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文交流正播下希望与未来的种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环球网 Author 社评
来自美国华盛顿州林肯中学以及斯蒂拉库姆中学的24名学生,于当地时间3月16日从旧金山出发,开启为期11天的访华之旅。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这次的24名美国中学生正是该项目的一部分,也是继今年1月份之后的第二批。陆续还会有更多的美国学生参与其中。
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会晤中同意促进人文交流的意义重大,很快就有了相关的落实行动,这也体现了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公约数。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仍总体向前发展,人文交流作为五根支柱之一,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未来5年5万名来华的美国青少年,就是5万颗中美友谊与合作的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并广泛散播在美国社会。
中美关系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美国的对华认知和氛围很不健康。不过,犹如黑云压城一般的中美紧张与对立,大多体现在美国的对华新闻报道以及华盛顿政客的言论之中。美国民众受了影响,但陷得不算深,通过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可以化解。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美国《纽约时报》去年的一篇文章指出,今天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没有过去那么友好,“这种转变的根源在于疏远”,同时,民众从美国政客那里获得的关于中国的信息是“极其负面”的。文章还警告称,公众舆论的恶化反过来可能让中美关系更加糟糕,最终产生“反馈循环”。因此,如何在这一循环还未彻底成型前将其打破,就成为中美关系十字路口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幸运的是,我们也看到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媒体在关注这一问题,并呼吁华盛顿作出改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美青少年交流的恢复,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它为增进两国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打开了一扇门,而且是面向未来的门。在中美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正是人与人之间最初的连接和交往构成了中美认识彼此的最初基石。在当前美国国内不少媒体和舆论充斥对华错误认知的背景下,重塑认识彼此的基石,尤其是代表着未来的青少年对彼此的认识,尤为必要。
据美媒报道,一些学生回到美国后,已经表现出了再到中国进行更长期学习的兴趣,他们对于中国的好奇心被激发,相关学校机构也称未来有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考虑到包括青少年交流在内的中美人文交流一段时间内几乎中断的背景,以及目前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只有几百人的现实情况,就不难理解为何中美学生交流恢复会一直吸引着关心中美关系的人的目光。应该说,这些涓涓细流正在汇聚,冲破中美人文交流的寒冰,让人对中美发展友好关系的民间基础培育有了更多的信心。
审核 | 周扬
编辑 | 刘洋
校对 | 徐璐明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