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善战的纯种“黑贝”——德国毛瑟M1932 7.63mm冲锋手枪
优生优育,骁勇健美的“黑贝”
“快慢机”是德国M1896 7.63mm自动手枪(即固定弹仓的十响驳壳枪)的改进型。“快慢机”可称得上是一件极为精美的艺术杰作。其制造工艺极为精密,不仅采用优质的原材料,而且集中了毛瑟公司近40年制造驳壳枪的经验、智慧和技术手段,并经过严格检验之后才出厂。即使与当今现代手枪相比,“快慢机”的品质都是无可挑剔的。
二十响“快慢机”
我们先从它的外观来品味它的精良。其一,“粗细搭配”,匠心所至。“快慢机”的主体平面,加工得平整光亮,各处棱线以及倒角、圆角加工得极为工整清晰,给人以舒展流畅的享受;而在枪的一些局部,例如击锤两侧、准星上部以及机匣两侧凹下造型平面,又展现出非常明显的,并且与主体线条走向一致的刀纹痕迹,给人以粗犷有力的感受。其二,“黑白相间”,错落有致。典型标志就是它那铮亮的外观。这个时期,德国枪械的发蓝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快慢机”的表面,远看是深黑色的,但当你把枪拿在手里端详的时候,由于光线的变化,全枪的色泽呈现晶莹剔透、黑里透蓝景象。这在其他枪上是不多见的。更值得赞叹的是,在枪的局部,还有几处银白色,例如机体、发射机组件、表尺钣以及扳机上的自动发射凸笋等等点缀其中,使全枪呈现明快的动感。从全枪看来,银白色的枪机与蓝黑色的抽壳钩、银白色的表尺钣与蓝黑色的游标和表尺分划、银白色的击锤与蓝黑色的保险机柄和机匣,既有鲜明的反差,又有内在的协调。跳跃的点缀与总体的沉稳相呼应,令人心生赞叹。其三,军中“黑贝”,骁勇善战。经过近40年的陶冶和洗练,这只“黑贝”无可置疑地已经达到了精纯的程度。当你把这只“黑贝”交到一个突击队员手中的时候,立即就能对它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信心。具体体现在粗犷的造型和改进的结构,包括采取枪管后端有明显的阶梯,握把护板采用粗大的防滑纹,枪管长从较早时期的132mm增加到140mm,简化击锤造型和改大保险柄,枪上铭文改用斜体字母且增加刻印深度,去掉机匣凸棱上的装饰凹槽等措施。
“快慢机”表尺及抽壳钩
战争不是作秀,对于武器来讲更是如此。毛瑟“快慢机”在我国革命战争中,受到从士兵到将军乃至元帅的普遍青睐,事实上,在当时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军广大的基层指挥员,大部分都是使用缴获的“二把十响驳壳枪”,其中也有国民党兵工厂仿造的“二把十响驳壳枪”,最好的,也不过是毛瑟公司后期版(1930年以后出品)的C96式。真正的“快慢机”,作为“驳壳”中的精品,缴获以后,往往带有礼品性质被逐级上送,其中也不乏送到总部和中央军委,供首长或警卫人员使用的。在延安和西柏坡时期,毛主席还曾风趣地说“我们走到哪里,老百姓一看都知道,因为我们背‘盒子炮’的多”。到了抗美援朝以及建国初期的作战中,主力部队的部分营连级指挥员,还有一些侦察、突击队员开始使用“快慢机”。它对于我们的革命战争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已远远超出了其本身。
机匣右侧的铭文
“快慢机”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和弹匣前置布局,全枪分枪身组件和发射机构、握把组件上下两大部分。其瞄准基线长,加上其细细的枪管,赋予该枪很好的指向性,射击精度明显高于一般手枪。战争年代,许多有经验的军人把驳壳枪的性能几乎发挥到了极至,常常把枪面向右倾斜45°,或将枪面向左倾斜90°进行概瞄射击。据说这种“跟着感觉走”的快速射击命中概率还相当高。不论怎样,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快慢机”优良的射击性能。当然,射击的准确性,还在于它独特的弹匣前置的设计布局,使其质心基本处在扳机护圈前缘附近,即使单手特别是装20发弹匣连发射击时,稳定性也比较好。
设定快慢机
“快慢机”机构坚固,动作可靠,开放和封闭的部分处理得恰到好处。该枪的开放部分,集中在抛壳窗和弹仓部位,这里几乎存不住污垢灰尘;该枪的封闭部分,集中在机匣和发射机构部位,这里紧凑严密,污垢灰尘几乎进不去,有时枪外面满是尘土泥水,打开里面却十分干净。战斗间隙,不必分解擦拭。“快慢机”不仅是对毛瑟M1932 7.63mm冲锋手枪的爱称,也本质地反映了它可通过转换特有的快慢机柄,实现单发和连发发射方式的选择。此外,该枪配有木质枪套,除具有保护和携行手枪的功能外,必要时可将木枪套驳接在手枪握把上,作为枪托抵肩射击,有效射程达150m。使用7.63×25mm毛瑟手枪弹,初速高,枪口动能大,杀伤威力和侵彻力都非一般军用手枪可比。
弹匣卡笋
得心应手,忠勇智慧的“黑贝”
“快慢机”在人机工效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单手轻松自如地完成所有的射击操作,并在另一支手的辅助之下,顺利地完成一切战斗勤务操作。
“快慢机”的下半部分,由弹仓、机匣、扳机护圈以及握把构成一个整体。其机匣左侧、扳机护圈后方装有“桃形”的快慢机柄;机匣右侧、扳机护圈前方装有弹匣卡笋;击锤和保险机柄,并列位于枪尾部“虎口”凹部正上方。当右手握枪时,右手拇指可以方便地按压快慢机柄,在射击过程中迅速地选择连发或单发发射方式。当快慢机柄指向“N”时,为单发发射;当快慢机柄指向“R”时,为连发发射。此外,右手拇指还可以方便地扳动击锤、操作保险机柄来实现保险、射击以及装退弹保险的转换。右手的食指,除了扣压扳机以外,还可以十分自如地按压弹匣卡笋,以更换弹匣。在射击中,左手只做接换弹匣、拉动枪机以及必要时装定表尺等动作。
保险机与快慢机
在并列于击锤左侧的保险机柄上,刻有“F”及“S”字母,分别表示“发射”和“保险”。“快慢机”的保险机构,具有发射保险和装退弹保险两大功能。前者是指枪处于待击状态(即击锤在扳开位置)时,右手握枪,以右手拇指推保险机柄向上到定位,使保险机柄上的“S”字母露出,即为保险状态。此时,击锤不能打击击针。但保险机柄在保险位置(只能看到“S”)时,击锤仍能扳开至待击位置或扣动扳机使击锤回到前方保险位置。这种机构设置的战术效用在于,当有敌情顾虑但又不需立即射击时,可以提前推弹上膛,并把击锤放回前方位置,这样既避免了手枪长时间处于待击状态而致击锤簧疲劳,防止误操作走火,又可将手枪暂时放回枪套正常携行;当有敌情时,拔枪同时以拇指扳开击锤,接着再依据情况压保险机柄到位,打开保险(此时只能看到“F”),将枪指向目标适时开火。后者,当需要从膛内退出枪弹(或推弹上膛)时,可将保险机柄设置在“S”与“F”之间位置(此时可同时看见“S”与“F”),使击锤完全为保险凸笋控制(扳机无效),即使射手误触扳机,也不会走火。
开保险
与毛瑟M1896驳壳枪固定弹仓显著不同的是,“快慢机”在保留前者从抛壳窗用10发桥形弹夹装填枪弹的功能之外,还采用了可卸式供弹具,包括10发(短)弹匣和20发(长)弹匣两种。短弹匣装在枪上时,弹匣底盖与扳机护圈相齐,主要是为了便于携带(包括装入枪套内携行);长弹匣装在枪上后,弹匣底盖与握把底部平齐,当驳接枪套时整个枪如同一支小型冲锋枪。不论弹匣长短,都可用10发弹夹从抛壳口压填枪弹。考虑该枪具有更换可卸式弹匣的功能,除了在长短弹匣的托弹板上都有空仓挂机凸起外,还在枪机后下端的凸笋上设有一凹进部,当枪处在空仓挂机状态时,击锤上端凸出部抵在凹进部内,当换弹匣或装压第二夹枪弹时,枪仍保持空仓挂机状态。需推弹上膛时,只需右手拇指向下略扳击锤(或另一手向后拉枪机再松开),枪机即会复进到位。这种战术效用性,是现在任何其他手枪都做不到的。顺便提一句,在长、短弹匣的底盖上,都刻有毛瑟公司的旗标(旧中国仿造的弹匣也不例外),只不过原装的和仿制的在供弹可靠性上大相径庭。如用了仿制的,就可能误大事。侦察英雄杨子荣的牺牲也许与此有关吧,遗憾的是个中原委已经无法详考了。
用弹夹压弹
“快慢机”问世至今,业已71年。按照现代的观点来看,其构造还是略显复杂,分解结合时还需使用一次工具。然而,这比起它诸多的优点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扳开击锤
宗系庞杂,难辨真假的“黑贝”
正像人们一看到单发装填的老式步枪,就能想起“三八大盖”一样,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对“盒子炮”、“二十响”再熟悉不过了。这是因为数以百万之众的各国以及各种版本的驳壳枪,大部分都集中到了旧中国,并且已经融入了中国战争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史的缘故。在此,简要说说各版本驳壳枪的区别和识别。
对“快慢机”的特征不难识别。除了在“快慢机”的枪管弹膛部的上平面上刻有“WAFFENFABRIK MAUSER OBERNDORF A/N”字样(意为“奥伯恩多夫毛瑟兵工厂”),以及在枪的下部分(即机匣)的右后平面上,刻有“WAFFENFABRIK MAUSER OBERNDORF A·NECKAR”和“ D.R.P.u.A.P.”(意为“德国国家专利和其他专利”)等字样外,还在弹匣槽左侧,刻有繁体汉字“德国制”,机匣左后平面上,则刻有毛瑟旗标。
弹匣槽左侧刻有繁体汉字“德国制”
毛瑟C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 通常称之为十响驳壳枪,其与毛瑟M1932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快慢机机构,采取固定式弹仓供弹,装弹具为10发桥形弹夹。毛瑟C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因在口径、枪管长以及体积、质量的不同又分为好几种。其中9mm口径,使用巴拉贝鲁姆9×19mm手枪弹,长枪管、大握把(其上刻有一个很大的红色“9”字)的,在中国当时被称为“头号”或“一把”驳壳;7.63mm口径,使用7.63×25mm手枪弹,长枪管、大握把的被称为“二号”或“二把”驳壳;还有7.63mm口径,使用7.63×25mm手枪弹,短枪管、小握把的被称为“三号”或“三把”驳壳。此外,还有两种较早期生产的毛瑟C96式,构造与上述后期生产的大同小异,只是弹仓容弹量有6发、10发或20发的明显区别。在这些半自动驳壳枪的机匣组件的左面或右面,刻有“MAUSER”字样及旗标。
弹匣底盖上的标识
初期生产的毛瑟7.63mm半自动手枪 该枪没有表尺,仅有缺口式照门。弹仓容弹量有5发和10发两种。其中5发弹仓的枪全长为250mm,10发弹仓的枪全长为260mm。在其外表面上,均刻有“MAUSER”字样及旗标。
枪管弹膛部上平面的铭文
我国仿制生产的驳壳枪 德国毛瑟兵工厂从18世纪末开始,在近40年中先后生产了约100万支各种型号的驳壳枪,旧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接纳了其中70%以上的数量。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10万支最后型号——即我们今天介绍的这支“快慢机”,也大部分销到了中国。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为适应国民党军队将驳壳枪作为制式武器的需要,旧中国的许多兵工厂还是仿造了大量各种型号的驳壳枪。大家所熟悉的汉阳兵工厂,自1921年起,就开始仿造毛瑟C96式半自动驳壳枪,10余年间,产量惊人。随后,河南巩县兵工厂也仿造了一大批。由于驳壳枪在反动军队中装备使用甚广,我军在战争年代缴获也很多。这些“国产”的毛瑟C96式与原装的毛瑟C96式在构造上完全相同,只不过在枪上刻有不同的厂名或厂徽而已,很好识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的兵工厂,不仅仿造C96式还仿造“快慢机”。此外,上海兵工厂、大沽海军枪炮制造所等也都仿制过驳壳枪。这些仿制的特别是一些小厂所仿造的驳壳枪,在制造工艺上,受旧中国落后的工业水平限制,大多外观粗糙,手工修锉痕迹比比皆是,而且常常是逐枪装配,零件几乎没有互换性可言。这些产品经常是连德文都一起仿造,刻到枪上。不过,与德造枪一比,真假泾渭分明。
说到旧中国仿制的驳壳枪,还有一个特例要提到,这就是山西军阀阎锡山“晋厂”制造的“一七式”11.43mm半自动驳壳枪。其构造与德国C96式大同小异,惟口径大了不少,主要原因是阎锡山引进并大量仿造了早期型号的“汤姆逊”11.43mm冲锋枪。手枪与冲锋枪使用同种枪弹,难得旧军阀还有一点“现代”意识。不过,每当看到“一七式”,总不免使我联想起旧中国山西铁路轨距比外阜要窄一些的故事,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西班牙造驳壳枪 说到识别驳壳枪,就不能不提一提西班牙造的驳壳枪。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班牙的“恩思达”、“皇家”等兵工厂逐步获得了德国毛瑟公司C96式的生产许可权开始仿制驳壳枪。但是,西班牙驳壳枪除了外形酷似德国驳壳枪以外,其结构则有很大不同。这些由西班牙造的驳壳枪,大多销到了旧中国,有的则是先销到日本,再流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毛瑟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当然,西班牙驳壳枪无论可靠性、勤务性还是工艺性等方方面面,都比德国驳壳枪略逊一筹。西班牙驳壳枪外表面上刻有“ASTRA”或“ROYAL”等字样,很好识别。
此外,德国驳壳枪还出口东南亚、南美洲、土耳其以及巴尔干半岛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数量不等地仿制。这些口径以及局部外观或构造不尽相同,镌刻铭文各异的驳壳枪,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也曾不同程度地流入我国。但根据铭文还是比较容易识别国别的。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03年第10期,公众号文有删改)
聚焦大连警用老枪(十):毛瑟C96分类与快速识别
干货:“撸子”、“一点红”、“三块铁”都什么来路?谁更得宠?大连警用手枪追踪(4)
【多图预警】手把手教学:如何将一支毛瑟C96分解结合?详细到零部件细节
真的有这么丝滑吗?警用超薄手枪:瓦尔特PPS警用手枪
【D Boy专栏】被演义化的张桃芳——对面究竟是M2HB还是其他?
复制右侧淘口令 👉🏻
₤X1Wjch0xD5U₤
第十一期新鲜出炉!
详情戳↓↓↓
俄罗斯换装新机枪、美军选择聚合物弹壳枪弹、超大容弹量的TS12霰弹枪……信息量巨大,不得不看
编辑:刘兰芳 李昊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