楼五楼散步时,偶然看到一些自动化系科研项目的介绍。我可以给大家读几个项目名字,“大人群指掌纹高精度识别技术及应用”、“关系推断理论及其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复杂交通系统建模理论与预测控制方法及应用”。
大家不要以为我会读就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和大家一样对这些名字一头雾水,但可以看出,自动化系涉猎的方向跨越了计算机、电子、生物等各领域,是一个宽口径、学科交叉多的专业。用官方的话说,自动化为本科生制定了“智能”与“系统”两个方向并重的培养方案。
自动化系的另一个属性是“大”。与一些小而精的院系不同,自动化系每年招收150个左右的本科生,在清华是人数排名前五的大系。院系小有院系小的好处,院系大有院系大的好处。院系大,平台也大,做事情更有成就感。例如,在清华大学每年一度的马约翰杯运动会上,甲组的冠亚军必然是经管与自动化两个大院系的争夺。在自动化,你将有机会骄傲地对别人宣称你们是“马杯”冠军。又如,组织校内的科技比赛,假设有50%的报名率,面向150人的院系组织时,你可以说你组织了一个七八十人参加的比赛,而如果与电子系联合举办,你甚至可以说你组织了一个二百人参加的比赛,这样的锻炼不是任何一个院系都能够提供的。
在清华的成长是“阶跃函数”
现在回到最初的故事上来。刚才说到,刚入学的我,发现找不到能实现我自动化的想法的课程名,这一度使我感到非常失落。那么,失落的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回想起我在清华的经历,我的感受是,成长不是一个连续函数,而是一个会发生跳变的阶跃函数。就是在那么几个瞬间,你突然就发现自己变强了。对我来说,这些瞬间正如我加入学生科协的那一刻,又如我加入星火计划的那一刻。
在大学,学生们的时间安排更加自由,在业余时间,会在各种学生组织中交流,去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学生科协就是一个覆盖了清华各院系的学生组织。在我大一时,我偶然参加了系学生科协的一个讲座,发现他们虽然在说中文,但我完全听不懂。用我高中时流行的话说,这就叫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技术虽然不是魔术,但可能是最接近魔术的东西。我当时无比仰望科协大佬,觉得他们个个身怀绝技。
大二时,科协招新,我战战兢兢报了名,没想到不仅成功了,并且安排我做竞赛部的部长,跟随分管竞赛部的副主席一同组织电子设计大赛和新生C语言大赛,这分别是校内和系内规模最大的竞技类科技赛事。
我当时十分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副主席说,我行吗?他说,你行。我很感激他这句话,虽然后来也有做得不好需要他救场的地方,但这句话还是让我在工作中勇气倍增,最终居然在干了一年部长以后,有了接任副主席的勇气。而在接任科协副主席时,居然真的或与电子系联合或独立地组织,圆满地举办了累计参赛人数达三百余人的两个比赛。回想起来,我的成长,在加入科协的那一刻就发生了,后面的一切,只是顺理成章。
加入星火计划是我的成长曲线发生跳变的另一个时刻。清华大学为本科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因材施教计划,星火计划是其中之一,全称为“科技创新,星火燎原”清华大学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这里,热爱学术的同学们结成了一个新的班级,构成了学术共同体。星火计划,不仅为这些人提供了彼此相识的机会,而且为这些人的产业调研、参加国际会议、海外研修等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得益于星火计划,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从而能够申请到赴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的机会;得益于星火计划,我能够在刚刚大二时就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并获得向他们学习的宝贵机会。
探索兴趣的无限可能
我能够积累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一方面得益于星火计划的鼓励和引导,另一方面则要感谢清华对兴趣追求的支持。清华是一所研究型大学,这里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各领域都有非常nice的老师。本科的几年中,我幸运地有机会跟随不同导师接触到不同的研究方向。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分布式优化等方向的科研中,我既经历过实验参数调不好时连续几天的懊恼,也经历过理论证明失败时的沮丧,当然更有做出新发现时的激动。在这些对兴趣的不断追寻中,我的心之所向渐渐明晰。
清华不仅愿意支持你的学术兴趣,而且愿意支持你的业余兴趣。我个人喜欢了解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并且觉得语言是打开一种文化之门的钥匙,因此我在大学的每学期都坚持着一门第二外语的学习。得益于清华的日益国际化,在星火计划赴德国的产业调研中,我的三脚猫德语居然还稍稍派上用场。而我认识的同学中,有的在清华第一次接触了钢琴,有的在清华第一次接触了合唱,有的在清华第一次接触了网球,有的在清华第一次接触了桥牌。清华不仅为本科生提供了从射击、射箭到台球、击剑在内的广泛课程,而且存在着众多兴趣导向的社团。
时至今日,四年的本科生活即将告一段落,我也渐渐明白,自己填报志愿时的那个关于自动化的想法,虽然在特斯拉等一些企业中开始了尝试,但还远非成熟。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而我愿意并将在博士期间继续这份探索。
感谢清华保护了我的梦想,让我在四年后仍能讲出这份执念;感谢清华提供了一个让我在优秀伙伴的影响下阶跃式成长的环境;感谢清华在我精力旺盛的青年时代支持了我对兴趣的追求。
电影《无问西东》问到,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我们今天分享所起的作用,无非是为大家勾勒出在清华可能面对的生活的轮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将最终由大家给出。
我在此谨祝愿大家复试顺利,期待和你们未来成为校友!
相关阅读:
文字 | 田毅
编辑 | 刘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