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的责任人

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文 | 李雪

  

 

01

 

 

归因和归责

 


老粉都知道,在通往幸福之路上,我从来不会讲“××对你的幸福负有责任”。归因和归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随着你的洞察力增高,你能够精细的看到因果,看到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与你的婚恋、事业如何丝丝入扣的对应,看到你的伴侣给你造成了多大的伤痛,这是归因。
 
而走向幸福的责任人,只有你一个。过去吃的亏受的伤,你只能认了,跟前任和父母较劲不会给你带来一丁点好处。

 

比如我妹妹的妈妈,跟我爸爸分开后,依然怨气冲天,折磨孩子撒气,这是我爸的责任吗?不是,这百分百是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责任。
 

 
妹妹的妈妈,曾经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情绪平稳,健康也好转,她很感激我。然后她执意回自己家,回家后,状态迅速恶化,经常歇斯底里,我请她来我这里她也不肯来。我明白了,我家实在太平和了没有发飙的理由,在她家她才是自在的,可以自由体验疯狂,那是她需要的。

 
我爸看上去也挺惨的,所有财产都被妹妹的妈妈拿走了,他老无所归。这也百分百是他自己的责任,他给自己人生演了这样一出戏。我也曾经拿过我全部的积蓄给我爸,因为他说他被银行逼债,我想也不想就把所有钱都给了他,然后他拿去搞传销。只能说,给你钱是我的事儿,你怎么花是你的事儿,各自为各自的选择负责吧
 
妹妹还小,按理说父母应该为她负起责任来。问题是她没有负责的父母,那怎么办呢,只能看清真相,自我负责。越早活在真相中,越有力量。
 
一场悲剧所有人都有责任,但是通往幸福的责任人,只有你一个。

 

 

02

 

 

孩子不需要为父母的关系负责



从我记事儿起,我爸爸就外遇不断。小时候每次我爸带我去他情人家里,我还挺开心的,因为他的情人们有母性,对我很温柔,还给我梳辫子。

后来长大了,意识到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因为妈妈告诉我应该跟她同仇敌忾,我们这么痛苦都是你爸爸和她的情人害的。于是我开始仇恨爸爸和她的情人们,高中时同学们都在忙着写作业刷题海,我在草稿纸上写着“杀!杀!杀!”,整天白日梦一样幻想自己杀了爸爸和她的情人,无法抑制的仇恨让我经常把自己抠出血来。

现在回头看,曾经的自己多么可怜又可笑。爸爸的情人们事实上并没有伤害过我,仅有的关于母性的、女性的能量,也是她们带给我的。

我爸爸虽然不能算是个好爸爸,可是对我伤害也没有非常严重。我的痛苦90%是妈妈一直坚持精神折磨我导致。

而我居然那么多年,都坚信痛苦都是爸爸带来的,妈妈是爱我的。被妈妈怂恿去挑衅爸爸,被爸爸打了,妈妈连医院都不带我去,还是我自己去医院包扎伤口。
 


孩子多么好骗,多么容易被父母利用成炮灰。因为孩子愿意牺牲一切,换回家的温暖。

看到网上很多文章,都是鼓励孩子跟母亲站队,仇恨父亲和小三,甚至怂恿孩子跟妈妈一起去殴打小三,替母寻仇。这样的家庭我见了很多,没有任何孩子的寻仇能够让父母重归于好,拉孩子站队的家庭无一例外越来越冷漠衰败,孩子是最可怜的炮灰,承担着根本不属于他的痛苦仇恨。
 

 

孩子们,小三是什么人我不知道,但我至少知道,拿孩子当炮灰的肯定不是好人。真爱孩子的父母,肯定不会把仇恨传递给孩子。
 
 

归根结底,父母跟谁过性生活,关孩子屁事儿呢。

 

 

03

  

  

允许父母有他们的剧情,

也允许自己不参与。

 

 

我爸在跟我妈离婚之前,就找了女人同居,并生了我妹妹。第一次见到这位阿姨,就觉得她跟我妈挺像的,一样是家里被忽视的女儿,一样的低价值感,一样的活在付出感中。

她还看了我的写的《招娣》,跟我说,你妈妈婚姻太痛苦了,所以把气都撒在你身上,父母造的孽,让孩子承担,真的不应该。我觉得她比我妈强的地方,是她有反思能力。她身体不好,我花钱给她看中医,她觉得非常受益,身体舒服了很多,很感谢我,同时对我也很照顾,我们时常聊天,话题是女人要活出自己,无论婚姻怎样,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千万不能把痛苦发泄给孩子,要给妹妹一个自由生长的环境。通过这些聊天,阿姨放下了不少对妹妹的控制,妹妹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很快,她跟我抱怨她怀疑我爸出轨,我跟她说,我爸的人品你不用怀疑的,他肯定出轨。你们认识的时候就是出轨,他从来没变过,将来也不会变。

然后一切就像我小时候一样在轮回,爸爸出轨,阿姨充满仇恨,把仇恨发泄到妹妹身上,不同的是,妹妹因为有我的指引,她不会充当炮灰去战队妈妈仇恨爸爸,她努力保持觉知不让自己陷入父母的厮杀中。然而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妹妹也经常被妈妈的死本能投射,感觉生无可恋。


附:《家族中【死本能】的传递 Ⅰ》《家族中【死本能】的传递 Ⅱ


我觉爸爸简直是一本完美的心理学教科书,深刻展示了,当一个人不反省自己的人生,不去认识自己,人生会精准的轮回,分毫不差。

我跟妹妹说,但凡爸爸在第一次婚姻悲剧中有一丝自省,就不会有你了。

命运就是这样的完美安排。


 

允许父母固执在他们的剧情里,那是他们要修的功课。允许自己不卷入他们的剧情,生而为人,责任有限。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年,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亚马逊与当当网有售。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捕捉上面这个二维码 ↑

关注「李雪爱与自由

ID: lixuexinli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