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原想要春风,你却给我整个春天

清华招生 2022-07-17

  编者按



我多想邀你来赴我的春日佳宴,

来看我跨越一百零九年

依然青春焕发的容颜。

每年此刻,

我邀你同我一道吹熄蜡烛,

许下无数个关于你的心愿。

蓬山不远,燕草如碧,

将故事的起笔更早、更深地

埋进你的少年岁月。

可是,由于疫情阻隔,

这封写着邀请的花笺我无法发出,

这场相遇终难抵达。

而我却依然想给你整个春天。

你的盛开,

始终有我的欣赏和陪伴。


3月12日,清华等六校联合发起了“春霖计划”,清华大学志愿中心组织了“紫荆志愿者,抗疫在行动”活动,还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壹桌”计划等,均旨在为疫情中受到影响的中小学生群体提供帮助。清华园的学长学姐,用努力搭起了这一张张“线上书桌”,而“书桌”的背后,是跨越千山万水、历经时光更迭依然和煦温暖的情谊,是纵然不能相逢清华园,却从未如此贴近的患难与共、心意相通。



01 初识:从听故事的人,到故事里的人


从火下取暖,到接过炬火,这一刻,过往与当下的悲欢,从那一侧飘向这一侧,跨过时间的沟壑。“壹桌”计划的志愿者孟逸然,依然记得十七年前的那个冬天。那时非典肆虐,学校停课、课外班关闭,由于当时的即时通讯并不发达,网课并不具备条件,课堂学习只能退化成了对书自习。


▧ “非典”中的北京

在这样巨大的困难之下,四位清华学子,开始了他们的电话辅导之旅。他们的辅导对象,是那时即将中考的一个小男孩。在那个没有微信视频、没有直播软件的年代,一次次的辅导只能通过电话来实现,“可以感觉到,这些大哥哥们准备得都很认真。”正是在这些声音的陪伴之下,这个男孩的紧张与焦虑渐渐烟消云散,这样的学习也让男孩以更好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四中。

“壹桌”计划的志愿者孟逸然,正是这个小男孩的表妹。逸然回忆道,当时面临中考的表哥,每天焦头烂额、急躁不安。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一家人更是都有些心力交瘁。正是这些十七年前的清华学子的帮助,让表哥走出那段阴霾,直到现在男孩回忆起来依旧是感激万分。

▧ 志愿者讲解题目时的电子板书

于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逸然也选择了加入这样的志愿者项目。那四名清华学子在17年前种下的一颗种子,竟然会在这个春天生根发芽。曾经在屏幕一头接受帮助的孩子们,在这一次考验里,选择再一次坐在屏幕的另一边。从十七年前的清华大哥哥那里受到影响的小女孩,到现在认真准备精心答疑的孟逸然,绵延的是那一份传承。“有着这样的经历,因为担当我们聚在一起,见证这样爱的传递,我想,这是一件平凡却又伟大的事情。”

02 守望:异乡异客,同心同向

当年从清华打出的电话,温暖了17年前的非典肆虐的特殊时期;今天的选择,如火炬接力代代相传。岁月悠悠,新故相承,正是同样的精神,跨越了2020的寒冬,如一声清越鹤唳,划破寂静的黄鹤楼。

社科学院九字班的郑博中,是“壹桌”计划的核心成员之一,这次活动中接触到的第一组家长孩子最令他难忘。

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负责的志愿者们并没有直接对接上千人规模项目的完整经验。于是,第零批的试验就这样开始了。郑博中所负责联系的正是来自福建的艺考生,冉闻。

冉闻来自福建。在报名表上,看到IP地址在武汉的用户,却填写了福建的就读高中,志愿者们也同样感到非常困惑。

“壹桌”要求提供学生证来证明身份,报名表备注里冉闻妈妈提到没有携带,于是郑博中就很快和她进行了联系。原来,冉闻原计划来武汉音乐学院参加校考,却被突然爆发的疫情滞留在武汉。匆匆忙忙间,无处投奔、所需难全。

在和郑博中的交流中,冉闻妈妈一直表现得十分焦虑:院校校考推迟、艺考政策不明、课本资料未带、漂泊异乡无处安身、家人尚在福建远隔千里……“这样错综复杂的焦虑,我们确实难以感同身受”,郑博中坦言道,“但是,言语间的慌张也带给了我强烈的不安。”

于是,郑博中进一步了解了这对母子的情况。冉阿姨为志愿者们拍摄了冉闻的校考准考证;但想到准考证并不能证明他们现在被困武汉,接着又拍摄了他们现在居住的“家”——那是一个不足三十平米的出租屋。这样的屋子是他们仓促间找到的栖身之地,逼仄幽暗,屋子里只有一扇模糊的窗,勉强可以看到曲曲折折的街道。

▧ 冉闻的住所,不远处就是黄鹤楼

照片的远方,层层叠叠的就是崔颢写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黄鹤楼。身处封城的武汉,冉闻和他的妈妈望着远处的黄鹤楼,言语间的乡愁尤为浓烈。

看到曾经热闹繁华的黄鹤楼冷冷清清,郑博中感慨:“我看到照片里的黄鹤楼,内心就有一股心酸,就突然感觉自己和武汉离得特别近。”

志愿者们在这样的感慨中,为冉闻安排了第零批的授课。而冉闻也迎来了一位新朋友,志愿者高文川。第一次隔着屏幕,高文川与冉闻分享了他最喜欢的单词书和英语听力材料。“第一次结束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些意犹未尽。”于是,这样的“会面”, 出现于冉闻在武汉的每一个夜晚。 

▧ 高文川提供关于英语学习的建议

白天的冉闻,和专业老师连麦,总喜欢坐在窗边练琴;而夜晚,又可以和热心的志愿者大哥哥视频,温习那些高考的课程。窗边的琴谱,见证琴声依旧飘扬;桌边的身影,也渐渐不再彷徨。黄鹤楼下,浩渺烟波,正是这小小的屏幕,跨越了山长水阔。

03 融汇:爱与善的合力

疫情之下,非湖北的大学生很难有奔赴抗疫一线的机会。在抗疫后方,清华的同学们依然努力着,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就读于协和医学院大二的刘屹霄,一直热衷于志愿公益。他长期关注“清华大学学生公益”的公众号,在看到紫荆志愿者的招募推送时,他觉得“项目很好,很有意义”,就立刻报了名。遇到有些难题时,刘屹霄会与他的舍友一起解决。所以在参与到志愿中后,刘屹霄还成功动员了他的三位舍友一同加入进来。

▧ 刘屹霄接受央视新闻采访

刘屹霄辅导的是一名高三的女生。在得知自己将要辅导的是高三同学时,比起紧张,刘屹霄反而有些激动。“有一种回顾高三征程的感觉。”同为北京考生,知识框架与教学大纲都没什么大变化,他很期待凭自己度过高三的经验,能够给学妹提供一些帮助。

他看重辅导的实用性,认为对还有一百天左右就高考的高三生来说,视频直播“意义不大,还耽误事”,因此他以答疑为主要辅导形式,在答疑过程中给学生拓展重要的知识点,以此来提高辅导的效率。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偶尔的“翻车”,让赵天昊更加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项工作。

▧ 赵天昊和负责辅导的学生交流

对小学生、初中生的志愿活动,在该批次志愿者服务到期后将结束。但针对高三学生的志愿活动,将会持续到高考结束为止,用赵天昊的话来说,就是“不能说结束就结束,至少要负责到最后”。

招生办公室主任余潇潇老师说:“春霖计划,是希望在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决战之年,承担一份属于高校的责任。”从来到清华第一天起,刘屹霄寝室四人就听过“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与担当。”而他们也用行动为这句话做了小小注脚。

04 成长:心灵之间的相互唤醒和关照

“我们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这是一位志愿者的留言。这真切地告诉我们,这一份志愿工作也铭刻了她自己的成长故事。

同时参加了“紫荆志愿者,抗疫在行动”活动与“春霖计划”的曾子欣,辅导的也是两名高三的同学。

面对有着较大升学压力的高三同学,曾子欣同样倍感压力。同时,子欣考虑到他们巨大的学业压力加之身处疫情严重地区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便非常担心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加重了这种担忧的,还在于一名同学的妈妈是一位医护工作者。“因为需要值班的缘故,他们平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回家……为了抵抗疫情,他们必须放下一些对自己孩子的惦念和担忧。”自然,对家人的牵挂也成为牵动同学心弦的重要关切。此外,又逢突然宣布的高考延期,打乱了同学原本的节奏。

▧ 曾子欣的课前准备

于是,曾子欣在辅导之余,非常关心小朋友的心态怎么样,但小朋友的回答却令她有些意外——

“前几天通知高考延期的时候,我也给她发了一个消息,我发现她是一个特别乐观、也很好玩的人。当时她就跟我说,他们是天天见证历史的一群人。让我感受到身处在疫情中,还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却一直很积极的心态。”

在曾子欣看来,她是作为一个大姐姐的角色去陪伴他们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高三的小朋友乐观积极的心态,也给了她很多鼓励。


这一切都如此平淡,却又如此不可或缺。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过客,相信在最需要这些志愿者的孩子那里,他们可能是这些孩子在这个特殊的阴霾时候,难以忘记的一点亮色


而对于志愿者而言,公益更成为了心灵的相互温暖和共同成长。每一段经历公益经历中的每个孩子,都是最特别最珍贵的存在。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之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             ☆             ☆             ☆


来源 / “清华小五爷园”微信公众号

采访 / 胡竞天 陈于蓝

撰文 / 胡竞天 陈于蓝

审稿 / 段美汐 高丽莹

编辑 / 五道口花泽香菜

特别感谢接受采访的志愿者

向所有参与志愿辅导活动的志愿者致敬

为抗疫助力,为全球祝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