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细节评析高能影片《危机13小时》(下)武器装备及战术

窦超 轻兵器 2021-08-07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从细节评析高能影片《危机13小时》(上)武器装备

本文上期链接,点击图片阅读↑↑↑



说起意大利的伯莱塔M12S冲锋枪,那在20年前也绝对算得上是军事或警匪题材影视作品里的“明星”。早在1976年拍摄的著名影片《卡桑德拉大桥》中,这种外形奇特的冲锋枪就在影片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力武器的位置。随着这部影片进入国内,这种冲锋枪给那个年代的军迷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如此,在199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中,伯莱塔M12S冲锋枪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时候还非常年轻的刘德华扮演的警察挥舞这种冲锋枪与匪徒交火。伯莱塔M12S冲锋枪的前身是M12冲锋枪,M12在1959年研制成功,1961年成为意大利军队的制式冲锋枪,并出口到其他国家成为很多国家军队和执法机构的装备。该枪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采用冲锋枪常见的开膛待击方式。这种冲锋枪外形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前后两个握把,弹匣的安装位置则在两个握把中间,如此一来再加上圆筒形的枪身,使得其具有了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冲锋枪的个性特点。一般来说,冲锋枪会将弹匣当作前握把使用,再加上后方的握把,由此枪身上只有握把和弹匣下垂,而伯莱塔M12冲锋枪却有3个下垂部件,给人一种更为复杂的感觉。该枪的理论射速为550发/分,由于多增了一个前握把,可控制枪口上跳,因此单、连发精度俱佳,在200m的有效射程内射击相当准确。M12S冲锋枪是M12的改进型号,主要区别是在保险机构方面。M12的保险和快慢机是各自独立的按钮式开关,而在伯莱塔M12S上,这两个按钮的功能合并成一个旋转式快慢机,因此M12S冲锋枪的快慢机有3档,分别为保险、单发和连发,快慢机操作起来很方便,用右手操枪,射手的手不需要离开握把直接用右手拇指即可扳动。另外,M12型有20、32、40发3种容弹量的弹匣,而M12S型则只采用32发弹匣。随着UZI冲锋枪特别是MP5冲锋枪被世界各国军警广泛使用,伯莱塔M12冲锋枪很快就被遗忘。尽管《危机13小时》中我们又看到了这种武器,但在本片中只有在军火市场里有人挥舞伯莱塔M12S冲锋枪的镜头,而没有其在实战中开火的镜头。  


手持雷明顿M870霰弹枪的特工,与大使躲在卫生间


影片中出现了两种霰弹枪。一种是在领事馆内保护大使的特工埃里克使用的大名鼎鼎的雷明顿M870霰弹枪,另一种则是在CIA秘密据点内一个黑人用的莫斯伯格M500霰弹枪。莫斯伯格M500霰弹枪是美国莫斯伯格父子公司专门为警察和军队研制的,主要有两种型号,即ATP6和ATP8,弹匣容弹量分别为6发和8发。每种型号又分为带枪托型和不带枪托的小握把型两种产品,因此共有4种型号。这4种型号分别是采用木制枪托的ATP6和ATP8,以及采用手枪型握把没有枪托的ATP6C和ATP8C。这4种型号均发射12号口径、弹壳长为70mm或76mm的霰弹。莫斯伯格M500设有两个保险:一个是设在机匣顶部的保险,另一个是扳机保险。枪口配有防跳器,其上开有一个切口,可使火药燃气上喷,从而减轻枪口上跳。该枪的枪托用浸油硬木或处理过的粗糙胡桃木制成。该型号霰弹枪可以选用多种瞄具。



美方人员用莫斯伯格M500霰弹枪射击

   

罗恩的小队使用的面杀伤武器是一具很小巧的榴弹发射器。影片中,这具榴弹发射器不仅将反美武装人员装有KPVT机枪的武装皮卡车击毁,而且对其人员也造成严重杀伤。这种榴弹发射器就是HK69A1型40mm榴弹发射器,从名称来看就知道是德国的产品。这种榴弹发射器是受美国在越南战场上成功使用M79榴弹发射器的启发而研制,设计初衷同样是给基层步兵分队提供面杀伤手段。但是,显然德国这款榴弹发射器的设计思路不同于美国的M79。M79榴弹发射器是一种独立的武器系统,需要占用步兵班内的编制。而德国人看到了这一点的缺陷,其设计的HK69榴弹发射器既可以安装在步枪上使用,也可以手持发射,而且因为体积小巧而可以不占编制。1969年,HK69榴弹发射器研制成功,10年后推出改进型HK69A1。但是,由于当时德国的40mm榴弹性能不佳,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武器才装备德军。HK69为发射管前推后装式单发榴弹发射器,HK69A1则改进为撅把后装式单发榴弹发射器。HK69A1除军用型之外,还推出警用型,警用型为37mm口径,可以发射各类防暴弹药。片中的HK69A1榴弹发射器发挥了不小作用,要不是撤离领事馆时射手在混乱中将其丢失,其本可以在秘密据点一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此众多的武器装备要武装一个只有6个人的小分队,需要合理的搭配。片中罗恩小队前去领事馆解救大使时,他们携带了M4A1卡宾枪、GRY步枪、HK417狙击步枪、M249轻机枪和HK69A1榴弹发射器,其中,HK417狙击步枪由狙击手布恩携带,他同时也携带M4A1卡宾枪。这一武器配备组合非常合理,而且火力凶悍。他们携带的2挺M249轻机枪能够提供持续的压制火力;GRY步枪则可以利用自身在射程上相对于M4A1卡宾枪的优势,在中等距离上提供一定的压制火力和精确射击能力;HK417狙击步枪则是远距离上的精确打击武器,对于重要的单个目标威胁巨大;HK69A1榴弹发射器提供面杀伤能力和对车辆的摧毁能力。如此一来,尽管罗恩的小分队规模很小,但具备了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的杀伤能力,其在打击威力上比不了装在皮卡上的大口径机枪和RPG火箭筒的组合,但在近距离内却可以依靠其精确火力和密集火力压倒对方。更不要说这支由美军前特种兵组成的队伍,在战斗技能上所占有的压倒优势了。有意思的是,《危机13小时》一片中,有好几处拿对方武装人员低劣的战斗素质开涮的场面。如看着发射的火箭弹在地上乱蹦的场面,罗恩等人庆幸这个射手不是他们一伙的;当2月17日烈士旅的人翻墙时不自觉地将枪口对准美国人,其揶揄道:“你们可真业余!”


美方小分队的2挺M249轻机枪提供了很强的压制火力


狙击手携带HK417狙击步枪的同时,还携带有M4A1卡宾枪


反美武装人员使用RPG火箭筒间瞄射击,这样的射击方式毫无射击精度可言


火箭弹划出的弹道显示出发射者在实施间瞄射击


美方人员使用HK417狙击步枪实施精确打击

    

不过,影片中美国人的武器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CIA秘密据点的楼顶战斗时,基本上看不到使用以AR15步枪改装的GRY步枪的镜头,美方人员反倒都用枪管较短的M4A1或MK18 Mod 0 CQB卡宾枪,这就使得其远距离杀伤效果下降。反美武装方面,由于低劣的战斗素质使得其武器的运用也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上。特别是他们使用RPG火箭筒的方式,真是够另类。大家都知道,RPG火箭筒是一种直射武器,主要战术用途是用来直瞄打击坦克的。可是影片中的反美武装人员似乎很多时候都是在用RPG进行间接瞄准射击,使火箭弹越过领事馆围墙打进院内。RPG火箭筒根本就没有配备用于间接瞄准的瞄具,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瞄准的,抑或是大导演迈克尔·贝纯粹想增加看点才如此安排的?

美方人员使用M4A1卡宾枪


影片中双方的战术表现

    

在整部《危机13小时》中,美方战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战术”,只有在夜视器材指引下的精准火力不断击倒对方的场面,以及美国人神勇无比的身姿,反倒是对反美武装人员的战术有一定的展示。


美方人员所需防守的据点建筑物分布平面图


从CIA秘密据点的防守战看,秘密据点内有A、B、C、D 4座建筑物,外面有一道很高的围墙将其保护起来。当罗恩小队救人从领事馆撤回后,立即展开了防御准备工作。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布置的。

罗恩将现有人员几乎全部平分到4座建筑物的楼顶进行防御,同时指派1个人上到塔楼上观察围墙外很近的屠宰场的情况。此外,还有少数人负责防守前后大门。这样看来,哪一处似乎都有人防守。实际上,这是一个根本不符合军事原则的部署。所谓“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就是说将力量平均分散在各个防守地点,那么每个防守点上的力量都将是非常薄弱的。从影片中的画面来看,每个楼顶也就只有2个人防守,至多有3个人,虽说各建筑物之间可以火力进行相互支援,但是每一处防守地点的兵力和火力都有限。如果对方以部分兵力发动佯攻牵制一个方向上的美方火力,而集中兵力向另一个有一定间隔的方向上发起强攻,以美方两三个人的火力是很难挡住其猛攻的。当时,美方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将部分人员留作预备队,以机动方式对付各个方向上的攻击。也就是说,除了在受威胁比较大方向的楼顶上部署2个人外,其他楼顶只留1个人进行观察警戒即可。当晚的攻击还没有开始时,美国人就发现很多当地人正在聚集,这一方向明显将是对手将要发动攻击的主要方向。在对着这个方向上的2个楼顶可以各多派1个人,负责指挥的罗恩也可以就在这个方向上的楼顶,以加强观察和指挥。与此同时,其他方向上的楼顶上只各派1个人即可,剩下的人员可以选择在4座建筑物之间的一处隐蔽位置待命,随时准备支援受到攻击的楼顶进行战斗。这样的好处是既加强了受威胁最大方向上的兵力和火力,也掌握有一定的机动力量,可以随时支援各处战斗。这就有效避免受威胁大的方向上战斗激烈,人手和火力不够用,而没有发生战斗的方向上却有人用不上。从客观条件上看,据点内的4座建筑物之间距离很近,更便于预备队随时向各楼顶的机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通过梯子登上楼顶参加战斗。而美方先进的夜视器材和通信器材,又为这一部署提供了便利条件。夜视器材使得美方可以在很远距离上发现正在接近的反美武装人员,而通信器材又可以保证随时对预备队下达命令,并且保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而进行变更部署。


美方人员正在装填HK69A1榴弹发射器

   

影片中,美国人糟糕的部署之所以没有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完全是对手水平太差。

反美武装方面的战术组织非常差,以至于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却没能突破防御并不坚固的中情局秘密据点。虽然美国人有先进的夜视器材,可以远距离发现反美武装的活动情况,但是其行动往往也受到严格的交战规则的限制。如没有发现对方持有武器或实施敌对行动时,美方是不能开火的。而这就为与平民在外表上没有差别的反美武装接近据点突然发起攻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些反美武装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对手有性能先进的夜视器材似的,总是在远距离上就旁若无人地集结起来,然后亮出武器向前推进,结果在远距离上就被对方精准的火力打垮了。在攻击战术上,反美武装似乎只知道依靠宗教狂热来组织正面进攻,根本就没有采取佯攻手段和牵制战术,从而使美方非常容易地判断出其攻击方向。在攻击协调方面,反美武装既然有迫击炮等重武器就应该一开始就用上。结果,开始只是一味凭兵力优势冲击,根本就没有火力掩护。当时反美武装即使只在攻击队形内配备一些机枪,也可以有效压制楼顶上的美方人员,其大量装备的火箭筒此时也可以发挥威力,不至于使得美方人员在毫无火力威胁之下极为从容地实施射击。特别是反美武装如果利用诸如KPVT大口径机枪射程远的优势,在美方武器射程之外进行火力压制,这将形成非对称打击的态势,美国人方面将完全陷入被动。反美武装在天亮之后才用迫击炮对秘密据点进行轰击,虽然给美方造成了相当的伤亡(美方伤亡人数相对于极有限的战斗人员来说比例已经非常高了),但地面的攻击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可以说反美武装对于兵力和火力的协调是毫无章法的,使其攻击势头最猛的时候没有火力掩护和支援,而最后却又只剩下了强大的火力打击而攻击却没了力度。正是这样糟糕的战术,占尽优势的反美武装未能取得攻占CIA据点的战果。



影片中反美武装驾驶的装有KPVT大口径机枪的皮卡车

    

《危机13小时》背后折射出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国家残酷的政治现实。一个一个不合美国胃口的政权被武力推翻,虽然有了所谓的“民主”外壳,可是真正的民生和发展问题却没有解决,当事国的人民不知经历多长时间的苦难才能重新建立起有效的国家治理架构,并且还要在与极其疯狂的极端组织的战斗中完成这一切,而这时美国人能够给予他们的帮助极其有限。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17年第10期上半月刊,公众号文有删改)


还记得你与武器的牵绊缘何而起吗?你的热爱,我们“包”了!


一文看懂忍者手中的暗器:各式各样的手里剑


不想当冲锋枪的方匣子不是好收音机?折叠冲锋枪前世今生


我国创伤弹道学领域的自主性研究成果:轻武器杀伤效应


论魔改这门“玄学”:HTA公司MBS-95无托转换套件





编辑:高燕燕  李昊


校对:高燕燕  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轻兵器》官方店铺,主营《轻兵器》杂志、《轻兵器》合订本及各种军事图书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